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姓是當今中國第十七大姓,總人口佔漢族人口的百分之一以上。何姓出自姬姓,是由韓姓轉化而來的。西周初年,周成王姬誦封他的弟弟叔虞在唐,史稱唐叔虞。唐叔虞是晉國的開國君主,他的十一世孫萬,被封在韓,人稱韓武子,他的後代就姓韓。
後來,韓姓發展到淮河和長江一帶,被當地人誤讀為何。另一種說法是,有一個姓韓的人,因為被官府搜尋,被官吏查問,就指著寒冷的河水作為回答,本意是用寒代韓,但官吏卻誤以為是姓「河」。後來,他又把河改成了何,他的子孫也就因此而姓何。
發展和演變:何姓也有其他一些來源。比如說,北魏時期,孝文帝遷都洛陽,改突谷渾人賀拔氏為何氏;西漢時期,有個叫何苗的人,本來姓朱,冒姓何;元朝和明朝時期,也有人被賜姓為何。
晉朝以前,何姓主要在安徽,山東,江蘇,河南,江西,廣東,湖南,四川,陝西等地發展,到西晉末年的時候,開始有人遷往福建,明末,何斌在臺灣為荷蘭人做翻譯,成為最早到達臺灣的何姓人。
何姓的主要聚居地有:廬江,東海,陳郡,固始,惠安,定南,龍南,武平,蕉嶺,大埔,梅縣等。
1、西漢名臣——何武
何武(?-3),西漢名臣。字君公,西漢蜀郡郫縣(今四川郫縣北)人。治《易》經,射策甲科為郎。歷任諫大夫、揚州刺史、清河太守,廷尉、御史大夫、大司空等官。成帝時,封汜鄉侯。
哀帝即位,何武與丞相孔光擬定限田限奴婢方案,以緩和當時尖銳的階級矛盾,因貴族官僚反對,未能實行。後被王莽所誣,自殺。
2、東漢水利家——何敞
何敞(?-105),東漢臣、水利家。字文高,扶風平陵(陝西鹹陽)人。
和帝時,何敞任侍御史,遷尚書。數切諫,言諸竇罪,竇憲怨之,出為濟南王太傅,旋改任汝南太守。曾發民工修治鮦陽舊渠,增墾田三萬頃,百姓賴其利。後任五官中郎將。
3、東漢經學家——何休
何休(129-182),東漢經學家。任城樊(今山東曲阜)人,字邵公。太博陳蕃徵他參政,蕃敗,擢黨錮。黨禁解,闢司徒,拜議郎,遷諫議大夫。
何休鑽研今文諸經,歷十七年撰成《春秋公羊解詁》,認為《公羊傳》有三科九旨,系統地闡發《春秋》中的「微言大義」,成為今文經學家議政的主要依據。另撰有《公羊墨守》、《左氏膏肓》、《穀梁廢疾》等,已佚;清王謨《漢魏遺書鈔》有輯本。
4、東漢大將軍——何進
何進(?-189年),字遂高,南陽宛(今河南南陽)人。東漢靈帝時外戚,官至大將軍。何進的異母妹有寵於靈帝並被立為皇后,他也隨之升遷。黃巾起義時,何進為大將軍,總鎮京師,因及時發現並鎮壓了馬元義的密謀,被封為慎侯。為張大威望,何進請靈帝在京師講武結營,置西園禁軍校尉。
靈帝駕崩後,蹇碩謀誅進而立皇子劉協,未果,反被進誅。何進從袁紹之言,博徵智謀之士為己所用。自此獨攬大權。然而何進不納陳琳之諫,多結外鎮軍閥,翹首京師,與袁紹等謀誅宦豎。終於事洩,被張讓等先下手為強,遭殺身之禍。
5、三國玄學家——何晏
何晏(?-249),三國魏玄學家。南陽宛縣(今河南南陽)人,字平叔。何進孫,曾隨母為曹操收養。少以才秀知名,好老莊言。何晏娶魏公主,累官尚書,典選舉。貌美面白,人稱「傅粉何郎」。和夏侯玄、王弼等倡導玄學。
在漢儒經學漸失統治作用後,何晏「援老入儒」,宣稱「天地萬物以無為本」,主張君主無為而治。能詩賦。後因附曹爽,為司馬懿所殺。著有《道德論》、《無名論》、《無為論》。
6、西晉開國元勳——何曾
何曾(199年-278年),原名瑞諫,又名諫,字穎考。陳郡陽夏縣(今河南太康)人。曹魏太僕何夔之子,西晉開國元勳。
何曾少年襲封父爵陽武亭侯,魏明帝時為平原侯,何曾為文學。明帝即位,擢散騎侍郎、典農中郎將,主張為政之本在於得人。頗為時人稱頌,之後投靠司馬氏集團,受到重用,歷任司隸校尉、尚書、徵北將軍、司徒等職,封爵朗陵侯。
司馬昭死後,司馬炎即位,拜何曾為晉丞相,加侍中,何曾則積極為司馬炎策劃代魏建晉的行動,因此,晉朝建立後,何曾拜太尉,直至太保兼司徒,進封為朗陵公。朝會之時,何曾享受坐車佩劍的特權,深受榮寵。不久便因年老履求遜位,但是不被允許。
何曾生活奢侈,尤其在意飲食,有"何曾食萬"等典故。鹹寧四年(278年),何曾去世,年八十。博士秦秀議其諡號為"繆醜",司馬炎未採納,賜諡"孝"。後改諡"元"。著有《食疏》。
7、南朝天文學家——何承天
何承天(370-447),南朝宋無神論者、天文學家。東海郯(今山東郯城西南)人。歷官至衡陽(今湖南省衡陽市)中丞。他博通經史,精於歷算。曾考定《元嘉歷》,訂正舊曆所定之冬至時刻和冬至時日所差無幾。他善彈古箏,且通音律,反對京房把樂律「謬為六十」。
何承天發明一種接近十二平均律之「新律」。後奉命纂修《宋書》未成而卒。何承天曾運用自然科學觀反對佛教之理論,認為:「有生必有死,形斃而神散,尤春榮秋落,四時代換,奚有於更受形哉?」在形與神的問題上,集中批判了佛教的「神不滅」論和「因果報應」論。所著有《報應問》和《達性論》。
8、女八仙——何仙姑
何仙姑為八仙之一,傳說為廣東增城人,原名何秀姑,出生於唐代武則天統治時期。
何仙姑的父親是開豆腐坊的,她從小就幫助父親做豆腐,是位「豆腐西施」。在其十三 四歲時,她去野外遊玩,恰巧遇到了早已成仙、在此雲遊的呂洞賓、李鐵拐和張果老。這幾 位見她有仙骨仙緣,於是讓呂洞賓收其為徒,授其仙果和成仙的方法。
據說,何秀姑煉成仙 術後,能預測未來、行動如飛、幻化無形。鄉親們對她十分信服,專門為她蓋了一座小樓, 供她居住,並稱她為「何仙姑」,由此,何秀姑之名就被「何仙姑」取代。
傳說唐朝大將狄 青在徵伐廣源時,曾去何仙姑居住之處求籤,十分靈驗。
9、「傅粉何郎」——何晏
何晏(公元190-249年)是三國時期魏國人,以倡導玄學而著稱於世。
何晏少時坎坷,曾隨母親一起被曹操收養;長大後,以才學出眾聞名,並娶了魏國的公主為妻。
後來,在司馬 氏與曹氏的政治鬥爭中,何晏站在曹爽一邊,於公元249年被司馬懿所殺。
何晏著有《道德論》、《無為論》等書,是魏晉玄學的著名代表人物。但何晏之聞名於 世,除了他在學術上的成就外,還與他的長相有極大的關係。
據稱,何晏天生長相俊美,皮膚白皙細膩。魏明帝一直懷疑他膚白是抹粉打扮的結果,便設計想讓他露出廬山真面目。
在一個大熱天,魏明帝把何晏召來,並賜給他熱湯麵吃。不 一會兒,何晏便大汗淋漓,並不斷用衣袖抹汗,魏明帝想,這會該露出真面目了吧!
誰知細細端詳之下,他發現何晏的膚色比出汗前更顯白皙透亮,這下魏明帝方信何晏膚白確係天生,真是比搽了粉還要白皙。有意思的是,由於這一故事,後來人們創造了「傅粉何郎」這一 成語,用以形容男子的膚白、俊美。
10、北宋宰相——何執中
何執中(1044~1118),字伯通。宋神宗熙寧六年進士甲科。歷任工部、吏部尚書兼侍讀。北宋大臣,徽宗朝宰相。處州龍泉(今浙江省龍泉縣,位雲和縣西。一說為今浙江省麗水縣,位青田縣西北)人。
何執中舉進士。初為臺(今浙江省臨海縣,位椒江市西北。一說今安徽省鳳臺縣,位淮南市西北)、亳(今安徽省亳州,位渦陽縣西北)二州判官。徽宗(趙佶)時追隨蔡京。
1105年(徽宗崇寧四年)任尚書右丞。四年後代蔡京為尚書左丞,曾引起太學諸生之反對。在任期間多方迎合帝意,以粉飾太平。1111年(徽宗政和元年)與蔡京(為六賊之一)同為宰相。五年後,並以太傅致仕。
何執中崇寧四年升任尚書右丞,繼任左相,後與蔡京並任左右相。何執中在位"戒邊吏勿生事,重改作,惜人才。雖富貴不忘貧賤時,斥緡錢萬,置義莊以贍宗族。"力主朝廷及各級官府"節浮費,寬民力"。卒後追封清源郡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