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美好西部 我們接力書寫「天路」傳奇

2020-12-06 光明網新聞中心

  【一線講述】

  甘當路石、勇創一流,聽老中青三代建設者講述「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的實踐故事——

  為了美好西部 我們接力書寫「天路」傳奇

  編者按

  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廣大鐵路建設者要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科學施工、安全施工、綠色施工,高質量推進工程建設,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新的貢獻」。

  「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是新中國一代代工程建設者為了雪域高原的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活幸福,在拼搏奮鬥中形成、豐富、發展的寶貴精神財富。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指出,「十四五」時期要「加快建設交通強國,完善綜合運輸大通道、綜合交通樞紐和物流網絡,加快城市群和都市圈軌道交通網絡化,提高農村和邊境地區交通通達深度」。推動交通運輸體系不斷完善,離不開「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注入的強大動力。光明智庫特邀川藏、青藏公路和青藏鐵路參建者、養護者講述奮鬥故事,並請專家分析建言:「十四五」時期如何更好弘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讓我國交通大動脈更加強健有力,為西部地區乃至全國發展提供強大支撐。

  把《歌唱二郎山》一直唱下去

  講述人:原18軍53師158團2營戰士、離休幹部 冀文正

  70年前,為了祖國的統一、人民的解放,中國人民解放軍原西南軍區和西北軍區派出部隊,從四川、青海、新疆、雲南四個方向向西藏挺進。1950年5月,解放軍原18軍軍務下達指示:加固名山到甘孜的公路,保證運輸暢通。我所在的18軍53師158團,負責加固從名山到爛池子(現名新溝)50公裡左右的路段。那時沒有現代化工具,只有鐵鍬、鋼釺、十字鎬,連手推車、撮箕都得自己製作,更別說炸藥、推土機了。我們撬頑石、戰塌方、挖稀泥,工具不夠用手挖,常常是一身汗水混著泥水。由於高原反應,官兵們時常出現高熱、發燒、噁心、嘔吐等情況。在二郎山修路的三個月裡,幾乎沒怎麼見過太陽,似乎是大自然在考驗我們的意志。

  我們53師負責向西修路,還要接力為部隊運送糧食。那時經常下雨,六七十斤重的米袋子淋雨後變得更沉了,又溼又滑,戰士們努力扛起來,膠鞋踩在泥濘裡,一步一趔趄地往前走。每個戰士只有兩套衣服,白天一身泥,晚上回去洗了晾曬,烤乾繼續穿。那時候,人人都是英雄,都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很大作用。

  俯瞰四川雅康高速公路瀘定大渡河大橋。光明圖片

  當年7月的一天下午,從山上下來七八個人,找到正在修路的我。一位滿臉胡茬的人對我說:「我給你唱個歌,你聽聽行不行?」說罷就唱起來:「二呀嘛二郎山呀,高呀嘛高萬丈,古樹那荒草遍山野,巨石滿山崗……」我一下子激動起來,這個曲子真像我們家鄉的調子!這些人笑了,說他們是從北京來慰問部隊的,想為大家寫點文章、作些歌曲。這首歌曲,就是新創作的《歌唱二郎山》。

  過了三天,團部通知我們20多個文化幹事去30公裡外的天全開會。我們20多人裡只有一位王幹事懂音樂。王幹事教大家唱《歌唱二郎山》,大概教了三遍,每個人差不多會唱了,就當天趕回連隊教給戰士們。沒過幾天,幾乎所有修路的部隊都學會了這首歌。當勞動最累、環境最艱苦的時候,大家總是唱起這首上口又有勁的歌曲,就像齊聲喊起了勞動號子,讓人渾身充滿了力量。

  不久之後,這首《歌唱二郎山》迴響在整個雪域高原,甚至唱響全國,激起了人們建設社會主義新中國的勞動熱情。我們就是唱著這首歌,奮戰了半個多月,將一塊擋在二郎山路上的巨石成功搬掉;就是唱著這首歌,戰勝了康藏線上最險峻的雀兒山、達馬拉山和怒江天險,修通了康藏公路,展現了革命軍人讓高山低頭、江河讓路的豪邁氣概。我們也是唱著這首歌,高舉五星紅旗,踏著鏗鏘步伐,自豪地走進拉薩,將青春和熱血化成革命的火種,播撒在建設新西藏的各個崗位上。

  這首歌我已經唱了70年。如今,希望年輕的朋友們繼續唱起這首歌,把「兩路」精神傳遞下去,共同建設美麗新西藏。

矢志攻堅,使高原凍土成為科研「熱土」

講述人:中國交通建設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黨委副書記、總經理 汪雙傑

    1983年7月,我從西安公路學院(長安大學前身)畢業,第二年便受當時交通部委託,奔赴喀喇崑崙山,為一條通往全軍最高邊防哨所的邊防公路進行勘察設計。那條公路海拔4700米左右,當時的工作環境之艱苦,歷歷在目:窩在大卡車後廂裡忍受山路顛簸;扛著測量儀器,走幾步就要停下來喘息;胸口憋悶呼吸困難;風大時吹得人站不穩;雨雪冰雹隨時來襲,卻無處躲避;加班到深夜,頭疼欲裂難以入睡,次日清晨又得早起前往工地……

    第一次與青藏高原結緣,給我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雖然艱苦,卻深感工作有價值。從那以後,只要單位承接了西藏公路勘察設計項目,我總是爭取前往,不僅跑遍了進出藏的條條國道,而且對西藏公路沿線常見不良地質及災害有了全面了解。

    20世紀70年代,中央作出了青藏公路鋪設油路(瀝青路)的重大決定。此後,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設計研究院三代科研人員薪火相傳、攻堅克難,累計觀測數據300多萬組。正是由於這種持續近半個世紀的深入研究和技術沉澱,使高原凍土成為科研「熱土」,讓青藏高原不再是不可逾越的「第三極」。

  養護工人在青藏鐵路念青唐古拉沿線作業。新華社發

    2001年,在我國知名凍土專家武憼民先生舉薦下,我成為當時交通部投入經費最多、研究人員最多、科技影響最大的「多年凍土地區公路修築成套技術研究」項目負責人,帶領團隊長年累月地戰鬥在青藏公路沿線。在2001年至2008年這關鍵的八年間,我們刻苦攻關,在多年凍土地區公路建設技術領域取得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2008年,我主持的「多年凍土青藏公路建設和養護技術」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帶領的團隊兩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些科研成果在青海、西藏公路建設中得到全面推廣應用,也使我國在國際凍土工程領域保持領先地位。

    為了儘快培養更多有志於凍土研究的年輕人,近十年來,我們先後創立交通運輸部「多年凍土地區公路建設與養護技術交通行業重點實驗室」、科技部「高寒高海拔地區道路工程安全與健康國家重點實驗室」、交通運輸行業野外觀測基地。作為實驗室主任、年輕人的導師,不論管理工作多繁重,我始終堅持言傳身教,做好傳幫帶工作。

    如今,以「80後」為主體的第三代凍土科研人員已擔負起延續高原凍土科研火種的重任。在青藏公路的歷次整治、改建中探索形成的凍土工程研究方法與測試技術,奠定了我國凍土工程的研究基礎,我國凍土工程理論與技術體系得以創建。

    「初心在方寸,咫尺在匠心。」作為第二代凍土科研工作者中的一員,我始終認為匠心之難既在於「匠」,更在於「心」。面向未來,只有把「兩路」精神傳承下去,才能扛起時代賦予的歷史使命,肩負起大國工匠的時代責任。

努力攀登公路工程行業的「珠峰」

講述人:四川雅康高速公路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兵

    2013年4月,我和同事剛結束成德南高速公路建設,就接到集團黨委通知,參加雅康高速公路建設。這是我時隔十年再上青藏高原,內心倍感榮幸和自豪。

    作為首條從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快速攀升的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公路工程建設面臨地質、地形、氣候、生態和施工五個極其艱巨的挑戰,橋梁和隧道佔總裡程的比例為82%。地質環境的複雜,遠超想像。2016年7月,天全縣紫石鄉大仁煙村雅康高速公路建設紅線外發生山體滑坡,滑坡約6萬立方米,10秒鐘便衝毀了已建成的兩排橋墩。一直關心著川藏通道建設的中國工程院院士鄭皆連很快組織了3位院士和10多位專家現場調研,對工程整治、預警監測等提出了指導意見。他握著我的手說:「建設雅康高速公路相當於攀登公路工程行業的『珠峰』,拜託你們精心組織、科學管理,建好這條路!」

    按照院士意見,我們迅速會同設計、施工單位進行邊坡處治,組織全線排查,對存在重大安全隱患的幾處邊坡及時監測預警,並會同相關人員全速建設應急指揮中心,保證工程安全。2019年4月,鄭皆連等10位院士考察調研雅康高速公路,充分肯定這些做法,認為雅康高速公路在重大工程、防災減災、生態環保、節能減排、平安智慧等方面的建設、運營經驗值得川藏梯度帶內鐵路、公路等重大工程項目參考借鑑。

    由於高速公路要不斷攀升,與老路318國道形成較大高度差,因此施工極其困難。比如,瀘康段大槓山隧道施工便道長達9公裡,有24個回頭彎。面對艱難險阻,參建單位上萬名建設者弘揚「兩路」精神,倒排工期、正排工序、掛圖作戰,先後攻克大槓山隧道、冷竹關橋,於2018年年底提前9個月全線建成通車。通車當天下起了大雪,高原銀裝素裹,分外壯麗。

    今天,看著逶迤在群山峻岭間的雅康高速公路,我們充滿自豪。我們將持續加快推進康定過境段、瀘定至石棉、馬爾康至久治等高速公路建設,讓「兩路」精神在祖國和人民需要的地方落地生根。

「條件雖苦不言苦,格拉線上寫忠誠」

講述人: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格爾木工務段望昆線路車間黨支部書記 於本蕃

    2006年2月,我主動報名到青藏鐵路格爾木至拉薩段工作。作為青藏鐵路開通試運營後的第一批工務派遣人員,我帶領線路工在被稱為「生命禁區」的唐古拉地區,擔負起青藏鐵路全線海拔最高、自然條件最差、災害最多的125公裡凍土線路養護任務,為青藏鐵路安全運行保駕護航。

    初來乍到,以為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很快就能派上用場,沒想到,惡劣的自然環境先給我上了一課。進駐唐古拉線路車間時,放眼望去白雪茫茫,不見人影。同行的人有些打起了退堂鼓,而我選擇了堅持,一幹就是14年。檢查、維護、搶修,日常工作看似簡單,但必須克服高寒缺氧,挑戰體能極限,還常常面臨生命危險。

  於本蕃(右一)和工友在結束施工後準備返回宿舍。新華社發

    還記得8年前5月的一個晚上,下了一場大雪,我們車間管內所有道岔全部結冰。當晚8點左右,我們全員出動對站場進行清理。雪越下越大,風越吹越猛。凌晨一兩點時,一位藏族職工帶頭唱起了藏族民歌,類似於勞動號子。雖然我們聽不懂歌詞,卻被曲子的節奏和熱情感染了,越幹越起勁。一直幹到第二天早上六點多,我們終於完成了線路清理,保證了旅客列車安全通過。

    養護工作常年要與凍土「作戰」,夏天凍土消融,要提防路基下陷;冬天凍土結冰,要防範路基升高。每個季節的側重點不同,要準備的工具和設備也不一樣。這些年來,我堅持把工友們每天晚上總結會時討論的各類問題和處理方法記下來,為平時工作提供參考。

    「條件雖苦不言苦,格拉線上寫忠誠」是我的座右銘。近年來,我先後被授予「鐵路青年五四獎章」「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火車頭獎章」等榮譽。作為一名青藏鐵路人,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對川藏鐵路開工建設作出的重要指示,我受到很大鼓舞。如今,隨著國家鐵路事業迅猛發展,我們的設備也在更新換代。我要繼續努力學習,發揚「兩路」精神和青藏鐵路精神,用更科學的養護為青藏鐵路保駕護航。

  《光明日報》( 2020年11月16日 07版)

[ 責編:李方舟 ]

相關焦點

  • 中國科大學子「愛心接力」獻智西部
    中國科大學子「愛心接力」獻智西部 第五屆支教隊員李萌在羅山中學的課堂上向學生提問。中國科大供圖   中新網合肥9月17日電題:中國學子熱心西部「愛心接力」獻智  記者吳蘭  「愛心接力、薪火相傳」,在中國推行的一項的大學生服務西部支教之路上北京大學、復旦大學、
  • 勇於擔當的創新「天路」——井陘太行「天路」精神之改革創新...
    「井陘『天路』規劃設計和建設過程,從始至終都是一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的過程。」呂祿禎說,按照最初設想的國家二級山區公路標準,修路的確需要打隧道,不過考慮到井陘縣的實際困難,和「天路」鄉村旅遊公路的實際功能性質,我們採取了折中辦法,不打隧道先把路修起來,保證發展需要,將來有條件再逐步提升,這也大大降低了成本。
  • 元旦出行計劃自駕江南天路,藏在煙雨青山裡的神秘天路
    這裡有一條被譽為「江南天路」的自駕路線,青山綠水間隱匿了幾千年,被CNN譽為「中國最美的地方」,黑瓦白牆、小橋流水,令人充滿遐想。它就是皖南川藏線,又稱"江南天路,位於皖南318"。該公路線東起寧國市的青龍鄉,西至涇縣的蔡村鎮,沿途有原始森林、草原等等,是旅遊探險愛好者和攝影師的極樂所在。
  • 鋪設"天路"助力"問天"——天基測控系統團隊成功保障"天問一號"發射
    7月23日,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徵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首顆火星探測器&34;,火箭飛行過程中,天基測控系統團隊採用&34;方式,對運載火箭進行遙測數據中繼傳輸,天鏈二號01星與天鏈一號02星接力跟蹤火箭發射,實現整個軌道的天基測控全覆蓋,保障&34;順利&34;。
  • 天路-光明日報-光明網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新中國崢嶸歲月】    2006年7月1日,一條穿越世界屋脊、將祖國溫暖送到高原邊疆的「天路」——青藏鐵路,終於全線通車了,這是一件讓祖國各民族人民歡欣鼓舞,讓世界嘆為觀止的壯舉。
  • 天鏈衛星:搭起天地往返的「信息天路」
    火箭飛行過程中,「天鏈一號02星」與「天鏈二號01星」雙星接力,全程護送至星箭分離結束。同時,天路團隊為天鏈衛星系統設置了較為完善的故障自動診斷與處置功能,保證其運行的穩定性。2013年,航天員王亞平在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組合體內,給全國中小學生進行了一次生動的太空授課。
  • 「金沙飛天」,百年名酒書寫中國傳奇
    8月29日,中國航天·貴州金沙酒業酒麴原料航天返回交接儀式暨貴州金沙酒業北京運營中心開業慶典在北京成功舉行,百年名酒攜手中國航天共同書寫了中國傳奇。百年名酒攜手中國航天共同書寫中國傳奇從上世紀30年代,劉開庭引入茅臺大曲醬香工藝釀造有「千年回沙工藝,中國醬香靈魂」美譽的金沙美酒,到現在金沙酒業已經經歷了近百年的發展。此次攜手中國航天,志在於共同書寫中國傳奇、再創輝煌。活動伊始,由秦書堯發表致辭。
  • 【初心故事】井陘太行「天路」精神先進事跡報告會
    然而,美好的田園風光下卻潛伏著積貧積弱的發展困局,要想打破困局出路何在?井陘縣委、縣政府經過反覆論證,決定打通一條連結千年古村落的國家山區二級鄉村公路,引入「開放」的活水,破解貧窮落後的困局!不可能,靠的是什麼呢,艱苦奮鬥、自力更生,靠的是我們的企業家對我們的支持。靠的是我們的人民群眾對我們的信任,這就是修路過程當中給我的思考和感動。」井陘縣秀林鎮黨委書記 趙建忠在規劃「天路」的方案中,秀林鎮是線路的入口,在離入口不遠處,有座山叫雞鳴劫,當地流傳著「雞鳴劫、雞鳴劫,每走一回都是劫」。
  • 她們在浩瀚蒼穹書寫女性傳奇
    她們在浩瀚蒼穹書寫女性傳奇 2019-09-12 17:3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讓「自主」天路更加寬廣,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通航一周年
    天路無痕,往來如織。高級地面活動引導與控制系統、華北地區流量管理系統,及C波段全數字有源相控陣天氣雷達等國際先進水平的空管系列化產品,有力支撐了大興機場平穩運行;一年間,中國電科積極踐行「民航強國」戰略,從持續為大興機場保駕護航,到穩步推進全國流量管理系統;從主用自動化系統順利落地新疆地區空管終端區,到通航飛行服務站工程項目在江蘇鎮江實現國家級示範……空管「國家隊」的足跡不斷拓展,奮進之筆也不斷在祖國藍天繪就「自主」天路
  • 又是一條新天路,草原和森林完美結合,風景簡直是美爆了
    又是一條新天路,草原和森林完美結合,風景簡直是美爆了,說到天路,你會聯想到哪裡呢?但在距離草原天路約100公裡的地方,還隱藏著一條天路,在這個被稱為「京北第一天之路」的地方,整條草原一望無際的草路,有中國最美的森林,其中還夾雜著天然的湖泊,除了最原始的自然,最主要的人還很少,光是想想就打動人的心,京北第一天的道路,越過草原森林的天空之路。
  • 四川206億建「魔鬼」高速,橫跨12個地震帶,人們稱其為中國天路
    近年來,我國的基礎設施技術已經走在世界的前端,現在我國的基礎設施技術不僅在國內,在很多國家都存在著中國的基礎設施,正因為如此,人們給了我們「基礎設施的狂魔」的稱號,隨著我國基礎設施的蓬勃發展,國內很多省和城市的基礎設施也發達,尤其是在交通發展上,交通部突破了西部大發展時期。
  •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中國兩條「天路」凍土基礎穩定 2017-10-12 15:18: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劉湃
  • 小區突然多了手推車、打氣筒……竟是為了「500米接力」?
    小區突然多了手推車、打氣筒……竟是為了「500米接力」?>讓生活更有溫度END原標題:《小區突然多了手推車、打氣筒……竟是為了「500米接力」?》
  • 「希望旅客每次飛行都美好」-西部航空客艙清潔項目負責人戚秀峰
    「昨天(8月1日)是今年暑運的第一天,對我們民航人來說,暑運來的晚,不代表保障暑運的工作項目可以少,咱們客艙清潔就是一個典型例子。」戚秀峰,西部航空運行控制部負責管理飛機清潔項目和團隊的中心經理。在本次走訪中,他為我們介紹了西部航空的飛機客艙內的清潔工作——日常清潔和深度清潔。
  • 故事最多的美國西部小鎮:牛仔、麋鹿和愛情……
    懷俄明州的傑克遜小鎮,寧靜、美好,且充滿故事。故事一:充滿西部牛仔風情的小鎮我們開著供兩家6人使用的大房車,從洛杉磯一路向著黃石公園進發,選擇了懷俄明州的傑克遜鎮旁邊的房車營地作為留宿地。於是就有了一睹這個西部牛仔小鎮的機會,小鎮的英文名叫「Jackson Hole",至於為什麼叫「傑克遜洞」,還有一段傳奇的故事。
  • 中國花費206億打造,跨越12個地震帶的「四川天路」現在還在嗎?
    基礎設施技術水平和說來,那是我們可以絕對的國家基礎設施成為強國,技術水平在世界上也是屈指可數的,我們建立了世界最多的國家,例如世界最長的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最大的飛機場等,部分被外國人和建築的奇蹟,我們中國的建造的能力和水平,我們在中國的四川省,修建了一條的天空「四川」被稱為滑翔傘的高速公路,這條高速公路和普通的高速公路的差異大小這裡是險峻的地帶
  • 火車螺旋爬向高空,中國首創螺旋式天路
    近年來遇山開山遇水架橋似乎成了中國基建狂魔的「口頭禪」,像剛通車不久的川藏第一橋興康特大橋、世界最長的跨海大橋珠港澳大橋再到準備開建的跨渤海大橋,中國基建正在一步一步書寫新的傳奇。中國不僅創造了眾多超級工程,更讓全國交通網絡相互連接起來。
  • 科技創新為「天路」築起安全防線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速度最快、運量最大、環境最惡劣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也被稱之為「天路」。多年來,中國鐵路青藏集團有限公司積極推進新技術、新設備的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為「天路」安全築起一道堅固的防線。
  • 萊伯泰科胡克博士祝賀奧運火炬珠峰接力成功
    萊伯泰科控股公司總裁胡克博士**上午致電中國地質大學校友會,熱烈祝賀地質大學在校學生袁復棟同學隨同19人的奧運火炬珠峰接力團隊勝利完成奧運聖火點亮珠峰的壯舉,並代表萊伯泰科的全體員工向登山隊的其他校友表示祝賀,並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