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傳濤:遏制英語熱,守住自己的文化密碼

2021-01-21 齊魯時評

  作者:王傳濤

  全國政協十二屆一次會議討論會上,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張樹華認為中國應該制定科學的外語教育戰略。張樹華說,重視和學習英語只是一種手段,是基於我們改革發展的需要,一些教育部門和機構卻本末倒置,將它當作了唯一的目的。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深受其害,荒廢正常的學業,使整個中國的教育質量遭到毀滅性打擊,漢語也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機。(3月12日中國網)

  英語熱登上「兩會」舞臺,早已不是第一次了。但是,無論我們是多麼地痛恨英語,英語考試都在那裡,不離不棄。無論是四六級考試,還是晉職稱考試,無論是出國考試,還是為如期能拿到一張畢業證,都必須要把英語先學好。展現給外國人的一幅壯觀景象是,無論你身處大學、中學還是小學,抑或是幼兒園,都會在清晨聽到誦讀英語單詞的聲音——英語文化,已經滲透到了中國的每個角落。

  多學一門語言沒什麼不好。更何況,英語現在是世界上公認的世界語言。可是,像我國這般全民學英語的壯觀景象,以及學後超低的使用率現狀,就極不正常。對廣大國人而言,不僅僅帶來了極大的學業負擔,對社會資源構成了極大的浪費,更對我們的國語漢語構成了危機。站在東西方語言及文化層面分析,既反映出了漢語在英語面前的不自信,也反映出了「西方壓倒東方」的世界文化結構。

  不得不承認的現實是,漢語使用已經日益粗鄙化。曾經有研究人士對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和中央戲劇學院319名學生進行了一項測試,結果顯示,在語言文字能力上,30%的學生不及格,68%的學生得分在70分以下。對我國某文科大學部分學生的專項調查發現,66.2%的人存在信件書寫格式問題,86.5%的人存在行文語氣問題,100%的人存在語法問題。雖然說,漢語水平差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可有一個原因從來都不應該忽視——全民學英語,佔用了本應用於漢語學習的時間和資源。

  據統計,我國每年報考英語四六級的人數均超過600萬。這還不包括研究生考試、職稱考試、出國考試等多種考試。學習英語,並沒有原罪,可是,讓絕大多數大學生都要學英語,並且還有學校規定「不過四六級不給畢業證」,就非常不合理了。更悲催的是學後超低的使用率。我國學習過英語的人,早已過億,可據教育研究機構人員及語言教育培訓機構人員估計,中國目前能夠使用英語進行交流的人不會超過200萬,這意味著中國絕大多數的英語學習者,在時間、精力、經濟方面大量投入後,沒有收到好的成效。

  改變當下的英語熱現狀,在筆者看來,必須做到以下兩點:一是,在種種考核體制中,改變英語分數在考評過程中的作用力,讓英語學習失去「體制的推動力」,淡化強制學習;二是,在年齡較小的學習段比如說幼兒園和小學,禁止學英語;在大學之中,把英語由「必修」改成「選修」。

  漢語與漢字,是我國的文化密碼,是東方文明構成的最基本因素。要想守住我們的文化密碼,就必須要遏制當下的英語熱。如果英語繼續強勢下去,而漢語教育仍然自認為在國內「瘦死的駱駝比馬大」,想必漢語會在英語面前繼續式微下去。

  齊魯時評,歡迎投稿!

  投稿郵箱:

qilushiping@iqilu.com

網上投稿

;請關注

齊魯時評官方微博

齊魯網版權與免責聲明

1、山東廣播電視臺下屬21個廣播電視頻道的作品均已授權齊魯網(以下簡稱本網)在網際網路上發布和使用。未經本網所屬公司許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東省廣播電視臺下屬頻道作品以及本網自有版權作品。

2、本網轉載其他媒體之稿件,以及由用戶發表上傳的作品,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版權和其它問題可聯繫本網,本網確認後將在24小時內移除相關爭議內容。

詳細聲明請點擊進入>>

相關焦點

  • 英語「熱」文化
    新東方網>英語>英語學習>英語閱讀>英美文化>正文英語「熱」文化 2013-08-15 14:42 來源:21世紀 作者:   今年夏天
  • 語言全球化影響各國文化 英語熱不會西化中國
    印度有殖民歷史,英語是其官方語言,而且很多時候,它的某些制度、人們的生活方式都很英化,但當你看到印度人堅持著他們自己的宗教信仰的時候,你就不能說印度文化已經被西方化了。一個民族文化最核心的東西還在,這種民族文化就還在。」  北京語言大學的李慶本教授的觀點與孫教授不謀而合:「文化包括兩個層面,一個是文化表層,另一個是文化的核心價值。中華文化的傳統並非那麼容易就消失得了的。
  • 守住文化的根脈 中華吟誦周拉開帷幕
    守住文化的根脈  隨著樂聲的響起,孩子們身著鮮豔的書童裝登上舞臺,讓觀眾眼前一亮。《弟子規》、《三字經》、《百家姓》伴著稚嫩的童聲一一吟誦而來,別有一番風味。國家語委副主任、教育部語用司司長王登峰在致辭中認為,要「通過吟誦文化的傳承面向世界的時候堅守自己的文化,守住自己的根脈。」
  • 《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一次重組中國文化元素的試驗
    在何殤的《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中,徐福以替秦始皇尋找長生不老藥為名,帶領自己的族人,前往海上尋找安寧極樂之所。在小說裡,他們到了「平原廣澤」後繼續往南,到了琉球群島。隨後,又找到了姆大陸遺蹟,並在其基礎上建造了自己的陵寢。「長生」在我們的文化裡,其實意味的是「逍遙」,指身體不受羈絆,心靈自由放逸。實現身體和心靈雙重自由的地方,就是陶淵明對桃花源的想像和定義。
  • 「鯛」與「羊」, 豐盛錯綜的文化密碼
    ○羅婉 最近,人工智慧成為了「熱搜」之一,從排名世界第一的天才圍棋選手柯潔與AlphaGo對決大敗,到微軟小冰創作的首本現代詩集《陽光失了玻璃窗》,關於人工智慧的討論又開始沸沸揚揚。高曉松曾在面對AlphaGo對人類50連勝時悲哀地感慨,「多少代大師上下求索,求道求術,全被破解。未來一個八歲少年只要一部手機就可以戰勝九段,榮譽信仰灰飛煙滅。
  • 專家:英語熱有什麼不好?為什麼批評?
    在這位復旦大學外文學院教授、博導眼中,目前所談論的英語熱實質上是考試熱,而考試熱確實存在問題。真正意義上的外語熱本身不是壞事,或者說沒有什麼不好,它是改革開放帶來的結果,是交流的需要,尤其對這樣一個發展中國家來說更加不易。邱東林教授將英語熱與國家的發展戰略聯繫的視角,其實一直貫穿在英語成為中國規範課程後的150多年裡。
  • 阮煒:非理性英語熱必須降溫
    一方面傳統文化正強勁復甦,世界上漢語熱方興未艾,另一方面中國的全民英語熱越來越熱,漢語備受冷落,中文畢業生難找工作,傳統價值觀正在經受五四以來又一次大崩潰(比之鋪天蓋地的英語熱以及相應的西方文化熱,近年來傳統文化「復興」實在是杯水車薪)。
  • 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底線在哪兒
    :堅持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自然恢復為主,守住自然生態安全邊界。根據全國生態狀況變化遙感調查評估結果,近十餘年來,全國灌叢、草地等自然生態空間明顯減少;「長江雙腎」鄱陽湖、洞庭湖等河湖溼地面積萎縮,部分中小河流斷流長度增加、周期加長;海洋自然岸線比例呈現下降態勢;自然保護地空間布局仍需完善,一些受威脅的動植物物種尚未達到有效保護,生物遺傳資源喪失、流失的趨勢尚未根本遏制。  二是生態系統穩定性差、功能偏低。
  • 英語四級作文預測:遏制交通事故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英語四級作文預測:遏制交通事故 2019-12-03 01:54 來源:新東方網整理
  • 「桃花源密碼」是隱藏在中國神秘文化符號背後的絕地探險
    近日,作家何殤的新作《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經由捧讀文化與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在這部作品中,何殤用故事的形式揭開了中國神話和歷史當中隱藏的文化符號。作為何殤的首部中國文化探險小說,《桃花源密碼:海底天宮》是他正在創作的超級架構「長安未知局」系列的前傳,講述的是隱藏在「桃花源」「長生不老藥」等中國神秘文化符號背後的絕地探險故事。
  • 生命密碼的起源,帶你了解全新的自己!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的中國,以易經為主,為華夏子孫留下了豐富的知識和文化。當然國外也有他們的命理預測方式,分別是佔卜術、塔羅牌和生命密碼。所謂改變人命運的十種方式: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陰德五讀書,如果想了解自己的命運,首先要了解自己的命,當然了解自己命理的方式有很多,作為一個小白,以生命密碼入門無疑是最簡單易學的方式。
  • 2016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預測:遏制交通事故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作文>正文2016年6月英語四級作文預測:遏制交通事故 2016-06-06 09:50 來源
  • 初中文化自學成黑客 英語一竅不通但代碼一看就懂
    廖青說,很多人剛開始使用密碼時會用自己的生日或姓名全拼,隨著密碼安全等級升級,就變成姓名拼音和生日的組合,而且許多人在網上使用的各類帳號的密碼都是一樣的。  「這就是中國人使用密碼的規律。外國人沒有這樣的習慣。」廖青突發奇想,如果研究一個軟體,專門對密碼進行重新組合,利用軟體不斷嘗試登錄,就能獲得最新密碼。
  • 密碼箱怎麼設置自己密碼 密碼箱密碼正確打不開怎麼辦
    不過,由於日常生活中需要記住的密碼太多了,因此人們常常會忘記密碼箱的密碼。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密碼箱的密碼忘記了怎麼打開,順便來說說密碼箱怎麼設置自己密碼以及密碼箱密碼正確打不開怎麼辦。一、密碼箱的密碼忘記了怎麼打開密碼箱是生活中常見的物品,由於自己需要記住的密碼非常多,因此常常會將密碼箱這種不常用的密碼忘記,那麼密碼箱的密碼忘記了怎麼打開?
  • 新華網評:守住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馬若虎  在甘肅考察期間,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嘉峪關關城,察看關隘、建築布局和山川形勢,聽取長城文物遺產保護和歷史文化傳承弘揚情況介紹。他強調,我們一定要重視歷史文化保護傳承,保護好中華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脈。從字裡行間中,我們深刻領悟到了歷史文化保護傳承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 「四世同堂」英譯上熱搜 跨文化翻譯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聲」
    原標題:跨文化翻譯,中華傳統文化如何「發聲」  近日,英語四級考試因為一道題上了微博熱搜——「四世同堂」用英語怎麼說?「four generations under one roof」被認為是最佳答案。
  • 朱小迪英語拼讀:The hot yak(很熱很熱的犛牛)
    點擊下方綠標聽故事The hot yak很熱很熱的犛牛
  • 大溪文化密碼——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
    新石器時代穿孔石鉞於2003年出土於巫山縣人民醫院遺址,其遺址是大溪文化分布在三峽地區最為重要的代表性遺址之一。此穿孔石鉞屬於二級文物,長14.7釐米,刃寬13釐米,厚1.1釐米。黑色,器身扁薄,平面呈梯形,上窄下寬,弧刃上部鑽一孔,孔渾圓,為綁附用。製作精美,通體磨光,未見使用痕跡。
  • 聽過「熱磚上的貓咪」嗎?英語裡帶貓的比喻句,有意思!
    不管是在哪種文化裡,比喻句都是非常常用的,因為比喻句形象生動、風趣幽默。英語裡也有很多比喻,特別是生活中常見的小動物。今天我們一起來看看帶有「貓咪」的比喻句!catLike a cat on hot bricks:「像熱磚上的貓咪」。很多人聽過熱鍋上的螞蟻,意思是「火急火燎、坐立不安」。非常巧的是,英語裡「像熱磚上的貓咪」也表示「局促不安、如坐針氈」。
  • 漫談西方文化:英語及其形成
    需要時常指出的是,雖然英語中的許多肉類名稱來自於法語,如beef(牛肉)、veal(小牛肉)、mutton(羊肉)等,不過本身的動物名稱卻是盎格魯-薩克遜語,如cow(母牛)、calf(小牛)、sheep(羊)等。當然,這就說明人們吃肉時說法語,但當他們飼養動物時就說英語。大約從公元1000至1500年間,是英語的變化期,稱之為中世紀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