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力波·黑洞·蟲洞·宇宙大爆炸,其實可以這樣形象有趣的理解

2021-01-08 楓評

廣義相對論嘛,核心就是那看不見摸不著的「引力」,說到引力,我們自然能想到:飛得高摔得慘,地球繞著太陽轉,再根據牛頓的公式,引力一沒地球被甩~

不過愛因斯坦可不這麼想,違反了人家的狹義相對論(比較複雜),於是他做出了這樣的假設:

引力並不是一種力,是時空彎曲的外在表現

質量越大彎曲越厲害,就像一個重量級選手會在沙發上坐出一個大大的屁股印

這種說法能形象理解很多現象:光會被引力彎曲,流星會以曲線划過,就好像一個玻璃球在經過凹陷邊緣處時彎了一下

如果物體質量增加,空間便會加大扭曲,泛起了「波瀾」

你可能沒太理解,沒關係,我們再來想像一下

剛才坐在沙發上的重量級選手拿著一顆西瓜

自然屁股印就更深了,凹陷面積也大了

而這加深變大是個過程,需要傳遞

更抽象一點,如同一滴水落到平靜的水面,波紋從中心傳到邊緣

這個「波瀾」就是著名的引力波(2016年那個歷史性時刻,我們探測到了引力波!)。

現在,我們順著「引力使時空彎曲」繼續想下去

質量產生引力,質量越大,引力越大,空間凹陷得越深

逐漸形成一個洞,完完全全凹了回去

這就是我們所說的黑洞

當然更精確的模型是這個亞子滴

有了精確的模型,我就可以順其自然地引出蟲洞的樣子,像是兩個黑洞嘴對嘴( 咳咳)

物理圈一般叫它「愛因斯坦-羅森橋」

感覺真的像是連接了兩個相距幾百光年的地方,不過千萬別被科幻大片給騙了,蟲洞沒法穿越過去未來空間轉移,試想你從一邊掉入黑洞,也只是進入了另一個黑洞,是莫得辦法出來的。

好了,我們現在可以換個場景了,去瞧瞧宇宙大爆炸

XX年,愛因斯坦把玩著推導出來的引力場方程,算啊算,忽然驚叫:oh my god!宇宙是不穩定的!

幾年後他根據天文觀測,敲定,嗯,宇宙在不斷膨脹。

既然是膨脹,必定是從一個點(奇點)開始

你肯定會問:奇點?如果宇宙最開始是奇點,那奇點外是什麼?宇宙的宇宙?

別急,我們繼續頭腦風暴

假設有一個奇點,裡面放個彭羅斯階梯(上面的動圖)

再設定你感覺不到在繞圈,只是一直朝前走

盯著這個圖,閉眼想像一下

是不是感覺雖然有界,卻永遠逃不出這個無限循環的三維空間?

沒錯,這就是「有限無界」宇宙觀

你根本不可能「出去」,因為根本沒有「外面」,空間和時間都禁錮在奇點中,137億年前的某天,上帝說要有光,於是那聲巨響,宇宙開始飛速膨脹......

想像到這裡就結束了,不過宇宙的神奇,才剛剛開始。(ps:本來想這次結束《時間的形狀》這本書,奈何後面太精彩,一次說不完,我們下期再見。)

小楓專注分享科學生活類書籍,喜歡就關注一下吧

相關焦點

  • 解碼引力波信號 「弦外之音」驗證黑洞「無毛」形象
    4年前,兩個黑洞合併產生的引力波信號被捕捉到,科學家將引力波轉化成聲波,人類開始「聽」到黑洞。5個月前,全球多地天文學家同步公布首張黑洞真容,人類終於「看」到了黑洞。  近日,人類再次破譯黑洞密碼。科研人員在《物理評論快報》刊文稱他們「聽懂」了一個新生黑洞的「聲音」。並發現通過分析這種「發聲」模式的特徵,可以得到黑洞的質量和自旋。
  • 黑洞的碰撞使引力波變得更加有趣
    Physics), Simulating eXtreme Spacetimes (SXS) Collaboration) 研究引力波的天文學家們首次探測到兩個質量相差很大的黑洞的碰撞 LIGO在2015年9月首次發現了引力波,並探測到了兩個正在合併的黑洞產生的時空漣漪。
  • 宇宙大爆炸後不久的超大質量黑洞是如何產生的?
    來源:新浪科技根據經典理論,超大質量黑洞並沒有足夠時間在年輕的宇宙中發展。然而,觀測結果表明它們在大爆炸後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SISSA的一項新研究對這個有趣的問題提出了新的解釋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4月8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超大質量黑洞的規模是太陽的數十億倍,而最近的一項研究指出,超大質量黑洞在宇宙「僅僅」8億年時就已經存在,而宇宙的年齡已經140億年,這怎麼可能呢?在天體物理學家看來,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形成這些宇宙「怪物」確實是傷腦筋的難題。毫無疑問,我們當前對這些天體的了解還十分有限。
  • 引力波碰撞「生」黑洞
    平面引力波的「碰撞」最近,美國的兩位理論物理學家考慮了這樣一個有趣的問題:假如有兩列以平面波形式傳播的引力波面對面相遇,會發生什麼事情?他們做了電腦模擬。其實,就一般的平面波而言,不論強度如何,它們在相遇,在發生過波的疊加之後,都會若無其事地各自傳播——這也是波的「碰撞」不同於粒子的碰撞的特點。而引力波之所以在強度足夠大時,會有如此與眾不同的表現,是因為:對於別的波,時空只是它們運動的背景;而引力波,它們本身就是時空的波動。
  • 引力波知多少
    這次引力波貨真價實的發現,讓廣義相對論的正確性更加毋庸置疑了。那麼,關於引力波這樣的新鮮事物,我們其實還有不少問題要問。相比天文望遠鏡,引力波觀測有什麼優越之處?引力波的發現讓天學家在探測宇宙的手段上提升到了一個新臺階。就拿此次探測到的引力波來說吧,它來自距離我們13億光年處的兩個黑洞的合併。
  • 引力波是怎麼發現的_引力波有什麼實際意義(引力波對人類的意義)
    而根據標準宇宙大爆炸理論,大爆炸之後約40萬年,光子、電子及其他粒子混在一起,宇宙處於晦暗的迷霧狀態,光無法穿透。而引力波則不同,它誕生在宇宙大爆炸之初並以光速傳播。從事引力波研究多年的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理論物理學家勞倫斯·克勞斯認為,引力波被測量到,意味著人們可以通過引力波而一直追溯到大爆炸之後僅僅10的負35方秒的極早時期,同時引力波也可以作為另一種觀測宇宙的手段。
  • 揭秘引力波背後:如何理解它 怎樣具體探測?
    來,不慌~這裡你花幾分鐘就可以「學會」廣義相對論,然後有了理論的武裝,你就可以輕鬆理解本文裡的很多事情啦。要理解廣義相對論,你只需要知道兩句話,第一句相信大家都聽說過:1空間三維+時間一維,這樣時空就是四維。時空就是時間加空間,是一個整體。比如:你就處在一個時空裡。因為,此時此刻(時間),你一定在某個地方(空間)讀這句話。
  • 前所未見的新黑洞!引力波天文學又創奇蹟
    2019年5月21日,雷射幹涉儀引力波天文臺(LIGO)和室女座引力波天文臺(Virgo)同時探測到一個令人震驚的引力波信號,它不僅是迄今為止規模最大的引力波,也刷新了引力波最遠距離的記錄。更重要的是,該信號向我們透露了一類前所未見的黑洞!
  • 專家:引力波就此可以確切地確認黑洞的存在
    像這樣的雙星系統是LIGO尋找的眾多引力波源的一種。引力波是時空的漣漪從這樣的雙星系統中帶走能量從而使兩個緻密物體在旋轉的軌道運動中互相旋近。旋近使這樣物體互相靠近直到併合。雙星使時空壓縮伸長產生了引力波並向外傳播出去。也就是這種時空的壓縮伸長可以被高新LIGO探測到,並揭示產生引力波的源頭的信息。
  • 關於大爆炸與黑洞,猶太神秘學早已給出了詩意解答
    這一猶太神秘學源於中世紀,它對宇宙起源所作的描述,跟當今科學家描述的現象相互對應,尤其是在大爆炸和黑洞方面。而且,它所探討的問題很多都是當今物理學家一心想要解答的命題,比如發展「大一統理論」。因此,有必要考慮物理學該如何聯手神秘主義,描繪出我們對宇宙的宏觀理解。
  • 科普中國詳解引力波:兩個黑洞的「火拼」
    相較而言,我們剛才提到的人類第一個黑洞「天鵝座X-1」, 它是一個極端克爾黑洞,差不多在以超過1000轉每秒的速率轉動。如果你覺得轉速依舊很難理解,那我們可以想像一下《星際穿越》電影的一個情節,主人公在卡剛都亞黑洞的行星上只呆了3個小時,但是後來卻發現飛船上已經過了23年,時間相差了6萬倍。要有這樣巨大的時間差,其中條件就行星極度靠近黑洞的同時,黑洞也以最大速度轉動。
  • 黑洞、蟲洞都很可怕:產生巨大引力波
    今年年初,科學家做出了「本世紀最大的科學突破」,發現了引力波的存在。與此同時,研究人員還指出,這些引力波是由兩個大小約為太陽30倍的黑洞碰撞時產生的。但一項最新研究稱,其它現象也很容易產生引力波,如蟲洞或gravaster(一種內部由暗物質組成的天體)。
  • 引力波可以逃出黑洞嗎?
    【每日科技網】  愛因斯坦在1916年6月,就在廣義相對論的基礎上預言了引力波。所以,引力波和郭英森先生沒有任何關係。引力波是一種對引力傳遞方式的簡潔的描述。任何物體都會產生振動,比如水面,水面發生振動,就會以一圈一圈波的形式向外界擴展,把能量信息傳遞出去。這就是水波。
  • 引力波可以幫助我們揭露黑洞、暗物質和粒子理論中的奧秘
    「這種扭曲像湖面上的水波一樣傳播」,義大利羅馬大學的理論物理學家,保羅·帕尼教授解釋道,「這就是引力波」。所有有質量的物體都會在時空結構中產生它們自己的微小的凹陷,即產生所謂的引力。但是,只有最重的天體參與的激變事件,比如黑洞和中子星,才可以產生足夠大到在地球上可以探測到的引力波。
  • 科學:引力波探測到最大和最遙遠的已知黑洞碰撞
    導語:一個國際科學家小組已經探測到了引力波,這是由愛因斯坦預測的時空扭曲造成的,這是由於未檢測到的更大和更遠的黑洞碰撞造成的。殘酷的衝擊形成比太陽大的新的約80倍大約9000萬光年遠孔。此外,研究人員還檢測到 其他三個黑洞合併的信號。到目前為止,因為 第一個引力波被發現於2015年9月 , 迎來的一個 天文學的新時代這種方法已經允許以揭示存在的恆星質量和黑洞十個兼併 中子星,茂密的球形遺蹟和恆星的崩潰。
  • 四維宇宙中的黑洞:宇宙大爆炸其實是一個幻景?
    黑洞是一片連光線都無法逃脫的空間區域,而光速是任何形式的物質可以達到的速度上限,因此任何物質只要跨過了黑洞的邊界——一個被稱為事件視界(event horizon)的二維面,便有去無回。 在黑洞的奇點處,已知的物理規律也同樣不再適用。與大爆炸不同的是,黑洞的奇點被視界包圍著。
  • 如何形象地介紹什麼是引力波?
    我們把鐵球猛地拿走,彈性床墊會迅速回彈,並振動一會兒,再比如在水中,用手指輕觸一下水面,會發現水波紋向四周蔓延,引力波可以形象地看成是這樣。無論是彈性床墊還是水面,那都只是壓力發生了變化,而引力波是咋回事呢,它是空間中質量分布的變化造成的時空曲率變化以波的形式向四周傳播,但還要滿足條件,如果是保持靜止或者做勻速直線運動,不會產生引力波,必須要質量分布發生變化才可以,另外,球對稱質量分布變化不會產生引力波。
  • 超大質量黑洞合併,將成為整個宇宙歷史上僅次於大爆炸的活躍事件
    產生此現象所需的能量總量約 5×10^54 J:比大爆炸以來看到的任何事件都要多的能量。但是,宇宙中確實存在另一類事件,可以在更短的時間內輸出更多的能量:兩個超大質量黑洞的合併。雖然我們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事件,但這只是時間和技術的問題。一旦超大質量黑洞合併,舊的記錄將被被徹底打破。圖註:該模擬顯示了在現實的富含氣體的環境中兩個超大質量黑洞合併而成的兩個靜止圖像。
  • 宇宙大爆炸後,最初期形成的黑洞還是恆星?
    大爆炸後3億年,宇宙在「黑暗時代」裡形成了第一代恆星、星系、黑洞。計算機模擬可以向我們展示宇宙在這一時期中充滿疑問和遐想的波瀾壯闊的過程。我們的宇宙始於130多億年前的「大爆炸」。大爆炸之後的數億年裡,恆星、星系等發光的天體尚不存在,這個時期被稱為宇宙的「黑暗時代」。
  • 引力波是什麼?引力波的發現意味著什麼?
    有趣的是宇宙中的強引力場天體非常之多,比如超大質量黑洞合併,脈衝星自轉、超新星爆發等都是引力波的強有力來源。引力波與電磁波天文學又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引力波無法通過電磁輻射直接觀測,引力波與宇宙中物質的相互作用是非常微弱的,可以傳播至很遠的宇宙空間。  引力波的探測目前仍然存在困難,科學家認為引力波儘管有間接的證據顯示其存在,但直接證據缺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