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我的一切屬於教育,我的成就固然離不開教育。生活、生命本身本來就是最好的教材,同時也是最好的老師。——高楨迪2020年11月29日·北京
今天的教育不是天經地義的
現代教育不是從來就有的,但教育活動不是人類的獨有。
人類為了互動方便,為了子孫後代更好的生存生活而發明了文字,語言,從而得以讓知識和智慧得以傳承發展。這也許是人類高級於其他物種的根本原因。在動物世界,同樣如此。動物雖沒有語言文字來向後代傳承發展歷代先祖留下來的智慧,但是他們會帶著自己幼崽捕獵、嬉戲等。
言外之意,既然現代教育不是從來就有,那麼現代教育就不是永恆的。它也有生命的周期,隨著21世紀爆炸似的發展,尤其以網際網路、大數據、智能科技的發展,人類在生活、生產,衣食住行等領域已經發生了深刻變革,發展。但是,唯獨教育依然在過去的軌道上「蹣跚前行」,似乎已經跟不上時代的潮流,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求。
教育的本質
教育的本質是為了讓人幸福,找到自己對生命和生活的熱愛,活出一個真實的自我。不管什麼年代,這個宗旨不會改變。既然如此目標明確了,那麼達成這個目標的方式方法應該有很多。
未來教育的預判
所以,對教育,對未來教育,我主要有兩點看法:
1、千人千面千師,也就是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夫子講「因材施教」,個性化教育。這也就意味著,教育要打破現有的授課環境、授課模式、授課內容、授課時間,這裡面最關鍵的不是教育硬體問題,而是軟體。教育的軟體就是師資力量,要實現教育個性化、人性化必然要發動全國的師資力量,實現教育資源的大共享、大聯動。
2、智能智數智匯,也就是著名的教育家朱永新倡導的「新教育」,這裡的新不是簡單的內容新、環境新、方式新,而是教育體系、教育結構的新。正所謂傳統的學習機構是教育體系打造出來的紙老虎,是創新時代博物館的文物。要想實現教育的「智」變,離不開網際網路、人工智慧、大數據、雲計算等前沿科技。
總之,未來教育一定是高度個性化、智能化、數據化、實用化的,未來教育究竟是什麼?誰來教?誰來學?學什麼?怎麼學?怎麼評價?父母怎麼做?政府幹什麼?等這些板塊絕不是孤立、被動聯繫,而是建築在網際網路高科技上的精準柔性連結和驅動。未來,已來
朱永新和高楨迪:未來教育大變局!
高楨迪全國巡迴雙語演講筆記(精華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