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百名國內神經外科專家參會,聚焦顱底鞍區和脊髓脊柱病變

2020-12-04 瀟湘晨報

南都訊 記者李春花 通訊員 許詠怡 許川徽 11月20-21日,由廣東省健康管理學會主辦,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神經外科承辦的「第四屆羊城神經外科高峰論壇」在珠江國際酒店 召開!

本次會議邀請了包括上海華山醫院周良輔院士及其團隊在內的國內以及省內神經外科領域的專家100多位,參會人數400多人,是年度廣州市內舉辦的規模最大,規格最高,影響力最廣的神經外科學術會議。

本次大會主要圍繞神經外科顱底鞍區病變以及脊髓脊柱病變展開討論。

顱底鞍區病變是神經外科最複雜、風險最高的疾病,顱底腫瘤被譽為神經外科「皇冠上的明珠」,是神經外科手術難度的最高峰。來自全國各地的頂尖神經外科專家為本次會議帶來了包括各種複雜顱底鞍區病變手術技巧,神經功能保護最新理念等知識。

脊髓脊柱病變是近年來神經外科發展最迅速的一個亞專科方向,隨著人們工作與生活習慣的改變以及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脊髓脊柱病變發病率越來越高,脊髓脊柱腫瘤、椎間盤突出、椎管狹窄等功能性疾病給患者帶來了巨大困擾,本次會議與會專家介紹了脊髓脊柱病變的診斷、手術技巧、術後康復等方面最新進展,使脊髓脊柱病變手術越來越微創、安全性越來越高、康復越來越迅速。

上海華山醫院周良輔院士指出,神經外科學科發展日新月異,有設備器械的不斷進步,也有認識與理念的不斷更新,近年來國內神經外科顱底鞍區病變與脊髓脊柱病變治療水平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近。

王業忠主任介紹,神經外科學科發展日新月異,有設備器械的不斷進步,也有認識與理念的不斷更新,近年來國內神經外科顱底鞍區病變與脊髓脊柱病變治療水平已經與國際先進水平接近。廣醫二院神經外科今年引進了全世界最先進的機器人手術顯微鏡:蔡司Kinevo 900手術顯微鏡,為廣州市第一家引進該顯微鏡的醫院。醫生在手術室帶著3D眼鏡,看著4K高清屏幕做手術,在3D眼鏡下觀看大屏幕操作,清晰度增高了,立體感更強,細節看得更清楚。使用腳踏替代傳統雙手操作控制調節顯微鏡,解放外科醫生雙手,另外神經導航、超聲吸引器、神經電生理監測等先進技術和設備的配合使用,讓複雜顱底鞍區病變手術更安全,效率更高。且助手和主刀一樣具有相同的觀察視野,有利於教學及人才培養,也讓醫生由以前的埋頭操作變成抬頭操作,緩解長期低頭導致的頸椎不適。

王業忠剛當選為新一屆廣東省醫學會神經外科分會顱底鞍區學組組長,在醫院內牽頭成立了顱底鞍區病變多學科協作組(MDT),包括放射科、影像科、病理科、耳鼻喉科,內分泌科、婦科、眼科等科室共同參與,定期對複雜顱底鞍區病變進行多學科討論,該MDT模式屬於國內先進模式,為顱底鞍區病變患者的治療保駕護航。

王業忠提醒,隨著秋冬季節的到來,腦血管病高發,如腦卒中、高血壓腦出血,動脈瘤破裂蛛網膜下腔出血等,提醒大家疾病重在預防,平時控制好血壓、血糖的高危因素,如果出現身體不適,及時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時機。

【來源:南方都市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血管畸形」「顱底腫瘤」「功能神經外科 SCS」學術年會與高峰論壇
    數十位國內相關領域知名專家出席會議並就「腦血管畸形」、「顱底腫瘤」、「功能神經外科SCS(脊髓電刺激裝置植入術)」等主題舉行學術年會及高峰論壇。此次活動線下線上講課討論同步進行。在腦血管畸形學術高峰論壇上,長海醫院劉建民教授等數位神經外科專家圍繞該病的治療方式、治療發展方向等方面作精彩的主題分享,還針對三例典型病例進行了深度剖析,旨在為患者找到更佳的治療方案。大量臨床資料發現,腦血管畸形是我國10至20歲的青少年突發腦出血最常見的病因。腦血管畸形臨床上有多種類型,其中以動靜脈畸形多見。
  • 內鏡經鼻入路治療中央顱底病變的解剖和臨床進展
    作者:李志超,張劍寧,海軍總醫院全軍微創神經外科研究所 中央顱底是指位於前顱底前界至枕骨大孔前緣之間的顱底區域,是神經外科治療的難點和重點。近年,內鏡經鼻入路以術式簡潔、無需腦牽拉、創傷小等特點,越來越多用於中央顱底的手術治療。
  • 經鼻蝶神經內鏡手術 治癒鞍區巨大垂體瘤卒中
    點擊查看 1月29日,西安市第三醫院神經外科張世榮主任團隊在手術室和麻醉科的積極配合下,完成一例神經內鏡下經鼻蝶鞍區巨大垂體瘤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患者術後恢復良好。41歲的王女士,因「突發頭痛伴噁心嘔吐8小時」到被120送到西安市第三醫院就診。
  • 3D列印技術在神經外科的應用優勢
    神經外科:是研究人體神經系統,如腦、脊髓及周圍神經系統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並探索新的診斷、治療、預防技術的一門高精尖學科。背景:神經系統解剖結構複雜,相關疾病種類繁多,手術難度大,風險高。它不僅要求醫生將病變組織完整切除,還有避免術中對重要神經、血管及功能區造成損傷,因而臨床上一直在探索定位準確、手術精度高的治療方式及相關輔助手段。3D列印是一種快速成型的技術,近年來發展迅猛,目前已經廣泛應用於生物醫學行業。
  • 2014顱底解剖、血管吻合神經外科論壇舉辦[圖]
    東方網通訊員蒲欣12月8日報導:世界級神經外科「神手」來滬送教。日前,浦南醫院在前幾年連續舉行的兩屆Fukushima浦東神經外科論壇的基礎上再次舉辦「2014Fukushima浦東神經外科論壇暨顱底解剖、血管吻合培訓班」。市內外100餘位神經外科醫師參加了論壇活動。  顱底及腦動脈手術均是神經外科最高難度手術。
  • 顱底凹陷症怎麼治療?
    堅持日更的自媒體醫生,歡迎大家添加關注,了解更多神經外科知識,預防於未然!顱底凹陷症的治療方案選擇一定要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判斷,如果相對來講程度比較輕的情況下,還可以先通過牽引的方式進行治療,有的也可以起到一個相對比較好的作用,但是如果病情相對來講比較重或者是牽引無效的情況下,則需要經過外科手術的方式進行治療,尤其是對應著更加嚴重的病變,是需要進行開顱手術治療手術的目的
  • 知名專家「雲」聚 共同探討神經醫學學科發展
    拓視野 神經學科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線上 本次論壇為期3天,這是一次多學科相互交流、深度融合的盛會,除了主會場外,本次論壇將圍繞神經科學臨床及科研實際進行學術交流,以疾病、臨床需求為中心設置了21個分會場,主要涉及腦腫瘤、癲癇、運動障礙病、腦血管病、脊髓脊柱、神經介入、腦健康篩查與管理、顱腦解剖
  • 「植物人」喚醒正在探索新辦法,中外神經外科專家在滬「論劍」
    記者從今天(11月28日)在上海召開的第二屆神經外科年會上獲悉,國內已在探索植物人喚醒的新技術手段,醫生對前景看好。 11月28日-29日,由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主辦的第二屆神經外科年會、冬雷腦科第三屆學術年會、2020 Fukushima浦東神經外科論壇同時在上海冬雷腦科醫院舉行。
  • 前沿| 數字神經外科在中國
    5G時代帶來的高通量傳輸,也可能會重塑現在的神經外科手術室,更多的檢測與技術設備可能不會出現在手術室的物理空間中,而是出現在雲端,更多的實時大數據分析可能會對現在的手術理念也帶來改變。據了解,國內數字醫學起步較早的是骨科,數字骨科明顯領先於數字神經外科。數字神經外科也並非一個新概念。
  • 第一屆山西•太行顱底外科多學科論壇召開
    長治醫學院黨委常委、副校長王金勝,長治市醫學會秘書長李建明,深圳市龍崗區耳鼻咽喉醫院院長邱書奇、副院長曾憲海,長治市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常務副院長宋志斌等領導以及來自國內多所醫院的神經外科知名專家,長治市神經外科、耳鼻喉科、顱底外科專業的醫護人員90餘人參加論壇。長治醫學院附屬和平醫院副院長張文平主持會議。
  • 鞍區佔位性病變術後水電解質紊亂的研究現狀
    作者:李寬,王寧,
  • 中歐專家聚焦脊柱腫瘤熱點 TISF/IGASS聯合展學術前沿
    由國內外知名脊柱專家組成的TISF/IGASS講師團(TISF/IGASS Faculty),採用病例討論形式,向大家展現當前脊柱腫瘤領域國內外最新進展,明確了脊柱腫瘤手術技術和策略及多學科綜合治療。聯合國際脊柱外科學術團體——歐洲脊柱學會(EUROSPINE)、IGASS國際脊柱學會與國內脊柱外科同仁共同深入交流,成為影響力較大、頗具特色的學術交流平臺。策略、技術、多學科齊上陣 攻克脊柱腫瘤難點「論壇每年的主題都不同,我們已經確定了十屆論壇所有的主題。前兩屆的論壇主題以頸椎、腰椎和脊柱畸形為主。
  • 走路腿打軟 警惕脊柱脊髓瘤
    22歲的小林4年前常感覺背部陣發性疼痛,去年4月,背部疼痛加重,並且出現雙腳麻木,雙腿打軟,行走無力,5月初病情惡化,雙下肢癱瘓,當地醫院診斷為胸椎佔位性病變。6月中旬,到北京解放軍總醫院第一附屬醫院求治。
  • 術中神經電生理監測在神經外科中的應用
    隨著現代影像學技術不斷發展,神經外科顯微技術的不斷進步,神經外科手術取得了巨大的進步,手術患者的致殘、致死率有了很大程度的降低,術前影像學檢查為術者提供了病變的定位信息,神經外科手術器械的進步為術者創造了良好的手術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