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批白鶴飛來鄱陽湖過冬,遷徙途中大吃特吃,幾天內體重增加一倍

2021-01-09 雪靈谷動物地理

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遊南岸、江西省北部,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良好的溼地生態是鳥類的天堂,為鳥類的繁衍提供了自然環境,每年秋冬季,都有成千上萬的候鳥,來到這裡!

據新華社報導,近日,江西鄱陽湖南磯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監測到越冬白鶴2隻。這是今年入秋以來,在鄱陽湖範圍內監測到的首批白鶴。

今年9月28日,白鶴被確定為江西「省鳥」,將加大保護力度。雪靈谷了解到,白鶴數量稀少,全球不到4000隻,被譽為鳥類「活化石」。每年全球98%的白鶴會前往鄱陽湖越冬。

01全球98%白鶴在鄱陽湖過冬,體型比丹頂鶴小,飛羽延長成鐮刀狀

白鶴也叫西伯利亞鶴、黑袖鶴、修女鶴、雪鶴,體長約130-140釐米,體型比丹頂鶴小,是大型涉禽,它的喙、頸、腿都很長。

白鶴的姿態,稱得上是優雅的仙子。它們有時候會悠閒地漫步,有時候張開雙翅,成雙成對,翩翩起舞,無論是站立時,還是飛翔時,它的姿態都十分賞心悅目。

它的美麗體現在羽毛上,三級飛羽延長成鐮刀狀,覆蓋於尾上,蓋住了黑色初級飛羽,因此當它收起翅膀時,通體都是白色羽毛。

當它站立時,通體雪白,前額是鮮紅色的,嘴與腳是暗紅色;當它展翅飛翔時,會露出黑色的翅尖。白色羽毛包裹著身軀,加上黑色羽毛的點綴,更加美麗動人。

白鶴對棲息地的要求十分高,喜歡在開闊平原的沼澤草地、苔原沼澤、大的湖泊巖邊、淺水沼澤地帶生活,對溼地有很強的依戀性。

生存的首要條件,就是適合它的氣候,以及充足的食物。在溼地裡,有白鶴喜歡的食物,苦草、眼子菜、苔草、荸薺等植物的莖和塊根是它們常吃的,同時也吃水生植物的葉、嫩芽,還有少量的蚌、螺、軟體動物與昆蟲、甲殼動物。

白鶴分布於中國、印度、伊朗、阿富汗和日本等地。我國江西的鄱陽湖是白鶴最大的越冬地,每年會迎來3000多隻白鶴,數量約佔全球總數98%以上。

02覓食效率驚人,遷徙前吃飽喝足,途中大吃特吃,短短幾天體重增加一倍

白鶴有著很強的家族觀念,平常總是成對活動,或者成家族群活動。偶爾也會有單獨行動,那可能是個單身的,還未找到配偶。

它們平常不會與其他家族的白鶴在一起,但是在遷徙時,常常聚集成群,十幾隻或者上百隻,大群體遷徙活動。

白鶴是典型的遷徙候鳥,每年6-8月份在北方繁殖,到了秋天,長途跋涉到長江中下遊過冬。據專家觀察,白鶴大約在10月下旬飛來鄱陽湖,11月上旬會全部到達。

在遷徙飛行中,成群結隊的白鶴會排成"一"字形或"V"字形。翻山越嶺是一個十分消耗體能的過程,白鶴遷移時最主要的能量來源就是體內脂肪。

在遷徙前,就要做準備了,吃飽喝足,就起飛。它們會選擇一個食物資源豐富的中轉站,停下來休息覓食,大吃特吃,補充體力,在短短幾天內,可以讓體重增加一倍,覓食效率驚人。

此外,還要面對可能遇到惡劣天氣的問題,遭遇一場大風大雨後,總有白鶴受傷,尤其是未成年的鶴。

美麗的白鶴們終於來到鄱陽湖,將會在這裡度過寒冬,越冬期大約150天。2月下旬到3月初,氣溫達10℃以上時,它們才逐漸集成大群北返。

03白鶴的遷徙之路,歷時52天,飛行6000多公裡到鄱陽湖

白鶴每年要經歷兩次遷徙,秋天時,從北方繁殖地飛到南方越冬地;春天時,又從越冬地飛回繁殖地。

很多人都好奇,白鶴的遷徙路線是從哪兒到哪兒呢?途中會經過哪些地方?科學家曾給一隻在鄱陽湖南磯溼地發現的白鶴,裝上衛星跟蹤器,記錄下白鶴的完整遷徙旅途。

全國鳥類環志中心主任錢法文教授表示,通過白鶴身上不斷發送的衛星信號,就能準確了解白鶴的遷徙路線,停留地點與時間段。

春季4月,白鶴飛離鄱陽湖,歷時51天,到達繁殖地俄羅斯的亞納半島。這一路上的飛行距離長達5294.2公裡,最大飛行速度112公裡/小時,最高飛行海拔2691.2米。

又到一年秋季9月,這隻白鶴從繁殖地開始南遷,於11月上旬到達鄱陽湖,歷時52天,飛行距離長達6254.2公裡,最大飛行速度為112.7公裡/小時,最高飛行海拔為1961.6米。

在南遷途中,白鶴經過我國的齊齊哈爾、莫莫格等地歇腳休息;而後進入向海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後,停歇時間長達30多天。修整的這段時間,它會大量進食,以補充消耗的體能,同時也為之後的遷徙儲蓄能量。

每一隻白鶴的成長都離不開遷徙的長途跋涉,在漫長的遷徙途中,小鶴長大了,羽毛也蛻變成白色,逐漸展現出美麗優雅的身姿。

04為何總是單腳站著睡覺?當遇到危險時,可以立馬飛走

遷徙,是每一隻白鶴必須經歷的,每年往返在南北兩地,只為繁衍生息。那麼,白鶴的日常生活有什麼特別的習慣,或者與眾不同的地方呢?

當它飛行時,姿態是優雅驕傲的,它的頭頸前伸,兩腿後伸。還會發出清脆響亮的叫聲,可以傳到3-5公裡以外。所以有時候,人們往往是只聞其聲,而不見白鶴的身影。

當它安靜休息的時候,總是一隻腳站在岸邊,沼澤等淺水地方。有人覺得奇怪,為何白鶴的腿那麼細,卻可以單腳支撐體重,而且單腳站很久都不累?

其實,白鶴在單腳站著休息的過程中,也會換腳站。用兩隻腳交替著站,以免疲勞。而它們這個姿勢,是為了警惕敵害的突然襲擊。

不僅僅是白鶴,一般的遊禽、涉禽、鷗類等也有單腳站著休息的習性。

站著休息,一旦發現有天敵或者危險靠近時,就能以最快的速度飛走。通常,我們見到白鶴的姿態,總是站著的,睡覺時單腳站著,覓食時,纖長的雙腿在沼澤裡,慢悠悠走著。

只有一種情況能夠讓白鶴蹲下來,那就是繁殖期,需要孵卵時。在孵化期間,白鶴會乖乖蹲下來,為了幼鶴能夠順利破殼。

05以歌聲與舞姿求偶,一窩生兩隻小鶴,僅一隻能長大

白鶴5月、6月飛回北方的繁殖地之後,將自己的巢修築在沼澤地土丘或水中小島上,很快就進入了繁殖期,開始發情、交配。這段時間,陽光充足,溫度適宜,植物生長迅速。

北方開闊的溼地上,總能看到白鶴雙雙起舞,舞姿歡快;同時也充盈著白鶴嘹亮的歌聲,那是白鶴在求偶,形成了一幅美麗的畫卷。

大約在6月中旬,白鶴產卵,一般是2枚。之後雌鳥與雄鳥一起執行孵卵的任務。進過27天左右,小鶴破殼。

據專家研究,一窩兩隻小鶴,通常只有一隻幼鶴能長大,活到飛翔,較弱的那隻常在長出飛羽之前夭折。為什麼呢?一是幼鳥具攻擊性,弱者易受傷;二是與天氣和食物供應不足有關。

小鶴70-75日齡長出飛羽,90日齡能夠飛翔。白鶴爸爸媽媽會溫情地餵養小鶴,直到它能自主覓食、生存。

在90天的時間裡,小鶴必須快速成長,學會飛翔。因為此時的北方,已經開始降溫,進入寒冷的冬季,小鶴就要隨著鶴爸爸鶴媽媽南遷過冬了。

結語

溼地是白鶴的家,保護好鄱陽湖溼地環境,當白鶴從遙遠的北方,飛越萬水千山來到南方,才能有一個食物豐富的地方生存。

雪靈谷自然實驗室/出品參考資料:中國林業網、江西日報、江西省林業局、《大自然》雜誌

相關焦點

  • 鄱陽湖上白鶴飛——從白鶴遷徙路線之變看生態文明建設
    30多年前,國際鶴類基金會考察鄱陽湖時,當時除中國鄱陽湖之外,全球還有另外兩處白鶴越冬地。白鶴在南昌市五星農場的溼地上飛翔(12月3日攝)。新華社記者 周密 攝30多年後,那兩條遷徙路線幾近喪失,而在鄱陽湖區白鶴數量已佔全球98%。水草豐美、蝶湖洲灘的鄱陽湖,成為亞洲最大的越冬候鳥棲息地。白鶴鍾情於鄱陽湖,恰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成就的生動寫照。
  • 全球白鶴「戀」上鄱陽湖
    每年飛抵鄱陽湖湖區越冬的白鶴數量,佔全球的98%。至11月25日,陸續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的白鶴數量,已超過全球白鶴種群數量的半數。一隻白鶴俯衝下來覓食。兩隻白鶴引吭高歌。鄱陽湖是全球的重要溼地、候鳥天堂。2019年,白鶴被定為江西「省鳥」。10月27日下午,首批7隻白鶴安全飛抵鄱陽湖核心湖區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較去年提前了整整30天。11月19日,據野生動物保護專家和江西師大、南昌大學環保志願者觀測,抵達南昌五星白鶴保護小區越冬的白鶴,已接近2800隻。
  • 越冬遷徙竟迷路 白鶴吉吉一家到訪鎮江
    白鶴,是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也是瀕危動物,被譽為鳥類「活化石」,全球不到4000隻。最近,就有一家三隻白鶴在越冬遷徙途中迷路,首次來到了江蘇鎮江,被當地鳥類保護志願者用鏡頭捕捉下來。1月7日,記者跟隨志願者們踏入了白鶴棲息的鎮江長江焦北灘,一探究竟。
  • 西伯利亞飛來的白鶴寶寶在霍山溼地落單了 鳥友村民政府部門都在...
    眼下正值候鳥遷徙季,成千上萬的候鳥跨越高山大海,從繁殖地遷往越冬地。這幾天,在安徽霍山縣一處溼地,一隻落單的白鶴幼鶴牽動了大家的心。作為珍稀的國家一級重點保護鳥類、極危物種,它已經獨自停留了十多天。眼看遷徙大部隊已經飛走,鳥友、村民和政府部門都挺為它擔心。它還能不能追上大部隊,找到爸媽?大別山區寒冷的冬天,這隻珍稀的幼鶴能安全越冬嗎?
  • 獾子洞溼地藨(biāo)草「瘋長」 白鶴吃「大餐」 為了白鶴 外來的...
    可從去年起,一些外地人帶著帳篷、柵欄、牛羊群來此安營紮寨過度放牧,今年由於白鶴的主要食物藨草長勢良好,又有外地人帶牛羊來與白鶴爭食,且幹擾候鳥繁殖。法庫縣林業部門表示將處理此事。2010年左右藨草旺盛的季節,這裡的白鶴大群可達2000隻。而從2012年夏季到2015年初,由於溼地蓄水過高,藨草只在靠近村莊和路邊有少量生長,2015年夏季至2016年嚴重乾旱,導致幾年來因食物缺乏,來此的白鶴數量急劇減少。
  • 拜城縣民警巡邏途中意外救助野生保護動物白鶴、禿鷲
    拜城縣民警巡邏途中意外救助野生保護動物白鶴、二級野生動物禿鷲  中新網新疆新聞12月4日電(何偉)12月1日下午,拜城縣公安局鐵熱克派出所便民警務站民警庫爾班•艾買爾在轄區巡邏時發現河邊有一隻從未見過的疑似遷徙過程中落單的大鳥一動不動。民警庫爾班•艾買爾立即將該鳥帶回派出所救治,經鑑定,此鳥是白鶴,屬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 鄱陽湖,世界水鳥在此打卡聚會
    攝影 | 王小龍碧波萬頃的鄱陽湖位於長江中下遊的南岸、江西省的北部,是我國最大的淡水湖泊,也是中國首批7個國際重要溼地之一。鄱陽湖是長江幹流重要的調蓄性湖泊,在長江流域發揮著調蓄洪水、灌溉農田和保護生物多樣性等特殊生態功能。
  • 全世界僅有4000隻左右的白鶴 它們中98%到鄱陽湖越冬[圖]
    西伯利亞、莫莫格、鄱陽湖!繁殖地、停歇地、越冬地!因為白鶴,兩個國家,三個地方,串聯在了一起。每年,成群結隊的白鶴從西伯利亞出發,在吉林莫莫格停歇後,來到鄱陽湖越冬。萬裡遷徙路,情牽白鶴「三家人」。12月16日,江西省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第一屆年會暨首屆國際白鶴論壇在共青城開幕,來自中國和俄羅斯的專家學者,就保護全世界僅有的4000隻左右白鶴,共商保護機制。
  • 「省鳥」白鶴就要來了,劉奇書記去了趟鄱陽湖……
    鄱陽湖上空,一批批從北方遠道而來的客人——冬候鳥如約而至。剛剛評選為江西省省鳥的白鶴,也已行進在南下的路上。  10月12日,省委書記、省總河長劉奇乘船從南昌沿贛江而下深入鄱陽湖,巡查江湖生態環境保護情況。他說,把白鶴這種珍稀候鳥確定為省鳥,是對世界的承諾,是對子孫後代的承諾。
  • 鄱陽築閘,讓白鶴適者生存就行嗎?
    白鶴遷徙路線示意圖。如果你看這段定義看得頭大,那我來劃兩條重點:第一,適者生存的前提是必須有些個體是適者,能活下來;第二,適者生存還必然意味著另一些個體是不適者,要死掉。誰能活下來?鄱陽湖修壩的最壞場景,是因為水位過高影響了沉水植物生長,令白鶴失去關鍵的食物來源。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對此並不擔心,在他看來,白鶴可以改吃其他東西,證據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
  • 鄱陽建壩,草不夠白鶴可以吃魚?您是不是誤會了「適者生存」?
    在這裡,白鶴幾乎是純素食者,以其長長的帶有鋸齒的喙在鄱陽湖眾多碟形子湖的淺水區和泥灘裡挖掘植物塊莖為食。如果你看這段定義看得頭大,那我來劃兩條重點:鄱陽湖修壩的最壞場景,是因為水位過高影響了沉水植物生長,令白鶴失去關鍵的食物來源。鄱建辦副主任紀偉濤對此並不擔心,在他看來,白鶴可以改吃其他東西,證據是「我們救助的時候給白鶴吃小魚,也都是吃的。」
  • 尋找白鶴「愛愛」
    新華社南昌12月31日電(記者陳毓珊、程迪)江西省林業局31日啟動為期1個月的「尋找白鶴『愛愛』」主題活動,尋找一隻「失聯」白鶴。一隻白鶴2018年曾在遷徙途中不幸「落單」。在江西各界人士聯手救助下,這隻白鶴與工作人員一道搭乘飛機,前往吉林莫莫格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追趕上了已遷徙的白鶴種群。這隻白鶴「歸隊」的故事,在江西乃至全國引發廣泛關注。隨後,這隻凝聚了各界愛心的白鶴,被人們暱稱為「愛愛」。據介紹,白鶴「愛愛」是江西省首隻自行環志的白鶴,它的右腳腳環編號為S26,左腳套有金屬環。放飛後不久,身上的衛星跟蹤器失效。
  • 世界瀕危物種白鶴遷徙途中凍傷 警民合力救助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12月6日,一隻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的白鶴在遷徙途中意外受傷,無法繼續飛行,掉落在內蒙古通遼市科左後旗海魯吐鎮圖古日格嘎查鐵裡小組村。當地一村民在路邊發現了這隻白色的大鳥,隨即將其送到了海魯吐派出所。
  • 自在雲間白鶴飛
    晨報記者 蘭春 圖鄱陽湖——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以「候鳥天堂,珍禽王國」譽滿天下。自2001年起,我省持續跟蹤監測鄱陽湖越冬候鳥種群動態,涵蓋湖區68個大小子湖泊,多年平均數據顯示,鄱陽湖候鳥種類穩定在160種左右,數量在60萬隻至70萬隻,其中全球98%以上的白鶴在此越冬,故鄱陽湖也被譽為「白鶴王國」。
  • 鄱陽湖:亞洲候鳥天堂
    攝影 | 胡業清(鳥網·葉青)儘管最近幾十年鄱陽湖出現了湖區縮減的趨勢,但相比湖泊地質構造上已延續上千萬年,並將持續下去的沉陷,以及鄱陽湖形成以來1.2萬年的歷史,鄱陽湖本質上仍是一個充滿生命力的超年輕湖泊,依然是亞洲最引人矚目的水鳥棲息地,是遷徙路線上的候鳥天堂。遷徙季節的白鶴常常集成數十隻甚至上百隻的大群。
  • 自帶仙氣、氣質出眾的鳥中明星——白鶴
    大家莊重肅穆,這時飛來了一群白鶴,它們停留在幾個人頭頂上空盤旋。人群中有人喊道:「看呀,快看呀!白鶴飛來了。它們就是伊拜卡斯的白鶴!」那幾個人突然跪在地上大喊,「復仇女神啊,饒恕我們吧……」經過這件事,人們更加信奉白鶴,並視白鶴為復仇之神。
  • 吉林鎮賚 大批候鳥來臨 白鶴數量達2000隻
    央視網消息:又到了候鳥遷徙的時節。位於吉林省白城市鎮賚縣的莫莫格溼地近期迎來大批遷徙候鳥,僅世界瀕危物種、我國一級保護動物白鶴的數量就達到了2000隻左右。莫莫格溼地位於候鳥遷徙的重要通道上,由於有廣闊溼地和充足的食物,許多候鳥將這裡作為遷徙途中的「驛站」。
  • 《生態中國的見證者——極度瀕危物種白鶴的繁衍、遷徙和保護》:
    或許有這樣一部紀錄片可以歸類到這一範疇之中,若干年前,筆者曾為紅星音像出版社出品的《白鶴王國》光碟做過一篇小碟評,而這次,獲得過2018年度國家出版基金資助項目的紀錄片《生態中國的見證者——極度瀕危物種白鶴的繁衍、遷徙和保護》更是氣勢如虹。    狀元出自草莽間。
  • 貫徹落實省人大常委會《關於確定白鶴為江西省「省鳥」的決定...
    江西作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要充分運用好「省鳥」白鶴這張珍貴的生態名片,把「省鳥」白鶴作為展示江西生態建設成果的重要標誌,把加強「省鳥」保護作為推進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的重要成果,打好白鶴品牌、鄱陽湖品牌、江西生態品牌、國際交流合作和觀光旅遊品牌,推動鄱陽湖生態優勢向品牌優勢、產業優勢和發展優勢轉換,著力打通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的雙向轉換通道,促進我省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向縱深發展。
  • 時隔八年 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又現上海
    東方網記者柏可林12月12日報導:近日,上海崇明東灘鳥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工作人員監測時發現,在鶴群中有一隻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保護區曾在2010年首次記錄到一隻白鶴亞成鳥混群於白頭鶴群中,此次是時隔8年後白鶴再次來到東灘保護區。  近期,由於氣溫不斷下降,大量越冬鳥類自北方飛來保護區越冬,其中不乏白頭鶴、灰鶴、小天鵝等珍稀物種。12月11日下午,保護區工作人員在對白頭鶴及灰鶴群監測的過程中發現在灰黑色的鶴群中有一隻白色的大型鳥類,通過視頻監控的進一步觀察,確認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白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