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紅省鳥」「環境管家」「兩山銀行」
——來自長江邊的江西故事
全球98%以上的白鶴用翅膀「投票」,選擇在鄱陽湖區越冬;約佔全國種群數量一半的「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在鄱陽湖區生活……
在有著152公裡長江岸線的江西省,沿江生態正在發生喜人的變化。近年來,江西在推進長江大保護中堅持生態為先,創新舉措治山理水、顯山露水,探索出一條別具特色的綠色發展之路。
白鶴等候鳥在南昌市五星農場的溼地棲息覓食(2019年12月3日攝)。
白鶴依戀鄱陽湖
鄱湖浩渺,風光旖旎,水落灘出處,白鶴嬉戲玩樂、展翅飛翔。
30多年前,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鄱陽湖時,當時除中國鄱陽湖之外,全球還有另外兩處白鶴越冬地。30多年後,那兩條遷徙路線幾近喪失,而在鄱陽湖區白鶴數量已佔全球98%。
一隻白鶴在南昌市五星農場的溼地上空飛翔(2019年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春去秋又回,白鶴「青睞」背後凝結著江西幹部群眾修復生態的不懈努力。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負責人周海燕說,為解決白鶴覓食問題,多方籌措資金承租的藕田一擴再擴,目前已有上千畝之多。去年,江西還把白鶴定為「省鳥」,令其成為全省「網紅」。
為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近年來江西各地緊盯突出環境問題,以最嚴厲措施治理危及長江生態環境行為。在沿江城市九江,近兩年當地沿著長江岸線,關停礦山340家,治理廢棄礦山8626畝,臨江1公裡範圍之內的小化工企業全部關停退出……
2019年,江西省空氣品質優良天數佔比為89.7%,國考斷面水質優良率為93.3%,生態環境質量保持良好。
越來越多的珍稀動物再現江西:被譽為「中國最美的小鳥」的藍喉蜂虎現身龍虎山;時隔12年,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鬣羚再次被監測出現在桃紅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這是江西于都縣段屋鄉寒信村景色(2019年6月1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環境管家」共抓大保護
11月9日,江西發布2020年1號總林長令,要求各級林長履職盡責,加強對林長制重點工作的巡林督導。
作為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江西著力探索制度創新保護生態,建立了覆蓋省、市、縣、鄉、村的五級「林長制」。
上饒市萬年縣裴梅鎮富林村護林員邱壽根一個月至少巡山20天,一旦發現問題,第一時間通過北鬥手機上報村級林長。
五級林長,五級「環境管家」,同心共護森林,目前江西全省森林覆蓋率穩定在63.1%。
除了「林長制」,江西還探索建立「河長制」「湖長制」等,並在監管中積極應用衛星遙感、物聯網等信息技術,一個日益完善的生態環境管控體系成為江西「共抓大保護」的有力保障。
被野放的麋鹿在江西鄱陽湖溼地奔跑(2018年4月3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強化制度建設的同時,江西著力在全社會推動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新風尚。出行每3000步可領取1個「碳幣」;每乘坐一次公交車可領取1個「碳幣」;一次網上預約掛號可領取5個「碳幣」……在撫州,市民生活的每一次低碳行為都能在碳普惠公共服務平臺「綠寶」上折成「碳幣」,並可用於消費,鼓勵人們綠色出行。目前這一平臺已吸引35.8萬人註冊。
不只是「積碳分、兌碳幣」,在新發展理念指引下,一個個「新職業」不斷催生——「樹保姆」「鳥管家」「魚保鏢」……越來越多的人加入環保隊伍,助推全省生態文明建設。
一頭江豚在研究船甲板上接受體檢(2015年3月19日攝)。當日,4頭江豚在鄱陽湖被選中送往湖北石首的天鵝洲江豚自然保護區用於江豚的增殖保護。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兩山銀行」變現生態
不久前,一家特殊的銀行——資溪縣「兩山銀行」掛牌成立,這是江西首個「兩山銀行」。
資溪縣常務副縣長張明春介紹,「兩山銀行」借鑑了銀行「貸存理念」,是一個「資源-資產-資本-資金」轉化的綜合性工作平臺,目的是通過把各類生態資源通過租賃、託管等方式收儲整合,再引進金融資本,開展生態資源所有權、經營權的抵押融資創新,實現價值變現。
遊客乘竹筏遊覽龍虎山風光(2018年10月28日攝,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
以「兩山銀行」為抓手,資溪縣在全省率先落地「森林贖買抵押貸款」「景區收費權支持貸款」等綠色金融項目,截至今年10月末,全縣「兩權」抵押貸款餘額5.98億元,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貸款總額16.63億元。
和資溪一樣,江西很多地方正將好山、好水、好空氣等作為生產要素,或折價入股,或買賣變現,讓綠水青山真正轉化為金山銀山——
在樂安縣綠園生態林場,1噸好空氣通過碳匯交易賣出了11.5噸自來水的價錢;
在大餘縣丫山景區,當地探索以「風景」折價入股等形式,籌集股金3000餘萬元,實現分紅450多萬元;
在撫州,2017年全市核算出的生態產品總價值為3483.59億元,是當年GDP的2.73倍……
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開發,江西綠色發展成色日顯、潛力無限。2019年,全省萬元GDP能耗為0.45噸標準煤,較2015年下降17.6%。今年前三季度,江西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37.8%。
來源:新華網
記者:劉健 陳毓珊 餘賢紅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動植物保護丨來自長江邊的江西故事》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