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日報】蘭洋大皇嶺現代農業產業園:探索循環立體種植養殖模式

2020-11-26 儋州市政..

■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柳鶯 林書喜

驅車沿著307省道向儋州市蘭洋鎮行駛,一路上大大小小的共享農莊、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招牌十分醒目。8月4日,記者來到蘭洋大皇嶺現代農業產業園。

據介紹,該產業園由儋州大皇嶺農業開發中心於2009年11月創建,以發展農業種植養殖業為主,主要產品有大皇嶺山雞、大皇嶺山雞蛋、野生小銀魚乾、香茅茶、桂花香米、大皇嶺蜂蜜、大皇嶺柚子和白骨魚。

此外,中心依託臨近蘭洋溫泉度假區區位優勢和自然環境建設休閒農莊,通過「公司+合作社+農戶+貧困戶」模式開展脫貧工作,吸收貧困戶入股合作參與滑鼠蛇養殖經營,向農戶提供蛇苗和養殖技術服務。農戶不僅可以領取就業報酬,還可享受分紅。截至目前,中心為社會提供25個就業崗位,帶動周邊農戶320戶,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7戶、低保戶86戶。

蘭洋大皇嶺現代農業產業園負責人陸榆樺表示,自創建以來,該產業園堅持發展循環農業,以有機無公害方式培育瓜果蔬菜和家禽。「我們將檳榔園劃成4個區域,輪流循環放養,讓山雞啄蟲吃草,實現產業園農副產品的綠色無汙染;養殖業淘汰的山雞仔用於餵養滑鼠蛇;林下種植香茅草的嫩莖作為農家樂香料調味品,蒸乾製作香茅茶,葉梢粉碎作山雞飼料又可防治病疫;園內的四季水果花香為園區內放養的蜜蜂提供了不斷的蜜源。」說起產業園的循環立體種植養殖模式,陸榆樺總是滔滔不絕。

隨著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農業生態環境受到汙染和破壞的現象日趨嚴重,推動生態農業可持續發展成為儋州發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的必修課。近年來,儋州積極推進生態循環農業建設,組織相關科研機構開展調研及編制《儋州市生態循環農業發展實施方案(2017-2020)》,推動熱帶特色高效農業朝著更加生態環保方向發展。

(本報那大8月5日電)

相關焦點

  • 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20種典型模式
    河南省正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龍頭帶動、品牌集中、品類齊全的花生加工體系 河南省正陽縣現代農業產業園在17萬畝耕地上種植優質花生16.6萬畝,帶動全縣種植花生 170多萬畝,輻射周邊市縣種植花生近1000 萬畝。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對於現代農業生態改造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及結構調整提供全新的系統化解決方案。 我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與實踐 目前,我國各地已經探索出許多獨特而實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主要包括種養加工複合模式、立體複合循環模式及物質再利用模式3種常見模式。
  • 海南日報數字報-一園一業深化三產融合
    (瑞溪)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至此,澄邁共有11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入選我省現代農業產業園名單。  現代農業產業園是促進農民持續增收、轉變農業發展方式、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等的有效抓手。一直以來,澄邁縣對此高度重視。近日,海南日報記者走進澄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探究澄邁現代農業發展特色。
  • 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生態循環農業的發展對於現代農業生態改造將起到積極推動作用,為我國農業生態環境治理及結構調整提供全新的系統化解決方案。我國生態循環農業模式與實踐目前,我國各地已經探索出許多獨特而實用的生態循環農業發展模式,主要包括種養加工複合模式、立體複合循環模式及物質再利用模式3種常見模式。
  • 海豐縣現代農業產業園空間布局與功能分區
    重點沿線大力拓展農業生態休閒與旅遊功能,建設一批設施完備、功能多樣的休閒觀光農園、農業公園、康養基地、鄉村民宿、田園綜合體等,打造產業園農旅融合發展軸。加快農業生態建設與修復生態環境基礎上,立足南亞熱帶農業景觀特色,打造具有地方風情的特色農業與生態涵養景觀廊道。同時,沿環線有機串聯農產品加工園、物流園、科技創新園等產業與現代要素集聚平臺,突出沿線的現代要素集聚展示功能。
  • 立體種植 精緻農業的發展方向(圖)
    【中國農業網Agronet農業致富寶】隨著城市發展與農業用地矛盾的加劇,充分有效利用資源顯得無比的重要。立體無土栽培適應現在發展需求而生,為我們解決了這一困擾,是精緻農業的發展方向。
  • 吉水縣瀚羽霏智慧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園奠基儀式順利舉行
    #吉水大小事#8月29日上午,吉水縣瀚羽霏智慧農業生態循環經濟產業園開園奠基儀式在楓江鎮洲橋村舉行,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劉小毛、市畜牧獸醫局局長陳志強,縣委副書記段恩雄、縣委常委李長生、縣委常委、副縣長張青,以及來自縣委辦、縣政府辦、縣農業農村局、商務局、應急管理局等縣直部門單位、
  • 現代農業產業園拉動效應
    遼寧省東港市是農業大縣,擁有沿海、沿江、沿邊地理優勢,逐步發展成為我國最大的草莓生產出口基地。東港市現代農業產業園圍繞草莓優勢特色產業,以搶建現代農業「橋頭堡」為主攻方向,以規模種植基地為依託,以產業化龍頭企業為牽引,持續推動農業提質增效和鄉村產業振興。
  • 南雄規劃種植優質稻16萬畝,推進省級絲苗米產業園建設
    近年來,南雄市聚集「生產+加工+科技+營銷(品牌)」現代要素,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全力打造絲苗米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為韶關市乃至廣東省農業農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注入新動能新活力。
  • 「復興網評」立體種養,為現代農業發展開拓「多維空間」
    稻漁空間裡稻魚和諧共生稻漁空間的「稻漁綜合種養」,是基於稻田養魚發展起來的生態循環農業模式。在這裡,田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田,而變成了山水林田湖草的「大合唱」,水稻、魚、鴨、螃蟹、田螺等和諧共生,實現了立體種養、一田多用;空間也不再是單一的耕種空間,通過對原有稻田、魚塘及田園景觀重新規劃設計,稻漁空間將自然生態和農業、漁業、休閒旅遊相結合,讓現代農業有了更廣闊更多維的「空間」。這樣的詩意田園,早已超越傳統的農業概念,形成了跨產業的生產和經營模式。
  • 我國生態農業的主要模式
    生態農業,它是以現代工業和科學技術為基礎,充分利用中國傳統農業的技術精華。在保持持續增長生產率,持續提高土壤肥力、持續協調農村生態環境以及持續利用保護農業自然資源,來實現高產、優質、高效、低耗。
  • 德豐富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開工 助力通江現代農業發展
    位於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的德豐富硒現代生態農業產業園項目於8月28日正式開工建設。巴中市副市長王毅出席在通江縣原至誠園藝場舉行的開工儀式並宣布項目開工。通江縣委書記孫輝在儀式上表示,德瑞集團通江總部經濟建設項目,作為通江農業重大招商引資項目,意義重大,影響深遠。
  • 安龍:蚯蚓養殖促進農業生態循環
    今年以來,安龍縣棲鳳街道安馬村依託良好的林地優勢,深挖林下資源潛力,積極探索「經果林+蚯蚓」種養殖新模式,目前效果明顯,養殖的蚯蚓預計在春節之後可進行銷售。發展經果林下養殖蚯蚓,利用家畜(牛、羊、豬、馬等)糞便結合農業廢棄物(如瓜果蔬菜、農作物秸稈、草皮修剪物等)經過簡單堆積發酵就可以直接養殖,且蚯蚓糞具有乾淨、衛生、無異味、通風透氣性好,保水、保肥性好,肥力持續時間長、促進農作物生長發育快、無汙染環境等特點,是種植瓜果和蔬菜最理想的生物有機肥。養殖蚯蚓不但有很高的經濟效益,同時還有很好的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
  • 現代農業這樣在各地蓬勃發展
    核心提示傳統農業粗放的生產方式被現代農業高效、低耗的生產方式所取代,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初步建立,綠色農業、循環農業、特色農業、品牌農業蓬勃發展,農業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效益進一步提高,為鄉村振興提供了產業支撐。河北柏鄉縣龍華鄉後渤海農業公園內樹林中養殖的鴨子。
  • 【地理視野】新奇立體農業模式簡介,原來這就是無土栽培,漲知識!
    即: 變上山開荒種糧為發展木本糧油;變下水圍墾造田為發展水產養殖;變單純以糧換肉為糧、草換肉兼顧。即由農業的糧食單一經營轉變為綜合經營和立體經營;由粗放經營向集約經營的開發方式轉化。 (2) 農村經濟關係的立體化。在發展農業生產的同時,要形成農副產品的多級加工、倉儲、運輸、交換、銷售以及技術、信貸、保險等服務系統,形成各個生產部門間的多種經濟聯繫。
  • 海南盛大現代農業王俏:基地已開始產業化種植
    人民網海口10月23日電(孟凡盛) 近日,海南盛大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總經理王俏做客人民網海南頻道,跟網友分享打造世界熱帶水果基地的故事。據了解,海南世界名優花果示範基地開始出成果的有大概10個品種左右,已經開始產業化種植。
  • 同樣是雞產業,清遠雞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才可以借「雞」高飛?
    同樣是雞產業,那清遠雞現代農業產業園如何才可以借「雞」高飛?今天地道農旅地道君帶你走進清遠雞現代農業產業園,給這個產業園借「雞」支招!一、項目概況1 項目簡介說到清遠,無人不曉清遠雞,是清遠農業最響亮的名片,也是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清遠雞鮮香無比,味道濃鬱,吃一口唇齒留香,喝一口湯汁入口回香!也是廣東人餐桌上最受歡迎的雞之一。
  • 衢江:清流澆灌轉型花 治水催生現代循環農業樣板
    因養豬排放的COD和氨氮量的比重逐年上升,以及「低小散」的養殖模式導致衢江區內11條河道成為了黑臭河。  當養殖總量與環境承載力不匹配時,第一要解決的問題便是「養多少」。2013年年底,浙江打響了「五水共治」攻堅戰,衢江區曾在浙江日報「五水共治百城擂臺」專版上承諾:到2016年削減生豬65萬頭。
  • 織金縣三甲街道生態農業產業園油桐長勢喜人
    雖然秋色漸濃,但是織金縣三甲街道佳誇村生態農業產業園油桐種植基地綠意未退,一派生機盎然的景象。今年,三甲街道堅持「農旅」結合,依託佳誇村資源優勢,大力推行「三變」改革,採取「公司+村委會+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鼓勵300餘戶農民用土地入股織金縣雲黔農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建規模為10000畝的生態農業產業園,目前種植油桐3000畝、油桐苗圃200畝、紫山藥100畝。
  • 科迪華農業科技攜手正大集團探索種植經營新模式
    在崑山基地,科迪華農業科技與正大集團聯合打造了因地制宜的一站式解決方案,在充分滿足基地特定需求並助力增產增收的同時,也積極探索了種植經營新模式,助力中國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產業體系構建。    科迪華農業科技亞太區總裁傅培德(PeterFord)表示:「立足崑山基地,科迪華與正大集團聯手開展的這一系列實踐,將進一步釋放我們三大核心業務的強勁實力,有效賦能正大集團種植事業的創新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們也希望這些圍繞種植經營新模式的探索,能更廣泛地賦能更多中國的種植者乃至整個農業現代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