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侃英語」 2018-08-16 13:23
看到這個標題千萬別驚訝。
我知道不少同學一看到「喝」,會下意識地想用drink作為對應。但「喝湯」最地道的英語表達不是drink soup,還是eat soup。前者是典型的中式英語了,所謂的中式英語就是做字對字翻譯,而不顧及語言背後的習慣和文化。
湯(soup),在東西方的飲食中都佔據著重要一環,但中西方人對湯的理解是不同的。
中國人的湯多以肉類熬製,講究清亮不渾濁。我們常說的「喝湯」指的是喝清湯。而在西方人的湯中,以蔬菜為主進行熬煮,還會放入黃油(butter)、或奶酪(cheese)等輔料,所以西式湯通常比較濃稠和厚實(thick and chunky)。
比如著名的「羅宋湯」(borsch),就是用牛肉、土豆、捲心菜或甜菜煮成的,這種湯不咀嚼的話,你大抵是「喝」不進的。
羅宋湯(borsch)
韋伯詞典的前副主編科瑞·斯坦普爾(Kory Stamper)曾經對eat和drink做過一個形象的辨析:
My gut feelings on soup: If you’re using a spoon and scooping it out of a bowl, I would go with 「eat」. If you’re picking up the bowl and putting your mouth on it to get at that soup, that’s 「drink」.
我對湯的直覺(gut feeling)是這樣的:如果你是用勺子(spoon)把「湯」從碗裡舀出來(scoop),我傾向於使用「eat」。如果你可以把碗端起來(pick up),直接用嘴喝,那就是「drink」(喝)。
她大體給出的衡量標準其實就是湯的濃稠度,濃稠的湯要用eat,反之就要用drink。
由於文化的不同,可能會有不少同學仍然覺得eat soup怪怪的。如果你真的有這種不適感,我們還可以用一個「萬金油」動詞—have,在英文中have soup也可以表示「喝湯」。事實上,have可以泛指一切跟「吃」有關的動作,比如have dinner(吃飯)、have some medicine(吃藥)等。
說到寬泛的用詞,除了have,我們還可以用enjoy(享受)、savor(品味),甚至可以用bolt(狼吞虎咽),和soup形成搭配。
美國有個著名的「湯」品牌叫Campbell's(翻譯為「金寶湯」),進口食品超市裡都有賣。它的包裝上有句口號:Soup on the go。這裡有個固定搭配-- on the go,表示「四處奔走、忙個不停」。這句話還真難翻譯,大致說的就是這款即食食品,可以讓你在無暇吃飯的忙碌狀態中填一下肚子。
大家可以看上面這款包裝上寫得是「chicken & noodle」(雞肉麵),這就有點像咱們中國超市裡賣的「開杯樂」方便麵了。你看,這就是美國人對soup的理解,能吃飽肚子的那種。說到這,你明白soup為何用eat來搭配了吧?
最後,咱們再聊聊中式英語的問題。
前面我提到過,不考慮英語習慣和文化,把中文的習慣代入到英語中,就會導致中式英語。給大家再舉個經典的例子:
「擦香水」用英語怎麼說呢?你會不會用spread perfume呢?其實地道的搭配應該是wear perfume。我們都知道西方人,無論男人和女人,都喜歡擦香水,他們甚至把香水視為衣服的一部分,所以用wear也不難理解了吧?
好萊塢傳奇女影星瑪麗蓮·夢露曾為經典的「香奈兒5號」香水說過一句驚豔世人的名言:
I wear nothing but a few drops of Chanel No. 5.
我不需要任何裝飾,只要幾滴Chanel No. 5香水。
你看這裡的wear用得多妙!所以,我們只有在了解文化的過程中,才能慢慢培養起語感。
本文已獲授權,如需轉載請與原作者聯繫。
(來源:微信公眾號「侃英語」 編輯:Julie)
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版權說明:凡註明來源為「中國日報網英語點津:XXX(署名)」的原創作品,除與中國日報網籤署英語點津內容授權協議的網站外,其他任何網站或單位未經允許不得非法盜鏈、轉載和使用,違者必究。如需使用,請與010-84883561聯繫;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英語點津)」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目的在於傳播更多信息,其他媒體如需轉載,請與稿件來源方聯繫,如產生任何問題與本網無關;本網所發布的歌曲、電影片段,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僅供學習與研究,如果侵權,請提供版權證明,以便儘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