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經濟學|疫情中躺槍的第一個世界品牌

2021-01-08 澎湃新聞

這場新冠疫情幾乎讓全球所有人面臨巨大的考驗,對於有些企業來說,更是「人在家中坐,禍從天上來」。

暢銷全球的墨西哥啤酒品牌科羅娜就不幸躺槍,因為它的英文名Corona正好與新冠病毒coronavirus幾乎同名,曾於2020年4月份一度暫時被迫停產。

科羅娜是墨西哥莫德洛啤酒公司旗下主力品牌,是世界第五大啤酒品牌,在美國和中國的進口啤酒中銷量排名第一,名列全球100大最有價值的品牌。莫德洛啤酒公司創建於1925年,在墨西哥擁有8座現代化工廠,暢銷全球150個國家和地區,母公司是全球酒業巨頭美國星座集團。但是疫情發生之後,很多網友開始搜索科羅娜啤酒和病毒的關係,甚至有人擔心喝了該品牌的啤酒,會感染新冠,並在社交媒體上@Corona啤酒說,「科羅娜,你快管管病毒!」

還有網友曬「創意」圖片抵制科羅娜。

2020年2月底,科羅娜品牌發布了4款新口味含酒精氣泡水廣告,廣告語是「馬上到岸(coming ashore soon)」,又遭到網友們的抨擊:這是在暗示病毒馬上就要來了嗎?

到了2020年3月份,斯洛維尼亞一名設計師Jure Tovrljan繪圖調侃,科羅娜啤酒「也許需要一個新名字」。

很顯然,科羅娜品牌公司當時對這場危機事件應對不利,只是澄清自己的品牌和新冠病毒沒有關係。但人是情感動物,如今,消費者選擇商品或品牌的準則不再是「好」或「不好」這一理性觀念,而是基於「喜歡」或「不喜歡」的情感態度觀念。

儘管科羅娜品牌相關負責人一再表示,企業沒有因為疫情對員工、設施或運營造成任何影響,業務繼續表現良好,停產是因為墨西哥官方宣布進入國家衛生緊急狀態,政府勸導境內所有居民減少出行,但當時企業不得不面對的現實,是大約有38%的美國消費者表示不願再購買科羅娜啤酒,疫情暴發的兩個月裡,公司已經虧損了約20億人民幣。其母公司美國星座集團2020年1-2月市場營收減少2.85億美元,利潤縮水1.7億美元。

遭受類似困擾的不止科羅娜(Corona)一個品牌,我國成都市著名企業新都冠生園食品也因為疫情被網友建議改名。

該企業創建於1989年,以研發、生產、銷售粽子、月餅為主,是西南地區規模最大的月餅生產廠家之一, 以「新冠」為主打品牌,兩條廣為流傳的廣告語是:「新冠把愛帶回家」和「新冠讓相聚更甜蜜」。

在受到爭議後,該品牌一位負責人表示:商標已經用了十餘年了,且具有一定知名度,不會更改,但是廣告語確實還有優化的空間。

但就在不少人都對「新冠」字樣非常敏感甚至排斥的時期,有的企業卻在惡意搶註「新冠」相關商標。就在李文亮醫生病逝當天,就有企業搶註名稱為「李文亮」的商標,引發眾怒。國家知識產權局商標局當即表示:依法駁回。相關部門介入調查後,要求涉事企業公開道歉。

「雷神山」「火神山」「封城」「方艙」等與疫情相關的商標也紛紛遭到搶註,這種行為無疑是挑戰道德底線,偷雞不成蝕把米。

在2003年非典之後,也有不少企業申請過含有「非典」字樣的商標,商標網的統計顯示,在當時「非典」還沒有退去的時候,一些生產消毒、清潔類產品的企業就紛紛申請相關商標,但最終都沒有獲得批准,因為以疾病名作為商標,不符合《商標法》規定,不太可能註冊成功。

當災難來臨,無論是企業搶註與之有關的商標,還是消費者把品牌名和災難名稱相聯繫,認為「Corona」啤酒不能喝、5G會傳播病毒,都屬不理智的行為。但當品牌無法用理性改變消費者想法的時候,應該如何避免禍從天降、無端躺槍呢?

過去,我們將「營銷」的主題和對象都定義為「經濟人」,認為他們在一定的經濟利益刺激下會作出理智的行為,在決策前都會衡量成本和收益。如今,我們應該學會從「情感人」的角度進行剖析和探討,因為「人比機器複雜」。其愛恨情仇、喜怒哀樂很難用固定的公式去加以分析,理智在情感面前往往站不住腳。因此,引導消費者的心智、讓消費者的大腦裡構造出某些好的情感已經成為營銷新手段。

柏拉圖在《斐德羅篇》中描述過,人的理性行為就好比一輛由兩匹馬拉著的馬車,一匹馬代表理智,另一匹馬代表欲望。而神經學家讓這個比喻更形象,他們指出,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理智只是小馬駒,情感則是高頭大馬。

消費者在購買產品的時候,不僅僅要求產品具有實用功能,更要求產品具有能夠滿足自身情感需求的屬性。消費者對某種品牌產生了情感,就會在潛意識裡對該品牌的系列產品產生好感。這種好感一旦形成,就會讓消費者發生重複購買、價格敏感度降低,並產生信賴、忠誠等一系列的連鎖行為和情感反應。

神經學教授安東尼奧·達馬西歐在《笛卡兒的錯誤》一書中,展現的研究結果,為研究「情感營銷」提出了一個新的佐證——情感導致決定的做出,並且還影響著理智地做出決定的過程。也就是說,其實消費者滿足自身的「情感需求」本身,也是「理智」的一部分,情感的就是理智的!

人們做出購買行動的時候,只有一個標準:「如果我這樣做了,結果會如何?」如果不買,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結果會如何?如果買了,情感得到滿足了,結果會如何?情感得不到滿足的結果是心情不好、情緒不高,注意力不集中、惶惶不可終日。所以,事實上消費者在做出消費決定的瞬間是理智的,即使是情感決定,也是理智的。

過去的營銷是「以理服人」,當今的營銷應該在此基礎上加上「以情動人」。消費者多數都是「通情達理」的,「通情」在先,「達理」在後;消費者是「感情用事」的,因為滿足情感需求本身也是理智的;在過剩經濟的時代,冰冷的產品如果不附上感情,就再也無法打動消費者的心!所以,在這個「情感營銷」的時代,企業要盡其所能打動消費者的感情,這樣消費者才能對品牌「一見鍾情」,「一往情深」。

在情感經濟時代,能否抓住消費者的情感,成為關係品牌生死存亡的決定因素,如果一個品牌不能讓消費者喜歡,那麼這個品牌離消失也就不遠了。品牌只有活在消費者的心裡,成為消費者生活中的一部分,才能持久的經營下去。

真正的名牌不在資產排行榜上,而在消費者的心中。

(作者李光鬥為品牌戰略專家、中央電視臺品牌顧問,本文節選自其最新著作《疫後經濟學:反周期與逆增長》)

(本文來自澎湃新聞,更多原創資訊請下載「澎湃新聞」APP)

相關焦點

  • 疫後經濟學|如何刪除人腦中的不快記憶
    2020年5月13日,聯合國發布的調查報告指出,新冠疫情不僅對人們的身體健康造成威脅,同時增加了人們的心理痛苦:失去親人的悲傷、失去收入來源的震驚、隔離和社交疏離措施的限制、對未來不確定性的恐懼等,使得包括抑鬱和焦慮在內的心理健康問題是當今世界苦難的最大根源之一。
  • 程實:面對大疫之世 202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拿出半副藥方
    來源:新浪財經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程實、錢智俊「答案啊我的朋友,它在這風中飄揚。」在新冠疫情百年量級的衝擊之下,全球經濟亦深染沉痾。傳統的全球經貿體系碎裂,傳統的經濟治理工具失效,現實世界亟需理論燈塔指引新航道。
  • 後疫情階段,關於品牌營銷的30條指引
    中國經濟將進入後疫情時代。尼採說,凡是不能毀滅我的,必將使我強大。那麼已經按下2020年營銷啟動鍵的品牌主們,又將走向何方?通過參考第三方報告,及時趣策略團隊推出的《後疫情營銷趨勢變化與品牌機會分析》,從消費者洞察、媒體市場、營銷趨勢三個維度,總結了後疫情時代,關於制定品牌營銷策略的指引,供您參考。
  • 新民隨筆丨科羅娜「躺槍」
    新冠疫情在全球肆虐,奪去了許多生命,也波及了眾多行業。但不可思議的是,有一家大企業無辜「躺槍」,竟然因為跟新冠病毒「撞名」而宣布停產了!這就是科羅娜啤酒。啤酒愛好者都知道這種口味清淡的啤酒,它也是世界上銷量第一的墨西哥啤酒,在中國銷量也很大。
  • 疫情如何影響中國經濟?我們問了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和美日英德法的...
    來源:國是直通車全球智庫看中國中國抗擊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的戰「疫」仍在持續。隨著世界衛生組織31日宣布其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疫情對中國乃至世界經濟將造成何種影響受到關注。接受中新社國是直通車採訪的多位外國專家和國際機構人士認為,儘管其對中國經濟衝擊不可避免,但長期影響有限。
  •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後疫情時代中國將從創新中獲益
    Phelps)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經濟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李大巍 他山石智庫執行長,美國麻省理工學院訪問學者李大巍:我們知道,你的研究集中在宏觀經濟學的各個領域,包括就業、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儲蓄、公共債務、稅收、代際公平、物價、工資、微觀主體行為、資本形成、財政和貨幣政策。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勾勒疫情後的經濟復甦
    作者:約瑟夫·斯蒂格利茨約瑟夫·斯蒂格利茨(Joseph Stiglitz)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教授,2001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曾任美國總統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世界銀行資深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2011至2014年任國際經濟學協會主席。
  • 撞臉新冠病毒無辜躺槍:「遭遇黑天鵝」的科羅娜啤酒,怎麼破?
    就這樣,隨著病毒疫情的爆發,如此一款世界知名的啤酒被莫名其妙地「背了鍋」。據介紹,科羅娜是世界上銷量第一的墨西哥品牌啤酒,也是在華銷量第一的進口啤酒。2019年,在Interbrand發布的全球品牌百強榜中,科羅娜排在第79位。而科羅娜啤酒英文名「Corona」,在拉丁語裡是「皇冠」的意思。
  • 零售察變:服飾時尚品牌的疫後新生存指南
    在疫情期間,就目前國內的一些服飾品牌的情況看,那些近年已經布局數位化,也就是「技術強度」足夠高的企業,在疫情期間能快速應對,同時,復工更快、疫後反彈力更大。「『技術強度』有兩方面的含義,首先每個組織都需要成為領先技術的快速採用者,同樣重要的是,他們需要建立自己獨特的數字能力。」
  • 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下月相聚上海 共話疫情下的全球經濟
    第三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即將在本月底召開,本屆論壇上將特別呈現兩場經濟主題峰會,記者獲悉,屆時六位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將齊聚,與其他經濟學家共同為世界經濟的復甦與未來方向提供建策。詹姆斯·赫克曼由於在計量經濟學和微觀經濟學的貢獻獲得了2000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安格斯·迪頓由於「對消費、貧困和福利的分析」獲得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埃裡克·馬斯金因「機制設計理論」而獲得2007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第二場經濟峰會聚焦「疫情是經濟面臨的最大危機與挑戰嗎?」參與的諾獎得主有託馬斯·薩金特(Thomas J.
  • 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定於11月28日啟幕:後疫情時代全球資本抉擇與突圍...
    在疫情的影響下,全球資本該如何抉擇與突圍,率先步入「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又該如何依託資本市場的助力,把握「危」中之「機」,成為全球市場關注的重要話題。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新格局、新市場、新挑戰 ——2020南方財經國際論壇」將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召開。
  • 北大國發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新冠大流行與疫情經濟學
    日前,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金光講席教授盧鋒在《北大金融評論》上發表文章,他表示,在後疫情時代,仍在襁褓之中的疫情經濟學可能會迎來全新研究課題和學科發展機遇,流行病學及公共衛生專家與經濟學家的交流互鑑將更為頻密成為常態。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皮薩裡德斯教授: 後疫情時代「新的生產要素變得越來越重要」11月28日,由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粵港澳大灣區總部和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聯合主辦、21世紀經濟報導承辦的「南方財經國際論壇2020年年會」在廣州保利洲際酒店隆重舉辦
  • 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2020中國食品飲料品牌價值榜
    來自哈佛、牛津、劍橋和歐洲工商管理學院的管理大師們出席了「世界品牌大會」並做在線演講,圍繞「全球疫情下的品牌如何逆勢成長」的大會主題,和現場嘉賓互動研討。報告顯示,2020年度「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的總價值為246920.58億元,比去年增加28210.25億元,增加幅度為12.90%。
  • 國運2021|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及世界
    新冠疫情給各國經濟數據砸了一個大坑,給很多企業、家庭及個人的收入也砸了一個大坑。新冠疫情及救市行動加劇了世界的分化與撕裂:窮人在通縮,富人在通脹。 2021年,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頭號政治任務是加緊注射新冠疫苗,打破一年來的「與世隔絕」。如此,人們將逐漸回到那熟悉的生活狀態。
  • 國運2021|:後疫情時代的中國及世界
    2020,大疫之年,艱難之年。新冠疫情給各國經濟數據砸了一個大坑,給很多企業、家庭及個人的收入也砸了一個大坑。新冠疫情及救市行動加劇了世界的分化與撕裂:窮人在通縮,富人在通脹。2021年,世界進入後疫情時代。各國頭號政治任務是加緊注射新冠疫苗,打破一年來的「與世隔絕」。如此,人們將逐漸回到那熟悉的生活狀態。
  • 王衍行: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談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
    來源:新浪財經意見領袖丨全球KOL聚焦金融大動蕩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王衍行「新冠病毒」以前所未有的規模及猛烈程度對人類發起了攻擊,它引發了經濟動蕩,如何拯救疫情中的經濟?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開出了「藥方」:把拯救生命擺在首位。2018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美國紐約大學教授保羅羅默(Paul M. Romer)(簡稱羅默,下同)強調:「疾病奪去人的生命是人類的悲劇。對假想的經濟影響的擔憂,不應轉移公共衛生官員或民眾的注意力,讓他們忽視當前的重要問題——拯救生命。當前最重要的、迫在眉睫、無可推卸的任務是拯救生命」。
  • 後疫情時代的大眾健康論壇舉辦
    7月17日下午,由 上海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The Journal of Emergency Management and Disaster Communications(《應急管理與減災傳播》雜誌,JEMDC),「達醫曉護」醫學傳播智庫聯合舉辦的「後疫情時代的大眾健康論壇」成功舉辦。
  •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來月將赴上海共話疫情下經濟
    2020諾貝爾經濟學獎於北京時間17:45公布,保羅·米爾格龍(Paul R. Milgrom)和羅伯特·威爾遜(Robert B. Wilson)因「完善拍賣理論和發明新的拍賣形式」成為諾貝爾經濟學獎史上第85位和第86位個人得主。
  • 東航武漢積極助力地方經濟疫後重振
    東航武漢公司從堅定信心保持戰略定力入手,積極落實穩崗位、穩薪酬、穩福利政策,解決公司幹部員工的實際困難,激勵全體幹部員工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公司立足「安全生產、經營穩定、疫情防控、復工復產、改革發展、精細管理、服務大局、黨建引領」等各項具體工作安排,把一條條任務細化到人頭、分解到具體時間點,按期反饋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確保從緊從實從細抓好工作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