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僅有4000隻左右的白鶴 它們中98%到鄱陽湖越冬[圖]

2020-11-28 中國江西網

  中國、俄羅斯!西伯利亞、莫莫格、鄱陽湖!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因為白鶴,兩個國家,三個地方,串聯在了一起。每年,成群結隊的白鶴從西伯利亞出發,在吉林莫莫格停歇後,來到鄱陽湖越冬。萬裡遷徙路,情牽白鶴「三家人」。12月16日,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第一屆年會暨首屆國際白鶴論壇在共青城開幕,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專家學者,就保護全世界僅有的4000隻左右白鶴,共商保護機制。

  每年有多少白鶴到鄱陽湖越冬?

  「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白鶴種群數量整體呈顯著的線性增長趨勢,近年來作為白鶴越冬棲息地的意義更加突出。」紀偉濤認為,在鄱陽湖區,自然保護區涵蓋了越冬白鶴的主要聚集湖泊,省級以上保護區內的白鶴數量佔鄱陽湖區越冬白鶴種群總數量的71.8(±7.1)%。雖然仍有相當數量的湖泊是白鶴重要的越冬棲息地,但是尚未受到較好的保護,保護區等級較低,需要引起關注。

  兩國三地對保護白鶴有何舉措?

  在白鶴論壇上,記者了解到,鄱陽湖區現有鳥類31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動物10種,二級保護動物40種,整個鄱陽湖地區越冬水禽主要分布在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九個湖泊中,海拔13.5~17米地帶為候鳥最適宜棲息地。白鶴、白頭鶴、白枕鶴、灰鶴、東方白鸛、黑鸛以及鷺類和鴴鷸類等涉禽,主要棲息在湖邊、泥灘或淺水區域中。

  鄱陽湖區越冬候鳥的最大特點是珍稀、瀕危鳥類的種類多,數量也大。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白鶴、東方白鸛、鴻雁越冬地,每年來鄱陽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越冬的東方白鸛在1000隻以上,最高達1873隻,鴻雁上萬隻,最高達4萬多隻。鄱陽湖區還是大鴇、黑鸛、小天鵝、白額雁、白琵鷺的重要越冬地。白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國際鳥類紅皮書列為極危物種,也是中國一級重點保護動物,目前僅存數千隻。據鄱陽湖保護區管理局監測數據顯示,近年來,在鄱陽湖越冬的白鶴數量已達3000多隻,佔全球白鶴總數的98%。

  為什麼白鶴會選擇在鄱陽湖越冬?

  俄羅斯科學院西伯利亞分院苔原帶生物問題研究所英格爾·貝賽佳託娃去年就來過鄱陽湖,對於這個中國最大的淡水湖,她認為是白鶴最佳的越冬地區。她認為,這是氣候、人和生態三大因素決定的。

  她詳解說,原本日本、韓國、阿富汗等國家也有白鶴遷徙,但隨著全球氣候變化,加上人的密度不斷增加,以及生態環境等因素,白鶴遷徙的越冬地不斷縮減。「鄱陽湖溼地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泊溼地,保護著利於白鶴生長的生物鏈,擁有著非常好的生態環境,所以成了白鶴越冬的最佳地區。」

  她同時表示,全球98%的白鶴到鄱陽湖越冬,無疑給江西以更大的責任。她希望江西尤其是鄱陽湖區的人民,能保護好鄱陽湖的生態環境,給白鶴生存更好的條件。「如果鄱陽湖的生態破壞了,白鶴越冬的地區就受到了影響,也就會逐漸消亡。」

相關焦點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美麗的鄱陽湖就是越冬候鳥的天堂。年初栽種的蓮藕,成為白鶴越冬的美食。護鳥志願者將蘆葦移植到保護區內。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成為候鳥越冬的理想家園。全國各地的攝影愛好者來到鄱陽湖拍攝白鶴。
  • 鄱陽湖上白鶴飛——從白鶴遷徙路線之變看生態文明建設
    一曲悠然傳唱的民歌,描繪出數十萬隻候鳥在鄱陽湖區安然越冬的情景。30多年前,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鄱陽湖時,當時除中國鄱陽湖之外,全球還有另外兩處白鶴越冬地。白鶴在南昌市五星農場的溼地上飛翔(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30多年後,那兩條遷徙路線幾近喪失,而在鄱陽湖區白鶴數量已佔全球98%。水草豐美、蝶湖洲灘的鄱陽湖,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
  • 自在雲間白鶴飛
    晨報記者 蘭春 圖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自2001年起,我省持續跟蹤監測鄱陽湖越冬候鳥種群動態,涵蓋湖區68個大小子湖泊,多年平均數據顯示,鄱陽湖候鳥種類穩定在160種左右,數量在60萬隻至70萬隻,其中全球98%以上的白鶴在此越冬,故鄱陽湖也被譽為「白鶴王國」。
  • 七隻白鶴來麗水「做客」,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球不到4000隻!
    全球不到4000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來麗水啦最近一周在麗水縉雲壺鎮赤溪外的藕田裡有七隻白鶴來「做客」秋冬時節,白鶴南飛。近日,有攝影愛好者在縉雲壺鎮赤溪外的藕田拍攝到七隻白鶴,它們一起在藕田覓食,一起在天空飛翔,時而呈一字形,時而呈V形,鳴聲清脆響亮。白鶴氣質出眾、自帶仙氣,有鳥類的「活化石」之稱。全球不到4000隻,是極危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這是第二次在麗水發現白鶴,第一次發現是在2013年的松陽。
  • 對話|高水位將影響鄱陽湖越冬水鳥,專家呼籲加強巡護
    受訪者供圖每年超60萬隻水鳥越冬新京報:為什麼鄱陽湖在中國乃至世界擁有如此重要的地位?賈亦飛:鄱陽湖是我國最著名的水鳥越冬地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最為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的200個優先保護的全球生態區之一。
  • 首批白鶴飛來鄱陽湖過冬,遷徙途中大吃特吃,幾天內體重增加一倍
    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良好的溼地生態是鳥類的天堂,為鳥類的繁衍提供了自然環境,每年秋冬季,都有成千上萬的候鳥,來到這裡!據新華社報導,近日,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越冬白鶴2隻。這是今年入秋以來,在鄱陽湖範圍內監測到的首批白鶴。今年9月28日,白鶴被確定為江西「省鳥」,將加大保護力度。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攝影 | 嚴賢(鳥網·早起的小鳥)江西鄱陽湖亞洲最大越冬候鳥棲息地每年到這裡越冬棲息的鶴類、鸛類、鷗類、鷺類、雁鴨類、鴴鷸類等候鳥多達約70萬隻>全球98% 以上的白鶴70% 以上的白枕鶴80% 以上的東方白鸛60% 以上的鴻雁都在鄱陽湖越冬
  • 全球不到4000隻,這種鳥類首次在福建被記錄到
    秋冬時節,白鶴南飛,在中國南部的江西鄱陽湖越冬,從未在福建被記錄到。筆者日前在石獅溼地公園拍攝到了白鶴,使「白鶴不入閩」成為歷史。氣質出眾、自帶仙氣的白鶴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是瀕臨滅絕的鳥類之一,屬我國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野生動植物丨江西:白鶴抵達鄱陽湖越冬 為今年越冬季首次發現
    野生動植物丨江西:白鶴抵達鄱陽湖越冬 為今年越冬季首次發現 2020-10-29 15: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鄱陽湖,世界水鳥在此打卡聚會
    攝影 | 葉學齡白鶴,全球98%種群在鄱陽湖在眾多候鳥中,白鶴是鄱陽湖的明星物種,是分布在中國的幾種鶴類中唯一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為「極度瀕危」的物種。白鶴分布於歐亞大陸的東北部,共分3個種群,即西部種群、中部種群和東部種群。
  • 珍稀白鶴首次飛臨石獅 全球僅存4000隻
    拍攝到這段視頻,我市觀鳥愛好者茅羅平心情十分激動,因為這是福建省第一次記錄到有白鶴造訪。 來了最起碼有20天左右,有時候就是飛過來飛過去,在我的塘裡面飛一圈,飛一圈就飛到這邊來。,全球目前不到4000隻,每年夏天,白鶴在西伯利亞繁殖,冬季則會遷徙到江西鄱陽湖等地越冬。
  •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賈亦飛:鄱陽湖是我國最著名的水鳥越冬地之一,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區中最為重要的水鳥越冬地,世界自然基金會(WWF)確定的200個優先保護的全球生態區之一。  新京報:哪些鳥類會在鄱陽湖越冬?  賈亦飛:每年有超60萬隻水鳥在此越冬,常見水鳥種類約50種,包括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如白鶴、東方白鸛、白頭鶴等。  鄱陽湖擁有世界種群中約98%的白鶴、85%的鴻雁、75%的東方白鸛、25%的白枕鶴和近20%的小天鵝等。從鄱陽湖水鳥的群落結構來看,雁鴨類為優勢種群。
  • 鄭州黃河溼地首次觀測到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
    大象新聞·新聞事業部記者 王藝楓 通訊員 武蓓 11月24日,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觀測到在灰鶴種群中有一隻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經過確認,該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
  • 白鶴亮翅
    2017年的春節,是在白鶴之鄉江西鄱陽湖度過的。鄱陽湖是中國最大的淡水湖。
  • 尋找白鶴「愛愛」
    新華社南昌12月31日電(記者陳毓珊、程迪)江西省林業局31日啟動為期1個月的「尋找白鶴『愛愛』」主題活動,尋找一隻「失聯」白鶴。一隻白鶴2018年曾在遷徙途中不幸「落單」。在江西各界人士聯手救助下,這隻白鶴與工作人員一道搭乘飛機,前往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追趕上了已遷徙的白鶴種群。這隻白鶴「歸隊」的故事,在江西乃至全國引發廣泛關注。隨後,這隻凝聚了各界愛心的白鶴,被人們暱稱為「愛愛」。據介紹,白鶴「愛愛」是江西省首隻自行環志的白鶴,它的右腳腳環編號為S26,左腳套有金屬環。放飛後不久,身上的衛星跟蹤器失效。
  • 中國綠色時報:鄱陽湖都昌湖區迎來1.6萬隻越冬小天鵝
    中國綠色時報1月8日(二版)報導:上萬隻小天鵝近日集聚江西省鄱陽湖都昌縣大沔池、小沔池水域。據統計,目前在鄱陽湖都昌湖區越冬的小天鵝數量超1.6萬隻。近年來,湖區秩序明顯好轉,候鳥種群及數量逐步上升,共監測到白鶴、白枕鶴、小天鵝、東方白鸛等越冬候鳥38種13萬餘只。(陳扶南 徐紅波)上圖:鄱陽湖都昌湖區越冬小天鵝。陳扶南攝(「森林中國」全國林業新聞攝影大賽)【來源:省林業局信息宣傳中心】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鄱陽湖水利樞紐工程正陷入激烈的辯論中。對這個工程,我的態度原本不太明晰。過去10年來,鄱陽湖的確出現了枯水期提前、持續時間延長的趨勢。水利工程的確可以阻止水位下降,改善供水和灌溉,對建設方案進行考慮是合理的。
  • 自帶仙氣、氣質出眾的鳥中明星——白鶴
    白鶴還被譽為鳥類的「活化石」。據相關研究,白鶴已經在地球上生存了近6000萬年,而人類也不過僅有不到300萬年的歷史,所以它被稱為「活化石」也是實至名歸。但資歷如此之老的白鶴,目前已經是世界級瀕危物種,在多年的保護之下,目前全球也不過4000隻,隨時都可能從地球上徹底消失。
  • 鄱陽湖高水位將影響越冬水鳥生存 專家籲保護棲息地
    新京報:哪些鳥類會在鄱陽湖越冬?賈亦飛:每年有超60萬隻水鳥在此越冬,常見水鳥種類約50種,包括眾多珍稀瀕危物種,如白鶴、東方白鸛、白頭鶴等。鄱陽湖擁有世界種群中約98%的白鶴、85%的鴻雁、75%的東方白鸛、25%的白枕鶴和近20%的小天鵝等。
  • 自帶「仙氣」 鳥類「活化石」白鶴來了
    近日,鄭州黃河溼地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在監測巡護過程中,在灰鶴種群中觀測到一隻體態優美的白色大鳥。經確認,該鳥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在鄭州黃河溼地屬於首次發現。  「鶴鳴於九皋,聲聞於野。」白鶴以其優雅的體態,走進了中國古代的詩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