象鼻魚:電流雖弱,本領卻不小 | 玉米熊小報No.301

2021-02-17 玉米實驗室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小報,今天是2017年7月27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大家好,我是從小就喜歡動物的陳婷。

說到會放電的動物,你會想到什麼?是不是大部分人都會想到電鰻呢,沒錯,電鰻可謂是最厲害的會放電的淡水魚類,可以在2毫秒內釋放出860瓦特的電流,足以擊昏一個成年人!值得注意的是電鰻雖然名字裡有個「鰻」字,但人家並不是鰻魚,而是鯰魚的近親。

電鰻大頭照

圖片來源見水印

但是我們今天要說的動物並不是電鰻,而是另外一種會放電的魚,這種魚放的電量並不大,只是比較微弱的電流,聽名字就知道——弱電魚。它還有個俗名叫象鼻魚,因為它長著長長的「鼻子」,像大象一樣。

象鼻魚有長長的「鼻子」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它也是一種觀賞魚,可能是因為它有個奇特的「鼻子」吧,勾起了人們的獵奇欲。

魚缸中的象鼻魚

圖片來源於網絡

但其實,所謂的「象鼻」並不是它的鼻子,仔細看第二幅圖就能看出,這個「鼻子」是長在下嘴唇上的,它是嘴巴的附屬物。它的科名其實更形象,叫管嘴魚科。管嘴魚科有200多種,這些魚都有比較大的腦容量,也就是說它們是比較聰明的。

 

管嘴魚科有這麼多種,要全部介紹完是一個大工程,所以今天就介紹其中的一種——彼氏錐頜象鼻魚。它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非洲的河流裡。

彼氏錐頜象鼻魚(Gnathonemus petersii)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它們產生的微弱的電流並不足以擊昏獵物,但是也有很重要的作用,那就是幫助它們找到食物,比如蠕蟲、昆蟲等,還可以用來與同伴交流、定位等等。

 

既然能放電,那麼肯定會有能感受電的器官,沒錯,象鼻魚全身分布著很多這類的器官——叫做電磁感受器,分布在它的皮膚中,尤其是它的「鼻子」,上面電磁感受器的密度最大,因此有很靈敏的感受性,並且這個「鼻子」是可以動的,所以是象鼻魚非常重要的探測器官。

圖中藍色的部分就是電磁感受器分布的地方

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彼氏錐頜象鼻魚的電磁定位本領又可以分為主動和被動兩種。主動的意思就是說它主動放出電信號,這樣就能產生一個電磁場,並且它表皮上分布的電磁感受器能夠感知其中的電流。如果周圍有物體,就會擾亂、扭曲這個電磁場,改變電流,通過分析這個「電磁影像」,即空間上的電壓變化,這樣魚兒們就能在完全的黑暗中探測和定位到這個物體啦。

 

它們還能夠探測物體的電容和電阻等特性,從而就能知道是活物還是非生命物體了。

象鼻魚

圖片來源:FunDiving

更厲害的是,它們不僅能在空間上定位物體,還能探測物體的三維形狀。為了區別不同形狀的物體,魚兒們會特別注意到兩種物體之間的不同點,比如體積、材料和形狀,還有邊緣是突出的稜角狀還是圓弧形的等等。

 

彼氏錐頜象鼻魚還有一種壺腹器官,能夠感受外部的低頻率或直流電場,從而定位到發出這個電場的物體,這種方式就叫做被動電磁定位。

 

小小的電流能發揮這麼大的作用,怎麼樣,是不是很厲害呢。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暑假小報。

1. 小星團繞著透鏡星系NGC 5308旋轉,每個星團包含成千上萬個星體。

2. 從國際空間站拍攝的閃電和城市的燈光,前景是兩隻俄羅斯飛船。

3. 黑鰭礁鯊正在塞席爾群島淺水區休息。

來源:www.nphoto.net


相關焦點

  • 天然磁石的成因,恐怕不關地磁場的事兒 | 玉米熊小報No.326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小報,今天是2017年8月31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大水獺:鱷魚可是我的盤中餐 | 玉米熊放學小報No.244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7年5月
  • 它可能比人還愛乾淨 | 玉米熊小報No.510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8年5月24日星期四,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玉米熊放學小報No.93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6年12
  • 原來你是這樣的西蘭洲 玉米熊放學小報No.176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7年3月
  • | 玉米熊小報No.422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18年1月15日星期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珍奇怪魚 | 象鼻+飛刀=象鼻飛刀?!
    光看頭像非洲的象鼻魚,但下半身又是南美的飛刀的身子,難道是跨大洲的私生子
  • 空氣汙染已經悄悄對你的DNA下了黑手 | 玉米熊放學小報No.265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
  • | 玉米熊小報No.1003
    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20年5月4日星期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 怎樣養好熱帶魚,今天推薦兩種熱帶魚,象鼻魚非常漂亮
    魔鬼刀魚與象鼻魚的飼養方法,魔鬼刀又稱輕背電鰻、黑魔鬼、無背鰭鰻、線狀鰭鰻科魚類。魔鬼的刀有一種特殊的形狀,不像魚。身體又長又平,頭部鈍,眼睛又小。胸部和腹部較寬,逐漸變細,回到尾部,成為細杆。從後到尾直,無背鰭;胸鰭高;骨盆鰭胸位,靠近長臀鰭直到尾鰭柄;尾鰭非常小,像尾巴尖端的刷頭。
  • 『每日精品魚推介』象鼻魚
  • 一些魚類(象鼻魚)可以通過電色識別獵物
    波恩大學(University of Bonn)目前的一項研究顯示,非洲象鼻魚的方向感與人類視覺驚人的相似,研究表明不同的物體有不同的電「顏色」。如圖所示,水生植物顯示紅色或者藍色、昆蟲幼蟲顯黃色以及非洲象鼻魚最喜歡的蚊子幼蟲顯橙色。象鼻魚是夜間活動的,這意味著它們在捕食時不能依靠眼睛。在他們的尾巴上有一個每秒能產生80次段脈衝的「手電筒」。
  • 4種外形奇特的觀賞魚,飼養方法不奇特,你可能還沒有見過?
    其實呀,象鼻魚的「鼻子」跟我們人類用來呼吸的鼻子不是一回事兒,「鼻子」只是象鼻魚頷部結構延長的部分,形成一根能活動的小管,用來尋找食物的。象鼻魚是一種害羞、敏感的魚,飼養的難點在於它需要非常好的水質條件才能健康成長。大家知道嗎,美國和德國的政府水務部門都會用它們來檢測水質哦。所以引入象鼻魚進魚缸的關鍵是,這必須是一個完全循環的、成熟的水族箱。
  • 養魚的時候,你知道哪些魚晚上要吃「夜宵」嗎?看完你就明白了
    對於養魚這件事來說,餵魚也是尤為重要的,那麼你是否知道哪些魚晚上要吃「夜宵」呢?下面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哪些魚有吃「夜宵」的習慣吧。(1)大凡夜間活動的魚,白天給它們投餌,也並非一概拒絕;反之,亦然。當然,夜間活動的魚多在夜間用「正餐」,如黑魔鬼魚、象鼻魚、蛇仔魚、三間鼠魚、紅翅鯊魚等。(2)有觸鬚的魚一般都有黑夜用餐的習性,如鯉科魚類、鰍科魚類中的許多種,鯰科魚類似乎更普遍一些。原因是這些有須的魚,須往往就是它們的重要感覺器官。
  • 《饑荒哈姆雷特》象鼻甲蟲介紹
    《饑荒哈姆雷特》中,象鼻甲蟲喜歡待在草叢中,雖然戰鬥力不高但是卻很喜歡打架。今天就來看看它有什麼作用和刷新機制吧!首先我們需要知道,在雨霧季中起霧的時候,玩家需要攜帶蓪草帽或者蒙頭鬥篷,除此以外的帽子,都會讓玩家走不動路,試想這個時候敵人追來了,那可能就要涼涼了。
  • 小山雀 學本領
    小山雀一天天的長大了,它要告別媽媽去學一些本領。
  • 宋朝小報,我國最早的民間報紙,用來刊登政治新聞和社會奇聞
    從漢朝時期就有了邸報,專門用來傳遞官方信息,其私密性極強,而且只服務統治者與邸報內容涉及的官員,在經濟文化繁榮昌盛的宋朝,顯然已經不夠用,於是與邸報相對應的小報應運而生,小報可以說是我國最早的民間報紙,內容豐富、服務群眾廣泛。
  • 飛魚難飛出海鳥的範圍,飛魚終究還是魚,不具有飛行本領!
    飛魚終究還是魚,不具有飛行本領,飛魚看上去像在拍打翼狀鰭,像鳥拍翅膀飛翔一樣,但飛魚的飛不是飛翔,而是一種滑翔,飛魚能夠躍出水面十幾米,能在空中停留40多秒,飛行的最遠距離可達400多米,不能連續滑翔太久。
  • 科學解釋電魚是如何發電,為什麼它電不著自己?
    電鰻並不是唯一能發電的魚。有許多魚以不同的能力發電。廣義上說,有兩種類型的電魚,弱電魚和強電魚。弱電魚,如彼得象鼻魚和黑鬼刀魚不能產生足夠的電來電擊任何東西,但它作為一個感官器官,幫助它們與周圍環境溝通和互動。強電魚是指那些會產生電衝擊波,可以造成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