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LRP7分子為免疫系統中「偵察兵」

2020-12-05 科學網

 

在健康人群的皮膚和腸道中寄居著數以百萬計的「好」細菌,它們之間和諧共處,相互依賴,相互制約,維持著人體內微生物環境的平衡穩定。而當受到有害細菌攻擊時,機體會藉助免疫系統中的白細胞來清除擊退這些入侵的病原體。那麼白細胞是如何知道哪種細菌有益?哪種細菌有害呢?

 

近日來自美國西北大學範伯格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針對一種稱為巨噬細胞的白細胞開展了研究,巨噬細胞是免疫系統檢測和消滅有害細菌的第一類細胞。範伯格醫學院風溼病學教授Christian Stehlik領導的研究小組發現NLRP7在巨噬細胞中充當了「偵察兵」的角色,它能夠識別有害的革蘭氏陽性菌例如金黃色葡萄球菌和單核細胞增生性李斯特氏菌的細胞壁成分。這些研究結果發表在2月23日的《免疫》(Immunity)期刊上。

 

Stehlik 說:「NLRP7是一種新型胞內模式識別受體,能夠特異性識別有害細菌中的細胞壁成分脂肽(lipopeptides)。我們還證實NLRP7激活是形成炎症複合體(inflammasome)、促進生成免疫細胞防禦因子、清除細菌感染的必要條件。」

 

文章的第一作者、伯格醫學院博士後研究人員Sonal Khare表示識別這一分子是一個非常複雜的過程,因為存在於巨噬細胞中的蛋白家族非常龐大。「此前有22個候選因子。為了確定這些蛋白質中哪一個能夠識別巨噬細胞中的細菌,我們不得不採取逐個排除的方法,」Khare說。通過逐個篩查,研究人員最終確定了NLRP就是必需的那種蛋白質。

 

Stehlik稱這項研究發現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因為它使得我們更好地了解了諸如李斯特氏菌和葡萄球菌是如何被免疫系統識別的。李斯特氏菌存在於未經烹飪加工的肉食、蔬菜和例如哈密瓜等水果中。2011年,美國爆發的致命性食物汙染的罪魁禍首就是李斯特氏菌。在過去的10多年裡,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在醫院中最為常見。在美國每年有50 萬患者感染甲氧西林(青黴素類,Methicillin)金黃色葡萄球菌,或是超級細菌MRSA(一種對常規抗生素高度耐藥的細菌)。了解免疫系統如何識別這些致命的入侵者,將終有一天推動開發出治療這些感染的新策略。

 

Stehlik說:「我們下一階段關於NLRP7和炎性複合體的研究已經在開展中。我們會繼續開展研究以揭示出NLRP7炎性複合體形成的機制。我們想了解是否能夠通過操縱這一過程來增強機體的免疫應答。我們也將繼續利用小鼠模型探索這一信號通路以解析體內的免疫應答機制。」(來源:生物通 何嬙)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於傳播信息的需要,並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站轉載使用,須保留本網站註明的「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作者如果不希望被轉載或者聯繫轉載稿費等事宜,請與我們接洽。

相關焦點

  • Immunity:發現巨噬細胞識別危險細菌的蛋白「偵察兵」
    當有害的細菌攻擊時,免疫系統作出反擊:派送白細胞去摧毀導致疾病的侵入者。但是白細胞如何辨別哪些細菌是好的以及哪些是壞的呢?美國西北大學芬伯格醫學院(Northwestern University Feinberg School of Medicine)風溼病學研究教授Christian Stehlik領導的研究小組研究了一種白細胞類型---巨噬細胞,在免疫系統中它最早檢測並消滅有害細胞。
  • 一種miRNA分子可調節免疫系統功能
    近日,來自第二軍醫大學、浙江大學醫學院、中國科學院上海生命科學研究院及中國醫學科學院的研究人員在研究中發現一種miRNA分子可通過特異性靶向IFN-γ基因,
  • 他們發現免疫系統中的「剎車」分子,癌症治療的曙光來臨了嗎?
    因此當時出現了這樣的概念:即激活免疫系統或許可能是攻擊腫瘤細胞的策略。有科學家嘗試用細菌感染病人來激活免疫防禦,但效果十分有限。人們逐漸意識到,我們對於自身的免疫系統抑制機制還缺乏足夠了解。於是,很多科學家開始投身到與之相關的基礎研究中,大量的研究工作慢慢勾勒出人體免疫系統的基本調節機制,並揭示了免疫系統識別癌細胞的原理。
  • 免疫系統與過敏中的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對過敏原的反應是導致我們數百萬人患上過敏性疾病的原因。因此,了解免疫系統中過敏這一分支,將有助於你理解過敏原檢測,以及過敏的治療和預防。免疫系統由白細胞、抗體及各種化學物質組成,均對入侵人體的外來物質作出反應。
  • 「甲殼蟲」成「偵察兵」
    與其他甲殼蟲不同的是,這隻「甲殼蟲」顯然是有備而來——它是一架仿生無人機,充當著「偵察兵」的角色。其就位後迅速打開高清攝像機,將室內恐怖分子製造人體炸彈、策劃爆炸襲擊的一舉一動拍了下來。幾分鐘後,在異地與「甲殼蟲」連線的另一端,操作員遙控一架攻擊無人機,向這所住宅發射了兩枚飛彈,成功摧毀了恐怖分子的據點。
  • 免疫細胞對於人體健康的重要性!
    免疫力 免疫力是指機體抵抗外來侵襲,維護體內環境穩定性的能力,主要靠免疫系統發揮功能。 免疫系統 免疫系統就像駐紮體內的一支軍隊
  • Immunity: 腫瘤免疫抑制性的分子機制
    2020年4月15日訊/生物谷BIOON/---活躍的免疫系統通過識別腫瘤細胞並將其作為靶標進行破壞,因此在阻止腫瘤惡化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免疫系統的正常活動出現任何偏差,都可能導致腫瘤加速生長。近日,Moffitt癌症中心的研究人員揭示了一種叫做髓系細胞(Myeloid cell)的免疫細胞是如何促進癌症惡化的,相關結果發表在《Immunity》雜誌上。
  • 衰老中的免疫系統發生了什麼?
    人類的衰老是一個複雜的生理過程,是因時間推移和與環境的作用而引起的分子、細胞和機體結構與功能的隨機改變。衰老以進行性的生理功能和組織內環境穩定能力下降為特徵,會導致退化性疾病和死亡的發生率增加。事實上,免疫系統的衰老既是機體衰老的必然結果,也是導致機體衰老的重要原因。在對免疫衰老的深入研究過程中,更多的衰老與免疫互相影響的機制被逐漸發現。衰老中的固有免疫機體的免疫系統由固有免疫系統和適應性免疫系統組成。
  • 免疫檢查點分子與腫瘤免疫治療 ——解讀2018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CTLA-4和PD-1都是活化T細胞表面表達的免疫檢查點分子,具有向T細胞轉導活化抑制信號的功能,是機體調節免疫應答和建立對自身抗原免疫耐受的重要「剎車」分子。在腫瘤組織微環境中,腫瘤細胞可以通過表達相應配體的方式,啟動T細胞表面的CTLA-4和PD-1分子的免疫抑制作用,導致腫瘤組織中浸潤的T細胞失能,從而使腫瘤細胞逃避免疫系統的監視和清除。
  • 在太空中,免疫系統是否有影響?
    然而,當太空中太空人現在能被護離周圍的物理力之時,那些微觀尺度上更小的威脅呢?在地球上,我們的身體竟然是高效運作的有機體,而且我們的免疫系統維持我們強大的抵抗力。問題在於,當我們離開陸地安全區時,它是否以某種方式影響我們的免疫系統?
  • 激活自身免疫系統,讓T細胞從攻擊身體轉變為保護身體
    激活自身免疫系統,讓T細胞從攻擊身體轉變為保護身體 對大多數人而言,免疫系統的作用是保護我們不受細菌、病毒和其他有害病原體的傷害。但對於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人來說,免疫系統會將體內其他健康細胞和組織視為外來物,並對它們進行攻擊。
  • 發現植物免疫反應中促進細胞存活的分子機制
    董欣年團隊揭示植物免疫反應調控新機制:NPR1形成凝聚體,促進細胞存活責編 | 逸雲植物為了抵禦病原體入侵進化出了高效的先天免疫系統,包括病原體模式分子引發的免疫反應(PAMP-triggeredNPR1最近被證明是水楊酸受體 (點擊查看:Nature | 鄭寧/董欣年合作團隊揭示植物激素水楊酸與受體結合的分子機理),在水楊酸信號途徑中起著重要作用【4】。雖然已有研究表明,SA和NPR1可以抑制ETI誘導的PCD【5】,但其分子機制仍然不清楚。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免疫治療
    相比於傳統PD-L1免疫組化的檢測方法,分子影像通過特異性的分子探針能夠無創、實時、動態地對腫瘤部位的PD-L1表達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指導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帶來新機遇。這項研究工作提出了免疫治療時間窗的概念,即在多種腫瘤模型的研究中發現,通過幹預手段使腫瘤PD-L1表達上調,再通過核醫學分子影像手段確定PD-L1表達上調的時間窗口,在時間窗內進行PD-L1靶向阻斷治療能夠顯著提高抗PD-L1治療的有效性。研究工作證實,無論是在對抗PD-L1治療敏感的動物模型還是在不敏感的動物模型,核醫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免疫治療都能有效地提高治療效果。
  • 探尋人類機體免疫系統的奧秘!
    解碼人體免疫系統!首次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 有史以來第一次,科學家們對人體免疫系統進行全面測序,人體免疫系統比人類基因組大數十億倍。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美國範德堡大學的研究人員對這個龐大而又神秘的系統的一個關鍵部分---編碼循環B細胞受體庫的基因---進行了測序。
  • 一文讀懂:腫瘤免疫逃逸的分子機制
    腫瘤的免疫反應是腫瘤發生發展過程中的重要過程,脫離機體免疫監控後腫瘤的惡行生物學行為將會進一步加快,從而促進腫瘤的增殖、侵襲和轉移,因此了解腫瘤的免疫逃逸機制對於腫瘤的治療尤其是免疫治療具有重要作用。
  • 研究發現觸發植物免疫激活的分子機理
    近日記者從蘭州大學獲悉,該校教授黎家團隊在《美國科學院院刊》發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植物類受體蛋白激酶(BAK1)缺失後觸發植物免疫自激活的分子機理,並解釋了其生物學意義,在植物免疫領域具有重要的理論與實踐意義。
  • 免疫影像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腫瘤免疫治療
    相比於傳統PD-L1免疫組化的檢測方法,分子影像通過特異性的分子探針能夠無創、實時、動態地對腫瘤部位的PD-L1表達水平進行定量分析,從而為指導免疫檢查點阻斷治療帶來新機遇。研究人員揭示了動態上調的PD-L1表達與改善的PD-L1阻斷治療效果之間的相關性,並且驗證了核醫學分子影像引導下的抗PD-L1治療引起腫瘤微環境中效應T細胞浸潤明顯增加。
  • JEM:揭秘單純皰疹病毒躲避宿主免疫系統感染大腦的分子機理
    患者機體先天性免疫系統會抑制HSV1對大腦的感染,但HSV1有時會躲避大腦的防禦機制。來自奧胡斯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揭示了幫助HSV1感染大腦的分子機制。這項研究中,研究人員在HSV1的基因組中識別出了特殊的蛋白能促進病毒對大腦的免疫逃避,當研究者利用缺失關鍵基因或關鍵基因被改變的HSV1突變體感染培養中的小鼠腦細胞時,他們發現,含有VP1-2基因突變體的HSV1能夠表現出先天性免疫反應的增加,而小鼠則能夠表現出抵禦攜帶VP1-2突變的HSV1相似的強大免疫力,這就表明,正常的VP1-2基因會抑制宿主機體的免疫力。
  • 自體免疫疾病也許緣於免疫系統演化過程
    Day192 Book15《我們為什麼還沒有死掉》47%第三章:演化的歷史人類會患上自體免疫疾病的原因可能有三
  • 免疫系統的記憶訓練
    除此之外,免疫系統中被稱為T細胞的特殊細胞在淋巴結中被激活,隨後會分裂和增殖。 同時,這些細胞將獲得某些功能,使它們能夠摧毀其他細胞,例如被病毒感染的細胞。此外,它們還產生一些被稱為細胞因子的蛋白質,用以阻止病原體的繁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