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知識|天宮一號將墜落,然而為何有些飛行器「久飛不墜」?

2020-12-03 澎湃新聞

冷知識|天宮一號將墜落,然而為何有些飛行器「久飛不墜」?

澎湃新聞 何偉 見習記者 張軼君

2018-04-01 21:34 來源:澎湃新聞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官方網站4月1日發布的最新消息,預計天宮一號北京時間2018年4月2日將再入大氣層燒毀。這將是近10年來從太空再入大氣層燒毀的最大人造物體。從2016年3月進入軌道衰減期到至今,其軌道高度下降了近200千米。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官網的文章所述,像天宮一號這類進入軌道衰減期的太空飛行器,在各種阻力和太陽活動作用下,機械能逐漸減少,飛行軌道高度逐漸降低。進入稠密大氣層後,在氣動熱、力、減速過載等綜合作用下,艙體會劇烈破壞解體。若太空飛行器再入飛行時間較長,氣動力/熱對太空飛行器損毀充分,能到達地面的殘留物碎片就會所剩無幾。

然而,除了像天宮一號這樣完成使命或失效後重返大氣層的太空飛行器,仍有一部分太空飛行器屬於「久飛不墜」的類型。根據美國Aerospace Corporation網站的文章所述,

它們是否墜落的一個重要因素是它們的在軌高度

有些太空飛行器如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由於其軌道軌跡為大橢圓且高度較高,它已在太空中飛行了48年。除了東方紅一號,美國的先鋒1號(Vanguard 1)衛星,在太空已飛行了60年,是繞地軌道上現存時間最長的太空飛行器。

而根據歐洲航天局的數據,天宮一號在使用壽命期限中,在軌高度維持在330千米到390千米間。這個高度的太空飛行器在失效後,仍會受各種阻力影響,並由其軌道逐漸自然降低高度。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關鍵詞 >> 天宮一號,再入大氣層

相關推薦

評論(31)

相關焦點

  • 天宮一號墜落極危險?煽風點火的各國媒體都被打臉了...
    、重達8.5噸的「天宮一號」墜落了。天宮一號是中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於2011年9月29日21時16分03秒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2011年11月3日凌晨天宮一號實現與神舟八號飛船的對接任務,2012年6月18日下午實現與神舟九號對接成功,神舟十號飛船也在2013年6月13日13時18分與天宮一號完成自動交會對接。天宮一號原本應該在2013年退役,按照原設計,它應該接受地面控制,在推進器的幫助下,在南海遙遠海域墜海。
  • 天宮一號月底墜落地球:殘骸落入指定海域
    作為我國第一個目標飛行器、未來空間站的雛形,天宮一號已經完成歷史使命,即將墜入地球大氣層。根據天文愛好者的測算,天宮一號正在以每周6千米的高度降落,預計將在3月底墜回地球。天宮一號是為中國太空實驗室計劃設計的8.5噸重的實驗性軌道飛行器,任務是作為其他飛行器的接合點
  • 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再入大氣層 會墜落到地面嗎?
    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介紹,截至3月25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運行在平均高度約216.2公裡的軌道上(近地點高度208.1公裡、遠地點高度224.3公裡),整器結構完整,即將再入大氣層燒毀。
  • 天宮一號墜落!歡迎回家!
    天宮一號是中國首個空間目標對接飛行器,主要目的是檢驗軌道交會對接和太空人在太空較長時間駐留的技術驗證,為計劃中在2022年前後建成中國的首個正式空間站奠定基礎。2011年9月29日,「天宮一號」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飛行器全長10.4米,最大直徑3.35米,重8.5噸,由實驗艙和資源艙構成,設計壽命兩年。在預定壽命完成後,為進一步檢驗飛船長期在軌運行與測控能力,天宮一號繼續超期服役,一直到2016年3月16日,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正式終止數據服務,全面完成了其歷史使命。
  • 中國天宮一號墜落!美國萬人沉浸在歡呼中,為何兩天後卻傻了?
    對於中國如此飛速的發展,西方的有些國家總是看在眼裡,急在心裡。因為在他們看來,中國是絕不可以,也絕不可能超越他們的。因此,隨著中國在各個領域的成就越來越顯著,很多西方國家便開始打起了輿論戰,肆意捏造和抹黑中國。
  • 天宮一號墜落前畫面(組圖)
    「中國目標飛行器重回地球倒計時!」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官網報導,天宮一號預計北京時間4月2日再入大氣層,屆時它「不會像科幻電影中描述的那樣,惡狠狠地砸向地球,而是在奔向地球的過程中,化成一身絢爛,划過美麗星空」。
  • 天宮一號墜落了,但具體在哪兒?
    天宮一號,終於永別了——北京時間4月2日上午8:15再入大氣層,之後殘骸墜落南太平洋中部海域。
  • 天宮一號墜落前,外媒高潮了好多天,最後普遍有點尷尬...
    很多人應該都知道了一個消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個目標飛行器天宮一號在持續服役了兩年半,完成了各項在軌試驗後,2016年3月21日終止了和地球的數據連接,在之後的接近兩年時間裡,天宮一號一直孤單地在無聲的太空中徘徊,天宮一號做為我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和空間實驗室
  • 天宮一號,歡迎回家!
    中國失控的空間站很快將在火海中墜毀,沒有人知道它的碎片會在墜向哪裡。超期服役的天宮一號不僅完成了既定任務,還額外開展了多項拓展技術試驗,也就是說,咱們的天宮一號除了「必答題」,還搞定了很多「超綱加分題」。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別扯了……
    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這一論調並非首次出現。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五院空間實驗室系統總設計師朱樅鵬對此予以否認。朱樅鵬日前表示,我國一直在監控天宮一號,預計在今年上半年讓它墜落。
  • 日媒: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近期或重返大氣層
    【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NHK電視臺3月29日報導稱,被認為已經失去地面控制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預計將在3月31日至4月初重返大氣層,其殘骸可能會墜落到地面。世界各地的宇宙機構和團體正在持續對其進行觀測。報導稱,「天宮一號」全長約10米、重8.5噸,於2011年發射升空。
  • 天宮一號空間站下個月墜入地球 墜落地點尚不確定
    2016年,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停止了數據傳輸,完成了自己的使命,雖然它的結構依然完整,但是卻已經不受控制,而8.5噸的前哨站一直在漫無目的地在太空中漂泊。廢棄的衛星及太空飛行器隨時都在地球的引力作用下墜落著。
  • 我國「天宮一號將失控撞地球?不,是受控!!
    據《環球時報》報導,針對所謂已「失控」的中國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將於2018年「撞」向地球的炒作,西方媒體已炒過不知多少輪,而在2018
  • 天宮一號墜落地點「很準」 西方「僥倖」說法不值一提
    【環球時報綜合報導】中國官方沒有公布天宮一號墜落地點的細節,有不少外電根據權威專家的觀測進行了評論。哈佛-斯密松天體物理中心的天文學家喬納森·麥克道威爾在推特上表示,太空站或在大溪地島西北部墜入海洋。這一地點處於「太空飛行器公墓」北部,那裡是太平洋上常有太空殘骸落入的偏遠區域。
  • 天宮一號究竟發生了什麼?
    只不過,交鋒(或者說是扯淡)的對象和平臺,從此前境外媒體的無休止、無底線炒作,變成了各種不同立場的中國網民在國內新媒體留言區、BBS的相關帖子裡的無盡爭執在此,為了以正視聽,筆者特別就自己所了解的信息,試圖儘量說明中國首個目標飛行器在墜落前究竟遇到了點什麼問題。
  • 剛剛,「天宮一號」墜毀!炸在了外國媒體臉上!
    本來是沒什麼不尋常怪只怪,外國媒體進行了「刻意的宣傳」在過去長達至少2年的時間裡外國媒體中流傳著這樣一則新聞:「還未確定落點的天宮一號將砸向地球上尉特意去翻了一下外國媒體的報導這麼說的還真是不在少數而且從2016年就開始有這種說法了到上周天宮一號確定了墜落日期外媒更是各種報導幾乎形成了刷屏可以說是唯恐天下不亂就盼著我們的天宮一號砸到人
  • 天宮一號掉哪兒各國都沒猜準 有必要打撈嗎?
    北美防空司令部表示,「天宮一號」預估會於4月1日上午墜落,大概位置為北緯33.8度、東經115.8度,這裡正好是安徽省與河南省的交界處。美國空軍第18航天控制聯隊預測,天宮一號將在美國東部時間4月1日晚8時49分左右在大西洋重返大氣層。韓國科技信息部此前則警告稱,天宮一號最快將於4月2日上午再入大氣層,地點可能是南大西洋。
  • 「天宮一號」失控撞地球?會砸到我嗎?答案來了
    來源:科技日報記者:付毅飛最近,部分外媒將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當作炒作目標,稱其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
  • 天宮一號已然墜落,東方紅一號衛星48年後卻仍在飛行
    由於此次是非受控再入,所以天宮一號的最後航程受到了全球各國的關注。在天宮一號墜落的同時,有航天愛好者放出了一副在軌太空飛行器的軌道圖,其中1970年發射升空的中國第一顆衛星東方紅一號赫然在軌!而天宮一號還和東方紅一號擦肩而過!圖片:中國第一枚人造衛星——「東方紅一號」。
  • 天宮一號:控制中的「墜毀」
    近日,部分外媒稱天宮一號已經失控並將撞向地球,對地面環境及安全造成威脅。天宮一號是我國2011年9月29日發射升空的第一個目標飛行器(實驗性空間站),它在載人航天對接技術上的突破,打破了蘇美兩國自上世紀60年代以來在全世界近50年的壟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