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連化物所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的生物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2020-07-07 光明網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態環境評價與分析研究組研究員盧憲波、陳吉平團隊研發的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SMENs)技術的生物傳感器取得新進展,酶傳感器的熱穩定性、有機溶劑耐受性、酸鹼耐受性、存儲穩定性等核心性能實現質的提高,率先將SMENs技術應用於分析和生物傳感領域。

酶生物傳感器具有簡單、快速、廉價、便攜、微型化等優勢,在醫療診斷、食品、環境等領域具有廣闊應用前景,但其穩定性不高是限制其應用的障礙。酶是蛋白質分子,作為高效的生物反應器具有顯著的選擇性和特異性。然而,它們對外界環境(溫度、溶劑、pH值等)高度敏感,且保質期很短、穩定性不足,限制了其在不同領域的應用,酶生物傳感器亦如此。因此,開發在不同工作環境下具有高穩定性的酶生物傳感器,提高存儲和使用壽命,對於拓寬其在分析、生物醫學檢測、可穿戴設備、植入式設備等領域的應用十分重要。傳統研究中,通常是利用納米材料的納米調控效應,通過採取不同的酶分子固定化方式和傳感策略(如採用生物相容性無機納米材料等作為酶分子固載單元),以顯著提高酶生物傳感器的靈敏度和檢出限性能,但這對於提高酶生物傳感器的穩定性作用並不顯著。

研究團隊以高穩定性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解決了困擾酶傳感器發展的穩定性難題,分別以葡萄糖氧化酶(GOx)和酪氨酸酶(Tyr)為模型酶,在水環境中採用簡單的室溫原位自由基聚合策略,將上述酶的單分子封裝在多孔的聚合物殼內,研製出高活性、高穩定性的單分子酶納米膠囊(SMENs):葡萄糖氧化酶納米膠囊(nGOx)和酪氨酸酶納米膠囊(nTyr)。聚合物外殼有效地穩定了內部的GOx和Tyr核心,同時多孔的網絡結構實現了底物的快速運輸,從而形成了一類具有突出活性和穩定性的新型生物催化納米膠囊。聚合物薄層與酶分子之間的多重共價結合增強了被包裹的酶分子穩定性,為其提供了良好的微環境,避免高溫和強酸鹼條件下的結構變性,有助於在有機溶劑體系操作過程中保留酶活性所必需的水分子。以熱穩定性為例,在65℃下孵育2h後,基於天然Tyr的傳感器相對活性只剩23.2%,而基於nTyr的傳感器相對活性仍可以保持52.7%以上。基於nGOx和nTyr的傳感器分別在血糖檢測和雙酚A檢測中展示出良好的性能,且有顯著提高的熱穩定性、有機溶劑耐受性、酸鹼穩定性和長存儲壽命。基於新型單分子酶納米膠囊的生物傳感器可適用於多種極端的應用場景,並為提高酶傳感器的穩定性提供了解決方案。

該團隊致力於提高生物傳感器的穩定性、靈敏度、檢出限等關鍵性能和發展重要目標物的實時快速檢測方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生物傳感器和生物電子學》和《分析化學》上。研究工作得到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大連化物所創新研究基金項目等的資助。

相關焦點

  • 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生物傳感器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態環境評價與分析研究組研究員盧憲波、陳吉平團隊研發的基於酶單分子納米膠囊(SMENs)技術的生物傳感器取得新進展,酶傳感器的熱穩定性、有機溶劑耐受性、酸鹼耐受性、存儲穩定性等核心性能實現質的提高,率先將SMENs技術應用於分析和生物傳感領域。
  • 大連化物所利用納米膠囊技術有效提高酶生物傳感器穩定性
    記者從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了解到,近日,該所盧憲波研究員和陳吉平研究員團隊給酶「穿上」鎧甲,將酶單分子納米膠囊技術應用於酶生物傳感器上,有效提高了酶生物傳感器的熱穩定性、有機溶劑耐受性、酸鹼耐受性、存儲穩定性等穩定性能。
  • 大連化物所二肽基肽酶-IV生化檢測研究獲進展
    該工作中,研究者基於DPP-IV的酶催化特性,設計研發了一種全新的高特異性雙光子螢光探針底物GP-BAN,並基於該探針開發了利用微孔板高通量檢測複雜生物樣本中DPP-IV活性的超靈敏檢測方法。    文章連結 大連化物所二肽基肽酶-IV生化檢測研究獲進展
  • 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
    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探針與螢光成像研究組徐兆超團隊長期致力於螢光分子科學與工程研究,針對生物單分子檢測和超高時空動態分辨的前沿需求,開展「標記-探針-成像」一體化研究。該團隊以螢光分子發光構效關係為核心,以「實驗/理論」相結合的模式深刻理解和探索分子發光機理,工程化創製高性能新型螢光分子,並於近期取得一系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02-03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潘秀蓮和中科院院士包信和等基於碳納米管的納米限域催化理論研究取得新進展,相關結果在日前出版的《美國化學會志》(J.
  •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大連化物所共軛微孔高分子應用於超級電容器研究獲進展 2017-12-08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DNL21T3致力於高比能、柔性化、微型化超級電容器開發,開發出系列二維材料,如石墨烯和摻雜石墨烯、黑磷烯、MXene、聚合物和氧化物納米片。此次合作充分發揮了兩個團隊的長處,共同圍繞一個重要研究方向,實現了兩個領域的完美結合,有望推動微孔高分子與超級電容器交叉融合。研究工作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的資助。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鈣鈦礦單晶中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超快時間分辨光譜與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11T5組)研究員金盛燁領導的科研團隊在金屬有機鈣鈦礦(organolead halide perovskite)單晶光生載流子擴散動力學研究工作中取得新進展,成功實現了對單個鈣鈦礦單晶納米線/納米片中載流子擴散過程的可視化和定量研究。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分子甲醛吸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在單分子甲醛吸附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生物技術研究部生物分子功能研究組研究員樸海龍團隊基於生物信息學方法,揭示了癌症中關鍵的去泛素化與泛素化分子相互作用網絡。  去泛素化與泛素化作用是生命體內至關重要的轉錄後修飾作用,參與到細胞周期、免疫調控、信號傳遞等幾乎所有的生物學通路過程中。
  •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大連化物所二維原子晶體限域生長研究取得新進展 2015-12-30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近年來傅強、包信和帶領的研究團隊利用實驗室自行研製的光發射電子顯微鏡/低能電子顯微鏡(PEEM/LEEM)並結合其他表面技術開展了二維原子晶體表界面過程的原位動態研究,發現二維原子晶體與固體表面形成的二維空間可以作為表面反應的納米反應器,並提出了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採用飛秒瞬態光譜技術系統地研究了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的熱載流子弛豫動力學,發現該體系呈現出亞皮秒級別的熱載流子壽命與之前理論預測的「聲子瓶頸」機制不符,進一步研究發現熱載流子能量耗散通道由表面配體分子誘導的非絕熱弛豫機制所主導。
  •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進展 2017-09-0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論文連結 大連化物所全無機鈣鈦礦光電探測器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大連化物所在芬頓反應機理研究中取得系列進展 2016-01-15 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 【字體之後,該團隊首次報導了Fe-Co 普魯士藍類似物(PBAs)的超高芬頓反應活性。通過穆譜對芬頓反應過程中鐵物種循環的研究,發現Fe-Co PBAs金屬有機骨架中大量高分散水配位的鐵和晶胞空位的存在是其高活性的主要原因;通過與大連化物所503組研究員韓洪憲等人在EPR表徵解析上的合作,提出了單線氧作為直接活性物種的反應機理(Appl. Catal.
  • 大連化物所在溶劑極性調控光子上轉換體系發光研究中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韓克利團隊開發了一種新型的溶劑極性調控的三重態-三重態上轉換發光體系,相關工作發表在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大連化物所納米晶敏化分子三線態動力學研究取得新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光電材料動力學創新特區研究組研究員吳凱豐團隊基於量子限域的鈣鈦礦納米晶有效地實現了可見光碟機動的萘三線態敏化。相關成果發表於《物理化學快報》(The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Letters)上。
  •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納米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研究進展 來源:生物谷 2007-12-10 10:51 摘要:20世紀80年代開始研究的納米技術在90年代獲得了突破性進展,它給許多行業帶來巨大變化
  • 單分子實時成像和表徵研究獲進展
    中國科學院化學研究所分子納米結構與納米技術實驗室研究人員近期與清華大學生物系合作,通過活細胞單分子成像,在轉化生長因子受體聚集狀態和激活模式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進展,相關研究成果發表於2009年106卷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
  • 中科院大連化物所螢光染料發光構效關係研究取得系列進展—新聞...
  • 大連化物所「合成氣制高碳醇」取得關鍵進展
    11月26日,由大連化物所和陝西延長石油榆林煤化有限公司共同開展「合成氣制高碳醇Co-Co2C(鈷-碳化鈷)基催化劑的創製及其在萬噸級裝置上的評價試驗」,在北京通過了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組織的科技成果鑑定。
  • 大連化物所超冷四原子反應的動力學計算研究獲進展
    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分子反應動力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張東輝團隊,在超冷四原子反應的動力學計算研究中取得進展,實現超冷四原子反應的精確截面計算。  近年來,超冷(T<10-3K)分子的製備成為實驗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