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 馬越編輯 | 牙韓翔1
新冠病毒導致的肺炎疫情在全球多個國家蔓延,波及了眾多行業,而這一「黑天鵝」事件還製造出了不可思議的事件。
一個墨西哥啤酒品牌,和病毒有什麼關係?
社交網絡上的廣告被罵、被近4成消費者抵制、股價下滑——啤酒品牌科羅娜(Corona)躺槍了。
還是名字惹的禍。「科羅娜(Corona)」的品牌名與「冠狀病毒(coronavirus)」的英文名太過接近。「Corona」在西班牙語中則是王冠的意思。同時,王冠的符號也出現在科羅娜各個產品比如Corona Extra、Corona Light、Corona Premier、Corona Familiar和Corona Refresca的包裝上。
就是因為名字容易讓人們產生冠狀病毒的聯想,「科羅娜」與「病毒」之間的關聯搜索大幅增加。谷歌趨勢顯示,在1月26日至2月1日期間,「啤酒病毒(beer virus)」和「科羅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的搜索量激增。
根據報告和趨勢數據提供商SEMrush的數據,2020年1月份,「科羅娜啤酒病毒」被搜索4.95萬次;「科羅娜病毒啤酒」使用2.22萬次;「啤酒冠狀病毒」則被使用390次。
但是SEMrush也看到了「科羅娜啤酒」這個品牌詞的巨大增長,從2019年12月的4.95萬次搜索到2020年1月的20.1萬次,增幅超過了406%——SEMrush的一名發言人將這種相關性描述為「非常強」,而且表示人們對科羅娜啤酒興趣增加背後的一個「非常奇怪的原因」,肯定是「冠狀病毒」。
「在過去4年中,科羅娜啤酒的搜索量從來沒有像2020年1月那樣激增。」她說。
另一家消費者調查公司Brandwatch也發現,自1月1日以來,「啤酒冠狀病毒(corona beer virus)」的詞條在網上被提及7500多次,「啤酒冠狀病毒(beer coronavirus)」被提及1000次。
「有趣的是,1月30日『科羅娜啤酒病毒』(corona beer virus)的大量傳播實際上是由媒體推動的,新聞報導導致了該詞搜索結果的增長。」Brandwatch的公關高級經理Kellan Terry表示,也就是說有很多人其實不知道發生了什麼,是在「跟風玩梗」,可以證明這一點的是,大笑表情的emoji符號和這些詞條一起被使用得最多。
看上去,科羅娜啤酒這波躺槍很無辜。不過,品牌在社交網絡上的文案不夠小心,也遭遇了網友的批評。
2月25日,科羅娜在Twitter上發布了4款新口味含酒精氣泡水(hard seltzer)的廣告,並用「馬上上岸(coming ashore soon)」來表達新品上市,結果遭到了網友的抨擊——這是在暗示病毒馬上就要來了嗎?
科羅娜:馬上上岸品牌聲譽是一方面,按照目前的狀況,更為糟糕的是人們對於科羅娜的消費意願也受到的影響。
公關公司5W Public Relations對737名美國啤酒飲用者進行了一項調查,發現有38%的受訪者稱,現在在任何情況下都不會購買科羅娜;16%的人對啤酒是否與疾病爆發有關感到困惑。而針對那些平時本身就喝科羅娜的消費者來說,有4%表示現在不會喝它,以及有14%的人說他們不會在公共場合點科羅娜。
5W Public Relations的執行長Ronn Torossian在一份聲明中說:「毫無疑問,科羅娜啤酒受到了冠狀病毒的影響。」
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對於品牌新的營銷計劃也造成了影響。這家公司上個月表示,計劃斥資4000多萬美元推廣新上市的4款新口味含酒精氣泡水,但與此同時,美國對新冠病毒的帶有情緒也在加劇,2月27日,在美股大盤暴跌的情況下,科羅娜母公司Constellation的股價也下跌了近6%。
科羅娜的一位發言人回應媒體CNBC稱,品牌的新廣告活動的商業邏輯,和過去30年是一致的,都是基於強大的消費者信心。「我們同情遭受病毒影響的人,並會持續監測狀況,但我們的消費者總體上明白,這種病毒與我們的業務之間沒有聯繫。」
不過這並不意味著品牌在公關上毫無動作。疫情之下的品牌營銷,保持足夠的同理心和社會責任感則是重中之重。數字營銷專家Andy Beal表示,疫情對於科羅娜並沒有直接的威脅,更多的是消費者感到困惑,而一旦科羅娜在社交媒體上輕率玩梗,「真正的威脅就來了。」
「品牌的營銷要和公益結合,切忌盲目跟風熱點——不能開疫情的玩笑。總體來說還是要等待時機。」上海天與空執行長鄧斌曾經對界面新聞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