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於懸浮2D材料的納米機電MEMS傳感器

2020-08-31 柔智燴

基於懸浮2D材料的納米機電MEMS傳感器

一個國際研究人員團隊最近在《研究》(&34;)雜誌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基於懸浮二維(2D)材料的納米機電(NEMS)傳感器的評論文章,該雜誌是開放式多學科期刊。在2018年成為《科學合作夥伴期刊》(SPJ)計劃的第一本期刊。

本文是對&34;這一特殊問題的特邀邀請,其目的是為傳感器應用及其材料的2D材料領域的發展做出貢獻。與常規半導體技術的集成。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Lemme說:&34;

綜述總結了許多研究,這些研究成功地表明了在壓力傳感器,麥克風,質量和氣體傳感器中使用2D材料膜的可行性–解釋了不同的傳感器概念,並概述了相關的材料特性,製造路線和操作原理。

Lemme說:&34;

&34;工作包6(傳感器)負責人Peter G. Steeneken說。 Graphene Flagship和該論文的合著者。&34;

該評論包括亞琛工業大學,AMO GmbH,慕尼黑聯邦大學,KTH皇家理工學院,代爾夫特大學,英飛凌和卡夫裡納米科學研究所的貢獻,討論了基於2D材料的不同傳感器的不同讀數和集成方法。 ,並與最先進的設備進行比較,以顯示基於2D材料的納米機電傳感所面臨的挑戰和希望。

相關焦點

  •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打開APP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2-25 10:21:25   mems傳感器有啥優點   MEMS是指可批量製作的,將微型機構、微型傳感器、微型執行器以及信號處理和控制電路、直至接口、通信和電源等集成於一塊或多塊晶片上的微型器件或系統。
  •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打開APP mems傳感器現狀_mems傳感器製作工藝 網絡整理 發表於 2019-12-25 10:03:09   mems傳感器研究現狀   1、微機械壓力傳感器   微機械壓力傳感器是最早開始研製的微機械產品,也是微機械技術中最成熟、最早開始產業化的產品。
  • 懸浮納米金剛石的電子旋轉控制可以帶來傳感器的進步
    研究人員已經演示了如何控制納米金剛石的「電子自旋」,同時它在真空中被雷射懸浮,這一進步可以在量子信息處理,傳感器和量子力學基礎物理學研究中找到應用。普渡大學物理與天文學和電子與計算機工程助理教授李同倉說:「我們已經展示了如何在真空中和不同氣體存在下的納米金剛石中不斷地翻轉電子自旋。」調查結果詳見於周二(7月19日)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發表的一篇研究論文。顯示電子自旋共振在氦氣和氧氣存在下不同,這意味著該技術可用於新型傳感器以檢測和測量氣體。
  • 半導體mems企業有哪些_國內十大半導體mems企業排行榜
    「C-Q-T」電容傳感理論,專利組合中2個核心發明專利已授權;基於該專利組合的第1代產品可基於1.8V驅動電平穿透200um以上保護介質,在綜合性能上超越第1代Touch ID;基於該專利組合的第2代產品可穿透350um以上保護介質;第3代產品正在研發中,設計指標為450um普通強化玻璃穿透能力。
  • mems器件,我國唯一與國外差距較小的晶片領域
    MEMS中文名微機電系統(MEMS,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也叫做微電子機械系統。是一種與晶片採用相同工藝,蝕刻,光刻工藝生產的產品。其主要產品有MEMS麥克風,微馬達,mems光學傳感器,MEMS壓力傳感器、MEMS陀螺儀等。
  • 南方科大研發基於納米陶瓷纖維的耐高溫柔性壓力傳感器
    陶瓷材料具有耐高溫耐腐蝕等優異的理化特性,但是陶瓷材料自身的脆性限制了其在柔性電子器件的應用。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最近,南方科技大學材料系郭傳飛團隊和物理系趙悅團隊合作在知名期刊《Advanced Science》上發表了題為「A Highly Sensitive, Reliable,and High-Temperature-Resistant Flexible Pressure Sensor Based on CeramicNanofibers」的通訊論文,報導了一種基於陶瓷納米纖維的柔性壓力傳感器
  • 賓夕法尼亞州立大學程寰宇/美國東北大學祝紅麗:基於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高靈敏柔性氣體傳感器
    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製備方法與微觀結構。a) 合成過程示意圖,b-d) 不同尺寸的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掃描電子顯微鏡照片。首先,作者表徵了MoS2@rGO複合納米材料的微觀結構與氣敏特性。
  • 北化工:3D石墨烯氣凝膠,用於壓阻傳感器的1D / 2D納米材料
    本文要點:一種新型的納米纖維增強石墨烯氣凝膠成果簡介 基於石墨烯的氣凝膠作為壓阻傳感器具有高的孔隙率PAN納米纖維作為支撐支架。當將aPANF / GA用作壓阻傳感器時,壓縮回彈性極佳,在3Pa下的響應時間很快,約為37 ms,並且在2600次循環後結構穩定性和感測耐久性都很好。實際上,在20%壓縮應變下,當前信號值是初始信號值的91.57%。此外,組裝好的傳感器可以以良好的靈敏度監視人體的喉嚨,腕部脈搏,手指,腕部和膝關節的實時運動。這些出色的功能使潛在的健康檢測應用成為可能。
  • 電子自旋控制:懸浮納米金剛石是基礎研究的瑰寶
    研究人員展示了當電子和雷射懸浮在真空管中,如何控制納米金剛石的「電子自旋」,這將會有助於發現在量子信息處理、傳感器等方面的應用,且有助於對量子力學的物理基礎研究。  電子可以被認為有兩個不同的自旋態,「向上」或「向下」,研究人員能夠檢測和控制電子自旋共振,或者實現其從一個狀態到另一個狀態的變化。
  • 納米蘑菇傳感器:一種材料 多種應用
    圖中顯示了細胞(藍色山形)在納米蘑菇樣的結構頂部,這種「納米蘑菇」含有二氧化矽的莖和金質的帽子,這種傳感器有望實時監測細胞的增殖。圖片來源:OIST這種材料最吸引人的地方在於它能讓細胞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存活。
  • 大連化物所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的生物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態環境評價與分析研究組研究員盧憲波、陳吉平團隊研發的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SMENs)技術的生物傳感器取得新進展,酶傳感器的熱穩定性、有機溶劑耐受性、酸鹼耐受性、存儲穩定性等核心性能實現質的提高,率先將SMENs技術應用於分析和生物傳感領域。
  • 中國科學家在納米機電系統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新聞—科學網
    記者近日從中國科技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郭光燦領導的中科院量子信息重點實驗室在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機電系統(NEMS)方面取得系列重要進展。
  • memsstar 推出新一代微機電系統 (MEMS) 蝕刻與沉積設備
    為眾多半導體與微機電系統 (MEMS) 廠商提供所需的解決方案,蝕刻與沉積設備及技術的領先供應商,memsstar Limited今日推出用於生產微機電系統 (MEMS)的蝕刻與沉積工藝工具 ORBIS™ 平臺。
  • 集成矽光傳感器時代,「意子信息」想用納米光子晶體結合MEMS做出了...
    基於MEMS的低端消費級應用包括AR、可穿戴電子設備、室內導航,單位價格在1-5美元之間。高端工業級應用包括自動駕駛車輛、機器人、物聯網、無人機和電影工業,價格在1000美元以內,這兩個級別方向的公司包括Honeywell、Xsens、Analog Devices、Bosch、TDK InvenSense和life.augumented等。
  • 基於PZT薄膜的微系統器件研究進展
    對基於PZT薄膜微系統(MEMS)器件的發展趨勢進行了展望。由於其特有的雙向壓電效用,使其成為智能MEMS傳感器的理想材料。結合MEMS系統中傳感和驅動兩部分模塊,使壓電材料更適宜於MEMS領域。基於壓電效應的MEMS傳感器有加速度計、聲傳感器、超聲換能器和執行器包括微型馬達、微型泵等。
  • 展示基於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製作微型光譜儀的新方法
    電子工程系博士生導師鮑捷在《自然》發表論文展示基於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製作微型光譜儀的新方法清華新聞網7月7日電 7月2日,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博士生導師鮑捷在《自然》雜誌發表論文《基於膠體量子點納米材料的光譜儀》(A Colloidal Quantum Dot Spectrometer
  • 基於MEMS技術的加速度傳感器分析與應用
    其實基於MEMS技術的加速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陀螺儀等已經有30餘年的應用歷史,但由於技術和成本等多方面的原因,這些技術主要應用於工業、軍事、汽車製造、儀器儀表,及醫療等領域,而未進入消費類產品市場。目前的情況則已大幅改觀,MEMS技術已不像幾十年前那樣貴如珠寶,低成本、小尺寸、低功耗、高性能的MEMS傳感器產品已掀起新的設計和消費浪潮。
  • 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
    下圖是集成到MEMS掃描器中的基於超表面的平面透鏡(方片)的近距離視圖。MEMS與超透鏡相結合,通過結合高速動態控制和精準波前空間處理的優勢,在傳感器中操控光線。這幅圖像由阿貢國家實驗室納米材料中心的光學顯微鏡拍攝。
  • MEMS 傳感器在汽車電子的應用
    MEMS傳感器在汽車中的應用隨著新型半導體材料和MEMS加工工藝、敏感元件集成設計、傳感器結構設計與製造工藝的不斷突破,MEMS傳感器已經衍生出眾多品種,其分類方法很多。按其工作原理,MEMS傳感器可以分為物理型MEMS傳感器、化學型MEMS傳感器以及生物型MEMS傳感器三類。
  • 最智能的傳感器是什麼?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納米傳感器的種類 發表於 2018-03-21 14:34:00 當今科技的發展要求材料的超微化、智能化、元件的高集成、高密度存儲和超快傳輸等特性,為納米科技和納米材料的應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