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一龍團隊——與肺癌賽跑 將它變成慢性病

2020-12-02 大洋網

圖為吳一龍教授團隊。左起為雷麗嬋、周清、楊衿記、吳一龍、張緒超、楊學寧、鍾文昭。

提起肺癌,人們腦海中浮現出的關鍵詞離不開「死亡」和「絕望」。冰冷的數字印證了人們對肺癌的恐懼:我國2015年肺癌發病人數為73萬,死亡人數為63萬,全球每天有4000人因肺癌死亡,平均每分鐘3人死於肺癌,其中就有1個是中國人。

然而對於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吳一龍教授團隊來說,肺癌是他們生命賽道上的對手,對手越強,團隊超越它的動力就越足。就在上月,肺研所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受到了國家和部委領導的表彰。

「我們採取跨團隊協作、臨床與學術相結合的治療模式,讓速度、理性、激情和溫度成為我們的制勝法寶。晚期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吳一龍教授信心滿滿。這意味著,不久後很多晚期肺癌患者,有望獲得5年或更長的生存期。

規範治療+MDT

為患者抗擊肺癌保駕護航

在許多「被判了死刑」的肺癌晚期患者眼中,吳一龍教授團隊是最後的治療希望。不少肺癌患者不遠千裡來到廣東省人民醫院,第一句話就是「我要參加吳教授的最新臨床試驗」。

作為中國肺癌治療研究的領軍人物,吳一龍教授卻謙遜地表示:「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傳統的『單兵作戰』模式已難以滿足肺癌的臨床治療需求,我們講求的不是個人魅力,而是團隊的力量。」

每周三的下午,正是吳一龍團隊綻放魅力的時刻。

這是肺癌研究所每周風雨無阻的MDT時間。MDT是多學科綜合治療的英文縮寫,即由多學科專家圍繞某一病例進行討論,以病人為中心,在綜合各學科意見的基礎上為病人制定出最佳的個體化治療方案。

討論會上,每位發言代表首先回顧病例的病情進展,總結上次MDT決策是否起到作用,以及當前在治療中碰到的阻礙,然後提出問題,並給出可供選擇的治療方案。接下來,由多學科專家進行討論,分析各方案可行性,最後綜合各方意見得出最佳治療方案。

在這樣的治療體系下,每一位患者,只要病情超出了常規,他的案例就會被提到MDT上,由多個學科的頂級專家一起出謀獻策,為他尋找最佳治療方案。

這意味著,來到吳一龍團隊接受治療的肺癌患者,無需找熟人,無需託關係,從診斷分期、治療護理到隨訪康復,成熟的團隊協作機制和規範的診療模式,在各個環節為患者保駕護航,解決難題,推動治療進程。

摒棄「單兵作戰」 讓患者享受集體智慧

吳教授表示,廣東省肺癌研究所是國內乃至全球,第一個按照單個病種來組織的醫療團隊。這種團隊的理念,貫徹在吳一龍對每一位「徒子」、「徒孫」的培養中。

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主任楊衿記教授是吳一龍教授的大弟子之一,在他眼中,團隊的傳承不是簡單的「老師帶學生」或「作坊模式」,團隊裡有規範的研究生教育體系,分別把內科、外科、放療等各個方向的人才培養起來;與此同時,吳教授培養人才的模式特別開放,「我們既有機會接受系統的培訓,又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研究方向。」由此鋪展開來的人才梯隊層次分明,實現了長遠的可持續發展。

肺研所副所長、外科副主任鍾文昭教授是外科手術的一把好手,曾獲中國醫師協會胸外科醫師菁英手術技藝大賽中國第一名(腔鏡肺切除組)。說起自己身處的這個集體,鍾教授談道:「我們的團隊就像一支球隊,有守門員、中衛、中場、前鋒,每個人的性格也不同,構成複雜的生態體,才能更好地與惡性腫瘤做鬥爭。」

除了團隊內的協作,吳一龍教授更是發起了全國範圍內腫瘤治療領域的協作,讓更多集體的力量迸發出智慧的火花,給患者帶來希望。

腫瘤中心肺三科主任、中國臨床腫瘤學會副秘書長周清教授介紹說,吳教授有著非常強的凝聚力,「他就是有這樣一種人格魅力,能讓各種專長、各種性格的人凝聚在一起。」

2007年,正是吳一龍牽頭成立了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CTONG)。「短短十年,CTONG不僅是國內肺癌研究領域最為活躍的學術組織之一,還成為了中國肺癌研究在國際上的代名詞,與國際上許多有幾十甚至上百年歷史的優秀團隊在學術上並駕齊驅,在國際頂尖雜誌上發表了許多重磅研究成果。」周清教授說。

用科研力量為治療提速 與肺癌「賽跑」

要戰勝肺癌,拼的還有速度。而這也正是吳一龍團隊始終在追趕的東西,對癌症患者來說,速度意味著生命。

肺研所所長張緒超教授對此感觸至深。肺癌領域過去十年最大的進展,就是分子靶向機制的研究以及藥物研發,而張緒超的任務就是要發現新靶點,並應用於臨床。

這個過程,科研人員必須爭分奪秒地與肺癌賽跑。

「吳一龍教授敏銳的觸覺將我們帶上了快車道。」張教授回憶道,2004年《新英格蘭醫學雜誌》第一次發表EGFR基因突變檢測的內容後,吳教授當即讓團隊停下手中課題轉而研究EGFR。他組織團隊分析廣東省人民醫院145例及北京、上海、廣州等6所協作單位共506例肺癌患者EGFR的活化突變狀態,發現EGFR對中國人來說就是特別的驅動基因,EGFR在東亞人群中突變率很高,而在西方人群中則少得多。2005年,這一研究成果正式發表,在業界引起轟動。

免疫治療:熱潮中保持理性 在「檢查點」尋找突破

近年來,肺癌治療領域捷報頻傳,新的治療手段紛至沓來。廣東省肺癌研究所肺外科主任楊學寧教授介紹,作為一種創新的治療手段,免疫治療是當下的熱門話題。

「在這股熱潮中,更重要的是保持冷靜和理性。我們最怕的是一講免疫治療,各種江湖郎中都說我是免疫治療,我能夠提高免疫力,這是盜用概念。」為避免「偽免疫治療」,今年的肺癌高峰論壇上,吳教授特別澄清了肺癌的免疫治療,在目前特指免疫檢查點抑制劑。

免疫檢查點到底是什麼?吳教授解釋 :「一個人得了癌症,癌細胞增殖,按道理人體免疫細胞作為『護衛隊』,理應出動去滅殺它,但免疫細胞卻按兵不動,為什麼?因為人體有一個『檢查點』機制,阻止免疫細胞去攻擊正常器官。但研究發現,癌細胞利用這個機製做『偽裝』,分泌出一種物質來傳遞信號,使得免疫細胞『檢查點』與它碰頭時,誤認為是『自己人、好細胞』,從而不發動攻擊護衛。」而免疫檢查點抑制劑,就是作用在「檢查點」上,打開它的「閘門」,讓免疫細胞得以認清癌細胞的真面目,消滅癌細胞。

國外有研究顯示,已有用免疫檢查點抑制劑治療的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達到長期生存,相比以前的治療,效果已經大大提高。但吳教授強調,儘管看到了希望,但直至今天,免疫治療還不能取代其他治療手段,「它只是其中的一個方法,目前國內暫無腫瘤免疫治療藥物獲批上市。當然,它所帶來的希望正激勵著團隊去不斷探索、突破,加速創新藥物研發和進入中國,讓更多癌症患者受益。」

醫者仁心:給患者帶來有「溫度」的治療

雷麗嬋護士長在腫瘤治療中心工作近20年了,在她眼裡,腫瘤患者需要的不僅是治療,還有心理上的安慰。

「我們的醫生在查房時會使用英語交流,就是為了避免在患者面前直接討論病情,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雷麗嬋記得,曾有一位晚期肺癌患者,剛到醫院的時候情緒極其低落,不配合治療。「我們想了很多辦法安慰他,最後終於解開了他的心結。」這位患者離世後,家人給我們發來了簡訊:「非常感謝各位醫生護士,雖然父親過世了,還是感謝你們的悉心照料,讓他能夠帶著尊嚴安詳地離去。」

(文/餘梓桐,專稿)

相關焦點

  •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免疫治療要追求更加「精準」
    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名譽所長吳一龍:免疫治療要追求更加「精準」 每日經濟新聞 2019-10-25 11:43:17
  • 吳一龍:免疫治療,為「肺癌變成慢性病」加大砝碼
    目前我國每年新發肺癌達78.1萬例,美國每年新發肺癌達23.4萬例,肺癌防治形勢嚴峻。 11月24-25日,2019 CTONG-MSK聯合研討會在廣州舉行,來自中美兩國肺癌學界的頂級專家濟濟一堂,就免疫治療的新方向與綜合管理、新藥發現與轉化研究、臨床試驗設計、腫瘤液態活檢等眾多最前沿熱點深⼊討論與交流,會議全程英文,堪稱「肺癌界最燒腦會議」。會議還啟動了將惠及中美乃至全世界肺癌患者的項目合作。
  • 肺癌患者耐藥怎麼辦?吳一龍團隊歷時8年找到辦法
    該研究採用聯合用藥的形式,有效幫助肺癌患者中EGFR突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突變)患者有效克服耐藥,將無疾病進展時間延長為5.5個月。據悉,這是距吳一龍團隊去年發現克服肺癌患者耐藥新突變的治療模式後,針對另一種耐藥機制創新的治療方法。這也是廣東省肺癌研究所半年內第四次重要研究成果發表在JCO上。
  • 我國自主研發的沃利替尼取得新進展 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
    原標題:診療不斷出新,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  昨天是第20個世界腫瘤日,本周也是全國腫瘤防治宣傳周。據悉,中國每天約有一萬人確診癌症,肺癌位列我國癌症發病率、死亡率第一位。不過,上海市胸科醫院專家提出,只要做到「科學抗癌」,腫瘤並沒有這麼可怕。
  • 早期患者不開刀也能康復 臨床研究或讓肺癌變慢性病
    更為嚴峻的是,無論男女,肺癌均佔癌症死亡的第一位,佔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4.2%。  不過,患上肺癌不等於被判「死刑」,早期肺癌病人不需要「吃一刀」,也能將體內腫瘤「消滅」乾淨;晚期反覆耐藥的肺癌病人有了新型的靶向藥物,再次獲得延長生命的希望;積極調動體內的免疫細胞,就可以對付腫瘤,將肺癌變成慢性病來治療……這些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上海市胸科醫院近幾年來在「國家級」肺癌臨床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為打破諸多藥物和技術方面由西方發達國家壟斷局面貢獻了力量。
  • 中國之聲 | 吳一龍教授、韓寶惠教授團隊領銜:更新迭代,新型「紫杉醇」有望助力一線NSCLC治療
    2019年WCLC大會上,吳一龍教授口頭報告了注射用pm-Pac一線治療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III期研究。近日,該研究結果全文發表於《Annals of Oncology》雜誌(IF:18.274)。
  • 2019ASCO速遞 | 吳一龍教授:RET抑制劑BLU-667治療晚期RET融合陽性...
    2019ASCO速遞 | 吳一龍教授:RET抑制劑BLU-667治療晚期RET融合陽性NSCLC患者前景可期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11月8日,來自世界各國和國內的肺癌治療「大咖」齊聚羊城,參加由國際肺癌研究學會舉辦的亞洲肺癌大會(IASLC Asia Conference on Lung Cancer, ACLC)。這是國際肺癌研究協會首次主辦亞洲肺癌大會,並選擇與中國抗癌協會肺癌專業委員會、中國胸部腫瘤研究協作組合作在中國主辦本次大會。
  • 一龍姐姐輕鬆把體重80多公斤的一龍扛了起來,練過柔道擅長實戰
    一個成功的男人身後總少不了一個默默付出的女性,對於還沒結婚的武林風拳王一龍來說,那個女人就是親姐姐劉燦。可以這麼說,如果沒有劉燦這麼多年為弟弟做後勤工作,一龍很難成為國內人氣最高、商業價值最大的格鬥明星。
  • 「射頻深部熱療+大劑量維生素C」治療晚期肺癌新研究屢獲國際腫瘤...
    10月15日~18日,國際肺癌研究協會(IASLC)第十八屆世界肺癌大會 (WCLC 2017)在日本橫濱召開,會議吸引了來自100多個國家的7000多名業界領袖、專業人士和研究人員。圖2:壁報交流現場 吳一龍教授(右)與區俊文(左)該研究針對III-IV期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在國內外首次採用大劑量維生素C(vitC)聯合離子射頻深部熱療
  • 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團隊聯合曲阜吳村衛生院開展「服務百姓送...
    日前,濟寧市第一人民醫院專家團隊聯合曲阜市吳村衛生院,利用集市在衛生院門口開展「服務百姓健康行動」義診活動。活動中,義診專家團隊為前來就診的村民進行常見病、慢性病的一般治療,對疑難、複雜疾病的患者給予初步篩查和診斷並提出治療建議,並講解疾病防治知識,引導群眾科學就醫。
  • 武僧一龍的姐姐原來也是個練家子!摔法一龍自愧不如!
    一龍無疑是國內最具影響力的搏擊大師。而在一龍與西提猜那場世紀大戰中又一位女子始終站在一龍身邊,賽後這位女子也成為網友熱議話題,原來這位女子即使一龍的經紀人同時也是一龍的姐姐,而且她也是一位練家子!一龍的姐姐叫做劉燦,早年間是河南省柔道冠軍,一龍之所以能有今天一半的功勞要歸功於他的姐姐。有姐姐的人應該都深有體會幾乎所有弟弟小時候基本都是被姐姐按在地上摩擦的節奏,一龍也不例外。
  • 一龍接受藥水哥挑戰 一龍和藥水哥怎麼了發生什麼事情
    今天「一龍接受藥水哥挑戰」登上微博熱搜,很多人好奇一龍和藥水哥怎麼了發生了啥事情?下面小編給大家回顧一下。  @行者一龍:一直以來有很多非職業選手叫板,這個@藥水哥ss粉絲很多啊,聲量有點大。一直不知如何應對和表達,其實領域不同、我們都應有敬畏之心…  雖傷未痊癒但可以陪你玩玩…還有誰?
  • ADAURA中國研究亮相《新英格蘭醫學雜誌》,非小細胞肺癌術後治療...
    (央廣網記者 周羽攝)央廣網廣州9月21日消息(記者周羽)據《2019全國癌症報告》顯示,在我國肺癌年度發病人數高達78.4萬,肺癌的發病率及死亡率分別佔全部惡性腫瘤的20.03% 及26.99%,居惡性腫瘤之首。其中,非小細胞肺癌(NSCLC)約佔85%,手術是早期NSCLC的主要方式,但治癒率低,復發率高,且易進展為晚期肺癌。
  • 醫療奇蹟,一名晚期肺癌患者的起死回生之路!
    採取不同手段,單一或組合地控制癌細胞,讓癌細胞與人「共存」,將癌症變成可以控制的「慢性病」,是一種理想,是經過努力可以達到的目標和策略。 這是又一次與時間賽跑的抗爭,常先生會贏嗎? 接下來,常先生去放療科聽取了專家建議,放療醫生確定了針對他腦部新發轉移灶的治療方案-伽馬刀放射治療術。治療當天精確 MRI定位發現了另一處轉移灶,所以一共四處轉移灶都接受了伽馬刀治療。治療很順利,那麼接下來怎麼辦?要繼續等待一個月嗎?
  • 《銀河系漫遊指南》才是馬一龍的成功學老師
    馬一龍的「火星綠洲計劃」更進了一步,似乎在未來的某一天(他如果能順利熬過新冠的侵襲)——真能死在火星上。不得不說,「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這樣的經典slogan,套用在馬一龍和他的「火星移民計劃」裡,真的一點兒都不違和。
  • 肺癌已成癌魔首惡,南醫大遺傳密碼解開國人「肺癌之險」
    當前,肺癌已成為我國發病率和死亡率第一位的癌種。12月27日,上海市肺科醫院在肺科醫院專科聯盟管理論壇上宣布,擬籌備成立「長三角肺科聯盟」,35家醫院將聯手對抗愈加兇險的肺癌。現實中,為什麼有些人吸菸卻不得肺癌,有些人不吸菸卻患上了肺癌?中國人的患病機制又有哪些不同?肺癌的發病風險可以預測嗎?
  • 飛天快男馬一龍
    △錢多人帥有夢想,嫁人就嫁馬一龍 所謂英雄惜英雄,不管是科技圈還是營銷圈,馬一龍都是當家花旦儘管中間SpaceX多次失敗,馬一龍本人也差點破產,但他們還是挺過來了。值得一提的是,「龍」系列是目前造價最低廉的載人飛船。
  • 晚期肺癌可以活多久?
    特別是一旦診斷晚期肺癌,很多患者或者患者家屬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肺癌晚期到底可以活多久?那麼,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這個問題吧,肺癌晚期到底可以活多久?【什麼是肺癌晚期?】肺癌晚期我們一般指的是IV期肺癌,也就是出現了遠處轉移的肺癌。例如出現了肝臟、骨骼、大腦轉移,或者腫瘤侵犯胸膜出現惡性胸腔積液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