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病毒太狡猾?南開學者發現「自然進化」完全可能

2021-01-15 澎湃新聞
新冠病毒太狡猾?南開學者發現「自然進化」完全可能

2020-03-27 18: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狡猾的新冠病毒是人造還是自然進化?科學界一直試圖用證據說話。

現在,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等,在ResearchGate網站發表預印本文章(未經同行評議、未正式發表)《2019新型冠狀病毒獲得Furin酶切位點的突變模型》給出最新證據:根據他們提出的「非中性突變理論」,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有可能通過短期自然進化得到弗林酶切位點。該發現或將從根本上擊碎新冠病毒「人造論」。

「人造論」的一個關鍵「證據」是,新冠病毒基因組疑似含有「弗林」(Furin)酶切位點,該序列在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中並不存在,引入它需要插入一段由4個密碼子、共12個核苷酸組成的特殊序列。根據傳統的分子進化中性學說,短期自然進化幾乎沒有可能導致如此長的序列插入。中外科學家還發現,弗林酶切位點很可能是導致新冠病毒傳染性強的「元兇」之一。

這些巧合給「人造論」甚至「陰謀論」留下了充足的想像空間,英國《每日快報》等媒體曾撰文宣稱,上述序列由「設計者」為了增強病毒傳染性人為插入。

這段「超長」的特殊序列,真的能證明新冠病毒源於人造嗎?高山對科技日報記者繼續解釋最新發現——

「傳統的分子進化中性學說認為,絕大多數基因變異是中性突變,並不改變編碼的胺基酸類型,很少出現核苷酸的插入、刪除等。但根據我們此前對動物線粒體突變的研究,非中性突變是大量存在的。中性進化學說提出時(1968年)受當時技術限制,無法觀察到這些突變,因此出現了統計偏差。」

高山解釋,非中性突變中一種名為「短串聯重複序列的拷貝數變異(即1個或多個核苷酸重複次數的變異,例如由『AAA』變為『AAAAAA』等)」的突變,是導致核苷酸插入、刪除的主要原因。

新冠病毒非中性變異獲得弗林酶切位點機制 (高山供圖)

高山表示,通過分析已公開的高通量測序數據,我們發現在新冠病毒相比蝙蝠攜帶冠狀病毒的主要突變位點中,同樣大量存在非中性突變。「當前已發布的相關研究都沒有考慮這種非中性突變,因此無法解釋弗林酶切位點的來源。」

按照高山團隊最新提出的「非中性突變理論」,插入的特殊序列可以明顯地劃分為兩段各由6個相同核苷酸組成的序列,並據此推斷這兩段序列很可能正是分別通過短串聯重複序列的拷貝數變異獲得。這種插入變異完成後,只需再發生幾個中性突變,弗林酶切位點就出現了。

高山特別指出,公開基因組資料庫中有大量證據支持上述機制。特別是我們發現一種禽流感病毒通過自然進化插入了一個12個核苷酸的特殊序列,並因此獲得弗林酶切位點,該變異也能用「非中性突變理論」進行合理解釋。

上述證據,很有力地證明蝙蝠攜帶的冠狀病毒可以「如法炮製」。

「除了自然突變,基因重組也是快速插入較長序列的可能路徑。」高山補充道,但根據現有數據,只有慢生單胞菌基因組中含有完全相同的特殊序列,其遺傳物質為雙鏈DNA,新冠病毒遺傳物質為單鏈RNA,目前沒有任何分子機制支持二者間可以發生基因重組,因此這種可能性基本可以排除。

◎ 科技日報記者 胡定坤

來源:科技日報

原標題:《新冠病毒太狡猾?南開學者發現「自然進化」完全可能!》

關鍵詞 >> 媒體號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相關推薦

評論()

相關焦點

  • 我國學者發現重磅證據,證明新冠病毒非實驗室洩露,而是自然進化
    無論是政客還是公眾,一直在爭論導致全球新冠肺炎(COVID-19)的新型冠狀病毒的真正來源。雖然科研人員認為蝙蝠最有可能是新型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但該病毒的最終起源仍未完全確定。研究人員表示,雖然RmYN02不是新型冠狀病毒的直接祖先,但RmYN02的發現表明這些看似不尋常的插入事件實際在冠狀病毒進化過程中可以自然發生。該論文的通訊作者, 山東第一醫科大學病原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史衛峰教授表示,自從新型冠狀病毒被發現以來,許多毫無根據的言論聲稱該病毒來源於實驗室,特別是有人提出新冠病毒的S1/S2胺基酸的插入很不尋常,可能是實驗室操作造成的。
  • 新冠病毒是自然來源,通過自然進化產生
    新冠病毒是自然來源,通過自然進化產生 2020-04-22 09:39:13 來源:新京報  |  作者:王洪春 | 字號:A+ | A- 新冠病毒是自然來源,通過自然進化產生新京報訊
  • 新冠病毒太狡猾 突變不讓人類察覺?這可能是誤解了
    論文對目前為止最大規模的 103 個新冠病毒全基因組分子進化分析,發現病毒株已發生了 149 個突變點,其中 101 個可歸類為 L 和 S 兩個亞型。:有媒體所稱的「新冠病毒已突變」系誤讀,正確理解應該為:新冠病毒可根據基因組不同的突變位點分為 L 、S 兩個類型,但這兩個突變型在病毒爆發的早期可能就已存在,並非近期突變而成。
  • 香港病毒學家金冬雁:「新冠病毒是人為製造」說法完全是含血噴人
    他解釋道,新冠病毒確實有一些獨特的序列,跟蝙蝠和穿山甲之中的類似病毒相比,多了一點東西。這多出來的一點東西從哪來?我們現在不知道。但是沒有任何的根據表明它們是由人工插入的,或者是故意從愛滋病毒搞一些序列來製造疫苗的。這些獨特的序列最大的可能是病毒自然進化的產物,其進化方向和目標就是更適應人類等高等動物,更有效地感染這些新宿主。
  • 聽說新冠病毒進化了?別慌,其實可能早就同時存在
    (詳情:中國科研團隊:新冠病毒已突變,有2個亞型),上了熱搜,大概的意思是新冠病毒變異了。新冠病毒變異了麼?天啊,果然新冠病毒夠狡猾,才出來2個月,就能夠從古老民族突變成侵略性傳染性更強的種族了?我們又得重新講講病毒了。病毒有多簡單?簡單到不太像生命。
  • 這種病毒,比新冠病毒更狡猾?!張文宏揭秘|張文宏|愛滋病|狡猾|新冠...
    愛滋病病毒和新冠病毒相比,哪個更狡猾?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 張文宏: 愛滋病病毒會直接鑽到我們的免疫細胞裡,不僅如此,愛滋病病毒還能把自己的模板,整合到T細胞的基因裡,那就意味著患者除了自殺以外,沒有第二種辦法。當免疫細胞低到一定程度後,所有的愛滋病症狀就會出來,比如生腫瘤、生感染等。
  • 新研究:新冠病毒更可能在哺乳動物消化道中進化
    新冠疫情蔓延至今,全球感染人數已接近兩百萬。科學家們始終在努力地尋找病毒的起源物種,以便了解新冠病毒是如何邁出從其動物宿主躍遷到人類身上這一步的。 目前,在動物體內發現、與新冠病毒最相似的,是石正麗團隊在雲南省發現的中華菊頭蝠體內的冠狀病毒,其基因序列相似度達到 96.2%。
  • 新冠病毒在自然界中的天敵是什麼?
    能否通過找到天敵的方法來殺死新冠病毒呢?病毒是地球上一種十分特殊的存在,當地球上第一次進化出細胞時,病毒可能就隨之誕生了。在此期間,免疫系統中的免疫細胞會被激活,它們會進一步圍剿入侵的病毒。然而,病毒很「狡猾」,它們會通過不斷的變異來騙過人體內的「天敵」,它們難以被完全殺死。
  • ...家:武漢絕不是新冠病毒源頭!病毒並非來自實驗室,而是自然產生的
    就病毒傳播給人類並造成大流行的途徑,文章提出了兩種可能:一是病毒通過自然選擇在非人類宿主中進化到目前的致病狀態,然後「跳」到人類身上。另一種設想則是,病毒的非致病性版本從動物宿主跳到人類,然後在人類中進化到目前的致病性狀態。
  • 「新冠病毒誕生於人為基因改造」是彌天大謊
    如果這個新病毒有其他家族病毒沒有的結構,這幾個結構還是幫助病毒進入宿主細胞的,還跟HIV病毒很接近,還不太會是自然的產物。這太可疑了。難道真的是人為合成的病毒?美國科學家進行驗證發現,印度論文中指出的「新冠病毒」的確有與HIV接近的基因片段,但絕不是獨有的,這些基因片段還廣泛存在於其他的常見病毒中全世界都坐不住了。
  • 基因組分析顯示:新冠病毒難長存
    新冠病毒是否將徹底滅絕?不少專家認為,新冠肺炎可能轉化為一種慢性疾病,新冠病毒有可能在人體內長期潛伏,和人類長期共存。難道說我們真的要長期生活在新冠疫情的陰影之下?對此,南開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高山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達了不同看法。
  • 重磅發現!青島找到充分證據鏈:新冠病毒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狡猾
    今年對於全人類來講是最特殊的一年,新冠病毒的爆發帶去了無數人的生命,發展到如今,大半年的時間過去了,依然是沒有徹底打贏這場抗疫戰,甚至部分國家和地區還出現二次爆發的現象。在這個關鍵時刻,《北京晚報》報導一個重磅發現,新冠病毒比我們想像的還要狡猾!
  • 挪威發現新冠病毒新變種?病毒到底是如何進化的?
    近日,有消息傳出,在挪威發現了新冠病毒的新變種。據專家介紹,這種病毒是前所未見的,在現有的國際搜索庫中也並無相關記載。已有的證據表明,這種新變種有著更強的傳播能力。當前全球疫情控制並不樂觀,這一新變種的發現又使其多了一份不確定性。病毒何以會變異,我們又將如何認識這一物種?
  • 吃了蝙蝠的流浪狗,可能才是人類感染新冠病毒的源頭?
    之前,科學家們一直圍繞著蝙蝠(一種攜帶多種冠狀病毒的動物)來尋找一種首次將該病毒引入人類的中間動物宿主。從蛇、到穿山甲,都一度被高度懷疑為最可能的中間宿主,但實際上這些動物身上分離出來的冠狀病毒,與導致此次疫情的新冠病毒差異實在太大,最多證明它們有著共同的祖先,並不能證明是其將病毒感染給人類。
  •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中外學者聯合發表論文,揭秘病毒由來……
    新冠病毒竟來自外太空?新冠疫情爆發以來,相關研究論文也層出不窮,許多科研工作者通過研究為疫情防控做出了重要貢獻。然而,這些論文中也不乏一些讓人目瞪口呆的「奇葩研究」。你以為這些論文已經夠奇葩了?我只能說圖樣圖森破!準備好了嗎?接下來這篇論文,讓我一度恍惚難道是在看科幻小說?
  • 「印度學者得出病毒非自然形成結論」,這樣的陰謀論該少一點
    自疫情暴發以來各種形式的陰謀論層出不窮,在1月31日印度學者在生命科學領域代表網站《bioRxiv》上發表了一篇文章,這篇文章名字為【Uncanny similarity of unique inserts in the 2019-nCoV spike protein to HIV
  • 常態下的疫情防控思考 ——面對新冠病毒的狡猾,我們如何面對 ?
    一、新冠病毒的狡猾在哪?   新冠病毒橫掃全球已十個多月了,但並沒有如同它的表兄弟SARS、MERS那樣來去匆匆,也不如它們易於識別和發現,還可以再次感染,COVID-19不但沒有止步跡象,傳播勢頭快速與強勁,超出了人們的想像。
  • 世衛再次重申新冠病毒來自自然界 駁斥印度記者病毒中國製造言論
    如果不知道其源頭和中間宿主,就有可能再次傳播給人類。延伸閱讀溯源很重要,但有可能永遠都找不到新冠病毒到底從何而來?中科院武漢病毒所研究員石正麗說,由於新冠病毒是一個新型冠狀病毒,研究其如何傳染非常重要,但是溯源是非常困難的,主要依賴流行病學以及通過分子進化解釋可能的起源。
  • 新冠病毒突變為「更強」亞型?最新結論並不如此
    新冠病毒變異後會更有「侵略性」?論文作者補充聲明陸劍等人研究了103個新冠病毒基因組發現,由於一個蛋白編碼位點的突變產生的差別,將新冠病毒毒株清晰分為兩組,被媒體稱為「亞型」。但有學者認為,目前變異造成的差異不足以叫「亞型」,叫「分枝」(clade)比較合適。
  • 新冠病毒更狡猾了?試驗發現,它能「躲避」單一抗體療法
    近日,紐約一個實驗室的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實驗:人工誘導新冠病毒的關鍵部位「刺突」發生變異,成功使其對抗體不可見。結果,研究人員發現,新冠病毒可以一定程度上「躲避」抗體治療。這就對治療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專家表示,綜合療法可能會有效——聯合不同的方式攻擊,即便新冠病毒躲過了一種方式,其他方式也能發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