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人員開發出高產多不飽和脂肪酸的細胞工廠

2020-10-20 瀟湘名醫

語音播報 來自中科院之聲 00:0002:54

多不飽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PUFAs)是構成細胞膜的結構成分,具有重要生理功能。其中,具有代表性的ω-3型多不飽和脂肪酸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人體自身不能直接從頭合成而又不可缺少的營養素。EPA被譽為「血管清道夫」,具有調節血脂、降低血液粘稠度、預防血栓形成等生理活性,DHA是大腦和視網膜組織中磷脂的重要組成物質,皆有助於促進人體健康。目前,獲取EPA/DHA產品的主要途徑是海洋漁業資源提取(例如魚油),但這些來源的產品也面臨著資源難以持續、汙染風險大和感官品質低等問題,研究開發新的EPA/DHA資源具有巨大應用前景。

裂殖壺菌(Aurantiochytrium sp.)是目前工業化發酵生產PUFAs的代表性物種之一,具有高生物量、高油脂含量、易培養等特點。但作為一種非模式真核生物,其遺傳操作體系還不完善,對油脂合成路徑的理解也非常有限,是進一步通過代謝工程提升和改良油脂產量和品質的主要障礙。

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代謝物組學研究組長期致力於裂殖壺菌的遺傳改造、作用機制及代謝工程研究,通過人工改造裂殖壺菌提高其EPA/DHA產量,用於補充現有PUFAs產品的不足。近日,該研究組基於病毒2A肽自剪切的特點,開發出基於2A肽的裂殖壺菌的多基因表達體系,實現裂殖壺菌的多基因表達,並利用該體系將外源的EPA合成基因簇在裂殖壺菌中進行異源表達,使EPA產量提高5倍。相關成果發表在食品科學領域期刊Journal of Agriculture and Food Chemistry上。

同時,該研究組通過生物信息學方法,首次鑑定到特異性作用於裂殖壺菌PUFA合成途徑的磷酸泛醯巰基乙胺基醯基轉移酶(Phosphopantetheinyl transferase,PPTase),並通過生理生化實驗確定該PPTase的功能特性,將其在裂殖壺菌中進行過表達,使裂殖壺菌的DHA和PUFA產量分別提高36%和18%。相關成果發表在Biotechnology for Biofuels上。

基於2A肽的多基因表達系統克服了裂殖壺菌在遺傳操作工具不足難以進行多基因共表達的情況,為裂殖壺菌的遺傳改造提供了新的技術手段,也為其他真菌中多基因共表達提供了範例。作用於裂殖壺菌PUFA合成途徑的PPTase的發現,加深了對裂殖壺菌PUFA合成的理解,為進一步的遺傳改造提供了新靶點。

以上工作由代謝物組學研究組完成,研究員崔球、副研究員宋曉金為通訊作者。研究得到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山東省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基礎研究項目資助。

圖1.基於2A肽的裂殖壺菌多基因表達體系構建

圖2.發酵檢測裂殖壺菌中的總油脂(TLs)和DHA產量

來源: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

溫馨提示:近期,微信公眾號信息流改版。每個用戶可以設置 常讀訂閱號,這些訂閱號將以大卡片的形式展示。因此,如果不想錯過「中科院之聲」的文章,你一定要進行以下操作:進入「中科院之聲」公眾號 → 點擊右上角的 ··· 菜單 → 選擇「設為星標」

【來源:中科院之聲】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向原創致敬

相關焦點

  • 科學網—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微藻細胞工廠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
  • 脂肪酸家族: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正像前面所說,脂肪酸有很多種。那麼,是什麼讓脂肪酸的種類如此豐富呢?首先,我們要知道脂肪酸的基本單位是碳氫鏈,碳氫鏈結構的不同造成了脂肪酸種類的不同,讓脂肪酸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之分。不飽和脂肪酸中的雙鍵是順式結構,分子呈彎曲狀,結構比較鬆散,熔點較低。無論是動物油還是植物油,都含有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只不過通常動物油含的飽和脂肪酸多,植物油含的不飽和脂肪酸多。
  • 中科院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的微藻細胞工廠—新聞...
  • 微生物所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高產丁醇細胞工廠
    針對這一挑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研究人員以大宗有機溶劑和潛在生物燃料——正丁醇為目標產品,以大腸桿菌為底盤細胞,創建全染色體編輯的丁醇細胞工廠。該研究的基本策略是將細胞工廠構建分為在染色體上創建生物合成途徑與全染色體編輯優化兩個部分,通過交互循環操作,不斷強化丁醇途徑以及底盤細胞對丁醇途徑的支持能力,從而提高工程菌株的丁醇生產能力。
  • 歐盟科技人員利用先進細胞工廠技術生產高效微生物
    因此,篩選或「製造」出優質高產的枯草芽孢桿菌,成為酶化工業提高產量質量的關鍵。歐盟第七研發框架計劃(FP7)提供300萬歐元資助,由歐盟6個成員國及聯繫國法國(總協調)、德國、荷蘭、丹麥、瑞士和美國,7家科研機構與企業科技人員組成的歐洲BASYNTHEC研發團隊。
  • DHA、ARA、ALA、LA、EPA等奶粉中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有什麼作用?
    這些多不飽和脂肪酸到底有什麼作用?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聊一聊吧~(圖片來源於網絡)多不飽和脂肪酸是什麼?(1) DHADHA,全稱二十二碳六烯酸,屬於n-3多不飽和脂肪酸,是腦和視網膜中含量最多的脂肪酸之一,在大腦皮層中含量高達20%,在眼睛的視網膜中所佔比例最大,約佔50%,也是人體神經系統細胞生長及維持的主要成分。
  • 梳理Ω-3脂肪酸功能研究最新進展
    現在認為體重增加會磨損關節,但是這並不能解釋為什麼關節炎也見於手等不承受體重的關節。在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利用關節損傷造成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小鼠開展研究。三組老鼠被餵食三種高脂肪飲食中的其中一種:一種富含飽和脂肪酸的高脂飲食,一種富含歐米伽-6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高脂飲食和一種富含ω-3多不飽和脂肪酸的高脂飲食。研究人員發現,關節炎顯著與老鼠飲食有關,而不與體重相關。
  • 【中國科學報】青島能源所開發出「油脂結構定製化」微藻細胞工廠
    日前,中科院青島能源所單細胞中心研究證明,自然界中存在對於二十碳五烯酸(EPA)、亞油酸(LA)等多不飽和脂肪酸(PUFAs)分子具有選擇性的II型二醯甘油醯基轉移酶(DGAT2),並基於此示範了甘油三酯(TAG)之PUFA組成「定製化」的工業微藻細胞工廠。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於《分子植物》。
  • 經常聽說飽和脂肪酸和不飽和脂肪酸 對身體健康到底有什麼作用?
    在化學結構中區別,「不飽和脂肪酸」與「飽和脂肪酸」的區別在於,前者在化學結構中有一個或者多個不飽和鍵,而飽和脂肪酸沒有不飽和雙鍵。對健康的區別,不飽和脂肪酸主要包括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它們分別都對人體健康有很大益處。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 部分長鏈醇的合成途徑(圖源:網絡)Liao[2]研究小組開發了一種生產異丁醇的細胞工廠二、大宗化學品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科學家們已經成功開發出一系列的細胞工廠用於生產大宗化學品,如乳酸、異丁烯、木糖醇、己二酸等。
  • 「細胞工廠」——未來主流的生產工廠?
    生物製造的核心技術是構建高效的微生物細胞工廠,將生物質原材料轉化為各種終端產品。 一、燃料化學品 傳統的燃料化學品主要是乙醇和丁醇,但隨著合成生物學技術的發展,許多新型燃料化學品被開發出來,主要包括長鏈醇( 丙醇、正丁醇、異丁醇、異戊醇)、脂肪酸酯、脂肪醇、烷烴、烯烴等。其中異丁醇是目前較為火熱的一種生物燃料。
  • 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DHA和EPA等是重要的脂類分子,參與生物膜構成、信號傳遞、能量儲存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由多個代謝酶。如去飽和酶(desaturases)、延長酶(elongase)等參與。
  •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科學家成功開發出「分子工廠」,有望打造細胞「流水線」  Winnie Lee • 2020-01-10 15:03:58 來源:前瞻網 E1025G0
  • 浙大學者研發新材料可「過濾降解」飽和脂肪酸
    (記者朱涵)浙江大學高分子系黃小軍副教授團隊研發出一種新型纖維膜,並用這種纖維膜製造出一種負載脂肪酶的材料,可將食品中的飽和脂肪酸高效轉化為人體易吸收、分解的物質。膳食中飽和脂肪酸多存在於動物脂肪及乳脂中,飽和脂肪酸攝入量過高是導致膽固醇偏高,引發脂肪肝、動脈硬化、高血壓等症狀的主要原因之一。
  • 臉蛋也要吃的「不飽和脂肪酸」皮膚吃更好哦
    不過凡事都有個例外,有那麼一種脂肪酸群體,它們不僅口服能夠抗炎有益心血管健康,外塗還能幫助肌膚保溼維持正常屏障功能。沒錯!它們就是大名鼎鼎的不飽和脂肪酸!不飽和脂肪酸不含有雙鍵的脂肪酸被稱為飽和脂肪酸,那麼剩下的就都是不飽和脂肪酸啦(是的!我沒有在說廢話)不飽和脂肪酸又根據雙鍵的不同分為單不飽和脂肪酸和多不飽和脂肪酸兩種。
  • 奧斯陸大學最新研究:脂肪酸在胎盤發育過程中的作用
    長鏈脂肪酸通過刺激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血管生成素樣蛋白4(ANGPTL4)、脂肪酸結合蛋白(FABPs)或其類花生酸代謝產物來增強孕早期胎盤的血管生成。在孕晚期,胎盤優先運輸孕婦血漿中的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這些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對於胎兒大腦和視網膜的發育至關重要。
  • BBA-Mol Cell Biol L:脂肪酸合成途徑調控研究獲進展
    不飽和脂肪酸,如油酸(OA)、花生四烯酸(AA)、DHA和EPA等是重要的脂類分子,參與生物膜構成、信號傳遞、能量儲存等。不飽和脂肪酸的合成由多個代謝酶。如去飽和酶(desaturases)、延長酶(elongase)等參與。
  • 第一個控制脂肪酸合成的蛋白質
    對結核分枝桿菌來說,抑制其脂肪酸合成是對抗這種傳染性細菌的重要目標之一。脂肪酸合成酶(FAS)被認為是最複雜的細胞機制之一。酵母、真菌和結核感染性分支桿菌的FAS酶的結構差異較大,但是它們在涉及脂肪酸生產的結構上是非常相似的,酵母FAS的發現也適用於細菌FAS,而人體細胞的在三維結構上與它們又有足夠的差異,因此,開發分支桿菌FAS特異性抑制劑就可以有效地停止病原體增殖。
  • PNAS:Ω3不飽和脂肪酸或可抑制老年黃斑變性患者眼部的血管生成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PNA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哈佛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首次闡明了Ω(ω)-3長鏈多不飽和脂肪酸(LCPUFAs)、DHA和EPA以及細胞色素P450(CYP)衍生的特殊生物活性產物,可以通過調節患處微環境免疫細胞的募集來影響脈絡膜新血管生成以及眼部血管的滲漏。
  • 最新研究一種脂肪酸可殺死人類癌細胞
    癌症具有細胞分化和增殖異常、生長失去控制、浸潤性和轉移性等生物學特徵。癌症的治療一直是世界性難題。近期,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的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一種稱為二高γ-亞麻酸的脂肪酸可以殺死人類癌細胞。科學家這次發現,一種不飽和脂肪酸DGLA能夠使線蟲的生殖細胞鐵死亡,還能導致癌細胞死亡,而內源性醚脂質可阻止這一進程。這樣一來,既發現了DGLA的作用,還發現了調控它的手段,利用它,就能更加得心應手。研究人員指出,科學家們早就知道飲食中富含的脂肪會影響身體發育、體內平衡以及疾病,但有關飲食脂肪和細胞間的具體關係卻知之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