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與動物有共同祖先麼?看各學科怎樣研究

2020-08-27 探古趣史

眾所周知,人類是由古猿逐漸進化而來,而這一觀點也已經為科學界所普遍接受,但這一結論的認知過程卻是相當漫長的。

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本質特徵是能夠製造工具、會兩足直立行走、大腦思維發達和語言系練複雜等等。不過,人與其他動物一樣,需要攝取營養、呼吸氧氣來維持生命,具有新陳代謝與生老病死等共同的生理特徵,身體結構也與哺乳動物非常相似。因此,早期進化論學者首先根據人與現生靈長類的相似性,提出了「人猿同祖」的科學命題。

古生物學角度

地球生物經歷了極其漫長的進化歷程,人類只不過是由簡單到複雜、由低級到高級的生物進化結果之一。在約達46億年的地球歷史(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和新生代)發展過程中,最早的生命體,即類似原核細胞的生物出現於約35億年前,最早的脊椎動物即甲魚類出現於4.4億年前。大約4億年前,原始西棲類動物開始出現,其中一支則於3.5億年前後進化成了爬行類

羊膜卵是陸生脊椎動物的標誌,它的產生是脊椎動物擺脫對水的依賴的決定性進步,卵中帶著水滋潤著胚胎,使成年動物不必到水中產卵。這樣,脊椎動物就可以到陸地深處去繁衍生息,從一出世就在陸地上生活。最早出現羊膜卵的動物是爬行動物,所以,爬行動物是真正的陸生脊椎動物。


羊膜卵


約在2億年前,爬行類中又分化出了哺乳類和鳥類。約在7000萬年前,哺乳動物中的一支進化出了古猿等靈長類動物。約在1200萬年前,又從古猿類中分化出一支逐漸向人類方向發展,最終在距今300萬年前後進化成了人類,直到今天的我們。

綜上,我們人類進化先後經歷了以下幾個階段:原核細胞—脊椎動物—兩棲動物—哺乳動物—靈長類古猿—靈長類古猿的一支—人類。


原核生物


泥盆紀魚


比較解剖學角度

人體中存在的痕跡器官和同源器官,也能一定程度地說明人類起源於動物界。

生物在進化的同時必然隱含著某些體徵的退化現象,既然現生物是由古生物逐漸進化而來的,那麼它的身體結構中就應保留生物進化的線索。

如人的體毛、盲腸、闌尾、尾椎和犬齒等,都屬於痕跡器官,因功能退化只保留作用不大的一點痕跡。但這些器官在其猿類祖先的身體結構中曾是非常有用、而且發達的。

又如,人的上肢與鳥翼、鯨鰭以及馬的前肢等,雖然它們的形態功能各不相同,但骨骼排列、肌肉附著、血管分布和神經支配是基本一致的,應屬同源器官,也就是說,它們的起源是相同的。

人手與猿手對比

胚胎學角度來看

魚類、哺乳類乃至人類,其早期胚胎的發育特徵極為相似,都有鰓裂和尾巴,這一時期,它們的外形特徵是很難區別的,只有胚胎發育到晚期階段,各自的形態特徵才趨於顯著。

而早期胚胎發育的相似性特徵,表明它們可能源於共同的祖先。也就是說,包括人類在內的一切脊椎動物,都源於有鰓、有尾的水棲類祖先,亦即人類源於動物界!


不同物種胚胎發育比較


從魚到人的進化


分子生物學角度

從人類一直到最簡單的病毒,核酸是決定遺傳基因的物質基礎,而且所有生物的蛋白質都是由20種胺基酸組成的。

研究發現,不同生物種類的某些蛋白質組成會存在一定的相似性,親緣關係越密切,其相似程度就越大。

人類與黑猩猩的細胞色素C的多肽鏈中,胺基酸的數目完全相同,人和獼猴只有一個胺基酸不同,而人類與袋鼠有10個胺基酸數目存在差別。這說明,人類和黑猩猩、獼猴具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從以上生物學角度、比較解剖學角度、胚胎學角度和分子生物學角度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誠然。這些證據的科學性是不容否認的,但都不是人類起源的直接證據,因而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和回答人類的起源問題。

相關焦點

  • 人與猿猴有共同祖先 這些祖先確定長得像黑猩猩?
    大約150年前,當查爾斯·達爾文(Charles Darwin)發表進化理論後,科學家們開始接受這樣的觀點,即人類與所有其他動物擁有同樣的家族樹。眾所周知,人類和猿猴曾經擁有共同祖先,但這些祖先到底長啥樣?
  • 人類是怎樣起源的?是天神(外星人)創造的麼?
    人類是怎樣起源的?《聖經》以及佛教經典,道家宗卷,無不聲稱是神靈創造,自從達爾文的進化論在各國確立之後,又幾乎一邊倒的說是猿進化而來,然而,近幾年來,人類又對進化論提出了質疑!的確,人類與猿類相比,無論在體質特點,生理特點,智力特點,還是與同類中內部相互關係的特點,兩者之間都是非常的遙遠,人類不可能直接由猿類進化而來,中間必有其他動物,所以,至多人與猿類之間有親緣關係罷了!許多的古化石證明,史前的原始人大腦已經分成左右兩半,分別指揮思維與行動,如果說人類進化是因為直立行走,那麼人類祖先在350萬年前就已經直立行走了,而那時候根本沒有工具!
  • 研究表明人類祖先幾乎都是素食主義者
    我們現代人關於吃什麼和怎樣吃的選擇完全是錯誤的,我們必須返回到更明智的飲食和生活方式,但是哪種方式呢?有些書籍建議整個人類回到我們祖先的飲食:舊石器時代的飲食、穴居人的飲食、原始人的飲食,甚至還督促我們像古人一樣進食。  但這樣的飲食是荒謬的,畢竟,我們的祖先有的餓死了,挨餓到死的飲食——後果非常嚴重。
  • 人類與老鼠有什麼關係?為何基因有重合?有共同的祖先?
    人類與老鼠基因重合?明明是不同的物種,這是怎麼回事?在科學上認為黑猩猩和人類是近親,因為我們兩者在基因上有著非常高的相似度,在96%以上。在很多行為上,黑猩猩和人類也有著很多相同的地方,我們說到話它們似乎可以領會,還會模仿人類的行為。
  • 人類與猿類之間謎一般的缺失環節,共同祖先什麼樣子?
    在自然界某些地方,至少有一種動物與人類的關係相比其他動物更為密切,生物學家將其稱為人類的「姐妹物種」。 其次,同樣重要的是,我們這一物種有一個消失很久的祖先。按理說,如果人類有一個或多個姐妹物種,那麼在史前的某一時刻,這些「兄弟姐妹」肯定都有相同的祖先物種。演化生物學家將這一物種稱為「最近共同祖先」(last common ancestor,縮寫為LCA)。
  • 人類最後一個共同祖先
    此外還有其他一些南方古猿的遺骸被陸續發現,距今差不多有400萬年。從那時起,在非洲其他地區又發現了更早的類人猿物種,可追溯到四五百萬年前,甚至600萬年前或700萬年前,這已經非常接近理論上的人類最後一個共同祖先——人猿——生活的時段。
  • 人類的祖先是哪種動物
    人類和現代類人猿的共同祖先是森林古猿。森林古猿進化成人和現代類人猿的原因:為適應地面生活,森林古猿慢慢直立行走,把前肢解放出來,從會使用工具逐漸發展到製造工具,大腦越來越發達,在群體生活中產生了語言,進化成了古人類。森林古猿進化成人的證據:(1)現代類人猿和人類有著許多相近的體質特徵,說明二者之間有較近的親緣關係。
  • 5.55億年前的蠕蟲 或是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伊卡裡亞蠕蟲示意圖據物理學家組織網23日報導,美國加州大學河濱分校地質學家領導的一個研究團隊近日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澳大利亞曾發現約5.55億年前埃迪卡拉紀沉積物的洞穴化石進行雷射掃面後認為,一種微小的蠕蟲狀生物可能是包括人類在內的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 人類有沒有可能是由植物進化來的?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同一祖先
    地球在這個世界中已經有45億年了,在地球形成之初,是沒有生命的,在過了幾億萬年之後,地球上才陸陸續續出現微生物和其他有機生物,這些微生物構成非常簡單,在後來進化發展中逐漸孕育成新的生命,也是地球中的最古老的祖先誕生了。地球中所有生物都與人類有共同祖先,這種說法有何依據?
  •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全人類5000年前是一家
    中國有句話叫做「四海之內皆兄弟」,以此形容人們相互之間的關係密切。科學界也普遍證明,人類有一個共同祖先,現在地球上的人們都流著同一樣的血。但是這個共同的祖先離我們有多遠呢?科學家最近通過數學計算的方法給出了答案。
  • 研究稱5億年前蠕蟲狀海洋動物是人類最原始祖先
    這個5釐米長的蠕蟲狀海洋動物是所有脊椎動物共同的祖先,是人類最原始的祖先。這一研究結果發表於最新一期的《生物學評論》( Biological Reviews )雜誌上。  英國劍橋大學的科學家利用最新技術對加拿大落基山脈的布爾吉斯頁巖發現的114個皮凱蟲(Pikaia gracilens)化石標本進行研究後發現,5.05億年前的皮凱蟲是包括人類在內的現代脊椎動物的祖先。這一發現結束了長達十幾年的爭論:皮凱蟲是否屬於脊索動物。
  • 電腦算出"共同祖先" 全人類5000年前是一家[圖]
    電腦計算出「共同祖先」   美國科學家史蒂夫·奧爾森說:「通過數學方法,我們可以肯定這個人是存在的。」奧爾森一直在研究人類系譜樹的發展過程。曾於2002年出版了科普讀物《探索人類歷史》一書,闡述了非洲自10萬年前以來人類發展的足跡。
  • 科學家在澳洲發現蠕蟲狀生物化石,很可能是所有動物的共同祖先
    加州大學河濱分校(UCR)地質研究團隊在澳洲南部的巖層中發現具有5.5億年歷史的生物化石,這種只有一半米粒大小的蠕蟲狀生物被稱為「Ikaria wariootia」,很可能是現今幾乎所有動物家譜中的共同祖先。
  • 鴨嘴獸和人類有共同祖先?最奇怪的哺乳動物進化史揭秘
    它是卵生動物,卻會分泌乳汁;它的後腿有毒刺;它有10條性染色體。當地時間1月6日,由丹麥哥本哈根大學領導的一個國際研究小組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稱,他們對鴨嘴獸進行了全基因組測序,找到了鴨嘴獸奇怪特徵的起源。18世紀末,歐洲人在澳大利亞發現了鴨嘴獸,這種古怪的半水生動物一直困擾著科學家們。「完整的基因組為我們解答了鴨嘴獸的一些奇異特徵是如何出現的。
  • 日研究機構: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與白種、黑種人有共同祖先麼(一)
    中國已知最早的人類是直立人( 又稱「猿人」)。自20世紀20年代在北京周口店首次發現直立人化石(北京猿人,北京直立人,或者北京人)以來,又先後發現有元謀直立人、藍田直立人、鄖(yun,二聲)縣直立人、和縣直立人、巫山直立人等。關於直立人階段人類的體質特徵等方面,考古學者取得了許多重要的研究成果。
  • 日本研究稱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有共同祖先
    新華社東京5月13日電日本國立科學博物館等機構研究人員13日宣布,他們成功解讀了日本古代繩文人的遺傳信息,並推斷繩文人和中國漢族擁有共同祖先。繩文人是指約1.6萬年前至約3000年前生活在日本列島上的古人,因製作繩文圖案的陶器而得名。
  •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
    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這條長有「手指」的魚,就是我們的共同祖先?在發表於《自然》的研究中,研究團隊找到了魚類登陸過程中的關鍵化石——希望螈,這種長有指骨的魚讓我們窺見生命演化的規律,但它們就是人類的直系祖先嗎?在大約4.2億~3.6億年前的泥盆紀時代,海洋中多種多樣的魚類在掙扎求生,搶奪著有限的食物、棲息地甚至是氧氣資源。而與此同時,廣闊的陸地上卻安靜得多——蕨類植物和昆蟲佔領著大片土地,大片寶貴的生態位仍然虛位以待。
  • 微生物與人類共同進化數百萬年
  • 陸地植物的共同祖先原來是它
    長期以來一直是科學界研究的焦點。中國農業科學院基因組所合成生物學中心程時鋒團隊聯合德國、加拿大、俄羅斯與深圳華大基因的科學家發布一項重大成果,聯合團隊發現了兩個最新單細胞綠藻的基因組,揭示了其與陸地植物共同祖先在5億年前突破了乾旱適應成功登陸的分子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