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ll 施一公組揭示γ分泌酶與抑制劑和調節劑的複合物結構基礎

2021-01-10 網易

  撰文 | 小白薯

  責編 | 兮

  阿爾茲海默症(Alzheimer’s disease, AD)是由β-澱粉樣蛋白(amyloid β-protein,Aβ)的沉積引起。其中Aβ的沉積來源於澱粉樣前體蛋白(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的不正常切割導致在大腦中無法清除的積累。APP在胞外空間首先被β-secretase切割,然後APP C端99個蛋白質的片段進一步被γ-secretase切割,產生一個胞內結構域和一個48或49個殘基的跨膜短肽(Aβ48和Aβ49)。Aβ48和Aβ49可繼續被γ-secretase以消化三個或者四個殘基的方式切割,生成不同長度的短肽,比如Aβ40,Aβ42,Aβ43,Aβ45,Aβ46【1】。這些不同長度的Aβ短肽的長期積累就會導致β-澱粉樣斑的沉積,其中Aβ42和Aβ43最容易聚集,從而引起AD【2】。

  引起AD的關鍵酶γ-secretase包含四個組分,催化結構域Presenilin(包含兩個亞基PS1和PS2), Pen-2, APH-1, 和nicastrin(NCT)。目前發現的大部分與AD相關的突變都發生在PS1上【3】,在PS2和APP上的相對較少,但是幾乎所有的突變都會導致APP的不正常切割【4】。這些發現表明Aβ寡聚體和澱粉樣斑是導致AD的一個重要成因。在這個假設前提下,如果能夠抑制或者調節γ-secretase的切割活性,或許能夠減少或控制Aβ的產生,從而減少Aβ寡聚體和樣斑的積累,達到治療AD的目的【5】。因此理解γ-secretase的分子機理以及藥物對γ-secretase的作用機制對於AD的治療極為關鍵。

  在此前,施一公課題組已經詳細的闡述過γ-secretase的原子解析度結構及其相關機理【6-8】。

  (詳見BioArt報導:https://mp.weixin.qq.com/s/-vacPuMfDjVSOCqbBhnKCQ)

  2020年12月28日,施一公課題組(清華大學為第一單位)再次在Cell雜誌發表了題為「Structural basis of γ-secretase inhibition and modulation by small molecule drugs」的研究論文。作者通過冷凍電鏡(Cryo-EM)技術,解析了目前針對γ-secretase開發、用於治療AD的臨床藥物或候選藥物與γ-secretase複合物的高解析度結構,揭示了藥物抑制劑或調節劑的工作機理,為指導該藥物的臨床試驗以及下一代的藥物開發提供了重要幫助

  

  對於γ-secretase的藥物開發主要分為γ-secretase抑制劑(γ-secretase inhibitors, GSIs)和調節劑(γ-secretase modulators,GSMs)。作者通過冷凍電鏡技術,解析了一系列GSIs或SGMs與γ-secretase 的複合物結構,所有的複合物結構解析度均在2.6–3.1 Å之間。

  Semagacestat,也叫 LY-450139【9】,是第一個進入臨床三期評估的GSI。相對於早期鼓舞人心的試驗結果,Semagacestat在臨床三期試驗時發現沒有改善患者的認知水平,並且表現出一些其他的副作用。其副作用包括對其他底物比如Notch的切割活性的抑制,該抑制會嚴重影響Notch信號通路的正常功能【10】。如若想排除對Notch的影響,則必須開發特異性抑制並且對Notch沒有影響的GSIs。對於Semagacestat與γ-secretase的結構解析有助於指導開發副作用小、底物特異性、對Notch切割活性無影響的下一代GSIs。生化實驗表明,Semagacestat對γ-secretase的半抑制濃度(IC50)在幾個微摩爾級別。為了更好的理解Semagacestat與γ-secretase的相互作用機制,作者解析了二者的高解析度複合物結構,平均解析度3.0 Å(圖1)。結構顯示Semagacestat的位置位於PS1區域,並且佔據了APP-C99或Notch-100的同樣位置,非常合理的解釋了Semagacestat抑制功能。

  
圖1. Semagacestat與γ-secretase複合物結構

  另一個很有希望的臨床試驗候選藥物代表是Avagacestat(也叫BMS-708163),相對於對Notch,它表現出更加偏好對APP的切割抑制【11】。但是,高劑量的Avagacestat仍然對Notch有抑制作用,並且展現出一定的毒性。儘管如此,為了更好的理解其作用機制,生化實驗分析表明,Avagacestat對γ-secretase的IC50在16 nmol左右。結構數據解析到Avagacestat與γ-secretase複合物結構解析度為3.1 Å(圖2),其中Avagacestat藥物的結合位點幾乎與Semagacestat一樣,也位於PS1區域,同樣合理地解釋了其抑制功能。

  
圖2. Avagacestat與γ-secretase的複合物結構

  根據抑制機制的不同,GSIs又可以分為過渡態藥物(Transition state analog,TSA)和非過渡態藥物(non-Transition state analog,non-TSA)【12】。Semagacestat和Avagacestat都是屬於非競爭性non-TSA抑制劑。相比之下,「L685,458」是一款被廣泛研究的競爭性TSA【11】。研究表明,「L685,458」可能直接結合在PS1的活性位點。生化實驗表明L685,458的IC50在74 nmol左右。為了獲得該藥物的作用機制,作者將L685,458藥物小分子與γ-secretase進行孵育,最終解析到平均解析度3.1 Å 的複合物結構(圖3)。結構顯示,L685,458主要通過形成七個氫鍵結合在PS1的幾個殘基上,其中兩個是催化位點,幾乎與此前預測的一致。

  
圖3. 「L685,458」與γ-secretase的複合物結構

  除了GSIs,GSMs也是被認為能夠減輕AD症狀的研究熱點。GSMs也許能夠進一步切割Aβ42,以減少Aβ肽鏈的不正常聚集,從而達到減輕或者根除AD症狀的目的【13】。不像GSIs,GSMs被認為是可以在多個不同的位點別構調節γ-secretase活性的藥物分子。因此,可以想像,一類特定的GSI也學能夠與一些GSM一起實現底物特異的抑制作用,達到調節的雙重效果。E2012是一個被長期研究的GSM家族成員【14】。此前研究表明,E2012與L685,458二者一起作用,可以引起協同效應。比如5 nM的L685,458或者50 μM的E2012都只能引起γ-secretase對APP-C99輕微的抑制活性。但是,當兩者一起作用時,γ-secretase的切割活性幾乎被完全抑制【15】。為了更好地理解GSMs的作用機制,作者解析了γ-secretase同時結合E2012與L685,458的複合物結構,解析度達到2.6 Å(圖4)。該結構很好的解釋了E2012的別構效應調節機制,為下一代的GSMs藥物開發鋪好了道路。

  
圖4.E2012與γ-secretase的複合物結構

  總的來說,本篇論文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γ-secretase與多個不同的抑制藥物和一個調節藥物的複合物結構,解釋了各個藥物對γ-secretase的作用機制。結構的闡述和機制的解析對於現有的藥物改進和下一代的藥物開發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整個研究對於AD的治療提供了前進的動力和方向。

  原文連結:https://doi.org/10.1016/j.cell.2020.11.049

  製版人:SY

  參考文獻

  1 Takami, M. et al.Journal of Neuroscience29, 13042-13052, (2009).

  2 KIDD, M.Brain87, 307-320, (1964).

  3 Rogaev, E. et al.Nature376, 775-778, (1995).

  4 Borchelt, D. R. et al.Neuron17, 1005-1013, (1996).

  5 Golde, T. E. et al.Experimental neurology223, 252-266, (2010).

  6 Yang, G. et al.Nature565, 192-197, (2019).

  7 Zhou, R. et al.Science363, (2019).

  8 Bai, X.-c. et al.Nature525, 212-217, (2015).

  9 Henley, D. B. et al.Expert opinion on pharmacotherapy10, 1657-1664, (2009).

  10 Aster, J. C. et al.Annual Review of Pathology: Mechanisms of Disease12, 245-275, (2017).

  11 Gillman, K. W. et al.ACS Medicinal Chemistry Letters1, 120-124, (2010).

  12 Tagami, S. et al.Cell reports21, 259-273, (2017).

  13 Liu, Q. et al.JAMA neurology71, 1481-1489, (2014).

  14 Kimura, T. et al. Eisai,Japan,679, (2005).

  15 Pozdnyakov, N. et al.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288, 9710-9720, (2013).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Cell:施一公團隊揭開阿爾茲海默重要蛋白γ分泌酶與藥物結合全過程
    令人遺憾的是,科學界至今仍未破譯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具體機制,更不用說開發相應的治療方法和藥物。  γ分泌酶是個蛋白酶,它的功能是去切割或水解其它蛋白質,澱粉樣蛋白就是它的水解對象之一,這類蛋白的斑塊沉積與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關係非常密切。許多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也直接以γ-分泌酶作為靶點。
  • ...發文,首次揭示小分子藥物識別阿爾茨海默病重要蛋白的結構基礎
    由於γ分泌酶是一種與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的蛋白複合物,這項工作為指導新療法的發現提供了堅實的基礎。 在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發生中,γ分泌酶已知能和其他酶一起,對澱粉樣蛋白的前體(APP)進行切割,產生β澱粉樣蛋白,後者則會聚集形成阿爾茨海默病的病理性蛋白沉積。 因此,開發γ分泌酶抑制劑(GSI)或活性調節劑(GSM),通過控制這種關鍵蛋白的切割活性來治療阿爾茨海默病,一度被人們寄予厚望。
  • 【科技前沿】施一公團隊揭開阿爾茲海默重要蛋白γ分泌酶與藥物...
    令人遺憾的是,科學界至今仍未破譯阿爾茲海默症發病的具體機制,更不用說開發相應的治療方法和藥物。γ分泌酶是個蛋白酶,它的功能是去切割或水解其它蛋白質,澱粉樣蛋白就是它的水解對象之一,這類蛋白的斑塊沉積與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關係非常密切。許多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也直接以γ-分泌酶作為靶點。然而,以γ-分泌酶為靶點的藥物在臨床試驗中慘遭失敗。
  • 施一公研究組在《自然》《科學》分別報導人體γ-分泌酶與重要底物...
    近年來,多種旨在減少澱粉樣沉澱的γ-分泌酶活性抑制劑的臨床實驗均宣告失敗,較為著名的是禮來公司臨床實驗的Semagacestat。這一抑制劑雖然能夠減少澱粉樣沉澱,但並不能改善患者的認知狀況,更嚴重的是由於同時抑制了γ-分泌酶對Notch的切割,使得患者罹患癌症的風險大幅增加,最終該臨床實驗提前終止。究其原因,對γ-分泌酶結合底物機制研究的缺失是造成這一失敗的原因之一。
  • 聚焦老年痴呆關鍵領域 施一公團隊頂級期刊連發兩文
    兩篇論文分別揭示了了結合兩種不同底物後γ-分泌酶發生的構象變化,並對這些構象變化的功能進行了生化研究,為理解γ-分泌酶特異性識別並切割底物的分子機制提供了重要認知基礎,從而為研究與癌症以及阿爾茲海默症相關的特異性藥物設計提供了重要的結構信息。
  •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中國科學家揭示新冠病毒聚合酶介導RNA複製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5/23 21:32:50 上海科技大學饒子和、Quan Wang、中科院武漢病毒所Peng Gong等研究人員合作揭示新冠病毒(SARS-CoV
  • 施一公團隊再解阿爾茲海默重要蛋白結構,登上《細胞》雜誌
    研究首次報導了γ-分泌酶(γ-secretase)結合三種小分子抑制劑(Gamma-Secretase Inhibitor, GSI)和一種調節劑(Gamma-Secretase Modulator, GSM)的4個原子解析度冷凍電鏡結構,闡明了γ-分泌酶識別不同種類抑制劑及調節劑的分子機理。
  • 施一公團隊再解阿爾茲海默重要蛋白結構—新聞—科學網
    「γ分泌酶是個蛋白酶,它的功能是去切割或水解其它蛋白質,澱粉樣蛋白就是它的水解對象之一,這類蛋白的斑塊沉積與阿爾茲海默症的發病關係非常密切。」楊光輝告訴《中國科學報》。一直以來,科學家都在圍繞阿爾茲海默症病人特異性標誌物「澱粉樣斑塊沉積」形成這一原理來開發疾病治療策略,許多針對阿爾茲海默症的藥物研發也直接以γ-分泌酶作為靶點,以期通過調節其活性來治療疾病。
  • Cell:從結構上揭示新冠病毒複製/轉錄複合物中解旋酶-聚合酶偶聯機制
    除了在病毒基因組的複製和轉錄中發揮核心作用外,RdRp還包含一個N端套式病毒RdRp相關的核苷酸轉移酶(nidovirus RdRp-associated nucleotidyltransferase, NiRAN)結構域,這個結構域功能未知,但具有對病毒傳播必不可少的酶活性。 holo-RdRp被認為在病毒生命周期中與一些輔助因子進行協調。
  • Cell | 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Wnt棕櫚酸醯化修飾是在內質網上被膜結合的O-乙醯基轉移酶(PORCN)所催化。醯化後,Wnt能夠與內質網上保守的膜轉運蛋白(稱為WLS、Evi和GPR177)結合【1】,用於跨細胞內轉運和分泌。WLS是整合型的膜蛋白,預測有8個跨膜螺旋,有一個延展的管腔環(這是Wnt結合所必需的),胞質C端有一個ER再循環序列。WLS預測與G蛋白偶聯受體同源,又被稱作GPR177。
  • Cell Host & Microbe 背靠背 | 人源抗體和流感神經氨酸酶的複合物結構揭示了攻克流感病毒的新機制
    NA一直是作為流感治療藥物的作用靶點,已經上市的NA抑制劑有奧司他韋和扎那米韋等。近來NA被證實有很高的免疫原性並且NA抗體被證實可以抑制流感病毒複製。由於長期以來的忽視,NA的免疫學知識相當匱乏。至今NA的抗原位點(antigenic site)和抗原表位(epitope)還沒有得到系統的鑑定。
  • Nature、Science和Cell三大期刊低溫電鏡解析蛋白結構重大研究
    自上世紀70年代後期RNA剪接的發現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步履維艱地探索其中的分子奧秘,期待早日揭示這個複雜過程的分子機理。施一公院士研究組對剪接體近原子解析度結構的解析,不僅初步解答了這一基礎生命科學領域長期以來備受關注的核心問題,又為進一步揭示與剪接體相關疾病的發病機理提供了結構基礎和理論指導。
  • Nature | 李月明團隊揭示先天免疫系統反應蛋白IFITM3在阿爾茨海默...
    γ-分泌酶是由四個必需亞基組成的大分子複合物:尼卡斯汀(NCT),早老素1(PS1)或早老素2(PS2),Pen-2和Aph-1。PS1/PS2是γ-分泌酶的催化亞基. PS1/PS2和APP突變引起家族性AD (FAD),表明了γ-分泌酶在AD中的重要作用。
  • CellReports|施一/高福課題組解析出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結構
    -2」的研究文章,該研究通過Cryo-EM技術解析了SARS-CoV-2核心聚合酶複合物nsp12-nsp7-nsp8的近原子解析度結構,並發現SARS-CoV-2的這個核心聚合酶複合物與SARS-CoV的相比,酶活性更低,熱穩定性更差。
  •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研究揭示WLS/Evi介導Wnt轉運和分泌的結構基礎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25 15:15:55 美國哥倫比亞大學Filippo Mancia、杜克大學David M
  • 無心插柳柳成蔭:JACS報導液泡ATP酶共價調節劑的發現
    它通過結合併水解ATP獲取能量,實現對質子的膜間主動運輸,進而調節跨液泡膜的物質轉運等一系列生物過程。液泡ATP酶的失調與多種疾病息息相關,是潛在的藥物靶點。然而,該酶的具體機制及生理作用還有大量未被闡明的問題。這一部分歸因於作為一個擁有十個以上亞基的跨膜蛋白,該蛋白複合物結構上的複雜性令人望而生畏,另一部分也是因為現階段已發展出的化學調節劑仍存在作用位點未知的問題,限制了對其機理上的解析。
  • 施一課題組揭示新冠病毒的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結構和生化特性
    ,該複合物由nsp12催化亞基和nsp7-nsp8輔助因子組成。它的結構與SARS-CoV中相對應的結構高度類似,具有典型的RNA依賴的RNA聚合酶的保守基序,並暗示了輔助因子激活的機制。生化研究表明,與SARS-CoV病毒相比,SARS-CoV-2病毒核心聚合酶複合物的活性降低,單個亞基的熱穩定性降低,提示其具有更好的人適應性特徵。由於新病例的迅速增加,2019年冠狀病毒病(COVID-19)很快引起了全球關注。
  • Cell Res | 新進展,張鵬團隊解析植物PLDα1的晶體結構,揭示真核磷脂酶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
    研究測定了全長植物PLDα1在apo狀態和與PA的配合物中的晶體結構,揭示了真核磷脂酶D(PLD)的催化和調控機制。真核PLDs通常包含兩個結構域,一個C末端催化結構域,包括兩個HKD基序和一個N端PX/PH或C2結構域。根據其N端結構域,將PLD分為PX/PH-PLDs和C2-PLDs.哺乳動物細胞有兩種PLD同工酶PLD 1和PLD 2,兩者均為PX/PH-PLDs。植物有更多的PLD酶。
  • 福建衛生考試醫學基礎知識:酶的抑制劑有哪些
    在醫學基礎知識的醫療考試中生物化學是比較難的一個科目,而其中酶這一章節相對較為簡單,但作為考試歷年重點內容,還是需要考生多記憶,所以對此中公衛生人才網,對於酶的抑制劑一節進行簡單總結,希望可以有助於同學們理解記憶。向酶中加入某一物質酶活性上升,稱為激活劑;若使酶活性下降,稱為抑制劑。抑制劑又可分為可逆性抑制劑和不可逆性抑制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