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大學《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氮摻雜超溼,隔熱和彈性石墨烯氣凝膠,可高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2021-01-14 材料分析與應用


通過去除含氧官能團,已報導了在惰性氣體中進行熱處理以改善碳材料的疏水性。本文,深圳大學謝楊蘇課題組在《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期刊發表名為"Nitrogen-Doped Unusually Superwetting, Thermally Insulating, and Elastic Graphene Aerogel for Efficient Solar Steam Generation"論文,研究報告了氮摻雜石墨烯氣凝膠(NGA)的相反現象。隨著熱處理溫度從200升高到1000°C,NGA變得越來越親水,在空氣中保持數周的超溼性。為了發現這種異常現象,通過實驗和MD模擬研究了氮摻雜的影響。進一步詳細研究了暴露於空氣和空氣溼度的影響,以清楚地說明整個物理圖像。超溼行為歸因於水分子優先吸附在氮摻雜位點上,這大大抑制了空氣中碳氫化合物的吸附。


圖1.(a)示出了NGA的製造的示意圖。

(c)NGA-600在30、50、70和90%的不同最大應變下的應力-應變曲線,(d)在50%的最大應變下10個周期的應力-應變曲線。(c)和(d)的加載速率均設置為60 mm·min –1。


圖2.水熱和後續熱退火過程中的結構演變。


圖3.(a)基於XPS光譜分析的表面O和N元素組成

(b–e)從200到1000°C的GA和NGA的反卷積N 1s XPS光譜。(f)基於去卷積的N 1s結果,不同的氮鍵對退火溫度的原子組成。


圖4.(a)GA和(b)NGA-600的相機照片和後退的水接觸角圖像。(c)GA,(d)NGA-200,(e)NGA-400和(f)NGA-600表面上的液滴浸漬過程的高速相機照片。


圖5.(a)NGA-600和RGA的後退WCA與熱退火溫度的比較,顯示了氮摻雜的影響。(b)根據MD模擬,氮摻雜的石墨烯的固有表面自由能相對於吡啶N和石墨N的原子比。(c)相對溼度分別為80%和10%的空氣中NGA-600的WCA演變。(d)NGA超溼行為的基本機制的示意圖。


圖6.(a)光密度為1 kW m –2時質量損失與照射時間的關係。

(b)1次太陽照射下的白水,GA水和NGA-600水的蒸發速度(y軸)和能量轉換效率(y軸)。(c)1次日光照射下NGA-600的10個循環的太陽蒸汽產生性能。

總之,具有氮摻雜結構的超溼和機械堅固的石墨烯氣凝膠。使用SEM,TEM,XRD,拉曼和XPS光譜對NGA的N摻雜結構的演化進行了詳細描述。


文獻:

來源:文章來自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網站,封面圖片來自百度,由材料分析與應用整理編輯。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材料分析與應用"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材料分析與應用,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材料分析與應用"。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三日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

相關焦點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青島科大張建明教授團隊在規模化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取得重要進展
    目前,石墨烯氣凝膠的一個顯著缺點是柔韌性較差,彎曲時易破裂,嚴重製約了該材料的應用領域。近期,青島科技大學高分子學院張建明教授團隊基於氣泡模板法,將天然膠乳粒子成功地複合到了氣凝膠的孔壁中,形成了仿玫瑰花表面的石墨烯孔壁結構,顯著增加了材料的韌性,同時維持了超低的密度(4.6 mg cm-3)。
  • 暨南大學《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石墨烯氣凝膠微電機,用於主動運輸和微裝配
    尺寸可控制的還原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微球(RGOAM),用作微電機無燃料光碟機動微電機因其具有可逆、無創、遠程操作等優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
  • 石墨烯氣凝膠獲得*輕材料金氏世界紀錄
    在各種氣凝膠中,石墨烯氣凝膠是關注度最高的一種,因為它可以應用在電子部件的電池和觸媒中。     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的正方形樣品非常輕便,可以掛在麥芒上而不會彎曲。該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     近日消息,3D列印的石墨烯氣凝膠材料被金氏世界紀錄公司宣布為世界上最輕的3D列印材料。該材料密度是如此之小,可以安全放在花瓣或棉花上。
  • 常溫發泡法連續製備石墨烯氣凝膠及其AI應用
    石墨烯氣凝膠(又名石墨烯泡沫、石墨烯海綿等等)是由二維石墨烯片組裝得到的一種超輕多孔材料,在智能傳感、能量儲存、吸附及隔熱隔聲等各領域展示了巨大的應用潛力。目前,無論是模板法或者「溶膠-凝膠」法等,所得到的石墨烯氣凝膠都是從石墨烯前驅體稀溶液而來,組裝結構機械穩定性差,難以經受複雜變形;同時,複雜的冷凍乾燥工藝限制了其大規模連續化與高精度微型化製備,不利於其規模化應用。
  • 北京化工大學:基於3D石墨烯氣凝膠快速響應的壓阻傳感器
    Aerogel for Piezoresistive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
  • 國內科研機構氣凝膠最新研究成果梳理
    氣凝膠現在在很多領域都得到利用。作為隔熱材料能有效地透過太陽光,並阻止環境溫度的紅外熱輻射,成為一種理想的透明隔熱材料,在太陽能利用和建築物節能方面已經得到應用。在儲能器件方面由於矽氣凝膠的納米網絡內形成量子點結構,化學氣相滲透法摻Si及溶液法摻C60的結果表明,摻雜劑是以納米晶粒的形式存在,並觀察到很強的可見光發射,為多孔矽的量子限制效應發光提供了有力證據。
  • 西安交大《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氮摻雜分層多孔碳促進...
    1 成果簡介 與過渡金屬氧化物電極材料比例,有機摻雜分子具有豐度高,多電子反應和結構多樣等優點,是一種極具吸引力的電化學儲能器件。然而,由於其固有的低電導率和高溶解度,它們存在循環穩定性差和低速率性能等問題。同時解決這兩個關鍵問題是很有挑戰性的。
  • 走進石墨烯小世界之石墨烯氣凝膠
    但是,由於石墨烯片層間強的範德華力和π-π鍵作用力,使其容易發生不可逆堆疊和團聚,嚴重降低石墨烯本身的性質和有效面積,從而限制了其在某些方面的應用,而將石墨烯片作為基本的構築單元,通過鍵接連接在一起,構建三維宏觀體—石墨烯氣凝膠,是解決石墨烯片層堆疊問題的有效方法之一。
  • 最新Science:超級陶瓷氣凝膠隔熱材料
    陶瓷氣凝膠由於其低密度和熱導率,化學和熱力學惰性,高孔隙率和大表面積等優異特性而被認為是良好的隔熱材料。然而這些陶瓷氣凝膠多為剛性和脆性,在斷裂之前只有輕微的彈性變形,因此提高陶瓷氣凝膠的機械穩定性和熱穩定性就成為其在隔熱領域進一步發展應用的主要研究。
  • 《納米快報》高介孔碳/硫石墨烯氣凝膠,穩定鋰硫電池約束基質
    他們報告了一種穩固的3D石墨烯包裹,氮摻雜,高介孔碳/硫(G-NHMC/S)分層氣凝膠的製作工藝,該氣凝膠是一種高度穩定的Li-S電池的有效聚硫化物限制基質。NHMC的豐富極性位點將LiPSn牢固地錨定在基質表面上。多孔NHMC為容納硫和緩衝其體積膨脹提供了充足的空間。此外,包裹在NHMC/S上的石墨烯不僅在物理上阻礙了LiPSn穿梭,而且使分離的NHMC/S相互連接,從而提高了電子傳輸速率。
  • Nature子刊:石墨烯氣凝膠的終極光熱效應
    本文要點:證明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光熱聲(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在這裡,我們證明了石墨烯氣凝膠的最終PTA效率,取決於它們的特定熱和光學性質,可以通過降低其質量密度來實驗性地實現。此外,我們說明氣凝膠在整個可聽範圍內表現為全向源點,沒有諧波失真。
  • 北京化工大學潘凱《AFM》:新型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
    Sensor」的研究論文,設計了一種新型的具有3D互連的分層微觀結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石墨烯氣凝膠通常通過氧化石墨烯的還原與冷凍乾燥製備的。但是,氧化石墨烯在製備過程中容易發生團聚,使得氣凝膠孔隙結構不穩定,在較大形變使用時容易發生坍塌,限制其在壓阻傳感器領域的應用。目前,通過控制石墨烯氣凝膠的孔隙結構、對石墨烯進行化學改性、引入納米材料等多種方法來提高石墨烯氣凝膠的傳感性能。
  • 科學家研發世界最輕的3D列印結構——石墨烯氣凝膠
    據了解,由法羅大學、堪薩斯州立大學和中國蘭州大學的三位研究員開發的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被金氏世界紀錄評為「最密集的3D列印結構」。3D列印石墨烯氣凝膠重量極輕,每立方釐米僅重0.5毫克,放在棉花或花瓣頂都可以,可以製造出就有複雜微觀結構的超輕石墨烯氣凝膠。
  • 3D列印新工藝 石墨烯氣凝膠更精細
    好消息是,維吉尼亞理工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已經展示了他們新開發的一種 3D 列印石墨烯氣凝膠方案,且其解析度遠高於此前的水準。通常情況下,石墨烯只需要以「單層厚度的碳原子片」的形式出現。儘管其在某些情況下得到了應用,但距離實際投入還很遙遠。
  • Ti3C2Tx MXene雜化水凝膠用於高效產生太陽能蒸汽
    有效利用豐富的太陽能進行海水淡化和廢水淨化是生產清潔水的可持續技術之一,有助於緩解全球水資源短缺在本文中,我們將垂直排列的還原氧化石墨烯/Ti3C2Tx MXene(A-RGO/MX)雜化水凝膠與排列的通道作為獨立的太陽能蒸汽產生裝置,以高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由液氮輔助定向凍結過程生成的垂直排列的通道不僅將水迅速向上傳輸到蒸發表面,以有效地產生太陽能蒸汽,而且還促進通道內太陽光的多次反射,從而有效吸收太陽光。略微減少使RGO具有大量極性基團,有效降低了水汽化焓,從而有效地加速了水汽化。
  • 陶瓷氣凝膠或成航空航天新材料
    陶瓷氣凝膠因其超輕、耐火、耐腐蝕、耐高溫等特性,非常適合解決航空航天領域的隔熱問題,但其脆性、高溫析晶、熱震坍縮等問題嚴重製約了相關研究和應用。
  • 暨南大學:石墨烯氣凝膠微電機,用於主動運輸和微裝配
    本文要點:尺寸可控制的還原氧化石墨烯氣凝膠微球(RGOAM),用作微電機成果簡介 無燃料光碟機動微電機因其具有可逆、無創、遠程操作等優點而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然而,由於水在環境水體中的流動性,運動速度很小,這是一個具有挑戰性的瓶頸。
  • 2020年《自然/科學》氣凝膠回顧展:世界上最輕的固體材料
    二氧化矽(SiO2)氣凝膠是一種非常好的隔熱材料。而且SiO2氣凝膠的折射率接近空氣,使得太陽光可以輕易地從中穿過。憑藉這種隔熱透光的特性,SiO2氣凝膠已在太陽能利用以及建築節能等方面有所應用。全碳氣凝膠具有極強的吸附能力,可吸附自身質量最高可達900倍的有機溶劑。而且,它的吸附效率也十分驚人,1g全碳氣凝膠每秒鐘便能吸附68.8g的有機物。
  • 從果凍到外太空追星:氣凝膠的前世今生
    氣凝膠正在不斷走近人們的生活。北京化工大學潘凱教授團隊在製備石墨烯氣凝膠時引入納米纖維,通過對靜電紡絲聚丙烯腈(PAN)納米纖維進行預處理,之後採用冷凍乾燥法將其和氧化石墨烯共同製備出具有「多層結構+孔結構+納米纖維」多級結構的納米纖維/石墨烯氣凝膠。
  • 中科院理化所《ACS AMI》:高度可壓縮,導熱但電絕緣的氟化石墨烯氣...
    2020-12-27 17:11:52 來源: 石墨烯聯盟 舉報   碳基氣凝膠在廣泛的應用領域引起了極大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