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為啥不買科羅娜啤酒?「這難道不是病毒?!」
你以為這是個段子?
要說起來,科羅娜啤酒確實太慘了!美國KRON和CNN聯合開展的一項針對737人的調查顯示,在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當下,有38%的美國受訪者說他們絕對不會買這個牌子的啤酒。
看到這裡,有人可能懵了:這次疫情和科羅娜啤酒好像沒有什麼關係嘛。
錯!還真有。科羅娜啤酒的英文是Corona beer,而新型冠狀病毒的英文是coronavirus,直譯就是科羅娜病毒。看到沒有?名字是一樣的。
你可能會說,這太扯了吧?別不信,不少人的想法會讓你大開眼界。
在這次美國機構所做的調查中,對於新型冠狀病毒和科羅娜啤酒到底有沒有關係,有16%的受訪者「不能確定」。還有14%的受訪者以前經常買科羅娜啤酒,但這次疫情爆發以後,他們說以後如果去人多的地方,再也不會點科羅娜啤酒了……
就問你服不服?
反正科羅娜啤酒是不服的。擁有科羅娜品牌美國銷售權的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特意發了一份聲明,說「我們的消費者很清楚,病毒和我們的產品沒關係。」
這家公司還表示,科羅娜啤酒的銷售並沒有受到病毒的影響:「這(指上述調查)不會對我們的僱員、設施或運營造成任何影響,並且我們的業務繼續表現良好,科羅娜啤酒的銷售依然強勁。感謝粉絲對我們一如既往的支持。」
為了表明業績沒受病毒影響,Constellation Brands還列舉了詳細的數據:在截至2月16日的四周裡,科羅娜啤酒在美國市場上的銷量增加了5%,總量幾乎是過去52周趨勢的兩倍。而且,科羅娜啤酒的主要市場是美國,並不像對手那樣是個非常國際化的品牌。
Constellation Brands並不打算換名字或者特意做個澄清廣告,「我們為Corona投放的廣告與過去30年來一直在投放的廣告保持一致,並且消費者信心也很強勁。」
任憑科羅娜啤酒再怎麼辯解自己和病毒真的沒關係,一些美國消費者已經開始拒絕這個牌子了。
「毫無疑問,科羅娜啤酒被病毒害慘了。誰會在這種時候走進酒吧大喊一聲『嘿哥們,給我來瓶科羅娜吧』?」公關公司5WPR創始人Ronn Torossian說。
就因為和病毒同名,科羅娜啤酒還上了熱搜。谷歌趨勢數據顯示,1月18日至1月26日期間,「科羅娜啤酒病毒」的搜索量暴漲了2300%,對「啤酒病毒」的搜索量躍升744%,對「啤酒冠狀病毒」的搜索量增長了3233%。
對於這事,網友們樂瘋了,段子手們重現江湖。
「如果我哪天失蹤了,請把我的照片貼在這個酒瓶上。這樣我的好友親朋就能知道我沒了……」
下面這張就不解釋了吧……
我有個朋友被感染了……兇手就是它:科羅娜。
著名的假新聞網站洋蔥新聞(Onion News Net work)不久前還發了一篇文章,說科羅娜啤酒母公司Constellation Brands計劃捐出1500萬美元,希望能把病毒名稱從coronavirus(直譯為科羅娜病毒)改為BudLightvirus(百威淡啤病毒)。
科羅娜只是倒黴而已嗎?
反過來想,科羅娜啤酒真就那麼無辜嚒?僅僅因為和病毒同名就躺槍了?
如果真是這樣,那只能說科羅娜啤酒的運氣實在太差了。可是,事實並不如此,確切地說,糟糕的運氣只是影響科羅娜啤酒的其中一個因素而已。
科羅娜啤酒最近幹了一件作死的事情。2月25日,他們在社交媒體上發布了4款含酒精氣泡水的廣告,用「coming ashore soon(馬上上岸)」來表達這是一款新上市的產品,結果慘遭網友吐槽:這是在暗示病毒馬上就要來了嗎?
科羅娜啤酒的母公司Anheuser-Busch InBev近日發了一個聲明,把業績下滑歸結於新冠病毒。
這家總部位於比利時、擁有科羅娜、百威、斯特拉·阿圖瓦斯品牌的全球最大啤酒公司表示,今年前2個月,也就是疫情迅速擴散的時期,病毒導致公司出現了2.85億美元的收入損失,利潤虧損1.7億美元。
「疫情爆發導致中國市場的需求大幅下降。今年中國傳統農曆春節期間的需求低於往年,是由於恰逢疫情開始爆發。」
公司執行長Carlos Brito說,由於疫情,很多中國的酒吧關門了。而他們在中國的生意幾乎全靠酒吧和餐廳,全靠人們的夜生活。
不過,他同時表示:「我們相信,快要恢復正常了,我們正在為屆時需求激增做準備。」
事實上,去年第四季度,Anheuser-Busch InBev集團的總收入同比增長2.5%,低於市場預期的2.6%;淨利潤1.14億美元,大幅不及上一年同期的4.56億美元。
記得那時候,還沒有一家政府宣布疫情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