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數學尤其是對於剛進入初中的同學們來說,前面我們已經介紹了,初中數學主要是學會用字母來表示數,進行相關的運算和解答。而在整式的相關概念中,也已經明確了單項式、多項式、整式的相關概念,並且介紹了考點。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整式的加減,整式的加減這一節,在各地市的中考中必有涉及,尤其是同類項的概念以及去括號的法則的應用,是主要考察的內容,因此要掌握合併同類項,並且牢記這裡容易出錯的地方,在平時做題的反覆提醒自己,養成好的習慣。我們也將通過實例來詳細講解整式的加減。
一、同類項
所含字母相同,並且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的項。注意幾個常數項也是同類項。「兩相同」指的是:一是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數也相同,「兩相同」同時也是判斷同類項的標準,缺一不可。「兩無關」:一是與係數大小無關;二是與所含字母的順序無關。因此判斷兩個單項式是否為同類項只需滿足兩個條件即可:一是單項式所含字母相同;二是相同字母的指數也分別相同,二者缺一不可。
例題1:下列各式中哪些是同類項,為什麼?
(1)、ab與ab;(2)、xy與3yx;(3)、5ab與6ab
分析:同類項只有字母及指數有關,與係數是沒有關係的,牢牢抓住上述判斷依據。(1)中不是同類項,因為相同字母的指數不同;(2)、是同類項;(3)、不是同類項,因為相同字母的指數不同。
例題2:
分析:由題意可知,兩個單項式相加後仍然是單項式,說明這兩個單項式是同類項,根據同類項法則,可知m-1=2,n=2,得m=3,n=2.所以選c.
二、合併同類項
合併同類項的法則:同類項的係數相加,所得結果作為係數,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合併同類項後,所得項的係數是合併前各同類項的係數的和,且字母連同它的指數不變。合併同類項的步驟:①準確地找出同類項;②利用法則 ,把同類項的係數相加減,字母和字母的指數不變;③寫出合併後的結果。合併同類項時應注意:①如果兩個同類項的係數互為相反數,合併同類項後,結果為0;②最後不要漏掉不能合併的項;③只要不再有同類項,就是結果(可能是單項式,也可能是多項式)。如果題目中的多項式較多時,可以在同類項下面做相同的記號,做記號時要注意最好要連同該項的符號一同標記上,以防在合併時出錯。
例題3:合併同類項: 4a+3b+2ab-4a-3b
分析:先找到式子中的同類項,然後進行係數的相加減,得到=2ab.
三、去括號法則
去括號法則: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正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同;如果括號外的因數是負數,去括號後原括號內各項的符號與原來的符號相反。這裡在做題是非常容易出錯,一定要記牢,如果括號外的因數的符號是「-」時,去掉括號後,原括號內的各項都要變號,不能只改變原括號內的第一項或前幾項的符號。當括號外是一個非「±1」的因數時,應根據分配律,先將該數與括號內的各項分別相乘後再去括號,以免出現錯誤。重點說明一下:去多重括號時,一般先去小括號,再去中括號,最後去大括號,即從內向外去括號。也可以先去大括號或中括號。如何選擇去括號的順序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例題4:3(2ab﹣b)﹣2(ab﹣b)
分析:去括號時,注意易錯點,就是如果括號前是「-」,一定要注意每一項都變號,還要注意的是,前面如果有因數,每一項都要乘。原式=6ab-3b-2ab+2b=4ab-b.
去括號大家明確了,相對應的就是添括號,在很多情況下為了化簡計算,也可能出現添括號的情況。添括號法則:通過類比去括號法則,可以得到添括號法則,所添括號前是「+」號,括到括號裡的各項都不改變符號;所添括號前面是「-」號,括到括號裡的各項都改變符號,簡記為「加不變,減全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