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常用體格檢查

2021-01-22 新華神外沈霖

上海新華醫院神經外科腰骶神經中心楊敏 鄭學勝 沈霖

臨床症狀、體徵結合電生理檢查是目前臨床醫師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普遍方法。其中,神經電生理檢查被認為是診斷的金標準。然而在日常的門診初診中,體格檢查(體徵)對於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初步診斷極為重要。

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體格檢查主要包括正中神經支配區的感覺檢查和運動檢查:感覺異常、痛覺麻木、大魚際萎縮、拇指外展無力、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陽性、Phalen 徵(屈腕試驗)陽性等。Phalen 認為,體格檢查發現以下三項中的一項即應考慮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正中神經支配區的感覺異常、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陽性、Phalen 徵(屈腕試驗)陽性。

感覺檢查

研究發現,正中神經支配區域的痛覺減退與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診斷明顯相關,而夜間感覺、兩點辨別覺、振動覺等的異常並無太大意義。這可能是因為痛覺減退為正中神經損傷之後的特異性體徵。其中,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Phalen 徵(屈腕試驗),在實際的診療中最為常用。

Tinel 徵,神經叩擊試驗:輕柔地叩擊腕橫韌帶,如果出現正中神經支配區的麻刺感則為陽性。值得注意的是叩擊力度必須適當,過度用力或積極叩擊會出現假陽性反應。

Phalen 徵,即屈腕試驗:讓患者將肘部置於檢查臺上,前臂與地面保持垂直,任由重力作用自然垂腕。如果在 60s 內出現手部感覺異常是為陽性。其原理為屈腕時腕橫韌帶與屈肌腱之間的壓力會增高,誘發正中神經分布區感覺異常。

運動檢查

拇指力量(拇指外展):研究發現,當檢查拇指力量時,應該更加關注拇指外展力量的減弱,而不是屈曲或對掌。拇指外展力量減弱為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一個重要依據,相反,拇指外展力量正常的患者基本可排除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

拇指外展力量測試。讓患者抬起拇指垂直於手掌,檢查者在拇指末節指骨施加向下的力量,以檢查只受正中神經支配的拇短展肌的力量。

大魚際肌萎縮:從側面觀察大魚際肌是否凹陷,可與正常側對照後判斷。大魚際萎縮常出現在病程較長的患者中。

其他:Katz 手症狀圖

Katz 手症狀圖是患者自己描述手部和胳膊的掌側和背側各種症狀出現的特定位置的圖,包括疼痛、麻木、刺痛和感覺減退等。畫出的圖被分為經典、可能、不可能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 三個等級。研究表明,神經電生理診斷為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患者 Katz 手症狀圖結果大多為「經典」或「可能」,而結果為「不可能」的患者基本可排除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由於該項檢查繪製需要一定的時間,因此臨床上較少應用。

Katz 手症狀圖。A. 經典圖案:症狀累及拇、示、中三指中至少兩指;允許環指、小指出現症狀、手腕疼痛及手腕周圍放射痛,但是不允許手掌或手背出現症狀。B. 可能圖案:與經典圖案類似,但是允許手掌出現症狀,除非僅累及尺神經支配區域;症狀僅累及拇、示、中三指之一。C. 不可能圖案:拇、示、中三指均無症狀。(JAMA June 21,2000-vol 283,No 23)

小結:

臨床上症狀結合查體,只能對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進行初步預判,最後的診斷還是需要神經電生理檢查以明確。神經電生理檢查目前被認為是診斷正中神經腕部卡壓症候群的金標準。近來高頻超聲和核磁共振,已常規應用於診斷和鑑別診斷,從影像學角度更加直觀的進行判斷,並能一定程度反映出神經損傷的病理狀態,為分級評估提供有力的證據。

相關焦點

  • 有醫說醫 | 如何處理「滑鼠手」引起的「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症候群」?
    有醫說醫 | 如何處理「滑鼠手」引起的「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症候群」?手握滑鼠時,因為姿勢不正確,手腕長期處於過伸的狀態,慢性炎症等因素使得腕管變得狹窄,期間的肌腱神經炎症水腫,最終導致正中神經受壓損傷,產生「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症候群」。 「正中神經慢性損傷症候群」的治療可分為保守治療與手術治療,對於輕中度的患者,可以首先考慮保守治療方式。
  • 與腕管症候群、神經根型頸椎病有區別
    兩頭之間有腱弓形成,受正中神經支配。旋前圓肌的作用是使前臂旋前並屈肘。圖片來源:基礎臨床按摩療法:解剖學與治療學的結合( 第3版)旋前圓肌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前臂經過時被損傷性的旋前圓肌腱弓、指淺層肌腱弓所刺激或卡壓而產生的一系列神經運動、感覺和自主神經功能障礙的臨床症狀。
  • 也許是臂叢神經被卡壓了!
    1臂叢神經是一組非常容易被卡壓的神經叢臂叢神經是一組重要的外周神經叢,由第5~8頸神經前支和第一胸神經前支大部分組成,穿過頸部、胸廓、肩部、手臂,最後到手指末端,一路上有許多被卡壓的機會。5條終支進入上肢後稱為:腋神經、肌皮神經、正中神經、橈神經、尺神經。
  • 可視化讓中醫針刺不再神秘 肌骨超聲介入治療腕管症候群
    肌骨超聲檢查示:雙側腕橫韌帶增厚,正中神經鞘低回聲增厚,卡壓正中神經,考慮腕管症候群;患者雙前臂肌群可見數處低回聲區,考慮肌筋膜疼痛觸發點。腕管症候群(Carpal Tunnel Syndrome)是最常見的周圍神經卡壓性疾患,也是手外科醫生最常進行手術治療的疾患。
  • 周圍神經損傷領域相關進展
    解剖學領域功能解剖定位:通過對大量患者的體格檢查和手術探查總結,目前臨床上已基本確立了臂叢神經根的功能定位分工,具體如下:C5除支配上臂外側感覺,同時支配岡上、下肌(肩胛上神經);胸大肌鎖骨部小部分(胸外側神經);三角肌(腋神經);肱橈肌、旋後肌、橈側伸腕長、短肌(橈神經);旋前圓肌(正中神經)。
  • 足底麻木、刺痛,可能是脛神經卡壓了,青壯年更要小心!
    我們都有過腳麻的經歷蹲的時間久了,坐的時間久了都會腳麻但是有一種腳麻就不這麼簡單了它與我們的周圍神經卡壓有關它就是——踝管症候群踝管症候群我們通常比較熟悉被稱為「滑鼠手」的腕管症候群,但是對於踝管症候群大多不太了解,其實兩者之間有相通之處,腕管症候群是正中神經在腕管內受到卡壓引起的,而踝管症候群是脛神經和脛後血管在踝管內發生卡壓而引起的
  • 5分鐘整骨手法:疾病、治療、檢查與圖表,通俗易懂操作更簡單!
    頸椎  吞咽試驗  (頸椎前部可能的感染,骨贅,血腫或腫瘤)    患者坐位。    檢查者囑患者做吞咽動作。    三、潛在的上、下肢神經卡壓  潛在的上肢神經卡壓    斜角肌卡壓臂叢神經的上下支    第1肋吸氣功能障礙卡壓臂叢神經下支    胸小肌卡壓臂叢神經下支    橈骨頭功能障礙卡壓橈神經
  • 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什麼是腕管症候群?腕管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腕部通過的腕管變窄、壓力增高,使正中神經受壓、缺血而造成正中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 5~6 倍。臨床主要表現為手的拇指、食指、中指的疼痛和麻木,以中指為重,疼痛和麻木往往夜間更加明顯。導致腕管症候群的病因有哪些?
  • 手麻,不一定是頸椎病,還可能是腕管症候群
    小南提醒,手麻,當心是得了腕管症候群!什麼是腕管症候群?腕管症候群是指正中神經在腕部通過的腕管變窄、壓力增高,使正中神經受壓、缺血而造成正中神經功能障礙的一種慢性疾病,多見於40歲以上女性。女性發病率約為男性的 5~6 倍。
  • ...個症候群_一個半症候群_腦橋旁正中梗死_周圍性面神經麻痺_醫脈通
    在顱神經檢查中,患者表現為右側共軛水平凝視麻痺,右眼內收減弱,向左凝視時可見水平向左的跳動性眼震,左眼腦橋麻痺性外斜視,凝視誘發垂直眼震,以及右側面部周圍性麻痺。患者的影像學檢查結果與右側腦橋缺血性病變一致,提示下部腦橋旁正中梗死。
  • 正中神經損傷你不得不知道的事——周圍神經損傷康復系列
    上周小編給大家介紹了周圍神經損傷的機制和康複方法(周圍神經損傷是個啥?給你捋一捋)後臺收到了不少留言,有小夥伴向小編諮詢:正中神經損傷應該怎麼辦呢?今天小編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要說正中神經損傷,我們就要先來談一談臂叢神經這回事。臂叢神經是個什麼神經?
  • 體格檢查 | 神經系統體檢:12對顱神經
    1、異常表現和定位(1)眼瞼下垂:Horner症候群、動眼神經麻痺、外傷等可引起單側眼瞼下垂。Miller-Flsher症候群可引起雙側眼瞼下垂。②周圍性眼肌麻痺:可見於動眼、滑車和展神經核性和神經本身的損害(如下圖)。如各種腦幹症候群、海綿竇病變、腦動脈瘤和天幕裂孔疝等。
  • 物理治療師知曉的臂叢神經解剖及損傷表現
    此外另有纖維在肘關節稍下方,從肱二頭肌下端穿出筋膜,分布於前臂外側的皮膚,稱前臂外側皮神經。肱骨骨折和肩關節損傷時可合併肌皮神經的損傷,此時表現為屈肘無力以及前臂外側部皮膚感覺的減弱。餘部纖維自三角肌後緣穿出後延為皮神經,分布於肩部和臂外側區上部的皮膚,稱為臂外側上皮神經。肱骨外科頸骨折、肩關節脫位和使用腋拐不當所致的重壓,都有可能造成腋神經的損傷,導致三角肌的癱瘓。此時表現肩不能外展,肩部和臂外上部皮膚感覺障礙。
  • 圖文解讀: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症候群知多少?
    2011年,Garcia-Monco等人將存在胼胝體壓部短暫性病變的臨床症候群命名為可逆性胼胝體壓部病變症候群[1](reversible splenial lesion syndrome,RESLES)。
  • 多圖詳解: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
    可逆性後部腦病症候群(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種比較少見(但不罕見)的臨床症候群。近年來,隨著影像檢查的普及,對該類疾病的認識越來越深。
  • 手部無力誘因多,仔細篩查免誤診!_手部無力_神經傳導阻滯_Martin...
    由於ADM、骨間肌和尺側腕屈肌受累,可考慮脊髓內側損傷。另一個可能的診斷是肘部的尺神經病變。而左側旋前肌反射增加不符合周圍神經病變,提示存在上運動神經元病變的可能。患者接受了頸椎MRI和肘部尺神經超聲檢查,結果未見明顯異常;院外左手腕的MRI檢查也未見明顯異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