中國成功放歸25隻麋鹿 目前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2020-12-03 廈門網

  中新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陳溯)記者8日從中國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中國近日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

  麋鹿原產於中國黃河中下遊和長江中下遊溫暖溼潤地帶,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因犄角像鹿,頭臉像馬,蹄子像牛,尾巴像驢,因此又被稱為「四不像」。

  近年來,中國野生動物保護法律法規體系逐步完善,棲息地條件明顯改善,瀕危物種拯救與保護工作成效顯著,以麋鹿為代表的中國特有物種種群擴大呈現良好態勢。目前中國已在北京南海子、江蘇大豐、湖北石首分別建立了三大保護種群,僅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種群數量就從1986年的39隻發展至5681隻,其中野外麋鹿種群數量1820隻,基本實現了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的目標。

  自1993年以來,中國陸續開展多批次麋鹿放歸自然活動。11月6日,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此次放歸在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實施,將通過給放歸麋鹿佩戴GPS項圈等方式,實時監測種群在野外的活動軌跡,實現麋鹿保護網格化管理。(完)

展開閱讀全文

相關焦點

  • 又放歸25隻!我國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原標題:又放歸25隻!我國麋鹿種群數量突破8000隻) 新華社北京11月8日電(記者胡璐)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我國日前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
  • 我國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記者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為進一步擴大麋鹿野外種群,11月6日我國成功將25隻成年麋鹿放歸自然。30多年來,我國通過加強棲息地建設、開展種群重建和科研攻關等加強麋鹿保護,目前麋鹿種群數量已突破8000隻。
  •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千隻,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千隻,基本實現恢復野生麋鹿種群目標 視頻來源:人民日報(00:56)@人民日報 11月7日消息,11月6日,我國成功將
  • 我國麋鹿種群數量已達8000隻 30多年來規模迅速壯大
    2020-11-08 10:06:40 來源: 前瞻網 舉報   麋鹿是一種讓人覺得溫順的珍稀動物
  • 麋鹿的前世今生
    麋鹿種群在中國的分布概況 經過30多年的繁衍、復壯及野外放歸,截至2019 年,我國的麋鹿保護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目前麋鹿種群已全面覆蓋麋鹿的原有棲息地,分布地點從當初的2個增至現在的81個遷地保護場所,種群數量已逾8000隻,其中的6 處野生種群,數量達到1500多隻。從繁盛到本土滅絕,從重引入到成功野放,中國的麋鹿保護工作得到了世界認可。
  • 「回歸」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3月4日電 題:「回歸」中國三十載 麋鹿再現野生種群  中新社記者 傅煜  作為中國特有物種,麋鹿曾流落海外大半個世紀,30年前重現中國。如今,「回歸」故土已有30年的麋鹿已經再現野生種群。  16頭來自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麋鹿3日從湖南岳陽君山公園放歸洞庭湖區。科研人員將對這些野放麋鹿進行GPS追蹤,以了解其野外環境生存能力,促進麋鹿種群復壯。  麋鹿是中國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物,曾廣泛分布於包括洞庭湖區在內的長江中下遊地區。由於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等原因,野生麋鹿種群數量自商周時期開始減少。
  • 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原標題:制訂江豚保護方案,開展揚子鱷野外放歸,加強麋鹿種群監測物種保護 為長江添活力(大江大河·長江保護這五年④)核心閱讀5年來,長江物種資源保護相關制度不斷健全、力度不斷加大,一些珍稀物種種群數量下降趨勢得到初步遏制。
  •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鄱陽湖溼地將野外放歸麋鹿
    2012年,我省開始醞釀「麋鹿回家」計劃,次年在鄱陽湖溼地公園成功實施。2013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輸送了10頭麋鹿進行適應性實驗。5年來,科研人員對實驗種群的繁殖性能、健康指標等進行了連續監測,現在鄱陽湖國家溼地公園的麋鹿數量已達到了21頭。    「目前,麋鹿繁殖數量已發展到21頭。還有一隻懷孕母鹿已破水,正在生產中。
  • 江蘇大豐麋鹿種群數量超5000頭
    近年來,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和野生動物保護力度的加大,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麋鹿的繁衍生息獲得優越的外部條件,目前種群數量已達5016頭。2019年,保護區的麋鹿成功產仔800多頭,為種群注入新的活力。麋鹿又名「四不像」,是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目前我國麋鹿數量6000餘頭,佔世界總數的近90%。
  • 合肥動物園3隻麋鹿與黑熊「同居」 相處非常和諧
    據《江淮晨報》10月10日報導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失而復得三十三年
    :失而復得三十三年物種筆記  33年前的今天,1985年8月24日,來自英國烏邦寺的22隻麋鹿回到北京南郊的南海子公園,回到它們被傳教士發現、本土滅絕又會重新孕育壯大的這塊溼地,繼續麋鹿的中國故事。此後,才有了後來貝福特公爵收養麋鹿、使其絕處逢生的展開。  在今天的南海子麋鹿苑內,立著一座戴維的石像,側面鐫刻他的功績。從1862年到1875年,戴維在中國度過了13載悠悠歲月。
  • 2020年最新麋鹿種群數量新鮮出爐
    ,2020年最新麋鹿種群數量再創新高,種群數量達5681頭,其中野生種群1820頭,今年新生小鹿853頭。   自1986年39頭麋鹿回歸故土,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經30多年的保護,將麋鹿數量翻了近150倍,結束了無野生麋鹿的歷史。  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發布的《物種引進指南》認為,中國麋鹿重引進項目是全世界138個物種重引進項目中最成功的15個之一。
  • 回歸中國的「四不像」麋鹿:在中國絕跡85年後失而復得
    麋鹿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堪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自古以來,麋鹿俗稱「四不像」,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頸像駱駝、尾像驢。然而麋鹿這一特有物種,由於八國聯軍入侵,麋鹿在1900年消失在永定河畔,從此在中國絕跡。
  • 麋鹿形象將參與北京冬奧吉祥物徵集
    2018年8月24日是麋鹿回歸祖國33周年。北京青年報記者從8月20日舉辦的2018北京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麋鹿模式種發現地、野外滅絕地、首個種群成功回歸地,大興區將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攜手,全力推動麋鹿保護自然申遺、參與冬奧會吉祥物徵集、北京南海子文化博物館建設、南海子麋鹿文化大會四項重點工程。
  • 「歸國華僑」麋鹿的興衰史
    人口增長和農業的發展,侵佔了麋鹿的生活地地域。人類的捕殺,嚴重影響了麋鹿的生存。考古學發現,1萬年至4千年前人類遺址中出土的麋鹿骨骼的數量,與家豬骨骼的數量相當。可見當時麋鹿是被人類當作食物而遭到大量獵殺的。甲骨文中記載,古代一次獵獲麋鹿的數量達348隻。
  • 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看看「四不像」長什麼樣
    張家口成為麋鹿新家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完成河北張家口放歸地的考察,選擇張家口作為麋鹿新棲息地,計劃向河北張家口洋河溼地贈送70隻麋鹿,其中在本屆大會上首批贈送24隻,共同推進永定上下遊以鹿為媒、文脈相連。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
    本報訊 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
  • 麋鹿與黑熊在肥同居?竟然很和諧!想看國寶麋鹿可去野生動物園猛獸...
    正在樹蔭下休息的麋鹿2020年是麋鹿回歸中國35周年,這個在中華傳統文化中象徵祥瑞仁和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早在1998年前後合肥市就引進了麋鹿,如今園內還有3隻正與黑熊同居在一起。麋鹿回歸35年,全國約有8000頭麋鹿屬於鹿科,是中國特產的世界珍稀動物,可與大熊貓、東北虎媲美。其角似鹿、面似馬、尾似驢、蹄似牛,常被大家稱為「四不像」。麋鹿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遊沼澤地帶,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在被西方國家帶到外國領土飼養繁殖多年後,曾一度在中國絕跡。
  • 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麋鹿重生
    近日,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媒體發布了一條新聞:在北京的幫助下,鄱陽湖溼地成功建立了野生麋鹿種群。這則消息的背後,是我國最大規模的一次麋鹿野放活動:去年3月,30隻麋鹿從位於大興區南海子的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啟程,在經過16個小時的車程後,被運送到1450公裡之外的鄱陽湖,與當地的17隻圈養麋鹿一起野放。
  • 北京大興區南海子麋鹿競爭北京冬奧吉祥物
    大興將打造南海子麋鹿文化麋鹿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據介紹,麋鹿跑得快、遊得快,善於爬冰臥雪,是名副其實的「運動健將」。不僅如此,麋鹿文化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源遠流長。在甲骨文時期,麋鹿骨骸就成為了最早的文字載體之一。而「鹿」因與「福祿壽喜」中的「祿」字同音,也被認為承載著祥瑞仁和的美好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