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園區是以技術密集為主要特點,以科技開發、示範、輻射和推廣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為目標。不斷拓寬園區建設的範圍,打破形式上單一的工廠化、大棚栽培模式,把圍繞農業科技在不同生產主體間能發揮作用的各種形式,以及圍繞主導產業、優勢區域促進農民增收的各種類型都納入園區建設範圍。
現代農業園區的模式
以「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為原則,以產品、技術和服務為紐帶,利用自身優勢、有選擇地介入農業生產、加工、流通和銷售環節,有效促進農產品增值,積極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農民增收。突出體現農業科技的作用,形成新品種新技術引進、標準化生產、農產品加工、營銷、物流等各種形式的示範園網絡。
現代農業園區的特點
一、現代農業園區以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為核心。現代農業是傳統農業發展的必然趨勢,但如何實現這個過渡是農業發展的關鍵。
二、現代農業園區以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為引領。要推動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離不開先進適用的農業科學技術。現代農業園區的建立著重解決農業科技瓶頸問題,形成政、產、學、研、用相結合的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機制,有利於攻克技術難關,為現代農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三、現代農業園區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主線。我國農業發展滯後,很大程度上源於各種不合理的制度。因此,現代農業園區側重於進行機制創新,打破資源總量制約、資源利用率不高、城鄉二元經濟結構等瓶頸,真正實現農業生產的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構建起農業可持續增長的長效運行機制。
四、現代農業園區以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由於地理、氣候等制約,我國農業難以實現規模化發展。為此,現代農業園區要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多種形式的適度規模經營。
五、現代農業園區以推進區域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為基本立足點。現代農業園區的建立,最基本目標是推動區域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使農業產業結構在城鄉統籌發展的環境下獲得調整和優化。
總而言之,現代農業園區是現代農業的展示窗口,也是提高農村經濟效益和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與規劃成效直接影響高新農業技術的展示,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業科技水平提升與農業經濟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