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的地球表面經常會發生一些自然事件,會造成人類的生命財產損失,我們稱之為自然災害。從自然災害成因分類來看,可以分為地質地貌災害、氣象災害、海洋災害和生物災害。海嘯是海洋災害的一種,通常是指由海底地震、火山爆發、海底滑坡或氣象變化產生的破壞性海浪,其中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是最為常見的,海嘯的傳播速度極快,能夠達到每小時700至800千米,能夠在數小時內橫跨整個大洋。

為了能夠更好地了解海嘯災害,我們來看看發生在2004年12月26日的「印度洋海嘯」災害,引發此次海嘯的原因是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以北的海底發生了9.3級地震,強烈的海底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此次海嘯的影響範圍極大,包括肯亞、索馬利亞、模里西斯、法屬留尼旺、塞席爾、馬爾地夫、印度、孟加拉國、斯裡蘭卡、緬甸、澳屬科科斯(基靈)群島、印度尼西亞、泰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都遭遇了海嘯的衝擊,造成了人員和財產損失,最終海嘯造成了22.6萬人死亡,是近200年來死傷最慘重的海嘯災難。

從上述印度洋海嘯事件來看,此次海嘯幾乎波及了印度洋沿岸的東南亞、南亞和北非等廣大地區,那麼這次巨大的海嘯是不是對大量航行在印度洋上的船隻也造成了巨大的損失呢?其實不然,海嘯在傳播的過程中,在水深極深的大洋中,海嘯的波高不足1米,對於航行在其中的船隻基本不會造成危害,更不用說對於噸位很大的航母了。也就是說在現實當中,是不會在大洋中出現像電影《海神號》中那樣的巨大海嘯,把郵輪給掀翻的。
2004年印度洋海嘯到達時間
不過,當海嘯傳播到近岸地區,由於海水深度不斷變淺,海嘯波長減短,從而使波高急劇增高,最終可能形成數十米高的海嘯,形成含有巨大能量的「水牆」,從而產生巨大的破壞力。2011年3月11日,日本東北部太平洋海域海底發生9級地震,地震引發了巨大的海嘯,由於距離日本本州島很近,海嘯迅速到達岸邊,形成的海嘯高達10米,後經研究表面,最高的區域海嘯高達23米。如果,這個時候剛好有航空母艦停泊在海嘯襲擊的近海地區,那麼就會產生巨大的影響,肯定會讓航母受損,甚至導致航母觸礁擱淺。
被海嘯掀翻的海神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