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中遍布這樣的雕塑裝置,仿佛生活在科幻世界

2020-12-01 湖南在線

各位設計師

大家好!

今天給大家帶來一組超炫酷的

城市景觀設計裡的動態雕塑

我們都知道城市在快速的建造

每個人都生活在裡面

感受著它,同時也改變著它

我們走過社區,街道,廣場,公園...

感受著那一份獨特的情緒和氣息

一本正經的城市空間

也可活力,可優雅,可有趣,可讓人思考

01.洛杉磯市中心上空漂浮著15000平方英尺的「海」Liquid Shard

在洛杉磯市中心的Pershing Square上空,漂浮著銀色的海洋,這是由眾多銀色的碎片組合的裝置藝術,隨風搖曳,吸引不少觀眾與這懸浮在空中的海合影。

這個空氣流體雕塑裝置面積達15000平方英尺,貫穿廣場和遠處的高樓大廈。這個作品的目的不僅是美化廣場,這是科技之美和自然之美的結合,也意在為在此地停留的人們帶來了一片陰涼。

02.旋轉變幻著的卡夫卡頭像

捷克首都布拉格矗立著一座由捷克著名前衛雕塑家大衛·切爾尼(David Cerny)設計的超現實主義動態雕塑,作家《弗蘭茲·卡夫卡》肖像,由42層獨立驅動的不鏽鋼板疊加而成,重量高達45噸。切爾尼以此為出發點,創作了糾結扭曲、形式不斷變換的卡夫卡頭像,以此表現其不斷糾結反思、自我懷疑的一生。

此作品觀念突出、造型獨特,具有視覺衝擊力的作品,並巧妙地將藝術作品融入到時代與公共環境當中。

03.動態雕塑「阿里和尼諾」Ali and Nino

在喬治亞一個叫巴統(Batumi)的城市裡,沿著美麗的黑海沿岸,佇立著兩尊高8米的戶外動態雕塑。雕塑的主人公是一男一女,他們是阿里和尼諾。

白天的時候他們相對而望,每天下午7點的時候開始相對而行,直至雙方碰面,給予對方一個短暫的擁抱後便匆匆離去,背向而馳。整個相愛、結合、分離的過程在短短的10分鐘之內完成。這就是喬治亞畫家Tamara Kvesitadze打造的動態鋼雕。

04. 耶路撒冷上盛開的四朵巨型「花朵」

這是一個神奇的城市交互裝置,每一朵花都有9米高、9米寬,感應路過的行人,通電、充氣、盛開,在耶路撒冷的Vallero廣場上,巨大的「花朵」當人路過時,便會自然「盛開」,Vallero廣場位於耶路撒冷市中心的位置,卻由於缺少人性的規劃設計,成為了一個荒廢的空間。

直到Warde裝置的誕生,改變了這一切,復興一個死氣沉沉的城市空間,引導人們與城市空間發生互動。既是雕塑,也是路燈。打開時是一盞聚光燈;關閉時發出柔光。當有軌電車到達時,紅花會突然盛開,提醒人們不要錯過電車。

05. 行走的互動景觀

在reEarth項目中探討人與自然生物合作互動的新形式。雖然植物缺乏神經系統,但他們可以像動物一樣,通過周圍環境來刺激電子化學。

通過植物電生理學的研究中,我們連接了原始的「智能」成為自主機器人生態系統的控制環路。半思考半機器,一個新的可控的生命形式.命名Hortum MACHINA,B。

06.與風為「舞」的風動態雕塑

這些美麗的風動雕塑出自美國藝術家安東尼·豪(Anthony Howe),他一直以來就對風充滿興趣,風的雕塑也應運而生。這些裝置藝術作品,在風力的驅動下,如風一般舞動,既迷幻又超現實,動態雕塑是藝術靈感和機械結構的結合。

無論是面對每小時一英裡的微風,還是每小時90英裡的大風,它都會做出相應的反應變化。Howe的這一系列作品協調了林地、樹木、風等自然元素,這些雕塑將自然與人工的元素交互,創建了一個真正意義上的視覺藝術美學。

希望看完這些有趣的藝術裝置你能對城市空間的營造有所思考和啟發。

相關焦點

  • 科幻場景成現實 「全息投影」可看清羅馬雕塑紋理
    紫牛新聞記者 劉瀏 文/攝《西部世界》科幻場景成現實 「全息投影」,南京創造了「世界第一」熱播美劇《西部世界》中,人們可以通過一個全息沙盤觀察人工製造世界裡的一舉一動,並和沙盤上的虛擬模型進行互動。這一科幻場景近日變為了現實——類似的全息沙盤在南京軟體谷智能仿真技術研究院亮相。
  • 吳為山:中國人文精神與城市雕塑
    20多年來,他一直以挖掘和精研中國傳統文化為人生命題,致力於中國文化精神在中國雕塑創作中的融滲和表現,創作了500餘件歷史人物雕塑,其作品目前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被永久收藏於中國美術館及歐美重要博物館。 城市文化常常聚焦於城市雕塑。 何以使城市雕塑成為美麗中國的文化坐標?成為實現中國夢偉大徵程中的時代紀錄?
  • 南京獲贈以色列已故藝術家雕塑「和平之吻」
    記者27日從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獲悉,該館獲贈已故以色列藝術家瑪納什·卡迪詩曼生前創作的「秋之落葉」裝置藝術中的四枚「金屬臉」雕塑與「和平之吻」雕塑。  瑪納什·卡迪詩曼1936年8月出生於以色列特拉維夫,2015年8月去世,是以色列著名雕塑家、畫家,他創作的雕塑、繪畫作品和公共藝術品遍布世界各地。
  • 李象群:保護城市標誌性大型經典雕塑
    李象群認為,近年來,世界城市雕塑高速發展,作為城市公共藝術的重要構件,城市雕塑成為展現城市歷史文化及人文精神的重要載體,各個國家和地區都把發展城市雕塑作為提升城市文化品味與綜合競爭力的重要載體。隨著我國國際地位的提升和「一帶一路」倡議的深入推進,國內外城市間的文化藝術交流也越來越頻繁,中國城市在國際上的影響力不斷擴大,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藝術在世界範圍內被廣泛認同,中國城市雕塑在「文化自信」的背景下被更多的關注和認同,在世界上影響力不斷擴大。李象群指出,建國初期的中國現實主義大型組雕為世界所關注,影響深遠,擁有極高的學術價值和藝術價值。
  • 原來,屹立在合作市中心的羚羊雕塑是這樣來的!
    駐足凝望三十載 藏漢兩地手足情——合作市標羚羊雕塑背後的故事1986年8月18日10時,合作鎮「盤旋路」環島,一尊白色羚羊雕塑揭開了它神秘的面紗,當人們站在這個極具地域代表性的雕塑前,談論著這座城市的變遷,自豪的向朋友們介紹它時,鮮有人知道這尊雕塑背後,見證了一段三十年前無錫市和甘南州青年聯合會難以忘懷的友誼。
  • 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 杜絕濫建巨型雕塑等「文化地標」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近日印發《關於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的通知》,要求加強大型城市雕塑管控,將高度超過10米或寬度超過30米的大型雕塑作為城市重要工程建設項目進行管理,嚴格控制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嚴禁以傳承文化、發展旅遊、提升形象等名義盲目建設脫離實際、脫離群眾的大型雕塑。富有文化底蘊的優秀城市雕塑作品,是城市風貌的「點睛之筆」。
  • UABB雲觀展 | 從現實世界走向未來的「城市升維」之路
    同時,深圳各區九個分展場與主展場聯動,形成遍布全城的有機交互網絡。 2020年的伊始,我們經歷了一場漫長的寂靜與等待,從生活場景到城市空間,都發生著猝不及防的改變。所幸無論在什麼樣的限制與挑戰之下,城市的想像力並不會缺席,如同「城市升維」板塊一樣,重尋新的建築語言,培育新的思維方式,在我們討論著未來的可能時,未來也正悄悄到來。
  • 大煞風景的大型城市雕塑該休矣
    連日來,57.3米關公雕像、88米苗族女神仰阿莎雕塑成為熱議焦點,違建濫建巨型雕像等「文化地標」現象引發公眾關注。為加強大型城市雕塑建設管理,住建部日前發文要求嚴控建設「高度超過30米或寬度超過45米的大型雕塑」,剎住濫建「文化地標」歪風。  雕塑之美,不唯其大。
  • 從給雕塑「穿薄紗」到「大衛」落戶重慶 ,城市雕塑的演變,見證改革...
    世界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大衛》雕塑的原模青銅複製品。張劍 羅章劍 攝上周末,世界著名雕塑家米開朗基羅《大衛》雕塑的原模青銅複製品落戶重慶,刷爆了市民的朋友圈,並吸引不少市民在周末專程前往打卡。近40年前,長江大橋橋頭的《春》《夏》《秋》《冬》四尊人體雕塑,可以算是重慶城市雕塑的開端,近年來越來越多的雕塑和公共藝術品佇立在重慶街頭。
  • 「反雕塑」現象批評
    但在當代文化的新形勢下,這些過於完備的規範仿佛僵硬的枷鎖,窒息了雕塑的拓展,以致不少藝術家紛紛揭竿而起,向傳統雕塑發出了「反雕塑」的行動。  最早的「反叛」緣於19世紀末和20世紀初一批富有革新精神的畫家。馬蒂斯、畢卡索、杜米埃等畫家的雕塑探索顯示出「反雕塑」的非凡勇氣。二戰後,藝術進入「風格擴散的時代」,「反雕塑」行動也就變得越來越強勁。
  • 《我的世界》科幻迷狂喜 看過未來城市作品 網友表示該買房了
    人類的未來世界基本上被分為了兩種情況,一種是未來的地球可能就沒有人類文明了。另外一種則是按照現在的科技進步情況來看,人類居住的環境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各種科幻電影中的景象可能就是未來世界的雛形。這種設想在《我的世界》也是很受歡迎的題材,尤其是在對未來世界的塑造,真的是相當有才。
  • 來自世界各地,擁有著特殊含義的17個雕塑或紀念碑
    可以這麼說,雕塑和紀念碑是很多城市的標誌性建築。有時為了一覽它們的真面目,遊客甚至會不遠萬裡前往。例如,在2016年,大約有450萬人為了自由女神像而來到埃利斯島。當雕塑創作不僅僅是為了美麗,而是為了傳達一些重要的想法時,它們就會變得越來越吸引了大量的觀眾。
  • 原來光可以這樣玩!一起跟隨這些裝置探索光的奧秘!
    United Visual Artists便設計了一種空間儀器,用於研究太陽系中遙遠物體的共振。它包括一系列動力學的物理雕塑,每個雕塑都包含球形形狀以及驅動旋轉光源和揚聲器的機構。光線投射在空間中,與建築產生幹預和互動。振蕩在每個單元內以及整個序列中緩慢地上下波動。隨著時間的流逝,白光會轉變為其顏色的組成頻率。
  • 32尊世界著名雕塑
    小美人魚銅像是一座世界聞名的銅像,位於丹麥哥本哈根市中心東北部的長堤公園,是丹麥的象徵。銅像高約1.5米,基石直徑約1.8米,是丹麥雕刻家愛德華·艾瑞克森根據安徒生童話《海的女兒》鑄塑的。4、救世基督像。救世基督像是一座裝飾藝術風格的大型耶穌基督雕像,位於巴西的裡約熱內盧,是該市的標誌,也是世界最聞名的紀念雕塑之一,2007年入選世界新七大奇蹟。
  • 一個沒有傳統意義上雕塑的雕塑展,是什麼樣?
    開幕式上的實驗音樂表演深圳這座城市總是充滿著無限的可能性,就連辦個雕塑展似乎也不滿足於那種傳統意義上的模式。在藝術中看到科技,在科技中可窺見未來。《爆炸視圖2.0》是一個觀眾能親身瀏覽由「點雲」構建而成的視聽城市景觀的互動裝置。藝術家通過遊戲引擎,從Flickr等網絡上的圖片集中收集數據,抓取圖像生成了無數城市景觀。
  • 這11座聞名世界的雕塑背後真正隱藏的意義
    城市裡面總是能看到諸多的雕塑,但即便我們經過甚至觀賞了它們,我們也很容易遺忘掉,但有些雕塑也依然會深入人心,它們甚至可能包含了一些秘密。而今天,傑瑞就將為你介紹,世界著名的11座雕塑背後所隱藏的意義。在巴塞羅內塔地區,有貧民窟和城市中最貧窮的漁村。在海灘上的小木屋裡,大家庭和窮人擠在一起,小夜曲響起之時,人們就去往海邊覓食。後來,海灘上充斥著傳說中的奇林託餐廳,但在1992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之前它被拆毀,因此這座城市失去了部分個性象徵。現在,這裡有的是最乾淨的聖米格爾海灘,但卻完全失去了曾經的痕跡。
  • 全球最「詭異」的60座雕塑,令人印象深刻
    每個城市都有許多的創意雕塑,路邊,廣場上,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卻很有創意,令人印象深刻。國外的網友在世界各地收集了一些最有創意的雕塑作品,他們有些是很久以前的,也有些是新建。你如果是一個藝術控,那麼就一起來欣賞這些令人難以置信的雕塑作品,在世界各地進行一次驚人的旅行。
  • 國內恐龍主題服務區,成了個網紅景點,仿佛走進了侏羅紀世界
    國內第一個恐龍主題服務區,出人意料地成為了一個網紅景點,仿佛走進了侏羅紀世界。高鐵服務區,為方便長途司機和乘客而設,提供餐飲、加油、休息等服務,隨著其設施和功能的不斷完善,逐漸產生了「網紅服務區」,其中當屬蘇州陽澄湖服務區最為熱門,也因此吸引了不少人前來打卡。
  • 武川城市廣場主題不鏽鋼雕塑公司
    雖然雕塑的類型很多,但是,城市環境雕塑卻是雕塑中一個非常重要的,不可忽視的類型。景泰雕塑廠家弘美雕塑是有十幾年城市雕塑經驗的專業廠家。城市雕塑是城市的亮點,是城市景觀的聚焦點。在城市空間中,雕塑常常處於重要的結點位置,它往往起著組織周圍空間,聚合環境空間,聚焦城市景觀中心點和雅化城市空間的作用。城市雕塑是一種巨大的展示藝術,既展示城市的歷史和傳統,又昭示城市的審美品格,在這一點上,有些類似建築。
  • 宣漢不鏽鋼鏡面球雕塑價格低
    在當代生活中,各大銅雕塑廠家為我們的城市打造出了不同樣立體的雕塑,其中銅獅子雕塑更是展現了一道靚麗的風景線,銅獅子的擺放是有講究的。銅獅子採用一堆牝牡實行擺放。城市文化的影響和作用還在擴大,它以超越時空的藝術形式承載了人類城市文明,歷史的信息,所以城市雕塑也就構成了城市文化不可缺失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反過來城市城市雕塑文化也就成了城市雕塑的主體構架和思想靈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