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患者不開刀也能康復 臨床研究或讓肺癌變慢性病

2020-11-25 東方網

  東方網記者劉軼琳4月19日報導:肺癌是嚴重危險我國民眾健康的「首號」殺手。根據上海市疾控中心日前公布的上海地區最新腫瘤登記報告:上海年診斷新發癌症病例多達6.8萬例,其中,肺癌位列發病率第一,佔所有新發癌症病例的18.1%。男性比例更高,佔所有男性新發癌症的22.3%。更為嚴峻的是,無論男女,肺癌均佔癌症死亡的第一位,佔所有癌症死亡病例的24.2%。

  不過,患上肺癌不等於被判「死刑」,早期肺癌病人不需要「吃一刀」,也能將體內腫瘤「消滅」乾淨;晚期反覆耐藥的肺癌病人有了新型的靶向藥物,再次獲得延長生命的希望;積極調動體內的免疫細胞,就可以對付腫瘤,將肺癌變成慢性病來治療……這些不是「天方夜譚」,而是上海市胸科醫院近幾年來在「國家級」肺癌臨床研究方面獲得新進展,為打破諸多藥物和技術方面由西方發達國家壟斷局面貢獻了力量。

  免疫治療是目前國際肺癌研究領域最熱門的前沿項目之一,2016年,胸科醫院腫瘤科主任陸舜教授領銜的國家重大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防控研究重點專項「基於組學特徵的肺癌免疫治療療效預測指標的構建和驗證」啟動。陸舜教授表示,真正意義上屬於中國人群的肺癌免疫治療臨床及分子基因數據研究並未不深入,且缺乏對於肺癌免疫治療療效的成熟的預測方法。據悉,研究現階段,項目組已初步建立起肺癌免疫檢查點臨床樣本資料庫,並對治療有效組和無效組患者的代謝分子譜、腸道微生物菌群動態特徵有了初步了解,並找到了和西方研究成果不同的差異點。

  隨著醫學發展,不需要「吃一刀」體內腫瘤也能消滅乾淨已成為可能。據胸科醫院的放療科主任傅小龍教授介紹,對於部分早期不能耐受手術的肺癌患者,放療可達到與外科手術同等的根治性療效。據了解,傅小龍教授作為主要完成人參與的「肺癌精準放射治療關鍵技術研究與臨床應用」剛剛榮獲2017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一研究成果已推廣至全國16家三甲醫院。此外,醫院還建立健全了放療全程管理,將患者的生活環境、臨床信息、影像學、病理學等信息,多學科MDT討論確定的治療方案,以及臨床治療過程進行了整合,形成了大數據可共享的平臺。

  同樣致力於早期肺癌無創根治性臨床研究的還有胸科醫院的呼吸內科主任韓寶惠教授,其「電磁導航支氣管鏡技術」由電磁導航系統和支氣管鏡技術相結合,在「GPS」定位下,它既可提高早期肺癌患者外科手術的精準性,更能為那些無法手術的患者提供同樣療效的精準治療。此外,韓教授領銜的國家重點研發計劃「數字診療裝備研發」重點專項研究將在三年時間內完成基於電磁導航系統的早期肺癌精準定位、診斷、治療的綜合研究。

  與早期肺癌患者預後療效相比,晚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0%左右,如何提升晚期患者的生存期和生存質量仍然是國際性難題。胸科醫院專家團隊從不同的靶向藥物入手,進行了開拓性的研究。其中,新型小分子多靶點藥物「安羅替尼」已完成我國第一個此類藥物的臨床三期研究,取得了非常良好的療效,即將在今年上市,進入臨床應用。同時,陸舜教授團隊首次將我國自主研發、擁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國家一類抗腫瘤血管藥物呋喹替尼運用在了晚期肺癌治療研究,取得可喜成果。我國反覆耐藥的晚期肺癌患者,將不再面臨絕境,而有了延長生存期的希望。

相關焦點

  • 吳一龍:免疫治療,為「肺癌變成慢性病」加大砝碼
    聯合研討會匯聚中美頂尖臨床科學家攜手抗癌研究,為兩國及全世界龐大的肺癌人群帶來切實獲益。 CTONG主席、廣東省人民醫院終身主任吳一龍教授在開幕致辭時指出,聯合研討會在兩國之間搭起橋梁,促進兩國肺癌領域的研究發展、新藥上市和人才培養,期待今後CTONG-MSK繼續充分發揮各自的資源和技術優勢,在早期新藥臨床試驗、熱點標誌物轉化性研究以及人才培養等方面進行深度合作。
  • 早期肺癌肺段切除:從技術到臨床研究
    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多種多樣,可用於治療肺癌、轉移性肺腫瘤或多種非惡性疾病。早期肺癌治療中,肺段切除術最初僅為不能進行常規肺葉切除患者的治療選擇,而隨著更多證據的出現,肺段切除適應證隨時間不斷變化,肺段切除術在早期肺癌治療中的應用更加廣泛。理論上,肺段切除相比肺葉切除可更好地保留患者肺功能,但腫瘤不完全切除的風險更高,因此肺段切除術的適應證已成為爭論的焦點。
  • 113醫院運用射頻消融術取得新成果——不開胸不開刀治療早期肺癌
    近日,55歲的早期肺癌患者呂女士
  • 我國自主研發的沃利替尼取得新進展 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
    合理用藥進入「普法期」  近日,腫瘤科主任醫師陸舜從2019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上帶回振奮人心的好消息——由我國自主研發的口服MET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沃利替尼」有了新臨床試驗進展:2017年,我國多中心臨床試驗對沃利替尼治療具有MET外顯子14跳變的肺肉瘤樣癌或其他類型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療效和安全性進行評估,截至今年
  • 吳一龍:腫瘤免疫治療時代,晚期肺癌患者活10年不稀奇
    2018年是肺癌治療激動人心的一年,多個重磅研究結果顯示分子靶向治療、腫瘤免疫治療可以顯著提高肺癌患者的生存期,讓肺癌治療「變了天」,有望讓不治之症轉變為和糖尿病、高血壓一樣的慢性病。中國牽動全球肺癌防控 需重視肺癌高危人群早期篩查據了解,肺癌的發病率在全球來講總體是呈上升趨勢,在不發達國家或者是中等發展國家它的數據增高得很明顯,但在美國和歐洲等發達的國家,肺癌發病率基本上是穩定持平,甚至略有下降,這和針對高危人群的篩查不無關係。
  • 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微創手術漸成早期患者首選
    原標題:肺結節不等於肺癌 微創手術漸成早期患者首選 每年的11月是肺癌關注月。11月10日,由天津市肺癌診治中心主辦,天津醫科大學腫瘤醫院承辦的「2019年第一屆海河肺癌外科精英論壇」在津舉行,國內肺癌外科領域權威專家學者,圍繞肺癌外科的前沿進展、臨床經驗、規範操作進行學術交流和研討,為肺癌外科領域專家學者開闢更多的協作空間,在區域乃至全國範圍內進一步提高肺癌診治水平,推動學科建設與發展。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上海市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的這句話給廣大肺癌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就會耐藥!那還怎麼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從奇蹟中找到規律。
  • 真實研究:用好肺癌靶向藥,晚期肺癌患者可活過7年!
    「像慢性病一樣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上海市胸科醫院陸舜教授的這句話給廣大肺癌患者打了一劑強心針。但實際情況是,大部分肺癌靶向藥,短短一兩年的時間就會耐藥!那還怎麼通過吃藥來控制肺癌?科學家們正在試圖從奇蹟中找到規律。
  • 吳一龍團隊——與肺癌賽跑 將它變成慢性病
    然而對於廣東省人民醫院腫瘤治療中心、廣東省肺癌研究所的吳一龍教授團隊來說,肺癌是他們生命賽道上的對手,對手越強,團隊超越它的動力就越足。就在上月,肺研所榮獲「全國衛生計生系統先進集體」稱號,受到了國家和部委領導的表彰。「我們採取跨團隊協作、臨床與學術相結合的治療模式,讓速度、理性、激情和溫度成為我們的制勝法寶。晚期肺癌有望變成慢性病。」吳一龍教授信心滿滿。
  • 早期肺癌 微創手術效果好
    每年的11月是全球「肺癌關注月」。目前在全球,肺癌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居惡性腫瘤首位。臨床上,80%的肺癌一發現就已是晚期,這時候才發現意味著大多數人不治療只有3~5個月的生存期,即使治療,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1個月左右。但如果能早期發現肺癌,經過以手術為主的綜合治療,有90%的人能活10年以上。
  • 什麼是小細胞肺癌?臨床表現這幾點!
    #癌症解決方案#小細胞肺癌約佔支氣管源性肺癌的15%-20%,小細胞肺癌確診時,腫瘤處於局限期的患者約佔30%,其餘處於廣泛期,當腫瘤擴散到鎖骨上區以外時即為廣泛期。相較於其他類型的肺癌,小細胞肺癌是惡性程度更高的肺癌,它分裂繁殖快速,而且更易轉移擴散,大部分患者無法開刀治療。
  • 肺癌患者究竟能活多久,裡面的奧妙很多人都不清楚
    有手術機會的肺癌(以下均以非小細胞肺癌為例)肺癌初發的時候,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一定會出現咳嗽、咯痰、咯血等症狀,事實上,絕大多數的早期肺癌沒有任何症狀,這也是肺癌難以在早期發現的重要原因。目前絕大多數的早期肺癌都是在體檢或因為其它疾病檢查時無意中發現。不得不說,肺癌能夠在早期發現還是很幸運的。
  • 「能量整合醫學」瞄準無創治療早期肺癌
    9月20日,上證報記者從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簡稱「十院」)採訪了解到,「能量整合醫學」作為一項可以無創治癒早期肺癌的「新利器」正在該院開展臨床研究。據悉,這是我國自主研發的、在國內外領先的創新醫學體系。該體系創建者、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呼吸科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範理宏教授向記者表示,未來能量整合醫學將助力醫學界攻克癌症難關。
  • 癌症不等於絕症 腫瘤患者也能活二十年以上
    在家人的催促下去了醫院,一檢查發現是肺癌。聽到結果後,劉先生整夜無法入睡,甚至辭了工作,躲在家中不願見人,也不願任何人提及關於癌症的話題。   「目前,我國發病率前10位惡性腫瘤中肺癌排第一。」重慶市中山醫院腫瘤科主任楊志祥介紹,許多患者得了癌症後,自己不願說,更不願意別人提及相關字眼,是不少癌症患者的 「通病」。
  • 肺癌早期症狀不一定發生在肺部
    肺癌早期症狀不一定發生在肺部  肺癌的典型症狀是咳嗽、痰中帶血、胸痛、氣促等肺部表現,但是一般來說,出現這樣肺部的典型症狀時,多半已經比較晚了,很多人失去了手術的機會。另外,還有一些患者一開始會表現一些肺外的症狀,比如頭痛、肩痛以及大關節的疼痛。臨床上經常遇到久治不愈的「關節炎」、「肩周炎」,後來發現是肺癌。
  • 肺癌的早期症狀胸痛 肺癌早期有什麼症狀
    現在很多人因為長時間的處於空氣品質差的環境,再加上經常抽菸,導致一部分的肺部出現了問題,甚至有出現肺癌的現象,那您知道肺癌的早期症狀胸痛是怎麼回事嗎?您知道肺癌早期症狀還有什麼嗎?不知道的話,就跟著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有關肺癌病人吃什麼好的知識吧。
  • 華大基因向長沙捐贈5000名肺癌患者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
    華大基因向長沙捐贈5000名肺癌患者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管理服務。會上,深圳華大基因科技有限公司啟動「湘人報湘」公益項目,向長沙市政府捐贈價值1800萬肺癌靶向用藥檢測試劑。華大基因聯合創始人劉斯奇表示,基因科技造福人類一直是華大基因不變的追求。該健康公益項目將在兩年內為長沙市5000名肺癌患者,免費提供肺癌個體化診療基因檢測和後續康復管理服務,以提高肺癌患者的診療效果,減輕肺癌患者的經濟負擔。   腫瘤是威脅中國百姓生命的第二大殺手。
  • 早期肺癌手術後肺功能下降如何鍛鍊,不花錢,在家就能提升肺功能
    如何正確的康復鍛鍊,對病人身體康復和肺功能恢復顯得尤為重要。肺癌手術之後進行康復鍛鍊,分為早期鍛鍊和遠期鍛鍊。早期鍛鍊之呼吸功能鍛鍊由於術後疼痛,患者不願意深呼吸,不願意咳嗽,術後常出現肺不張、胸腔積液、肺部感染等,呼吸功能的鍛鍊對於預防感染等併發症很有很大意義。
  • 何建行:創造7項全球紀錄,治癒早期肺癌快過治感冒的刀神何建行究竟...
    何建行廣東省精準醫學應用學會副會長、肺癌分會名譽主任委員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胸外科主任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博後合作導師,廣州呼吸健康研究院院長,呼吸疾病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副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肺癌組學術帶頭人
  • 揚州突破禁區腦幹開刀 重度腦幹出血患者康復
    原標題:揚州突破禁區腦幹開刀 一位因腦幹出血在揚州蘇北醫院救治的女患者,在經過腦幹手術後神奇地恢復了自主意識,9月6日已順利出院繼續接受康復治療。 該名患者是一位49歲女性,因突發肢體無力及言語不清7月25日入院治療,頭顱CT發現其腦幹出血達到12毫升,隨後患者陷入長期昏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