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巴利症候群,易出現肌肉力量減弱和疼痛敏感度降低等異常

2021-01-08 金玲醫生說

導語:格林巴利綜合症是由免疫反應引起的急性炎症性周圍神經病,通常情況下容易出現肌肉力量減弱,對敏感疼痛度降低的異常,日常生活中會有一種帶手套和穿襪子一樣的感覺,少數的患者可能會在病情恢復的過程中出現波動,而大多數患者神經功能在數周甚至是數月內基本恢復,極少數會遺留持久的神經功能障礙,該病有3%的死亡率主要死於呼吸衰竭,低血壓,嚴重心律失常等併發症。

01什麼是格林巴利綜合症?五種疾病類型有何不同?

1、什麼是格林巴利綜合症?

格林巴利綜合症是很久以前疾病翻譯的名稱,在很多的基層醫療機構和科普資料上依然用著格林巴利綜合症這個名字,但是其疾病規範的名稱為吉蘭巴雷綜合症,因此我們介紹的時候都統稱用吉蘭巴雷症候群進行介紹。

吉蘭巴雷綜合症是一類由免疫介導的急性炎症周圍神經病,大多情況下是由於機體免疫反應引起的,該類並無任何傳染性和遺傳性,主要是通過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和血漿置換的方式進行有效的治療。

就目前而言,吉蘭巴雷綜合症症症在全球範圍內均有發生過,其發病率很低,雖然所有的年齡段人群都可能會感染,但是從十歲開始,年齡每增加十歲,其發病率約增加20%以上,這種病沒有明顯的季節差異,根據國內的報導顯示,以夏秋季節為主,此外男性的發病率要稍高於女性。

2、疾病類型

(1)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跟神經病:這是吉蘭巴雷症候群當中最常見的類型,通常也為我們簡稱為典型吉蘭巴雷症候群,其主要的病變為多發神經根周圍神經節段性脫髓鞘,其發病沒有任何年齡限制和季節限制,肌電圖表現為有電刺激使運動神經傳導速度減慢,而肌肉本來應該出現的收縮反應出現延遲的情況。

(2)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這種情況為廣泛運動腦神經纖維和脊神經前跟運動纖維軸索病變為主的亞型,其發生在任何年齡段,相對於年齡來說,兒童的發病率更高一些,其男女患病率相似,基本上在春秋時期發病率比較多,肌電圖表現為運動神經纖維軸索損害明顯。

(3)急性運動感覺走索性神經病:這種情況與急性運動軸索性神經病基本相似,已以廣泛神經根和周圍神經運動與感覺纖維軸索變性為主的病變,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能會發病,肌電圖表現為感覺和運動神經軸索損害明顯。

(4)急性感覺軸索神經病:這是一種吉蘭巴雷綜合症當中比較少見的一種類型,其主要是以感覺神經受累為主的病變,在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能會發病,肌電圖常常表現為感覺神經傳導速度輕度減弱,對刺激的反應強度和反應速度出現明顯下降,或者是消失的異常

(5)Miller-Fisher症候群:這種症候群與經典型吉蘭巴雷特綜合症略有不同,主要情況以眼肌麻痺,共濟失調和健反射消失為主要的臨床特點,其主要累積周圍神經,同樣也是任何年齡和季節均可能會發病,肌電圖顯示周圍神經脫鞘病變,神經傳導速度發生改變。

02該病有一定的死亡風險,犯病後要及時治療,其病因和臨床症狀有哪些呢?

1、基本病因

近些年來,根據國內外的文獻報導發現,有相當比例的人群在發病前兩周都會出現細菌感染的情況,例如,在發病的前幾周,有的患者因為空腸彎曲菌感染,從而導致患者出現腹瀉的證據佔15%~91%,不僅如此,病毒感染也有可能在發病前出現,例如呼吸系統的塞卡病毒感染,也有研究顯示自身免疫出現問題,也是該病的病因,如血清中抗神經節苷脂GM1抗體及抗神經節苷脂GM2抗體(大多是在巨細胞病毒感染後)可以破壞神經,導致神經傳導功能障礙。

2、誘發病因

誘發病因主要分為兩種,一種是注射疫苗另一種是手術或者是創傷。有研究表明,流感疫苗與吉蘭巴雷症候群存在一定的聯繫。身體出現抗神經節苷脂抗體,導致身體的機體出現一定的免疫反應,出現損傷神經的情況,但是這種結論就目前而言並不是十分明確,接種疫苗對於機體的免疫,益處還是大於風險的。

同時有報導顯示,手術和創傷可能會誘發該病,這種情況可能與手術過程中抗原的暴露和調節性t細胞數量減少有關,也可能與手術過程中損傷以及牽拉,壓迫止血部分手術的特殊體位導致神經受壓或者是麻醉過程中出現的問題。當然這些都屬於一定的潛在因素。

3、典型症狀

患者常常根據不同的類型出現不同的症狀,例如急性炎性脫髓鞘性多發神經跟神經病,通常情況下會出現手腳無力的症狀,隨著病情的發展,會在數小時之內到或者是數周向靠近軀體發展,可能會引起抬頭困難,面部表情減少等症狀,一旦累及延髓支配肌時,就可能會出現進食困難或者是飲食難以下咽的症狀,如果病情不能加以控制,嚴重者可能會累計呼吸肌,導致呼吸困難無力。

同時患者可能會出現自主神經功能紊亂狀,也就是本來不受大腦控制的那部分神經出現紊亂,表現為面色潮紅,血壓發生改變的。有一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四肢缺鈣,有明顯的感覺障礙和輕度的感覺性共濟失調。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不對稱性外肌麻痺,眼球運動異常還有部分患者會出現眼瞼下垂,可能會伴隨著肢體和延隨部肌肉無力的情況。

4、伴隨症狀

對於大部分來說,伴隨症狀還是迷較明顯的,其精神狀態發生改變。由於自主神經功能出現紊亂,這時候身體的代謝就會出現異常,患者很容易出現焦慮,抑鬱,緊張等精神狀態的異常。對於一些嚴重的患者,自主神經功能紊亂者可能會出現尿便障礙,尿液會在膀胱內大量的堆積,導致患者泌尿系統感染,一旦患病後,這種感染風險非常大。

結語:吉蘭巴雷症候群的患者大多數情況下會在一段時間內恢復,多數的患者的神經功能會在數周甚至數月內幾乎本恢復正常,但是出現一定併發症的患者需要進行一定的功能訓練和康復訓練,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吉蘭巴雷特綜合症死亡率約佔3%左右,主要死亡於一些嚴重的併發症,因此出現病情後要及時治療。

相關焦點

  • 格林-巴利症候群(綜述)
    近期Nature Reviews Neurology雜誌發表綜述,總結了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探討了其發病機制、治療和預後。
  • 格林- 巴利症候群(綜述)
    近期Nature Reviews Neurology雜誌發表綜述,總結了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臨床表現和診斷標準,探討了其發病機制、治療和預後。
  • 格林-巴利症候群的診療:十大步驟一文搞定丨指南共識
    格林-巴利症候群(GBS)是一種罕見的但可能致命的免疫介導性周圍神經和神經根疾病,常因感染所致。GBS的臨床表現和病程不一,給診斷和管理帶來挑戰。但目前尚無國際臨床指南,有學者基於當前文獻和專家共識,制定了GBS診斷和管理指南,以十步走的方法供臨床實踐使用。
  • 肌肉萎縮的檢查診斷
    尿便障礙,萎縮是局限性還是全身性、肌力如何,肌肉無力與肌肉萎縮的關係,有無肌肉跳動和疼痛,活動後是加重還是減輕、既往史應注意有無伴發全身性疾病如惡性腫瘤。結締組織疾病、消耗性疾病、糖尿病、尿毒症、外傷、飲酒、椎間盤脫出、脊髓炎、視神經炎,藥物應用史及中毒史,有無特殊的遺傳性家族病史,注意感染史和預防接種史。
  • 胯部疼痛:一種不被熟知的跑步傷痛
    髖關節連接著骨盆和下肢,由於需要負重,所以髖關節以穩定為主,周圍有非常發達的韌帶和肌肉包繞著髖關節,因此,如果是髖關節引發的疼痛往往感覺疼痛位置很深。為什麼叫撞擊症候群?談到這裡要給跑友簡單介紹一下髖關節解剖。髖關節是由關節頭——股骨頭和關節窩——髖臼組成,股骨頭陷在髖臼所形成的窩裡,形成了所謂的球窩關節。如果股骨頭和髖臼解剖結構異常或者曾經遭受過較大創傷,就有可能造成股骨頭在運動時,與髖臼發生擠壓、撞擊或者摩擦,從而引發髖臼撞擊症候群。有時撞擊是由於髖臼異常引發,有時則是由於股骨頭異常或者二者都出現問題引發。
  • 中醫痿症科教授殷世榮:格林巴利綜合症的臨床表現和病因有哪些呢?
    格林巴利綜合症是指一種急性起病,以神經根、外周神經損害為主,伴有腦脊液中蛋白組織分離為特徵的症候群,臨床特點以感染疾病後1——3周,突然出現劇烈以神經根疼痛,急性進行性對稱性肢體軟癱,主觀感覺障礙,腱反射減弱或消失為主症。
  • 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新藥利那洛肽在中國正式獲批
    1月15日,阿斯利康公司宣布,鳥苷酸環化酶激動劑令澤舒(利那洛肽)正式在中國獲批上市。作為我國專門治療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IBS-C)的處方藥物,令澤舒的獲批將填補我國成人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的治療空白,為廣大國內患者帶來福音。利那洛肽在美國等全球30多個國家獲批上市,治療便秘型腸易激症候群。
  • 全身遊走性刺痛是癌症兆嗎 遊走性疼痛的原因
    一、糖尿病引起的神經痛以燒灼性神經痛的特徵為:(1)自發性,頑固性疼痛,不經合理治療則不易自行緩解;(2)可發生於任何部位,以下肢和肋間神經病多見;(3)疼痛呈燒灼感,瀰漫而持續,或呈陣發性加重,嚴重時可出現痛性痙攣;(4)疼痛部位比較淺表,且無骨骼、肌肉及關節的異常變化;(5)發作時可有血管
  • 戳爺患馬凡氏症候群?馬凡氏症候群有哪些表現?——馬凡氏症候群...
    馬凡氏症候群簡介 馬凡氏症候群(Marfan syndrome)也有先天性中胚層發育不良、Marche Sani症候群、蜘蛛指徵、肢體細長症之稱。其特徵是周圍結締組織營養不良、骨骼異常、內眼疾病和心血管異常,是一種以結締組織為基本缺陷的遺傳性疾病。
  • 跑者髖關節疼痛需警惕 謹防股骨髖臼撞擊症候群
    網易體育9月9日報導:髖關節撞擊,又被稱為股骨髖臼撞擊症候群,主要是由於股骨和髖臼之間產生了過多的摩擦導致的。會引起髖部疼痛,減小一側或者兩側髖部的機動性,破壞周圍的軟骨。
  • 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常用體格檢查
    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體格檢查主要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的感覺檢查和運動檢查:感覺異常、痛覺麻木、大魚際萎縮、拇指外展無力、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陽性、Phalen 徵(屈腕試驗)陽性等。Phalen 認為,體格檢查發現以下三項中的一項即應考慮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正中神經支配區的感覺異常、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陽性、Phalen 徵(屈腕試驗)陽性。
  • 腸易激症候群(IBS)新藥!β-3腎上腺素能受體激動劑vibegron治療IBS...
    2020年11月29日訊 /生物谷BIOON/ --Urovant Sciences近日公布了評估vibegron(維貝格龍)治療腸易激症候群(IBS)疼痛2a期臨床研究的頂線結果。這是一項隨機、雙盲、安慰劑對照臨床試驗,在因腸易激症候群(IBS)腹痛並伴有IBS-D(腹瀉)和IBS-M(混合IBS)的女性患者中開展,評估了每日一次vibegron(75mg)的療效和安全性。該研究在美國35個臨床中心入組了222例女性IBS患者,189例完成了為期12周的研究。
  • 痛風發作疼痛難忍?波士頓大學證實這種水果能使發作機率下降45%
    預防和改善大部分慢性病的方法都離不開「健康飲食」+「適量運動」。對於痛風和關節炎,你可以把這種水果放到你的健康飲食清單裡。多項研究證實,補充酸櫻桃片或酸櫻桃汁4-8周,炎症標記物C-反應蛋白水平顯著降低,關節疼痛明顯減少,動作靈活性明顯增加。2.痛風痛風可以算另一種類型的關節炎,它與心血管疾病及死亡率高度相關,以高水平的血液尿酸濃度為特徵。別嘌呤醇和丙磺舒是降低尿酸水平的常用藥,但副作用很明顯,包括呼吸困難、異常初學等。
  • 纖維肌痛症候群難以治癒,慢性全身性疼痛十分困擾,還需對症治療
    從認識疾病的概念開始,為健康之路點燈1、纖維肌痛症候群的概述纖維肌痛症候群是一種病因不明的慢性疾病,其特徵是存在全身性肌肉骨骼疼痛和其他症狀,如疲勞、睡眠障礙、抑鬱、焦慮等。同時還可伴有其他疾病,如風溼性疾病、骨關節疾病、腸易激綜合症等。纖維肌痛症候群存在有疼痛、廣泛症狀和精神疾病的慢性性質,最終會引起患者機體體質下降、情緒障礙,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學習。
  • 病例學習:Morvan 症候群一例
    患者 7 年前出現上瞼下垂,4 年前出現復視以及近端肢體力弱,診斷為重症肌無力(MG),給予吡斯的明和強的松治療,症狀緩解。CT 檢查顯示有胸腺瘤,但患者拒絕手術。本次就診前 2 個月,患者出現睡眠減少,出汗增多,易激惹;且伴有間斷髮熱、腹瀉和心悸。患者自行停藥,MG 症狀加重來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