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西糧倉董事長朱發任到訪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食品研究中

2020-11-30 手機鳳凰網

原標題:贛西糧倉董事長朱發任到訪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食品研究中

齊魯晚報9月26日訊:9月22號下午,在中國農大、中聯辦農科院相關負責人陪同下贛西糧倉董事長朱發任一行到訪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研究聯合實驗室。朱發任實地參觀了中國農大的教學、科研實驗室以及有關國家級檢測與技術服務平臺,並認真聽取了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研究聯合實驗室主任冷小京教授關於食品科學研究、食品安全檢測以及人才培養建設、社會服務等方面的介紹;

贛西糧倉董事長朱發任(左一)

朱發任就高安市建立富硒食品功能研究室、隊伍建設、人才引進、富硒食品研究與發展的方面進行了補充;雙方還就富硒食品研究工作如何助立高安市開展的「三品一標」認證和「高度安全、富硒有機」農產品品牌建設的工作進行了深入探討。

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研究聯合實驗室主任冷小京(左一)介紹情況

據中國農大-中國航天員中心航天食品研究聯合實驗室主任冷小京教授介紹,中國農大已經與江西贛西糧倉發展有限公司開展了全面深化的富硒食品功能研究合作。已經在江西高安市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在高安建立了富硒食品功能研究室。冷小京教授團隊已全面入住高安實驗室,在高安當地開展細緻的研究。

冷小京,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外引進的優秀學術骨幹,中國農業大學-中國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食品聯合實驗室主任、Biopolymers、 Langmuir、J.Colloid.Inter.Sci、food hydrocolloids、Biomacrmolecules 、Medical Science Monitor等國際雜誌擔任審稿人Index Copernicus註冊研究員、現代農業體系北京創新團隊奶牛團隊乳品加工安全生產研究室主任、加拿大魁北克化學協會會員等,曾參加國家科研項目5項,申請國家專利9項,國內核心、SCI和E等收錄文章50餘篇。

相關焦點

  • 揭開航天食品神秘面紗:實拍中國航天員專用食品
    2012年10月17日 08:59:28| 責任編輯:姚潤萍| 來源:中國軍網魚香肉絲、松仁玉米、木須肉、黑椒牛柳、什錦炒飯、川味辣醬……神舟九號載人飛行任務中,7大類70餘種中式航天食品飛上太空,航天員4天內不會吃到重樣食品。
  • 中國工程院院士盧秉恆教授到訪玉柴
    7月3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恆一行到訪玉柴,玉柴股份副總裁梁清延、董事長高級技術顧問陳金源熱情接待了來訪客人。中國工程院院士、西安交通大學教授盧秉恆(右二)參觀玉柴工廠盧秉恆一行先後參觀了玉柴快速製造基地、試驗中心、船電動力事業部生產車間
  • 江中功能食品伴飛中國航天走向全球
    神舟十一號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球,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先後出艙,創下中國航天員最長太空駐留時間紀錄。載人航天體現綜合國力,展現科技實力,是超越突破也是系統集成。與其他國家太空人相比,中國航天員的完美巡天還有一項獨特保障——功能食品。
  •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第三批航天員正在選拔 希望能重返太空
    中國首位女航天員劉洋此前在接受央視記者獨家專訪時表示,目前,我國正在進行第三批航天員選拔,未來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員將搭乘載人飛船到訪空間站。與以往不同,中國第三批航天員的選拔將分為三個層次:第一層次是飛船指令長,或稱飛船駕駛員;第二層次是隨船工程師;第三層次是載荷專家。第三批航天員將從科研工作者和工程人員中選拔出隨船工程師和載荷專家。針對央視記者關注的「未來中國空間站上航天員有哪些日常活動?」
  • 戴和根任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7日訊據國資委微信「國資小新」消息,經研究,任命戴和根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董事長、黨委書記;免去陸紅星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黨委書記、黨委常委職務。
  • 周乃翔任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圖/簡歷)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北京9月2日電 (任佳暉)據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網站消息,今日,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召開中層以上管理人員大會。中央組織部有關負責同志宣布了中央關於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主要領導調整的決定:周乃翔同志任中國建築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
  • 中國農大在基因組印記調控機制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
    近日,Genome Research在線發表中國農大賴錦盛教授課題組題為「Parent-of-origin-dependent nucleosome organization correlates with genomic imprinting in maize」研究論文,在玉米基因印記表觀調控機制上取得新進展
  • 中國農大「天蓬工程」開工:以豬為模式動物開展生命科學研究
    澎湃新聞 被中國農業大學(以下簡稱「中國農大」)命名為「天蓬工程」的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以下簡稱「豬設施」)已於近日在河北省涿州市開工。
  • 戴和根任中國化學工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圖/簡歷)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6日訊 據國資委網站消息,任命戴和根為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董事長;免去陸紅星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董事長、董事職務。戴和根同志任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黨委書記;免去陸紅星同志的中國化學工程集團公司黨委書記、黨委常委職務。
  • 這是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
    中國海洋大學食品科學與工程學院坐落於美麗的青島海濱,位於中國海洋大學魚山校區,是我國食品科學領域最具品牌影響力和競爭力的高等學府之一,未來西海岸校區佔地近6萬平方米的食品科學與工程單元正在推進建設中。學科發展歷程學院以海洋生物資源加工利用為顯著特色,建設基礎與應用研究協調發展的高水平研究型學院。
  • 中糧地產成都總經理孫伊萍任蒙牛總裁
    孫伊萍:福建雲霄人,1993年進入中糧集團工作,先後任廣東太古可口可樂公司副總經理、海南可口可樂飲料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文俊自2006年擔任蒙牛乳業總裁職務,至今年兩屆任期已滿,按章程規定正常退任。公告還稱,楊文俊辭任蒙牛乳業總裁職務後,將繼續留任內蒙古乳業的董事會副主席以及副董事長職務。蒙牛的元老人物如牛根生、姚同山、孫玉斌、孫先紅、鄧九強等人此前已全部辭任或者退休,隨著楊文俊的退位,蒙牛的老將將全部走下管理一線。
  • 航天員在太空都吃什麼?中國太空人吃的,讓美俄同行羨慕
    然而,突破這一技術,必須要要解決航天員的飲食問題。畢竟「民以食為天」,我們不能讓航天員在天空餓著肚子去執行任務。作為一種特殊的食品,航天食品的誕生解決了航天員們在太空的飲食問題。航天食品在半個多世紀的發展中,不斷更新換代。
  • 神秘的太空食品--中國數字科技館
    此外,有些飄浮的食品還會給航天員帶來危險。在失重的情況下,飄浮的麵包屑一旦飛進航天員的鼻腔或嘴裡,有可能造成他們窒息或呼吸危害。因此太空食品都必須在地球上進行加工,使用特殊的包裝和儲藏方式,然後再運到太空飛船上,供航天員食用。
  • 中國農大任華中課題組在黃瓜果刺發育調控研究中取得進展
    2018年6月1日,Horticulture Research在線發表了中國農業大學園藝學院任華中
  • 專家揭秘航天員衣食住行:食品有100多種 不能洗澡
    央廣網北京10月17日消息(記者張棉棉 陳欣 劉禕辰 王亮)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導,隨著神舟十一號順利發射升空,從今天開始,我國兩名航天員景海鵬和陳冬將在太空中軌駐留33天。在一個多月的生活中,他們除了要完成與天宮二號的交會對接的任務、各種空間科學試驗之外,航天員的衣食住行也是備受關注。  在天宮二號裡,兩位航天員能吃到什麼「大餐」?
  • 太空中,中國航天員吃什麼、做什麼、看到了什麼……這個展覽一網打盡
    八寶飯、陳皮牛肉、醬牛肉、蓮子粥、綠茶、墨魚丸、牛肉丸,這是「神舟五號」時期具有中國特色的航天食品……以獻禮新中國70周年為契機,《生在宇宙》中國航天藝術科技大展7月28日在浦東文瀾文化藝術中心開幕。展覽將航天科技與科幻、藝術結合,在寓教於樂中帶來生動形象的中國航天故事。
  • 中國航天員與青少年分享太空體驗:沒看到外星人
    兩位中國航天員聶海勝、劉旺23日在香港與來自內地、香港、澳門等地的青少年,分享了他們在太空生活的體驗。與之分享太空體驗的是,來自內地各省市區和香港、澳門特區的400多名師生,以及瑞典等12個國家的青少年代表,他們剛剛參加完在香港舉行的第30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太空可享美味在太空可以吃到熱菜、熱飯。
  • 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一行到訪中檢集團
    中國出入境檢驗檢疫協會會長王新一行到訪中檢集團 2021-01-14 21:4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航天員「專享」的太空食品——太空茶亮相北京茶業展
    曾經只能被航天員「專享」的太空食品如今開始走進普通大眾的生活。日前,在2020「北京國際茶業展」上,中國太空系列食品剛一亮相,就立刻受到參觀者的關注。  據記者了解,此次參展的「太空的味道」專櫃包含太空茶及太空食品兩大類,是由北京笑傲天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和笑傲天宮太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開發,產品採用航天專利技術生產,特別是「太空紅茶」和「太空綠茶」水溫不受限制,可以隨時衝泡。
  • 中國農大模式動物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涿州開建 「天蓬工程」推動...
    在「京畿南大門」涿州,由中國農業大學主導的「十二五」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模式動物(豬)表型與遺傳研究設施已啟動建設。「這一項目有望推動我國生命科學基礎研究取得重大原創性突破,以及人類心血管疾病等病症診治、新藥篩選實現跨越發展,同時還將促進豬種改良,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項目副首席科學家趙要風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