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小報,今天是2017年7月27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大家好,我是從小就喜歡動物的陳婷。
說到會放電的動物,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電鰻呢,沒錯,電鰻可謂是最厲害的會放電的淡水魚類,可以在2毫秒內釋放出860瓦特的電流,足以擊昏一個成年人!值得注意的是電鰻雖然名字裡有個「鰻」字,但人家並不是鰻魚,而是鯰魚的近親。
電鰻大頭照
圖片來源見水印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動物並不是電鰻,而是另外一種會放電的魚,這種魚放的電量並不大,只是比較微弱的電流,聽名字就知道——弱電魚。它還有個俗名叫象鼻魚,因為它長著長長的「鼻子」,像大象一樣。
象鼻魚有長長的「鼻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它也是一種觀賞魚,可能是因為它有個奇特的「鼻子」吧,勾起了人們的獵奇欲。
魚缸中的象鼻魚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其實,所謂的「象鼻」並不是它的鼻子,仔細看第二幅圖就能看出,這個「鼻子」是長在下嘴唇上的,它是嘴巴的附屬物。它的科名其實更形象,叫管嘴魚科。管嘴魚科有200多種,這些魚都有比較大的腦容量,也就是說它們是比較聰明的。
管嘴魚科有這麼多種,要全部介紹完是一個大工程,所以今天就介紹其中的一種——彼氏錐頜象鼻魚。它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非洲的河流裡。
彼氏錐頜象鼻魚(Gnathonemus petersii)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它們產生的微弱的電流並不足以擊昏獵物,但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幫助它們找到食物,比如蠕蟲、昆蟲等,還可以用來與同伴交流、定位等等。
既然能放電,那麼肯定會有能感受電的器官,沒錯,象鼻魚全身分布著很多這類的器官——叫做電磁感受器,分布在它的皮膚中,尤其是它的「鼻子」,上面電磁感受器的密度最大,因此有很靈敏的感受性,並且這個「鼻子」是可以動的,所以是象鼻魚非常重要的探測器官。
圖中藍色的部分就是電磁感受器分布的地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彼氏錐頜象鼻魚的電磁定位本領又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的意思就是說它主動放出電信號,這樣就能產生一個電磁場,並且它表皮上分布的電磁感受器能夠感知其中的電流。如果周圍有物體,就會擾亂、扭曲這個電磁場,改變電流,通過分析這個「電磁影像」,即空間上的電壓變化,這樣魚兒們就能在完全的黑暗中探測和定位到這個物體啦。
它們還能夠探測物體的電容和電阻等特性,從而就能知道是活物還是非生命物體了。
象鼻魚
圖片來源:FunDiving
更厲害的是,它們不僅能在空間上定位物體,還能探測物體的三維形狀。為了區別不同形狀的物體,魚兒們會特別注意到兩種物體之間的不同點,比如體積、材料和形狀,還有邊緣是突出的稜角狀還是圓弧形的等等。
彼氏錐頜象鼻魚還有一種壺腹器官,能夠感受外部的低頻率或直流電場,從而定位到發出這個電場的物體,這種方式就叫做被動電磁定位。
小小的電流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怎麼樣,是不是很厲害呢。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暑假小報。
1. 小星團繞著透鏡星系NGC 5308旋轉,每個星團包含成千上萬個星體。
2. 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閃電和城市的燈光,前景是兩隻俄羅斯飛船。
3. 黑鰭礁鯊正在塞席爾群島淺水區休息。
來源:www.nphoto.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