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教育差異被人為放大

2021-01-20 新華網客戶端

  時隔8個月後,那部火爆的BBC紀錄片 《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 中國學校》 的主人公之一———英國博航特中學校長尼爾·斯特勞格爾昨天現身上海,出席「2016年中英校長高峰論壇」。他首度對BBC涉及的場景進行澄清———參與拍攝的實驗班學生實力本就比一般學生更強;為了追求拍攝效果的生動,中國老師在執教過程中常被BBC幹擾……一段時間內,學校甚至將BBC「封殺」了。

  中國老師走了,博航特中學的科學課變樣了

  「博航特中學原本是英國鄉下的小學校,如今卻成為了一所在中國很有名氣的學校,這是為什麼? 今年是莎士比亞逝世400周年,我真的很想知道,BBC拍的這部片子究竟是一部喜劇還是悲劇。」儘管距離紀錄片的播放已過去了半年多時間,但尼爾校長的話中仍然難掩對BBC拍攝此片的不滿,他甚至不願意將它稱作紀錄片,在他眼中,這僅僅只是BBC的一個項目。

  除了花比較長時間介紹自己的學校外,尼爾校長演講的另一個重頭戲,就是對BBC節目中出現的場景進行解釋和澄清。「BBC的研究項目關注的是結果而非過程,而且參與這部片子拍攝的實驗班學生,他們的平均能力都比一般學生要強,因為我們之前跟BBC對接的時候,他們提出能不能選一些好學生。」尼爾坦言,中國老師在執教的過程中,BBC也經常來「搗亂」,本來中國老師在教學中也想往英式教育方向去靠,但BBC希望他們堅持傳統的中式教育方式,因為這樣拍攝出來的效果會更生動。

  片子播出後,很多預見會發生的事情並沒有發生,沒有想到的事情卻不期而遇了。面對媒體鋪天蓋地的評論,尼爾才意識到「社會化媒體太邪惡了」。「其實,我一直在嚴肅地思考學校原有的一些教學是否出現了偏差,我是否有能力繼續勝任校長一職。有不少朋友寬慰我說,你想開一點吧,對於不好的評論就一笑置之。」頂著壓力,尼爾一邊鼓勵老師要保持韌性,一邊著手解決困難。

  5位中國老師離開博航特中學以後,究竟留下了什麼?「中國老師離開後,我們的老師和學生都流淚了,他們在短短的時間內建立了非常良好的關係。」尼爾還發現,比起英式教育,在中式課堂裡,學生在生物學科上的表現確實更好。學校也在摸索原因並試圖做一些變化,尼爾透露,教學上的最大變化就體現在科學學科上,中國老師離開後,學校對科學學科進行了拆分,細化成生物、物理、化學等。「最後一點影響就是,在一段時間內,我們學校把BBC給『封殺,了。」

  儘管BBC節目的播出給尼爾校長惹出了不小的麻煩,但學校從此也開始與中國的其他學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把中國的教育方式引入英國。「我們應該向外看,讓年輕人做好準備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活動。只有通過合作才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學習不同文化語境下的內容。這種跨文化理解能力無論對工作還是學習,都是非常重要的。」尼爾說。

  中英教育體系有更多相似之處,而非差異性

  事實上,對於中英教育的差異,參與中英數學教師交流項目的老師感受更真切。在2014年和2015年,英國教育部先後派遣了140多位中小學數學教師到上海開展數學教學的觀摩和交流研討活動。同樣,上海師範大學在市教委的支持下,先後遴選了140多位能夠用英語進行授課的中小學數學教師到22所英國中小學上數學示範課。

  來自武寧路小學的數學教師楊雪芹就是其中一位。「在英國課堂上,我能感受到上海教學的優勢,我們的每一節課都安排得很緊湊,教學重難點突出。但總感覺我們似乎什麼都為孩子安排好了,設計好了,他們的學習過程太順利了,欠缺了一種英式課堂的探究味。」楊雪芹坦言,英國老師更注重學生的學習體驗和生活化的教學,學生的思維更活躍。

  儘管之前中英教育的比較被炒得沸沸揚揚,但復旦附中校長吳堅卻認為,英國同行看待中國的教育情況和我們看待自己的眼光是有「時差」的,而且這個「時差」還挺大。同樣,我們看待西方發達國家的教育狀況與他們看待自己的眼光,一定也是不盡相同的。「在對比中,我們並不在於去發現自己的短板,而更多地應該看到我們的發展,去追求的目標也是多元的,甚至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生存的。這也並不是要求我們一定要思考孰優孰劣,而是更多考慮如何去適應這個時代的需求。」吳堅說。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就是,博航特中學現在將科學課進行拆分,而在中國,由於分科過細,一些學校也在嘗試做整合。在了解了中英教育的相似和差異後,有人會說,希望中國的教育系統更偏向於英國,但在惠靈頓公學校長朱利安·託馬斯看來,這是個非常具有諷刺意義的觀點,因為很多英國人正希望向中國的方向靠攏。真相就在於,兩國的教育體系之間有更多的相似之處,而非差異性,包括大家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是共同的。

  中西融合,僅僅做成「蓋澆飯」還不夠

  中西教育如何尋找一種平衡? 在國內,一些學校也在進行中西教育融合的探索。「肯定要看到對方好的地方,但僅僅是做成『蓋澆飯,肯定是不夠的。」在協和雙語學校總校長盧慧文看來,中西教學確實存在很大差異,在某種程度上講是不可調和、此消彼長的過程。但有責任心、有能力的教育工作者應該在兩種體系中為孩子尋找較好的組合,達到某種度上的平衡,「不打架,還能互相幫忙」。

  她以協和雙語學校的數學課為例,在低年齡階段,中國的課程將數學基礎和脈絡整理得很清楚,只要適當加入與生活高相關度的,以及與別的學科綜合即可。而到了中學階段考慮到學生慢慢形成的職業興趣和特長,則要進行分層分類,優秀的學生若是對數學還有興趣,可以往深度和廣度挖掘。而相對較弱的學生,只要保有對數學的興趣,使得數學不成為短板就好。(錢鈺)

相關焦點

  • 中英教育差異究竟有多大?
    紀錄片中的中方老師和英國學生。——中式學校》的紀錄片引發人們對中英兩國教育的熱議。片中的科學老師楊軍近日向新華社記者談了一些自己的看法。她認為紀錄片的剪輯方法不夠客觀,英國媒體的一些批評也有失偏頗。中英教育應該互學互鑑,加強交流。   被剪輯的鏡頭   中國老師總是站在講臺上講課,讓學生不停地記筆記,與英國學生的矛盾和衝突不斷;英國學生不聽課、不守紀律……這部三集紀錄片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中英文化教育的差異,你了解多少?
    具體有哪些差異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了解吧!中學教育英式教育私立vs公立圖片來自:Christ's Hospital英國的學校分為私立和公立,私立學校更注重精英式教育和培養,小班制的教學使得老師對學生的發展有更高的關注度,高端的課外活動和禮儀培養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氣質和行為舉止。
  • 中英教育理念差異 Chinese Education VS British Education
    中西方由於歷史和哲學觀等的不同,導致教育理念和方式有著很大的不同。從現代教育的發展和現狀來看,英國的基礎教育在世界範圍內是突出的。英國教育理念中將人的素質發展看得比較重,認為書本只是學習的工具,並不是絕對正確的。
  • 中英學生在進行論文寫作時,差異表現在哪裡?
    英文論文寫作和中文論文寫作是有所不同的,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和英國本地的留學生進行論文的撰寫是有一定的差距的,對於母語非英語的學生來說,使用英文進行論文的撰寫是有一定難度的,下面小編給大家整理了一些關於中英論文寫作的查重。1、文學類論文最能體現中英學術寫作上的差異?
  • 景區「潮汐現象」明顯 中英智慧教育植入研學營地是個好路子嗎?
    解決目的地「潮汐現象」「客戶想要通過研學達到什麼營地訴求,我們再用產品服務去匹配客戶已有的資源,中英智慧教育更像是一個專業的第三方研學服務公司。」 中英智慧教育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英智慧教育」)常務副總陳元媛在接受新旅界(LvJieMedia)採訪時表示。
  • 深Talk|教輔圖書分男女,如何放大了性別差異?
    在這背後,有華東師範大學教師教育學院一位博士的《性別與教學教育》主題報告作支撐:在高端數學學習這一塊,男生優勢明顯。而在普通的難度學習中,卻各有千秋。但對不同學習模塊,男生女生學習存在的性別差異還是很明顯的。了解差異是為了突破刻板認識,而不是相反。
  • 中國教育與西方教育的深層差異究竟在哪裡?
    在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中國與西方國家形成了相互獨立,又各具鮮明特點的傳統文化;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又形成了不同的教育理念。很多人都知道,中西方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差異,中國的現代教育與西方發達國家存在一定的差距,這種差距又與中西方的教育差異有一定的關係。
  • 淺談考研英語長難句翻譯中的中英思維差異
    原標題:淺談考研英語長難句翻譯中的中英思維差異 萬學海文 萬學海文英語教研中心根據多年的教學經驗,幫助大家解決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同學們經常遇到一個問題:中文思路和英文思維的差異。
  • BBC紀錄片揭露中式與英式教育的差異:看完你還想讓孩子出國嗎
    但假如臺下坐的是一群金髮碧眼的外國學生,那情形可就不一樣了,中西教育方法的差異,挑戰著校園秩序與人們的認知。正如紀錄片《我們的孩子足夠堅強嗎?中式學校》中所說的那樣:「這是一場通向未知的旅行。」
  • 感知中英出行服務差異,聚焦LEVC高端出行
    感知中英出行服務差異,聚焦LEVC高端出行 新車評網   作者:
  • 英國上議院副議長:李克強訪英將開啟中英關係新篇章
    英國上議院副議長:李克強訪英將開啟中英關係新篇章 2014-06-16 13:06:22英國國會上議院副議長、保守黨前副主席麥克·貝茨勳爵在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李克強總理此次訪問英國,將開啟中英關係新篇章。  貝茨表示,過去幾十年,中英兩國已經建立了穩定的關係,特別是去年英國首相卡梅倫和財政大臣奧斯本先後訪華,使中英關係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就像所有的歷史都需要不斷刷新一樣,中英關係也需要不斷注入新的動力。」
  • 上海理工大學顧敏院士蒞臨中英國際學院調研指導工作
    中英國際學院執行院長Laura Bishop教授,學院黨總支書記、復興路校區管理委員會副主任李妍,常務副院長劉芹教授,行政副院長徐琳出席會議。調研會在中英國際學院英國茶室舉行。  Laura Bishop教授首先代表學院對顧敏院士一行來訪表示熱烈歡迎,並對顧院士多年來在研究領域的非凡成就表示讚賞。常務副院長劉芹教授就學院的辦學特色、組織架構、人才隊伍、學科建設等工作進行匯報。
  • 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中英科學家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2017-07-042017首屆中英智慧機器人論壇舉行 芊燁 攝   中英科學家申城聚焦智慧機器人和人工智慧的創新研究 達成「上海共識」  中新網上海7月4日電 (記者 陳靜)來自中英兩國智慧機器人與類腦人工智慧領域的科學家、工程師及產業界代表4日齊聚復旦大學,共同展望智慧機器人領域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研討感知記憶
  • 英語音標學習:希臘字母 中英發音及含義對照一覽表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口語>實用口語>正文英語音標學習:希臘字母 中英發音及含義對照一覽表 2012-12-11 15:57 來源:人人聽力 作者:
  • 中英翻譯中的挑戰—文化差異
    以上的例子提醒我們,翻譯員和通譯員必須意識到不同種族和宗教之間的差異。一個正確的字用在一個不適當的文化或宗教背景裡,也將成為一個錯字。  然而,世界正以史無前例的步伐演進。我們周遭的事物不停地在改變——新科技、新發明、新文化。新的詞彙也以驚人的速度出爐。  因此,翻譯員和通譯員所面對的挑戰之一就是意識到差異的存在,以及趕上我們周圍所不斷發生的變化。
  • 2019中英人壽"星星點燈"溫暖13省份萬名兒童
    中英人壽2019 「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夢想課堂又溫暖了上萬名孩子的人生。2019年9月18日至11月20日,中英人壽攜手鳳凰網在全國13個省份開展了2019年「星星點燈」關愛留守兒童公益計劃的線下行走。
  • 樓市"假陽春":房產中介人為炒作 個案被無限放大
    (原標題:樓市「假陽春」:房產中介炒作,個案被無限放大)
  • 運算放大器積分器的些微差異
    透過運算放大器配置的積分器(integrator)是由電阻、電容和運算放大器組成的簡單電路,那麼怎麼會出問題呢?
  • 全英首家中英雙語學校開放日 華人家長擇校很慎重
    近日,全英首家中英雙語全日制小學「馬可波羅學校」(The Marco Polo Acedemy)的出現,為家長們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  作為英國主流學校的新丁,馬可波羅學校將如何用中英雙語教學的課程設置來吸引第一批學生?又能否滿足家長們的擇校標準?在馬可波羅學校首次開放日中,記者採訪多位學校創辦人、雙語教學和中文教育專家以及對中英雙語教學感興趣的家長們,了解他們的看法和建議。
  • 教你快速全文檔中英互譯(史上最全總結)
    查閱資料,論文寫作時經常需要對整個文檔進行中英互譯逐段翻譯太麻煩全文翻譯超出最大翻譯字數……怎麼破莫慌專治各種疑難雜症的小博今天放大招手把手教你對整個文檔進行中英互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