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大朋友和小朋友,歡迎收聽玉米熊放學小報,今天是2020年5月4日星期一,這裡是玉米實驗室。
大家好,我是喜歡條紋襯衫的Leo。
說起動物的條紋,你腦海裡第一個浮現的是誰?是充滿想像力外表的昆蟲,還是脾氣暴躁的斑馬,或者是兇神惡煞的大老虎?無論你想到的是哪種動物,你一定會想起它們皮膚上獨特的條紋,自然界中有很多動物都有著條紋皮膚,這究竟有什麼用呢?
動物的條紋昆蟲來解釋
科學家想搞懂一件事兒背後的原理,最喜歡的方法是做實驗。但是用老虎和斑馬做起實驗有點費事兒,於是他們想到了便於操作的昆蟲。他們製作了不同條紋的假⻜蛾並將它們固定在樹皮上,當條紋的顏色、方向以及條紋之間的間隔都與樹皮背景相匹配時,飛蛾就不太會受到⻦類的攻擊。科學家認為,這是因為從遠處看不到它背上的圖案。還有一種情況呢,當飛蛾條紋與背景顏色不匹配,但是使用了⻩色和黑色之類的警告色時,也不會引起鳥類的興趣。科學家認為,好的警示性條紋應該是避免被遠遠發現的同時,警告所有試圖靠近它們的攻擊者,實在是太聰明了。
但是除了趴在樹皮上的飛蛾,大部分的昆蟲並非總是紋絲不動,一邊行動一邊躲避天敵就成為了昆蟲的必修課。2019年,有一些科學家使用假蟲子製作了蟲子運動的視頻,之後將這個視頻在以吃昆蟲為生的螳螂面前播放。當這些帶有窄條紋的假蟲子在快速運動時,它們的條紋發揮了作用,螳螂的確很難發現它們。
動物穿的「迷彩服」
那麼我們回過頭來看看,斑馬和老虎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在自然界有著條紋皮膚的動物中,最讓人形象深刻非老虎和斑馬莫屬了。同樣是長在身上的條紋,科學家卻發現這兩種動物的條紋皮膚作用並不相同。科學家發現,老虎皮膚條紋之間的間隔和它們所在的棲息地有著一定的聯繫,而斑馬皮膚的條紋不會隨著棲息地發生變化。老虎有著這樣的皮膚,是為了在捕獵的時候能夠更好地在獵物眼中隱藏自己,而斑馬的條紋並不能起到隱蔽自己的作用,那是不是跑起來的時候才會發揮作用?
實際上科學家並沒有找到有力的證據來支撐這一觀點,螳螂看不清楚條紋的經驗在獅子這兒似乎並不適用。在獅子眼中,斑馬站在稀樹草原上的樣子要多顯眼有多顯眼。如果斑⻢的條紋皮膚真是為了隱藏自己的話,那麼獅子早就餓死完了。不過令人意外的是,斑馬的條紋確實起到了一定的隱藏作用,只不過是用在了躲避昆蟲方面。
2014年,一位名叫卡羅的研究者和他同事對比了不同種類的馬、斑馬和驢的地理分布,並將其與叮咬它們的虻的分布進行了比較。他們發現,一個地區的虻越多,該地區動物身上的條紋就越多。2019年,他們通過觀察生活在英國農場的馬和斑馬周圍的虻的行為證實這一結論。事實證明,虻不僅較少地落在斑馬身上,它們也較少落在穿著斑馬圖案外套的馬上。
遺憾的是,研究人員暫時沒有弄明白的是,為什麼虻不願意降落在條紋上。
斑馬條紋的另類研究
科學家們還對斑馬條紋的其他作用產生了興趣,有人提出觀點說條紋能讓斑馬保持涼爽,因為黑白兩色對陽光熱量吸收程度的不同,能夠造成斑馬身上兩色的區域產生溫差,從而能夠在其之間形成涼爽的氣流。2015年的一篇論文提出斑馬條紋模式似乎會隨著地區和氣候的變化而改變,但實際實驗發現,這個觀點站不住腳。當實驗者用馬、牛的純色皮膚圖案和斑馬的條紋皮膚圖案分別覆蓋在水桶上,並在不同的天氣中測量水桶的溫度。結果發現覆蓋有斑馬條紋的水桶在溫度上最接近真正斑⻢的皮膚溫度,然而它並不是溫度最低的那一個。
還有人認為這些條紋具有社交功能,可惜也沒有多少證據支持。畢竟,沒有條紋的⻢可以分辨出其他⻢匹,偶爾有條紋怪異的斑⻢也不會被它的同伴排斥。
好了讓我們小小總結一下,有些條紋確實能對動物起到一定的自我保護作用,有些條紋是便於動物隱藏自己方便捕獵,還有些動物條紋的作用仍需要進一步研究。與此同時,科學證明,如果你有一匹⻢,那麼為你的⻢買一件條紋外套並不是一件愚蠢的事。
本文編輯:半隻土豆
這裡是玉米實驗室,每天一張放學小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