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英語,如果用記單詞來學,是學不過來的。
英語的詞彙量實在太龐大了,幾十萬單詞,一個人再怎麼努力,也不可能全部記完。事實上,母語是英語的人大學本科畢業後,所獲得的平均詞彙量,不過是三萬個左右。
以博聞強記而聞名的英國前首相溫斯頓·邱吉爾,據說他的詞彙量達到10萬個,是歷史上掌握英語詞彙量最多的人,不過仍然有不少人懷疑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有人說,能掌握5萬個單詞就算是英語世界裡的頭號詞彙高手了。
為什麼英語會有那麼多單詞?這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是隨著時代的發展,新事物層出不窮,人們造出了許多英語單詞來適應時代的需要。二是英語在發展的過程中,不斷地從其他外語中吸收外來詞,為我所用。
但是,有很多人想不明白,為什麼意思相近的兩個事物,在英語中的單詞卻相差十萬八千裡呢?比如說,豬和豬肉,英語用pig和pork來表示,牛和牛肉,用的是cattle和beef,羊和羊肉,用的是sheep和mutton,而食用的肉用的又是meat,這些詞彼此毫無關係。
更可怕的是,meat只是指可食用的肉,肉體和肌肉用的是flesh,beef指的僅僅是牛肉中的一種,小牛肉用的是veal。
用漢語可以非常簡單表達的動物和其肉類,用英語卻要用上好多不同的詞。為什麼會這樣?
這要從中世紀英國著名的的諾曼徵服開始說起。
諾曼徵服是發生於1066年的一場外族入侵英國的事件。是以諾曼第公爵威廉(約1028~1087)為首的法國封建主對英國的徵服。
1066年10月,法國諾曼第公爵威廉率兵入侵英國,戰敗英王哈羅德,隨後在倫敦威斯敏斯特教堂加冕為英國國王,即威廉一世(徵服者)。諾曼王朝(1066~1154)開始對英國的統治,標誌著英國中世紀時期的開始。
威廉雖然統治著英國,但是他卻只會講法語,一句英語都不會說。從他的統治開始,直到15世紀初,英國流行著三種語言:統治階級講法語,宗教人士講拉丁語,被統治階級講英語。
中世紀英語發生最大的變化,就是法語和拉丁語詞彙對被大量地吸收為英語詞彙,尤其是作為統治者語言的法語,更有數萬單詞被編進了英語的詞典中。
上面所說到各種肉類的英語單詞,如pork和beef等,其實都是從法語裡借過來的,從字面上來看,這些「肉」跟產生這些「肉」的動物沒有任何聯繫,是因為當時的法國貴族們,用他們自己的語言給這些食用肉類命了名。
這就是中世紀英國上層社會語言和下層社會語言涇渭分明的歷史。
對於英語貴族來說,英語是被鄙視的低等語言,聽起來非常刺耳,像sheep和pig這樣的英語詞讀出來有失體統,所以他們在飯桌上改用法語詞來稱呼這些肉食。「英國動物,法國食物」的說法,說明養豬、牛、羊的是英國人,而坐享其成的是法國人。
有意思的是,英語中的雞和雞肉都是chicken,鴨肉和鴨都是duck,魚肉和魚都是fish,有人懷疑,當時英國的下層民眾也許根本就沒有肉可以吃,或者法國貴族根本就很少吃這些肉。
事實上,在肉食分類方面,好肉和大塊的精肉一般都是法語詞彙,例如:haunch(腰腿肉),joint(腿肉),cutlet(厚肉片),而動物下水(內臟)之類的名稱大多是古英語詞,例如:brain(腦),tongue(舌)、shank(小腿肉)。
貴族的語言與普通民眾的語言確實有過等級差別。對貴族而言,一些詞彙「吃香」,而另一些詞彙則被嗤之以鼻。至於哪些是香的,哪些是臭的,講法語的統治者(貴族和上層社會)有更多的話語權,而他們的判斷標準不一定客觀。
在講法語的貴族主宰的英國時代,講英語的普通民眾在詞彙選擇方面失去了話語權。當時的社會等級差異在英語詞彙中有過體現,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現代英語詞彙是研究英國歷史的活化石。
學習英語,還真的挺有趣的,不過,不要從記單詞開始學,要從聽懂開始,掌握交流能力才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