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動駕駛規模化難題:更換測試地點等於從頭開始?

2021-01-07 網易科技


圖:開車的人在印度會遇到一系列異於其他地方的難處

本文系網易智能工作室(公眾號 smartman 163)出品。聚焦AI,讀懂下一個大時代!

【網易智能訊 11月04日消息】在異國他鄉駕駛可能會讓人神經緊張,你也許不得不在路上更換車道,不讓行人先行,甚至繞過失控的牛群前行。但你終將適應這些。

區域駕駛差異的問題對人類來說可能聽起來有些奇怪,但它對自動駕駛汽車造成了嚴峻的挑戰。特斯拉和通用汽車等科技汽車公司都在開發自己的自動駕駛系統,希望有一天能將它們推廣到世界各地。但是,區域監管和對當地數據訪問的不足,這二者結合而成的障礙可能會減緩它們的擴張速度,加劇本地競爭。

本月早些時候,自動駕駛創業公司Momenta的執行長曹旭東在北京的一個投資者活動上說到,「自動駕駛汽車技術,比如環境感知和理解道路狀況,都需要當地的數據」。例如,要設計一個在中國運行良好的系統,你需要中國的數據。

也許人們希望在高速公路上極速行駛,但是在像北京這樣的超級大都市,由於交通擁堵,平均車速大大降低。此外,如汙染和駕駛員行為等其他特性,也可能會影響系統的準確性。

這是自動駕駛行業目前所面臨的挑戰,正如矽谷的科技巨頭們已將測試環境從加州的測試場地換成了更加混亂的駕駛環境。這有些類似於學習如何在同一時間跑步和爬行。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家公司開發出一款具有商業可行性、完全實現自動駕駛的汽車。更換一個新的測試地點雖然並不等同於重新開始,但考慮到人工智慧對海量數據的依賴,它也並非毫無價值。

自動駕駛初創公司NuTonomy的營運長道格·帕克表示:「目前開發的大多數自動駕駛汽車技術都是基於特定的地理位置,因此很難推廣到新城市,因為要在系統中計入新的規則和新的駕駛行為。」上周,NuTonomy公司被汽車科技公司德爾福(Delphi)以4.5億美元的價格收購。

他解釋說:「深度學習的前提是,如果你收集了大量的數據,那麼每當汽車試圖做出決定的時候,你很可能就會遇到類似之前的情況。」「雖然該系統可能應用於高速公路,但現實是,城市駕駛愈加複雜,無論是人還是軟體,汽車司機會不斷遇到從未出現過的情況。」

尋找本地數據


新加坡緯壹科技城的自動駕駛測試臺。圖片來源:NuTonomy

自動駕駛行業需依託大量的數據並不是什麼新鮮事。實際上,人們普遍認為,要想開發一種安全、完全自動駕駛的汽車,需要數以百萬計的、甚至數十億英裡的駕駛數據。自2009年起研發自動駕駛技術的谷歌衍生公司Waymo稱,除了在現實生活中的道路測試之外,該公司每天在其駕駛模擬器Carcraft中記錄日均約800萬英裡的行駛數據。

然而,為了在世界各地推廣自動駕駛汽車,數據競賽將變得更加複雜。教一個系統識別卡車和汽車的是一回事,但若是識別印尼的「嘟嘟車(三輪小摩的)」或越南瘋狂飆車的摩託車駕駛員呢?而且,汽車不僅需要識別不同車輛的差異,它們還必須適應不同的司機和行人,不管他們是橫穿馬路的行人還是紐約飆車的計程車司機。

跨地區合作是策略之一。例如,今年早些時候,中國搜索巨頭百度通過其開放平臺「阿波羅」,與全球50家不同的公司建立了聯繫,包括福特、戴姆勒和叫車公司Grab。數據共享是該計劃的核心部分。

一位百度的發言人向《科技亞洲》表示,「在阿波羅的生態系統中,我們遵循的是公平的數據政策。我們鼓勵不同的合作夥伴貢獻數據。他們貢獻的越多,獲得的數據和其他資源也就越多」。

他解釋道,該公司還在中國本土以外建立了更多的「本地化研究團隊」,比如美國的第二家研究機構,以防止本土競爭對手在獲取數據方面佔據優勢。

特斯拉等其他公司也在使用自己的汽車來獲取實際數據。埃隆·馬斯克的電動汽車公司在包括美國和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推出了帶有自動駕駛儀的汽車,這個自動駕駛儀是一種其公司專利的智能駕駛輔助系統。這些汽車通過馬斯克所謂的「車隊學習」共同記錄和分享數據。(「車隊學習」被批評者稱為眾包地圖數據的花哨詞)

與此同時,像Momenta這樣專注於軟體的公司正在採用一種硬體精簡的方式,將他們自己定製的行車記錄儀放置於合作夥伴的汽車裡。在中國,Momenta在10個城市的合作汽車租賃公司中的1,000輛汽車中放置了攝像頭和傳感器。

圖:Momenta將人物用線條簡筆畫表示是用來解讀行人的姿勢及其可能的意圖。圖片來源:Momenta

其他公司也在重新思考教會智能汽車學習駕駛的基本方式。NuTonomy在新加坡和波士頓都有研究團隊,他們認為,使用「形式化方法」也許能解決推廣自動駕駛技術的問題。

形式化方法不是讓系統知道如何通過深度學習知道如何駕駛,而是讓公司定義自己由上至下的一套規則,比如最重要的規則,「不要撞行人」。這使得汽車可靈活應變,能打破小規則以遵循最重要的規則,比如避免人員傷亡。

帕克說,「這種規則導向型方法的一個優勢是,通過改變或重新設定規則可以安全產生高度複雜的行為」。例如,為了適應在波士頓開車靠相反車道,我們所要做的就是改變規定我們行駛車道的那條規則。我們不需要對整個系統進行重新編碼或重新培訓。」

高精地圖與各國限制

當然,技術只是自動駕駛規模化問題的一部分。與不同地區的監管機構保持良好的關係,也會影響自動駕駛汽車在全球的推廣。

例如,中國對高精地圖有著嚴格的限制,可高精地圖對自動駕駛系統至關重要。為了創建自己的高清地圖,企業必須首先獲得中國監管機構的許可。

各國對自動駕駛的支持也不盡相同。例如,印度交通部長今年曾對記者表示,為了保住工作,他不會允許自動駕駛汽車進入印度。而另一方面,新加坡已經把緯壹科技城所在地區專門用於測試無人駕駛汽車。

在美國,加州的監管機構正試圖進一步推動他們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的進步政策。本月早些時候,該州的機動車輛管理局提議,允許公司推出無需司機的自動駕駛汽車。國內和國外的公司都蜂擁到加州來發展自動駕駛汽車項目,這是有原因的。


7月的人工智慧會議中,百度的一款測試車。圖片來源:《科技亞洲》

政府官員對自動駕駛技術的態度各異,這可能會對市場普及產生重大影響,尤其是考慮到如今的公司必須在產品尚未完成之前就開始與監管機構合作。如果禁止科技公司收集本地數據並完善其系統,很難想像他們會推出最好的產品。相反,大力支持自動駕駛技術的政府可能會比其他國家更早地幫助他們的人民受益於這項技術。

帕克說,「新加坡政府對如何將無人駕駛汽車融入城市交通網絡有著最全面、最成熟的構想」,這解釋了為什麼這家麻省理工的公司七年前選擇在新加坡開發自動駕駛技術。「在新加坡,一旦無人駕駛技術的熱潮消失,我們也不擔心政府會失去興趣。」

他補充說,這個東南亞城市國家也有良好的天氣、基礎設施和合理的交通。對於無人駕駛汽車來說,這也有所幫助。(選自:Tech in Asia 編譯:網易見外編譯機器人 審校:薛雅芹)

關注網易智能公眾號(smartman163),獲取人工智慧行業最新報告。

本文來源:網易智能 責任編輯: 王超_NT4133

相關焦點

  • 電車難題:自動駕駛汽車的道德難題
    那就是電車難題的升級版——自動駕駛汽車的選擇難題。具體的場景比如這樣,一輛自動駕駛的汽車在路上行駛,這時候突然冒出來一個人橫穿馬路,這時候人工智慧檢測到了這個意外,但是剎車已經來不及了,這時候它就面臨了一個選擇。如果不轉向,那麼會撞死行人,如果轉向,那麼乘客會死於翻車。
  • 中科院王飛躍:自動駕駛早期以虛擬測試為主,也有「馬糞」難題
    中科院王飛躍:自動駕駛早期以虛擬測試為主,也有「馬糞」難題 高工智能汽車 發表於 2018-07-04 08:51:03 19世紀末的倫敦是當時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城市
  • 當自動駕駛遇上「電車難題」
    汽車自主行為是一系列複雜的評估和決策過程的自然結果,無法為我們作出正確的道德選擇,人們也無法對自動駕駛汽車完全信任。 讓自動駕駛汽車製造商擔責,鼓勵人們了解其運行機制,才能慢慢找到解決自動駕駛汽車式「電車難題」的方案。
  • 現在自動駕駛出車禍 更像是「酒駕」,無關「電車難題」
    自動駕駛汽車應該優先保護行人還是先保護乘客?那老人與小孩相比呢?如果汽車可以獲得與車禍發生相關的信息,它是否應該使用這些數據來做出決定?電車難題已經在自動駕駛汽車領域流行起來了。事實上,麻省理工學院的工程師們已經建立了一個名為「道德機器」(Moral Machine)的測試,旨在記錄人們對自動駕駛汽車在各種條件下應如何反應的看法。
  • 英國IAG Cargo、Oxbotica及機場三方測試自動駕駛車輛的應用
    汽車氪獲悉,作為對未來技術持續投資的一部分,貨運公司IAG Cargo在英國機場進行了首次自動駕駛汽車測試,旨在幫助運營商了解自動駕駛汽車如何在機場環境中運行。IAG Cargo一直與自動駕駛軟體和車輛開發商Oxbotica以及倫敦希思羅機場(Heathrow Airport)合作。前者採用Oxbotica公司的CargoPod 自動駕駛車輛進行測試,目前已在機場的貨運路線上運行了三周半的時間。該測試收集了124英裡(約合200公裡)的數據,使IAG和希思羅機場能夠評估在未來機場環境中使用自動駕駛車輛的潛在機會。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汽車|大數據|自動駕駛|智能網...
    我國目前出臺的《網絡安全法》還無法應對自動駕駛全場景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另外,我國目前缺少專門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網絡安全的實施指南或指南性文件。自動駕駛汽車逐漸從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智能終端,車輛在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採集使個人信息保護面臨風險,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迫在眉睫。自動駕駛發展過程中的倫理道德問題仍是繞不過的難題。
  • 自動駕駛發展調查:產業化還需技術「破冰」
    為了了解自動駕駛技術目前發展的現狀,記者來到位於北京亦莊的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測試路段進行體驗。一路上除了百度自動駕駛計程車的測試車輛外,小馬智行、文遠知行等出行公司的少量測試車輛也在進行測試,但並未載人運營。試運營中的百度Apollo自動駕駛測試車。人民網記者胡挹工攝記者定位了自身站點,不久後就有車輛接單,叫車體驗和平時使用的網約車非常類似。
  • 「電車難題」不應成為自動駕駛技術發展的緊箍咒
    就像 Foot 提出的電車司機與法官的案例在道德上不能類比一樣,自動駕駛汽車在相同情況下可能也會造成不同的道德、法律和公民後果。電車難題中有些假設很難成立最近,Uber 的一輛自動駕駛測試車就在亞利桑那州坦佩市撞死了 49 歲的婦女 Elaine Hertzberg,當時她正推著自行車橫跨馬路。
  • 雷射雷達廠商開啟自動駕駛激戰
    投稿來源:蛇眼財經近年來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爆發的勢頭愈加明顯,L2、L3級別的自動駕駛功能商業化加速落地,L4級別自動駕駛功能也進入了試運行階段。在此背景下,自動駕駛行業的上遊產業鏈如雷射雷達也開始蓬勃發展。
  • 中科院深圳先進院國內首創自動駕駛整車在環測試系統 獲自動駕駛...
    這是在中科院體系內及廣東省高校與科研機構中獲得的首個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自動駕駛路測牌照(自動駕駛團隊供圖)「獲得公開道路測試牌照後,我們的自動駕駛車輛將按計劃在深圳市交委劃定的19個市內公開區域中進行智能網聯汽車公開道路測試」,深圳先進院汽車電子中心主任李慧雲研究員表示。
  • 自動駕駛「電車難題」如何解?不同的文化給出不同的答案
    人工智慧的發展已經不可阻擋,自動駕駛成為現實的一天也離我們越來越近。但在那之前,除了還有技術上的障礙需要克服,我們在享受自動駕駛帶來的便利前,可能還須先解決一個也許比技術問題更難解決的倫理問題:自動駕駛領域的「電車難題」。交通事故的發生一直以來都是一個概率事件。
  • 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在即,轉基因種植元年有望開啟丨明日主題前瞻
    相關個股:隆基股份、晶澳科技③自動駕駛規模化應用在即,關注這些細分領域交通運輸部發布《關於促進道路交通、自動駕駛技術發展和應用的指導意見》。意見指出,到2025年,自動駕駛基礎理論研究取得積極進展,道路基礎設施智能化、車路協同等關鍵技術及產品研發和測試驗證取得重要突破;支持開展便捷高效、安全有序的自動駕駛出行模式開發與應用,促進「出行即服務」產業綜合發展。
  • 倫理學家靠邊站 ,律師才是解決自動駕駛「電車難題」的定海神針
    考慮以上狀況,你是否應拉杆?在自動駕駛時代即將來臨時,這個倫理學實驗有了新的意義。如果遇到類似的難題,自動駕駛汽車是選擇保護乘客,義無反顧撞向五名路人呢?還是保護路人犧牲乘客?顯然,這個決定不應該由自動駕駛汽車來做。如果從理論上來講,開發算法的軟體工程師在這裡將扮演上帝。
  • 【快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是一個錯誤的提問
    在聽過與會發言之後,賽迪智庫政法所的專家介紹了對自動駕駛面臨的「電車難題」的幾點看法:自動駕駛的「電車難題」通常是這樣一類問題:如果一輛自動駕駛汽車的前面兩個不同方向上有不同的人,比如一個方向是老人另一個方向是婦女,一個方向有1個人另一個方向有5個人等等,這輛自動駕駛汽車如果無法躲避,應當做出何種選擇,依靠何種算法規則做選擇,以及如果造成損害應當承擔何種責任。
  • 現代社會的「電車難題」:自動駕駛系統在意外來臨時會撞向誰?
    聞名於哲學界的「電車難題(Trolley Problem)「在自動駕駛汽車時代」將不再只是一個哲學問題,而是每一個自動駕駛系統需要面對的真實問題,系統將決定在發生事故時撞向誰、保全誰。
  • 信息技術:中國自動駕駛產業發展動態
    我國目前出臺的《網絡安全法》還無法應對自動駕駛全場景下的網絡安全問題。另外,我國目前缺少專門針對自動駕駛汽車網絡安全的實施指南或指南性文件。自動駕駛汽車逐漸從交通工具轉變為移動智能終端,車輛在運行過程中的信息採集使個人信息保護面臨風險,建立個人信息保護制度迫在眉睫。自動駕駛發展過程中的倫理道德問題仍是繞不過的難題。
  • 北京自動駕駛路測報告公布:測試排名只是表面,解讀百度領跑背後
    監管方面,北京市自動駕駛路測更強調第三方監管機構的專業性和權威性。相比DMV,評估更具公平性。按照《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管理實施細則(試行)》第三章第十條規定,自動駕駛車輛應安裝監管裝置,接受第三方機構日常監管。為保證測試安全可控,北京市研製了「北京市自動駕駛車輛道路測試監管平臺」,實時監管測試車輛的位置及車況、自動駕駛狀態、測試駕駛員行為等。
  • 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原標題:自動駕駛技術研發不可逾越的鴻溝:「電車難題」)
  • 國家發改委:到2025年實現自動駕駛汽車規模化生產
    實現有條件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達到規模化生產,實現高度自動駕駛的智能汽車在特定環境下市場化應用。智能交通系統和智慧城市相關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車用無線通信網絡(LTE-V2X 等)實現區域覆蓋,新一代車用無線通信網絡(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開展應用,高精度時空基準服務網絡實現全覆蓋。展望 2035 到 2050 年,中國標準智能汽車體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
  • 自動駕駛領域迎來全面盈利的歷史奇點時刻
    根據Waymo CEO John Krafcik最近的採訪中解釋,鳳凰城測試的Waymo自動駕駛車輛,在試運營著多種模式,除了有帶著安全員的車輛提供服務,以及有一些完全是測試用途的車輛外,從2020年開始,有一些車輛是「僅限於乘客」——也就是把安全員拿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