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勒醫學院楊亞平教授來訪優迅醫學,共話NGS機遇與挑戰

2021-02-19 優迅醫學USCI

3月20日,貝勒醫學院遺傳學實驗室二代測序(NGS)部門主任楊亞平教授應邀到訪優迅醫學進行學術交流。

楊亞平教授在臨床分子診斷方面領域有近20年的豐富經驗,以第一或主要作者發表多篇高影響期刊文章。楊亞平教授致力於傳播基因組/外顯子測序在精準基因組醫學中的應用,經過多年研究,其團隊已經建立了高通量外顯子/NGS測序流水線,可實現高效率基因檢測。

楊亞平教授與優迅醫學團隊合影

訪問期間,楊亞平教授以精彩的專題講座「Expanding Genomic Sequencing: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分享了自己在臨床分子診斷方面的經驗和見解,並與優迅醫學CTO關永濤教授以及技術團隊進行了深入的溝通交流。二代測序(NGS)的進步極大地促進了人類對遺傳疾病分子基礎的認識,基於NGS的臨床體外診斷得以實施。應用基於NGS的臨床試驗提高了診斷率,相較於現有分子和細胞遺傳學產前檢查,外顯子測序(WES)對疾病的檢出率和診斷陽性率更高,能夠更好的輔助疾病管理、治療和預防。且通過分析外顯子測序數據能夠發現一些新的致病基因,目前研究發現,對數據進行再分析可提高早期陰性病例的診斷率。隨之,楊教授介紹了貝勒遺傳學實驗室NIPS的檢測流程以及覆蓋的疾病基因panel,對與國內技術的異同進行了探討。最後提及小分子代謝物檢測,可結合外顯子測序形成多組學檢測,為大家打開了新的研究視角。NGS為患者、家屬及醫生帶來了機遇,但尚存在檢測技術複雜、成本仍然較高、數據經驗有限等條件限制,其在臨床廣泛實施仍然存在一定障礙。楊教授呼籲我們應對挑戰並進一步推動測序技術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讓更多人群獲益。

楊亞平教授作報告

優迅醫學一直以來非常重視和行業專家的交流互動,始終保持前沿的學術與技術創新,自主設計開發的NIPT創新型算法將現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的精度大幅提升。同時深度踐行產學研一體化的理念,承擔「十三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重點專項,將二代測序技術深入臨床實踐。楊亞平教授對優迅醫學的實力表示了認可,此次學術交流,也為下一步密切合作打下良好基礎。優迅醫學將進一步加強與國內外二代測序領域專家的交流與合作,共同推動技術進步,為臨床提供切實有效的基因檢測解決方案,完善規模化出生缺陷監測服務。

優迅醫學系國高新技術產業單位,新三板上市企業,中國癌症基金會合作機構,致力於規模化出生缺陷監測服務與腫瘤精準醫療開發服務。在生殖健康領域,優迅醫學自主研發了優馨安®無創產前基因檢測、優馨益®染色體異常檢測、優馨益®孕產期健康基因檢測以及遺傳性耳聾基因檢測、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等產品,並於2016年7月攜手北京301醫院,成功申報了「十三五」生殖健康及重大出生缺陷防控研究國家重點專項,此項目為「十三五」期間唯一一項生育缺陷方向基因測序臨床應用的重大專項課題。

相關焦點

  • 美國貝勒醫學院國立熱帶醫學學院院長參訪北京友誼醫院
    6月2日,美國貝勒醫學院國立熱帶醫學學院院長Peter Jay Hotez教授及熱帶醫學和分子生物學實驗室主任詹斌教授一行來到北京友誼醫院進行參觀訪問
  • 優迅醫學CSO關永濤博士專訪:胎兒濃度與NIPS新進展
    恰逢第四屆中國母胎醫學大會,我們邀請到優迅醫學首席科學官(CSO)關永濤教授,針對近年來廣受臨床與大眾關注的NIPS(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與我們一道聊聊其中的小玄機。
  • 盛會PMIO China 2018上海召開,優迅醫學暢談CTC助力精準醫療
    大會分為「細胞治療論壇」及「精準醫學論壇」兩大論壇,共設置「精準醫學前沿技術與研究成果」、 「腫瘤免疫治療與大數據」、「液體活檢技術的創新與臨床應用」等6個專題分會場。優迅醫學腫瘤產品總監杜蓉受邀參加此次峰會,為大家帶來了精彩報告,並出席液體活檢技術創新與臨床應用專場的討論環節。
  • 基因測序四強同臺共話NGS未來
    北京2016年6月6日電 /美通社/ -- 2016年6月3日,GENEWIZ(金唯智)中國副總裁賈延凱博士在受邀參加的「精準醫療之基因系列:基因檢測四強同臺共話NGS未來(北京站)」上表示,單分子大片段和單細胞測序技術的進步,將在未來幾年對基因組學的研究起到強大的推動作用。
  • 齊聚中西 過度醫療明思見日 縱橫九屆 胎兒醫學錦繡未來
    產前遺傳專場專題6:全外顯子/全基因組測序在孕前、產前及NICU中應用來自美國貝勒醫學院的楊亞平教授介紹了全外顯子測序在產前診斷中的應用指徵和評價;另外還詳細介紹了貝勒醫學院產前外顯子測序的應用情況。來自南方醫科大學的醫學遺傳學教授徐湘民教授擴展了無創檢測技術,將無創檢測技術應用於單基因病-β-地中海貧血。
  • 北京大學王立威教授: AI 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
    ,為大家深入講解了《AI醫學影像的現狀、機遇與挑戰》。王立威教授指出,只滿足把自己定位於一個人工智慧研究者來看待醫學影像問題,將圖像識別技術單純地嫁接到醫學影像原有的系統上,即便數字結果看起來不錯,但距離「好用的產品」依舊非常遙遠。嘉賓介紹:
  • [TILS]周劍峰教授專訪:EBV相關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的挑戰和機遇
    [TILS]周劍峰教授專訪:EBV相關淋巴組織增生性疾病的挑戰和機遇
  • 中日專家共話酸相關疾病 P-CAB開啟抑酸時代新篇章
    中日專家共話酸相關疾病日前,由中華醫學會發起,天津武田藥品有限公司主辦的第五屆「中日消化醫學交流論壇」在大連圓滿落下帷幕。本次論壇,由中華醫學會消化病學分會主任委員陳旻湖教授、日本川崎醫科大學綜合醫療中心特任部長KenHaruma教授擔任大會並致開幕詞。來自中日兩國的多位頂級消化病學及藥理學專家學者參會。
  • 謝曉亮教授當選美國醫學科學院院士—新聞—科學網
    美國當地時間10月17日,哈佛大學終身教授、北京大學長江講座教授謝曉亮,當選為美國國家醫學院
  • 第三屆中國科大「墨子論壇」生命科學與醫學分論壇舉辦
    在學校第三屆「墨子論壇」統籌安排下,生命科學與醫學部廣泛宣傳,精心準備,來自世界各地的53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青年學者受邀參加本屆「墨子論壇」,大家共話生命科學與醫學學術和科技創新前沿,共商生命科學與醫學一流學科建設。
  • ——中山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肖海鵬教授臨床醫學教師團隊先進事跡材料
    以國際化視野和規範化機制,強化師資隊伍建設  團隊在肖海鵬教授與匡銘教授的推動下,藉助歐洲醫學教育聯盟及英國愛丁堡皇家外科學院等國際平臺,與美國哈佛大學、德州大學西南醫學中心、印第安納大學、貝勒大學,英國伯明罕大學、格拉斯哥大學、加拿大卡爾加裡大學、澳大利亞科廷大學等機構合作,通過邀請國際知名醫學教育專家來醫院講學,引進國外優質教育資源
  • 大咖齊聚上海共話海外地產投資機遇
    (原標題:大咖齊聚上海共話海外地產投資機遇) 齊魯晚報11月17日訊
  • 上海科普大講壇關注人體奧秘 共話健康養生
    近日,2013年上海科普大講壇健康系列首講《探索人體奧秘,共話健康養生》開講。講座特邀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解剖組胚系和數字醫學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左煥琛,復旦大學附屬華東醫院臨床營養中心主任、博士生導師孫建琴圍繞健康與養生這一主題,用大量的數據和實例,與現場聽眾共同分享科學性和實用性兼具的現代健康養生知識。
  • 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優勢明顯的大學
    始建於1927年,創立時名為國立第四中山大學醫學院的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是中國創辦的第一所國立大學醫學院。1932年獨立為國立上海醫學院,為當時中國唯一的國立醫學院。2000年,上海醫科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併辦學。經過辦學者多年的努力和積累。
  • 精準醫學是我國醫學佔領國際制高點的歷史機遇——第二屆生命組學...
    北京大學副校長、醫學部主任詹啟敏院士擔任大會主席,北京大學腫瘤醫院院長季加孚教授、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副院長石遠凱教授、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副院長王建六教授、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天壇醫院副院長張力偉教授分別任分會主席。
  •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一等獎
    清華大學醫學院廖洪恩教授獲「中國僑界貢獻獎」 一等獎清華新聞網6月19日電 6月15日,中國僑聯「第七屆新僑創新創業成果交流大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活動當日頒發了第七屆「中國僑界貢獻獎」,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白瑪赤林,全國政協副主席陳曉光等出席活動並為獲獎者頒獎。清華大學廖洪恩教授榮獲「中國僑界貢獻獎」一等獎。
  • 院士專家與鄉村醫生共話「精準醫學」
    院士專家與鄉村醫生共話「精準醫學」 2017-04-18 14:55:00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吉翔
  • 劉小樂教授Nature子刊解決基因組數據分析難題
    Dana-Farber癌症研究所的劉小樂(Xiaole Shirley Liu)和德克薩斯大學西南醫學中心的Yang Xie領導研究團隊對此進行了深入研究。他們開發了一種強大的計算方法——MANCIE,並將其發表在四月十三日的Nature Communications雜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