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在脫離母體後,免疫力會短暫下降,隨後在接觸外界抗原等條件的誘導下發育成熟,免疫力逐漸增強;但人過中年以後,免疫能力開始逐漸下降。新生兒免疫力降低的原因主要在於IgG。IgG是唯一能通過胎盤的Ig類別,其轉運過程為主動性。大量母體IgG通過胎盤發生在妊娠後期。
新生兒自身合成的IgG較慢,生後3個月血清IgG將降至最低點,至10-12個月時體內IgG均為自身產生,8-10歲時才能達成人水平。
45歲以後免疫器官伴隨人體開始衰老,尤其是胸腺等器官嚴重萎縮,免疫能力隨著人體衰老,發生免疫衰老。
人體免疫力隨著年齡增長,其變化趨勢如下圖所示。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人體免疫力隨年齡變化趨勢
在維持新生兒以及老年人群抗感染、抗腫瘤方面,NK細胞在T細胞功能不完善或下降時,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受分娩的刺激,出生後12小時外周血中性粒細胞計數較高,72小時後逐漸下降,而後逐漸上升達成人水平。新生兒出生時淋巴細胞數目較少,6-7個月時超過中性粒細胞的百分率,6-7歲時兩者相當,此後隨年齡增長,逐漸降至老年低水平。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不同細胞所佔百分比
相比其他免疫細胞亞群較長的發育和成熟時期,NK活性於出生後1-5個月時即可達成人水平。ADCC功能1歲時即可達到成人水平。
北京協和醫院感染內科主任李太生等在2016年5月《Aging》雜誌發表文章《Aging of immune system: Immune signature from 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 subsets in 1068 healthy adults》,分析了1068名健康人外周血淋巴細胞及其亞群隨著年齡變化因素數量和比例發生的改變。如下圖所示。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統計證明,在青年(19~44)、中年(45~64)、老年(65~80)人群中,隨著年齡增加,特異性免疫中發揮細胞免疫功能的T細胞不管是在數量上,還是在功能上均發生不同程度的降低;
發揮體液免疫功能的B細胞數量總體保持穩定。而在固有免疫核心NK細胞亞群中,其數量從青年到老年總體呈增加趨勢,中年略有降低;雖然單個細胞功能或有降低,總體功能保持穩定水平。
由此可見,NK細胞尤其在維持老年人健康,保持抗感染和抗腫瘤功能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解放軍總醫院遲小華等2012年在《中國實驗血液學雜誌》發表論文《免疫細胞衰老的研究進展》中論述NK細胞:
「NK細胞的細胞毒作用在對抗自發、化學誘發和病毒感染誘發腫瘤方面發揮主要作用。研究表明,無論總體還是循環中NK細胞的相對數量,與年輕人相比,健康老人都是升高的。年齡相關性NK細胞數量增加被認為是單個細胞溶解能力下降的代償。」
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史進方等2005年在《現代免疫學》發表論文《免疫衰老及其免疫學預警指標》中論述NK細胞:
「研究表明,年齡超過100歲的老年人也可以有效抵抗感染,因為其NK細胞系統功能完好,可以移行並有效殺滅靶細胞,而NK細胞受損的老年人易於感染流感、結核等疾病。因此,NK細胞的活性降低是疾病的前兆,保持NK細胞的活性有助於延長壽命。」
白求恩醫科大學(現吉林大學白求恩醫學部)柳忠輝等1992年在《老年學雜誌》發表論文《健康人T細胞及NK細胞活性的隨齡性變化》,其數據與以上結論略有差異,但同樣昭示NK細胞的重要性。
關於T細胞,與年齡相關T細胞轉化活性及分泌IL-2活性均歲增齡降低,且與年齡呈明顯相關性,並以60-69歲年齡段活性下降幅度最大。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關於NK細胞,NK細胞毒活性亦在60-69歲年齡段明顯下降,但隨後變化不大,與年齡無相關性。
「NK細胞是一種大顆粒樣淋巴細胞, 是機體免疫防禦過程中的第一防線, 它的異常多與惡性腫瘤的發生、發展過程有關。本研究通過對不同年齡健康人NK細胞活性檢測證實, 細胞活性在60~69歲時明顯下降, 隨後變化與年齡無明顯關係。從腫瘤學角度看,腫瘤的高發年齡也多在60~69歲, 這一結果與NK細胞活性的變化一致。」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NK細胞在人體中的功能如下表所示:
更多詳情關注多睦健康
由此可見,人體每天都會有衰老和異常細胞產生,保持NK細胞數量和活性的正常,則能夠有效抵抗感染和腫瘤發生。
現在細胞培養技術已經能夠實現NK細胞的大規模體外擴增。在日本,NK細胞回輸作為腫瘤治療和抗衰保健的有效手段已經常態化;在美國,有關NK細胞的研究如火如荼;在國內,NK細胞也已走上臨床研究之路。NK細胞未來必將在防癌抗癌等領域得到更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