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英語中,牛叫cattle,而牛肉卻叫beef?

2020-12-04 大思英語

學英語,如果用記單詞來學,是學不過來的。

英語的詞彙量實在太龐大了,幾十萬單詞,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全部記完。事實上,母語是英語的人大學本科畢業後,所獲得的平均詞彙量,不過是三萬個左右。

以博聞強記而聞名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據說他的詞彙量達到10萬個,是歷史上掌握英語詞彙量最多的人,不過仍然有不少人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有人說,能掌握5萬個單詞就算是英語世界裡的頭號詞彙高手了。

為什麼英語會有那麼多單詞?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人們造出了許多英語單詞來適應時代的需要。二是英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從其他外語中吸收外來詞,為我所用。

但是,有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意思相近的兩個事物,在英語中的單詞卻相差十萬八千裡呢?比如說,豬和豬肉,英語用pig和pork來表示,牛和牛肉,用的是cattle和beef,羊和羊肉,用的是sheep和mutton,而食用的肉用的又是meat,這些詞彼此毫無關係。

更可怕的是,meat只是指可食用的肉,肉體和肌肉用的是flesh,beef指的僅僅是牛肉中的一種,小牛肉用的是veal。

用漢語可以非常簡單表達的動物和其肉類,用英語卻要用上好多不同的詞。為什麼會這樣?

這要從中世紀英國著名的的諾曼徵服開始說起。

諾曼徵服是發生於1066年的一場外族入侵英國的事件。是以諾曼第公爵威廉(約1028~1087)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徵服。

1066年10月,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率兵入侵英國,戰敗英王哈羅德,隨後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一世(徵服者)。諾曼王朝(1066~1154)開始對英國的統治,標誌著英國中世紀時期的開始。

威廉雖然統治著英國,但是他卻只會講法語,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從他的統治開始,直到15世紀初,英國流行著三種語言:統治階級講法語,宗教人士講拉丁語,被統治階級講英語。

中世紀英語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法語和拉丁語詞彙對被大量地吸收為英語詞彙,尤其是作為統治者語言的法語,更有數萬單詞被編進了英語的詞典中。

上面所說到各種肉類的英語單詞,如pork和beef等,其實都是從法語裡借過來的,從字面上來看,這些「肉」跟產生這些「肉」的動物沒有任何聯繫,是因為當時的法國貴族們,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給這些食用肉類命了名。

這就是中世紀英國上層社會語言和下層社會語言涇渭分明的歷史。

對於英語貴族來說,英語是被鄙視的低等語言,聽起來非常刺耳,像sheep和pig這樣的英語詞讀出來有失體統,所以他們在飯桌上改用法語詞來稱呼這些肉食。「英國動物,法國食物」的說法,說明養豬、牛、羊的是英國人,而坐享其成的是法國人。

有意思的是,英語中的雞和雞肉都是chicken,鴨肉和鴨都是duck,魚肉和魚都是fish,有人懷疑,當時英國的下層民眾也許根本就沒有肉可以吃,或者法國貴族根本就很少吃這些肉。

事實上,在肉食分類方面,好肉和大塊的精肉一般都是法語詞彙,例如:haunch(腰腿肉),joint(腿肉),cutlet(厚肉片),而動物下水(內臟)之類的名稱大多是古英語詞,例如:brain(腦),tongue(舌)、shank(小腿肉)。

貴族的語言與普通民眾的語言確實有過等級差別。對貴族而言,一些詞彙「吃香」,而另一些詞彙則被嗤之以鼻。至於哪些是香的,哪些是臭的,講法語的統治者(貴族和上層社會)有更多的話語權,而他們的判斷標準不一定客觀。

在講法語的貴族主宰的英國時代,講英語的普通民眾在詞彙選擇方面失去了話語權。當時的社會等級差異在英語詞彙中有過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英語詞彙是研究英國歷史的活化石。

學習英語,還真的挺有趣的,不過,不要從記單詞開始學,要從聽懂開始,掌握交流能力才是正道。

相關焦點

  • 英語詞彙辨析,論英語中「牛」和「牛肉」的各種單詞,儂曉得不?
    「牛」在漢語中有各種含義,包括客觀存在的動物「牛」,還有各種隱身含義,比如表示厲害的「牛X」,「牛氣」等等。牛在英語中也有各種含義,應該說在英語中有多個單詞表示「牛」,它們相似卻又不盡然相同。 雖然都是表示「牛」的意思,卻是不同種類的「牛。」
  • 各種各樣的「牛」名翻譯
    其實,中文的「牛」自古以來就是這麼簡單,幾乎沒有什麼變化。不僅牛本身這麼簡單,所有和牛有關的東西也簡單,比如牛的肉就是牛肉,牛的皮就是牛皮,雄性的牛是公牛,雌性的牛是母牛,未成年的牛是小牛,一頭牛是牛,很多頭牛也是這個牛,etc,萬變不離個牛字,也就沒什麼好說的了。可是就這一個「牛」字,在英(美)語裡就大大地複雜了。
  • Where is the beef可不是問你「牛肉在哪」,而是在抱怨!為啥?
    學習英語過程中,食物類的英語詞彙是最基本的了,比如vegetables(蔬菜),fruit(水果)還有肉類(meat),其中肉類中又有常見的pork豬肉,beef牛肉,fish魚肉和chicken雞肉等等。
  • 為什麼「喝湯」在英語中叫eat soup?
    為什麼「喝湯」在英語中叫eat soup?而在西方人的湯中,以蔬菜為主進行熬煮,還會放入黃油(butter)、或奶酪(cheese)等輔料,所以西式湯通常比較濃稠和厚實(thick and chunky)。 比如著名的「羅宋湯」(borsch),就是用牛肉、土豆、捲心菜或甜菜煮成的,這種湯不咀嚼的話,你大抵是「喝」不進的。
  • 發綠光的牛肉是壞了嗎?能吃嗎?
    公司有小夥伴在食堂吃飯時吃到了一盤發綠的牛肉還是帶著點螢光的綠牛肉問題來了這是牛肉變質了?還是用了藥?總不能是牛吃草吃多了變異了吧這是一種正常的物理現象叫:光柵效應說是綠色的肉其實更像是偏綠的彩虹泛著點螢光
  • 圖解|中國將恢復進口美國牛肉,你之前吃的洋牛肉都是哪兒的
    澳大利亞在1995年至2015年間對中國出口牛肉的總額達到了7.13億美元,是第二名烏拉圭的1.5倍,佔中國全球牛肉進口總額的29%。除此之外,中國人還愛買來自紐西蘭、巴西、阿根廷和加拿大的牛肉。內蒙古農業大學在研究中指出,上述這七個國家在1997年至2014年佔到我國世界牛肉進口總量的99%之多,但中國也並非一直從上述七國進口牛肉。
  • 為什麼英語「火雞」叫turkey(土耳其)?
    人們都知道感恩節的時候會吃火雞(Turkey),可是為什麼英語裡,「火雞」叫土耳其(Turkey);而在土耳其,「火雞」又叫「印度雞」呢?其實,這都是因為歐洲人當時對「火雞」,還是「珠雞」傻傻分不清惹的禍。用Turkey來指火雞這種家禽,是因為歐洲探險家把火雞誤認為是另外一種禽鳥:珠雞。
  • 英語中與「吃」有關的詞彙,你知道多少?
    文/隴優學習幫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最複雜的就是名詞、動詞、介詞和代詞。如果我們能掌握好它們,考試成績次次不低於120。今天我們就來看看與吃有關的詞彙吧!: carrot 胡蘿蔔 potato 土豆 tomato 西紅柿 onion 洋蔥 vegetable蔬菜 egg 雞蛋 cabbage捲心菜 rice米飯 cake 蛋糕 hamburger漢堡包 dumpling餃子 porridge粥 orange fish魚肉 bread麵包 milk牛奶 salad 薩拉 ice-cream 冰激凌 water水 chicken雞肉 beef
  • 為什麼蝴蝶叫butterfly,而蜻蜓叫dragonfly
    蝴蝶為什麼叫butterfly?
  • Food英語用處多,除了吃,還能形容人!
    英語裡,食物的用途之廣泛,你肯定想不到!比如「玉米」,用來形容一個人「肉麻」;而「派皮」,是「不靠譜」;還有美國人最愛的「牛肉」,當你「不爽」某人時,就能用到這個詞。快來學習吧!沒錯,beef就有這個意思。
  • 火雞、土耳其和感恩節:為什麼「火雞」和「土耳其」的英語都叫turkey?
    一直也沒弄懂,為什麼看上去沒什麼相關的「火雞」和「土耳其」,英文中都叫Turkey。沒有緊迫性,就可能沒有動力,畢竟這兩樣東西「火雞」和「土耳其」跟我的生活沒有多少關係。 1997年開始,在德國留學,接觸了大量的土耳其人。實際上,大約5%的德國人口為土耳其人。但那時,「土耳其」這個國家的英文名,還是沒跟我的生活掛上多少關係。
  • 印度那麼尊崇牛,為何還是牛肉出口大國?今天終於知道答案了
    眾所周知,印度實行的是種姓制度,可鮮為人知的是,印度的牛也分三六九等,最高貴的牛叫神牛,這種牛顏色很淡水牛的地位低到什麼程度,網上有一則視頻,有人問印度農業部長:「你們印度那麼尊崇牛,為什麼還有大量的牛肉出口到其他國家?農業部長竟說:我們出口的是水牛肉,水牛不是牛。
  • 同樣都是牛肉,為什麼日本神戶牛如此名貴?
    不知道大家對牛肉的喜愛程度如何,對於它的做法很多,而且牛的種類很多,但要說到頂級的牛肉,不得不說日本的神戶牛肉!同樣都是牛肉,差別也太大了。
  • 中考英語重點詞彙:taste
    taste這個單詞在初中英語中是一個非常重點的詞,更是中考高頻詞。   它可以作為動詞,也可作為名詞。   taste  v.品嘗;嘗味;有……味道   n.品嘗;味道   taste  v.品嘗;嘗味;有……味道   實義動詞,表示「(品)嘗」。
  • 牛肉中的愛馬仕解禁——日本和牛的知識
    和牛(Wagyu)的四個品種 因神戶本地基本不產牛,三田、淡路才有養殖和牛的牧場,所以神戶和牛其實是產於整個兵庫縣的但馬牛中,符合和牛標準的日本和牛
  • 有一四川名菜叫「牛肉怎麼蒸都不老」,灑入自製的它那叫食指大動
    有一種四川名菜叫「牛肉怎麼蒸都不老」,灑入自製的它那叫食指大動牛肉在日常生活中很普遍,但卻沒有豬肉的普遍,一來是因為它營養好價格高,二來是因為它不好烹飪、肉質容易變老。鑑於此,今天給大家帶來一道四川名菜,我稱它為「牛肉怎麼蒸都不老」。為何這麼說,菜如其名,因為經過這樣烹飪的牛肉真的怎麼蒸都不老,為此我也嘗試了好多次,不論是半小時還是一小時以上,這牛肉還嫩嫩的。不得不佩服一些吃貨們的心思,這麼好的方法也想到了。它不是別,就是四川名菜粉蒸牛肉沒錯,關於這道菜要注意的地方,關於提味點睛,下面一一說。
  • 「商務英語」為啥不叫「做生意英語」?
    圖片源於網絡不會提問的老師不是好老師一般很多老師會讓學生思考三個具有哲學意味的問題:1、你為什麼要學這門課?2、這門課的意義和價值是什麼?3、這門課的未來在哪裡?比如,我會問學生:「商務英語」為啥不叫「做生意英語」?什麼是商務英語?商務英語,老實說,看到這四個字,我的第一反應就是,什麼是商務?商務,我聯想了下,洋務,勞務,法務,稅務,農務。務,在中文的含義中,有「事情」「活兒」的意思。所以,商務,就是商業活動中的事情。商務英語,就是運用在商業活動中的具體事情上的英語。
  • 為什麼叫黑色星期五?
    : 過了感恩節就是黑色星期五Black Friday,黑五這個名字一度讓我疑惑很久,明明是個雙十一會為什麼叫的那麼不吉利後來才知道,叫黑色是因為美國一般以紅筆記錄赤字,黑筆記錄盈利,所以英語裡in the red是負債的意思,in the black則表示盈餘.而感恩節後就進入西方最重要的聖誕假期,所謂過了臘八就是年,所以感恩節後這個星期五就成了人們瘋狂屯年貨(shopping spree)的最佳契機.搶購使得商場利潤大增,一片黑色入帳,這也就是黑色星期五的由來。
  • 牛年應該用哪個牛的英語單詞來表示呢?
    The Ox (牛) is the second of the 12-year periodic sequence (cycle) of animals which appear in the Chinese zodiac related to the Chinese calendar.牛作為十二生肖的第二個動物出現在生肖與中國日曆中。
  • 印度把牛看做最神聖的動物,為什麼它每年還會出口400萬噸牛肉?
    但是這個輝煌的文明卻在歷史中逐漸的失去了傳承,就連古印度的印章文字都無法完全解讀,佛教更是在這裡沒落了,大部分的印度人都去信仰印度教,而在印度教當中,牛是一種十分神聖的動物,因此印度人是不吃牛肉的。在印度教當中,主神溼婆的坐騎就是牛,因此它是神明的化身,所以印度人非常崇拜牛,在以前擁有一頭牛就代表這個人是權利的象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