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尋找標量暗物質?最新研究表明:機械諧振器或有巨大潛力

2020-08-28 科學新聞前沿


圖片作者: Russel Stump & Swati Singh.

德拉瓦大學、亞利桑那大學和哈弗福德學院的研究人員最近提出了使用緊湊型聲諧振器搜索標量暗物質的想法。他們的論文發表在《物理評論快報》(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從理論上證明了機械系統在尋找暗物質方面的潛力。

開展這項研究的研究人員之一斯瓦蒂·辛格(Swati Singh)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作為一名研究生時開始從事光學機械領域工作的理論家,我經常在想,是否有可能將我的實驗同事正在開發的一些精緻設備用作傳感器,用來探測新的物理現象。」這項研究的其中一名研究人員斯瓦蒂·辛格(Swati Singh)告訴記者。「當我讀到一篇關於某些類型的暗物質如何導致周期性應變信號的論文時,我將其與我之前關於探測脈衝星引力波的工作聯繫起來。我們最近一篇論文的目標是展示更廣泛的機械設備作為暗物質桌面傳感器的前景。」

多年來,理論物理學家一直預測存在不發射、反射或吸收光的粒子,因此無法使用傳統的物質研究工具進行探測。雖然許多研究人員試圖探測這些被稱為暗物質的粒子,但它們的確切性質仍不清楚。

計算機模擬的太空中暗物質爆炸場景

「雖然我們不知道暗物質是什麼,但我們可以通過專注於理論上激發的粒子來簡化搜索,」另一位參與最近研究的研究人員傑克·曼利(Jack Manley)告訴記者。「我們選擇尋找『超輕』暗物質:理論上比中微子還輕的粒子。」

研究人員假設超輕暗物質非常輕,甚至比中微子還輕。如果這樣的暗物質粒子存在,它們的密度將會如此之大,以至於更好地將它們視為一種滲透到銀河系中的流體,對正常物質產生波狀擾動。

參與這項研究的另一位研究人員丹尼爾·格林(Daniel Grin)告訴記者:「超輕暗物質假說是由弦理論情景驅動的,而且,它可能解釋了更平淡無奇的暗分子預測與暗物質在銀河系尺度上的分布之間的一些令人費解的差異。」

在他們的研究中,辛格、曼利、格林和他們的同事尋找一種特定類型的粒子,這種粒子導致原子大小振蕩,被稱為標量暗物質這種振蕩對單個原子來說會很小,但在由幾個原子組成的物體中可能會放大。與這種振動自然同步的物體可能會進一步放大這種效果,就像樂器一樣。

進行這項研究的另一位研究人員達爾齊爾·威爾遜(Dalziel Wilson)告訴記者:「我們工作的一個關鍵要素是識別一類機械物體,這些物體以超輕暗物質的頻率振動,並產生非常乾淨的共振。」「我們建議在非常安靜的低溫環境中收聽這些設備,使用光作為一種介質。」

研究人員希望使用超流氦或單晶材料製成的聲學緊湊型諧振器來搜索標量暗物質候選者。他們的理論預測表明,這些諧振器可以訪問以前未探測到的很大一部分參數空間。

總體而言,辛格、曼利、格林、威爾遜和他們的同事最近進行的這項研究突出了釐米級最先進的機械系統在探測以前未被探索的區域中暗物質的潛力,單個粒子的質量從10-48千克到10-42千克不等。在未來,這些諧振器可能會在尋找暗物質方面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在超光區域。

辛格說:「通過推動量子光學和高能物理界之間的合作(就像我們讓粒子物理學家丹尼爾·格林參與其中所做的那樣),我們可以更好地相互理解暗物質新型探測器的動機和局限性。」

暗光子,即假設在數學上與光子相似的粒子,是最受歡迎的矢量暗物質候選者之一。雖然這些粒子以前從未被觀測到,但現在有大量關於它們的理論。

在他們未來的研究中,研究人員希望使用緊湊的諧振器來搜索暗光子。他們的初步計算表明,這些機械裝置可以為暗光子與正常物質耦合的強度設定新的界限,但這一點只有通過實驗研究才能得到證實。

威爾遜說:「我們目前正在設計一個實驗來尋找矢量暗物質,它與原子的位置而不是大小有關。」簡單的弦或鼓狀機械諧振器對這種震動很敏感。有趣的是,在腔光學力學領域,測量釐米級納米弦和薄膜的量子化運動的努力,已經對這種暗物質的存在設定了新的限制。

來源:phys.org

相關焦點

  • 最新研究:要解釋暗物質,引力一定要變得很奇怪
    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東西,其引力被認為是可以將星系保持在一起,這可能是物理學中最不令人滿意的概念。但是,如果要擺脫它,一項新的研究發現,需要用更奇怪的東西代替它:引力會在一定距離處將巨大物體拉在一起,而在其他距離處會將它們推離分開。該研究分析強調了解釋暗物質的難度。
  • 歐洲核子研究組織使用反物質尋找暗物質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雖然迄今為止暗物質尚未被直接探測到,但科學家仍在嘗試用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尋找暗物質。現在,在歐洲核子研究組織(CERN)進行重子反重對稱性實驗(BASE)的研究人員已經嘗試了一種使用另一種奇怪物質-反物質的新方法來尋找暗物質。
  • 最新研究:也許「暗物質」根本不存在
    在宇宙學中,暗物質(Dark matter)是理論上提出的可能存在於宇宙中的一種不可見的物質,它可能是宇宙物質的主要組成部分,但又不屬於構成可見天體的任何一種已知的物質,無法透過電磁波的觀測進行研究,也就是不與電磁力產生作用的物質。人們目前只能透過引力產生的效應得知,而且認為宇宙中有大量暗物質的的奇異物質存在。根據數學模型,暗物質佔宇宙中所有物質的四分之三。
  • 暗物質&暗能量:未知的~95%
    但是,如果我們假設有額外的質量圍繞著星系,那麼星系的自轉曲線就可以被解釋,這些額外的質量便是「暗物質」。至此之後,許多天文觀測都表明了暗物質存在的跡象,比如對星系團以及引力透鏡的觀測。儘管還有一些科學家正在嘗試構建其它的理論,比如對引力的修正。但目前大多科學家都傾向於相信暗物質,有了暗物質的存在,很多問題也就都會迎刃而解了。
  • 用新型腔體探測器尋找隱形軸子暗物質
    軸子暗物質實驗(Axion Dark Matter Experiment,縮寫ADMX)在大型超導磁體中使用共振微波腔,以搜索局部銀河暗物質暈中的冷暗物質軸子。 如果這種機制發生在早期的宇宙中,那麼這種粒子的質量可能很小並且是「不可見的。」隨後,研究人員提出,軸子也可能是暗物質的一種有前途的候選者,暗物質是一種難以捉摸的,假設的物質不發射、反射或吸收光。
  • 如何探測宇宙中的暗物質呢?
    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的研究人員及同事提出了一種尋找暗物質的新方法。暗物質是宇宙中的神秘物質,幾十年來一直未被發現。,這將是第一次僅通過暗物質與可見物質的重力相互作用來尋找暗物質。在尋找一種被稱為WIMP(弱相互作用的大質量粒子)的假設類暗物質就是這樣做的,該暗物質在二十多年的時間裡一直是不可見物的首選。物理學家找到證據表明,當WIMP偶爾與探測器中的化學物質碰撞時,它們會發光或釋放電荷。
  • 哈勃的最新數據表明,目前的暗物質理論缺少一種成分
    最近的觀察發現,暗物質的行為理論可能有些缺失,這種缺失的成分可以解釋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大規模星系團樣本中對暗物質濃度的觀察與理論上的暗物質應如何在團中分布的模擬之間的出乎意料的差異。嵌入星團中的是遠處背景星系的扭曲圖像,被看作是弧形和拖影特徵,這些畸變是由星團中的暗物質引起的,它們的引力會彎曲並放大來自遙遠星系的光線,這種現象稱為引力透鏡,這種現象使天文學家可以研究遙遠的星系,否則這些星系將很難被發現,天文學家測量了由該星團引起的引力透鏡作用的量,以產生其中暗物質分布的詳細圖,暗物質是一種看不見的粘合劑,它將恆星束縛在一起,並構成了整個宇宙中的大部分物質。
  • 《物理評論快報》:新研究表明早期宇宙中膨脹的氣泡可能製造了大量的暗物質
    uux.cn報導)據新浪科技(勻琳):國外媒體報導,一項新的研究表明,在我們早期宇宙中膨脹的宇宙氣泡可能製造了目前大量的暗物質。這種難以捉摸的物質會拉拽恆星,但本身卻不會發光。這項新研究發表於10月9日的《物理評論快報》。新研究或可確切地解釋,暗物質從早期宇宙熱湯中凝結出來的方式。自從1933年天文學家弗裡茨·茲威基首次提出暗物質的存在以來,大量的觀測證據表明,黑暗中躲藏著一些東西,不僅肉眼看不見,甚至最先進的科學儀器也看不到。
  • 最新研究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物質的可能性
    暗能量的起源和性質一直神秘莫測,學界通常認為,真空能和標量場是暗能量的兩個可能的候選對象。我國科研人員的最新研究有效排除了真空能作為暗能量的可能性,並對標量場作為暗能量候選給出了理論限制。據介紹,在宇宙尺度上,星系受到引力相互作用,按理應該相互靠攏,但實際上宇宙卻在加速膨脹,星系間彼此遠離,這暗示了宇宙中還存在一種尚未被認知的能量,即所謂的暗能量。
  • 新方法,尋找暗物質更直接了
    之前,許多尋找暗物質的實驗都是通過尋找暗物質粒子與某些普通物質之間的非引力相互作用信號來進行的。例如有一種被稱為弱相互作用大質量粒子(WIMP)的假想粒子,這種粒子在理論上質量介於電子和質子之間,是暗物質的一個主要候選粒子。對於引力探測來說,這些粒子太輕了,因此在過去的實驗中,科學家都希望能捕捉到這種粒子在探測器中與化學物質碰撞時所發出的光或釋放出的電荷——這類非引力作用信號。
  • 物理學家深入尋找暗物質
    這個地方 - 桑德福地下研究設施(SURF)在Lead,SD-進行的實驗只能在地球表面深處進行。這些實驗在黑山下面被數千英尺的堅硬巖石所掩蓋,可以抵禦沐浴行星表面的大部分背景輻射。在這裡,科學家可以更容易地探測到各種難以捉摸的宇宙信使,否則這些信息將會被來自我們太陽和來自遙遠的爆炸恆星或其他假設粒子的表面中微子淹沒,這些中微子被認為構成神秘的暗物質。
  • 為什麼尋找暗物質的試驗是毫無意義的
    信不信由你,這是推動直接搜索暗物質的心態。然而,為了理解我們如何找到暗物質,你必須先了解我們所知道的全部內容。這是模型獨立的證據,我們必須指導我們直接檢測的可能性。當然,我們尚未以與另一顆粒相互作用的形式直接發現暗物質,但這沒關係。間接證據都表明它必須是真實的。
  • 研究表明,具有自毀性的暗物質或許正發出伽馬射線充斥天空
    這種宇宙中最高能的光線,是否指向宇宙中最難以解釋的物質?一項新的研究給出了肯定的答案。 天空中閃耀著無形的爆炸性伽馬射線(圖示中黃色及紅色部分),根據最新研究,這些射線中的一部分,或由暗物質產生。(圖片來源:美國宇航局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 伽馬射線是宇宙中最明亮且最強大的光線,能夠穿過天空而不為肉眼所見。
  • 研究發現:「蜻蜓44」星系98%為暗物質結論有誤
    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研究人員一直爭論這些巨大、暗淡的天體是否擁有很低的質量,就像遍布在太空大片區域中的矮星系,抑或更像是看上去暗淡但質量巨大的類銀河系星系——它們看上去暗淡是由於兩個原因:它們幾乎沒有恆星,以及它們質量的很大一部分是存在於星系外緣的暗物質,即不發出光線的所謂暗物質暈。
  • 科學家:用人臉識別算法尋找暗物質
    用於人臉識別的同類型的神經網絡工具,正被用來尋找和表徵暗物質暗物質:我們從未直接探測或測量過暗物質,但我們知道它的存在,因為我們可以看到它對宇宙的影響。許多不同恆星和星系的運動不能用我們能看到的物質所施加的引力來解釋。一定有別的什麼東西在起作用。
  • 暗物質研究的最新進展 中國「悟空號」或能揭開一部分謎團
    有研究人員稱,其所含暗物質數量是普通物質的萬倍——99.99%是暗物質,與其同類星系大相逕庭,因此,其形成無法用現有模型解釋。但一個國際研究團隊在最新一期《皇家天文學會月報》上撰文指出,他們的新研究表明,該星系所含暗物質僅為普通物質的300倍,與同類相差不大,現有模型就可以闡述其形成,顛覆了此前的觀點。
  • 最新的哈勃數據表明,目前暗物質理論中缺少一種成分
    這種缺失的成分可能解釋了為什麼研究人員發現了在大質量星系團樣本中暗物質濃度的觀測結果和暗物質如何在星系團中分布的理論計算機模擬之間的意外差異。新的發現表明,一些小規模的暗物質濃度會產生比預期強10倍的透鏡效應。暗物質是一種無形的膠水,它將恆星、塵埃和氣體聚集在一個星系中。這種神秘的物質構成了星系質量的大部分,構成了我們宇宙大尺度結構的基礎。
  • 哈勃觀測表明暗物質理論缺少成分
    由恆星,行星和人類構成的物質僅佔宇宙物質的百分之幾。幾十年來,天文學家一直在追尋這種幽靈般的物質,但仍然沒有很多答案。他們已經設計出巧妙的方法,通過追蹤引力效應的跡象來推斷暗物質的存在。一種技術涉及測量巨大星系團中暗物質的重力如何放大和扭曲來自遙遠背景星系的光。這種現象稱為重力透鏡,會產生遙遠星系的模糊圖像,偶爾還會產生單個圖像的多個副本。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帕尼教授正領導DarkGRA 項目,試圖利用引力波去探測宇宙中的一些最大的謎題,包括大質量奇異星,暗物質和黑洞本身。先前的天體物理學家不得不通過研究黑洞周圍物質的行為來推測黑洞的存在。黑洞被認為是坍縮恆星的超大質量遺蹟。它們產生的引力強到甚至連光也無法逃逸。經過黑洞邊界(也就是視界)的任何物體都會看上去永遠停留在那裡。
  • 看不見的暗物質,卻引發了一場實驗之爭,誰是最後的贏家?
    DAMA團隊發表的聲明頗具爭議,但據歐美國家的物理學家稱,他們在義大利地下實驗室所探測到的暗物質或許確實存在。新研究表明這次探測發現很顯然與其他無效實驗結果以及間接的天體物理學證據相吻合。研究結論顯示暗物質並不是通過四大基本力與普通物質相互作用的,而是以軸粒子為媒介通過第五種力進行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