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航助力深圳對外開放,為特區擴展「朋友圈」

2020-09-05 樂活大灣


8月18日晚,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一架空客A330飛機,滿載口罩等防疫物資,從深圳起飛前往雪梨。這是4月份以來海航相繼開通的9條深圳出發的客改貨定期航線之一。

深圳是中國最早的經濟特區,是中國改革開放的「窗口」和「試驗田」。早在2009年7月,海航集團就與深圳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舉辦海南航空深圳分公司掛牌儀式,致力於「紮根深圳」,通過航空客貨運輸、航空維修等業務發展,將自身的發展融入深圳建設發展戰略,助力深圳建設國際化大都市。

從深圳飛世界,海航開通深圳航線近80條

在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範區「雙區驅動」的重大歷史機遇下,海航加快深圳航線業務拓展。當前,海航在深圳運營的成員航司包含海南航空、天津航空、西部航空等共7家,運營深圳地區航線近80條,年執行航班4萬餘班,運輸旅客近900萬人次。國內航線基本覆蓋國內一二線及省會城市,其中,深圳至北京、鄭州日均航班量達5班以上,至海口、成都、重慶、西安、南京、杭州等城市日均航班量達3班以上。

國際航線方面,圍繞國家「十三五」規劃中深圳建設「國際航空樞紐」的發展目標,海航在深圳地區運營國際航線超過20條,其中運營深圳至巴黎、羅馬、布魯塞爾、馬德裡、溫哥華、奧克蘭、布裡斯班、凱恩斯等洲際航線11條,航線網絡長短搭配、日趨豐富,覆蓋亞洲、歐洲、大洋洲、北美洲。海航成為深圳機場開通國際航線最多、投入寬體機過夜運力最多的航空公司,被譽為「助力深圳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的排頭兵和主力軍」。

為便捷旅客商旅出行,海航攜手深圳機場推出海航旗下11家航司間的跨航中轉服務,國內中轉最短銜接時間為90分鐘;進一步優化國際國內中轉航線銜接,開通國際通程值機服務,中轉行李直掛目的地,實現國際中轉最短銜接時間由初期的180分鐘縮減至130分鐘。同時,海航積極拓展聯運模式,已成功在深圳樞紐投產東莞、惠州、中山、香港空巴產品,打造空地互聯全新聯運模式。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12月,海航還與深圳機場合作打造深圳機場頭等艙休息室,為旅客提供更全面、更舒適、更具特色的五星候機服務體驗。貴賓室佔地約330平米,可容納150名旅客,是對深圳地區地面服務環節的有力補充和升級。

此外,依託深圳政策優勢以及毗鄰港澳的地理優勢,海航於2010年成立深圳海航金鹿公務航空地面服務有限公司(簡稱「金鹿深圳FBO」),為金鹿公務、外航客戶及深圳機場公務機航班提供飛機地面勤務、機組及乘客各類地面需求服務,助力大灣區建設成為世界一流的公務機運營管理中心。金鹿深圳FBO當前代理外航客戶27家,保障國內外公務機航班上萬架次,市場佔有率排名第一,並獲得深圳市寶安區「四上企業」稱號及產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



發展航空貨運,密切深圳與世界的經貿聯繫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致使我國國際航空貨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此同時,國際上對於中國的各類產品尤其是醫療物資存在較大需求。海航緊抓國際航空貨運發展契機,增開深圳始發的貨運和客改貨航班,方便大灣區防疫物資生產企業就近連通出口空中通道,推動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製造業復工復產,維護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助力境外國家疫情防控。

3月24日,海航旗下金鵬航空波音747-400全貨機執行Y87451「深圳-布達佩斯」包機航班,滿載近60噸醫療物資抵達布達佩斯李斯特國際機場。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託一行到機場接機,匈牙利創新與技術部部長鮑爾科維奇·拉斯洛表示:「感謝我們的中國朋友在這個特殊的時刻,為匈牙利和匈牙利人民提供的有效和迅速的援助。中匈友誼長存!」

4月12日,海南航空HU7983航班滿載23噸醫療物資,從深圳起飛抵達西班牙首都馬德裡,這是海航深圳地區首班「客改貨」航班。疫情期間海航在深圳投放12架寬體機執行9條定期客改貨航班,截至8月15日,已累計執行深圳進出港客改貨航班328班次,高峰期每日執行6個航班,運輸防疫及各類物資超過8,000噸。

行穩致遠,助力航空維修產業做大做強



伴隨深圳更多客貨運航線的開通,飛機在深圳起落更加頻繁,為深圳乃至大灣區帶來龐大的飛機維修等業務需求。海航於2016年7月在深圳設立海航技術廣東維修基地,旨在打造廣深地區卓越航空維修品牌,構建安全、高效的航空維修技術服務保障體系。海航技術廣東維修基地擁有包含B737全系列、A320全系、A330-200/300、B787-8/9航線維修和787A檢的定期維修許可。維修網絡覆蓋深圳、廣州、桂林,共有員工近500人,在深圳為海南航空、金鵬航空、吉祥航空等8家航司提供維修服務。

基地成立至今,始終保持安全運行,努力實現「維修零差錯」的工作目標,確保每一個航班安全適航。疫情期間,廣東維修基地成立國際客改貨包機專項保障小組,研討制定專項保障方案,對飛機通訊系統、發動機部件、起落架、飛控系統等進行全面核查,做好工具航材儲備,保障飛機技術狀態處於最佳水平,出色完成深圳出港的多條國際客改貨包機保障工作。

今年是深圳經濟特區成立40周年,深圳正以更大格局、更大擔當、更大作為,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範例。海航集團將始終與深圳共「騰飛」,在深圳與世界之間架起越來越多承載著經濟、文化、旅遊交往功能的空中之橋,助力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成為競爭力、創新力、影響力卓著的全球標杆城市,助力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推動海南自貿港與粵港澳大灣區實現聯動發展。(記者 郭若溪 通訊員 廉中偉)

相關焦點

  • 海航助力深圳對外開放 為特區擴展「朋友圈」
    早在2009年7月,海航集團就與深圳市政府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舉辦海南航空深圳分公司掛牌儀式,致力於「紮根深圳」,通過航空客貨運輸、航空維修等業務發展,將自身的發展融入深圳建設發展戰略,助力深圳建設國際化大都市。
  • 特區40年|海航助力深圳對外開放,為特區擴展「朋友圈」
    海航成為深圳機場開通國際航線最多、投入寬體機過夜運力最多的航空公司,被譽為「助力深圳打造國際航空樞紐的排頭兵和主力軍」。為便捷旅客商旅出行,海航攜手深圳機場推出海航旗下11家航司間的跨航中轉服務,國內中轉最短銜接時間為90分鐘;進一步優化國際國內中轉航線銜接,開通國際通程值機服務,中轉行李直掛目的地,實現國際中轉最短銜接時間由初期的180分鐘縮減至130分鐘。同時,海航積極拓展聯運模式,已成功在深圳樞紐投產東莞、惠州、中山、香港空巴產品,打造空地互聯全新聯運模式。
  • 四十載特區繁華鑄就,「拓荒牛」四航人久久為功
    40年彈指一揮間,經濟特區發展的背後,最早進入特區、參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中交四航局建設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他們開山鑿石、架橋修路、築港通航,並點燃改革開放第一爆、首發「四分錢獎金驚動中南海」的勞動分配製度改革的創舉,為經濟特區發展書寫精彩篇章。
  • 深圳特區40周年 金融科技企業順勢而為
    >1980年8月,深圳正式被批准為經濟特區。自此,深圳奮力改革攻堅,不斷對外開放,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偉大成就的精彩篇章。深圳作為我國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試驗場"和"先鋒隊",轉眼間已走過了四十年的歷程。得益於突破了傳統思想束縛,催人奮進革新的深圳精神的繼承,深圳特區湧現出一批市場化、現代化、法治化、國際化和人文化標杆水平的公司,成為全球金融行業的中國「新名片」,向世界展示著中國的改革創新動力。
  • 1984年鄧小平深圳特區行 貧窮不是社會主義 1992年鄧小平南巡發表...
    到了1987年6月左右,鄧小平肯定地說:特區是成功的,不但決定正確,而且辦得成功。也就是說,到十三大前夕,鄧小平完全肯定特區。   可以引用國務院原副總理谷牧的總結:第一,特區是我們觀察研究當代世界經濟的前沿;第二,特區是我國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第三,特區是通向國際市場的特殊渠道和發展對外經貿的新基地;第四,特區是改革的試驗場。第五,特區是我國現行經濟政策的集中展示。
  • 四十載特區繁華鑄就「拓荒牛」四航人久久為功
    ,40年彈指一揮間,經濟特區發展的背後,最早進入特區、參與特區建設的「拓荒牛」——中交四航局建設者敢闖敢試、敢為人先,他們開山鑿石、架橋修路、築港通航,為經濟特區發展書寫精彩篇章。1979年,四航局100多人的隊伍率先開赴蛇口工業區,成為蛇口這個中國第一個對外開放工業園區的「拓荒牛」。
  • 深圳經濟特區建立39周年紀念日 深圳特區成立時間是哪一年?
    深圳經濟特區於1980年8月正式成立,是中國最早實行對外開放的四個經濟特區之一。深圳位於廣東省的東南部沿海,東起大鵬灣邊的梅沙,西至深圳灣畔的蛇口工業區,總面積327.5平方公裡,2010年延伸到全市,2011年延伸至深汕特別合作區。
  • 海航深圳—紐約、深圳—洛杉磯「客改貨」包機航班再次起航
    中國民航網 通訊員郭紅美 報導:北京時間11月3日15:10,海航集團旗下海南航空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南航空」) HU793航班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滿載約32噸電商貨起飛前往美國紐約同日北京時間18:10,海南航空HU445航班從深圳寶安國際機場滿載約37噸電商貨起飛前往美國洛杉磯,當地時間3日14:16,航班順利抵達洛杉磯國際機場。因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國際航線長時間停航,導致境外正常的國際貨物運輸需求得不到滿足。
  • 深圳寶安國際機場助力經濟特區高質量發展
    1980年8月26日,深圳經濟特區獲批建立。彼時的特區,還是一個漁火薄田、人煙稀少的邊陲農業縣。敢為人先的特區人敢想敢幹:經濟特區要有自己的機場,張開懷抱歡迎八方來客。1991年10月12日,深圳機場正式通航,為經濟特區打開空中通道。
  • 深圳特區40年 | 第一個城市新公園:仙湖植物園
    深圳仙湖植物園位於深圳市羅湖區東郊,東倚深圳第一高峰梧桐山,西臨深圳水庫,始建於1983年,1988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深圳市唯一進行植物學基礎研究、開展植物多樣性保護與利用等研究工作的專業機構,也是梧桐山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植物科普、物種保育、園林風景遊賞等功能。
  • 冬春航季海航將在博鰲運營11條航線,每周執行航班逾100架次
    海航集團將繼續加大在瓊海博鰲機場(以下簡稱"博鰲機場")的運力投入,旗下航司將運營11條航線,每周執飛104架次。此次換季,海航集團新增海南航空深圳=博鰲、成都=博鰲兩條直飛航線,旗下海南航空、烏魯木齊航空、桂林航空和金鵬航空4家航司計劃在冬春航季執行博鰲往返北京、上海、濟南、大連、武漢、烏魯木齊、綿陽、徐州、臨沂等城市共計11條航線,每周計劃執行航班104架次,航線佔比34.4%、架次佔比24.8%
  • 海航第十次蟬聯「SKYTRAX五星航空公司」榮譽
    ,豐富的產品類型為不同需求的旅客提供相應的選擇,為旅客的假期出行提供高質量保障。目前,海南航空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深圳、重慶、成都、武漢、長沙、鄭州、南京、福州等城市相繼開通「客改貨」包機航班,將2萬5千餘噸物資運送至美國、加拿大、法國、德國、匈牙利、西班牙、比利時、愛爾蘭、荷蘭、英國、羅馬尼亞、澳大利亞、泰國、馬來西亞、以色列、委內瑞拉、沙烏地阿拉伯、哈薩克斯坦18國24城,助力多國抗疫。
  • 海航集團:自貿港政策帶來航旅消費「大循環」
    暑運以來,海航集團旗下各航司加快恢復國內航線網絡,同時結合海南自貿港利好政策,推出系列普惠、便捷的航空服務產品,有效發揮航空業的戰略先導作用,助力加快恢復生產生活秩序、提振航空旅遊的全產業鏈消費水平,有力服務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 南方+ | 羅伯特•庫恩:特區的內核是要帶頭探索新模式
    >「每一次重返深圳,都會看到巨大的變化,就像是走進了一座新的城市。」羅伯特•庫恩(以下簡稱「庫恩」)對深圳特區日新月異的發展讚嘆不已。在他看來,深圳今後有望成長為國際創新創業的先鋒城市,將以高新科技、高質量的公共服務,以及高水平的生態文明立足於世。
  • 深圳大學:與城市共生共榮共成長 特區高校「長子」的擔當
    5月7日,《深圳特區報》A5版整版刊發專題文章《深圳大學:加快創建世界一流創新型大學》,報導深圳大學建校37年來,始終與特區發展同頻共振,特別是高水平大學建設以來,深圳大學在市委、市政府的全力支持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成為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標杆,被稱為「內地進步最快高校」。
  • 深圳特區融潮商基因 立足大灣區擁抱創新
    日前,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2020-2025年)》。在新的起點上,以潮商為代表的企業家群體如何續寫春天故事的精彩篇章,創造更多「深圳奇蹟」?
  • 西電東送,南方電網超高壓鑄就深圳特區電力動脈
    這個地方,就是深圳。改革開放的如椽巨筆刻畫著深圳的騰飛歷程,電力作為重要的驅動力助推深圳經濟社會發展。多年來,立足國家工作大局,南方電網超高壓公司緊抓發展機遇,與特區同成長、共奮進,以電力事業的高質量發展服務特區建設,奏響了先行示範的電力強音。
  • 海航推出「海航隨心飛,暢享中國行」產品
    9月25日,海口——本報訊打造普惠航空產品,助力旅遊經濟復甦。9月28日,海航集團旗下12家航司將聯合推出全國版隨心飛——「海航隨心飛,暢享中國行」產品,依託強大的產品優勢,引領隨心飛出行新風尚。「海航隨心飛,暢享中國行」產品定價僅數千元,為旅客提供適用航班日期至2021年6月30日期間(除春運時段外),不限航線、不限次數的海航國內航班乘機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