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輻射龜的繁殖和產卵

2021-01-15 陸龜愛好者的地帶

輻射龜可說是最受歡迎的陸龜了,

可是輻射龜又是一級保育類的動物,

並不是一般人可以容易取得的,

也因此以人工繁殖輻射龜,

成了很重要的課題和挑戰。


但很可惜的是,

至今的輻射龜繁殖報告,

都是在人工環境下進行的,

雖然人工環境也能成功的繁殖出輻射龜,

但孵化的成功率並不怎麼令人感到滿意。

那麼原產地的輻射龜繁殖呢?

很遺憾的是,

野生環境的輻射龜繁殖研究,

可說是白紙一張。


終於在 2005 年的時候,

美國的學者 Leuteritz 發表了一篇原產地輻射龜的繁殖研究報告,

可說是世上第一篇針對輻射龜在馬達加斯加島的產卵和繁殖生態報告,

這是在 1999 年和 2000 年間所進行的野外調查研究,

對於有心進行輻射龜繁殖的陸龜飼主而言,

可說提供了相當多的寶貴資訊。


輻射龜可愛的模樣為自己帶來了高人氣,但也為野生輻射龜帶來了災難。積極的人工繁殖才是防止輻射龜絕種的最佳方案。


 


美國的學者在馬達加斯加南部某個 17.5 平方公裡的保留區內,

總共抓到了 1438 隻輻射龜並做了記號,

而其中成龜佔了 26%,

真是好驚人的輻射龜密度呀!

最小的雄性成龜背甲長度為 23.8 公分,

而野生雄性輻射成龜的背甲平均長度為 31.8 ± 3.19 公分(介於 23.8 至 39.5 公分之間),

平均重量則為 6.063 ± 1.631 公斤(介於 2.6 至 10 公斤之間);

野生雌性輻射成龜的背甲平均長度為 29.1 ± 3.22 公分(介於 24.0 至 36.0 公分之間),

平均重量則為 5.129 ± 1.529 公斤(介於 2.0 至 9.6 公斤之間)。

雄龜不論是尺寸或體重,

都明顯的比雌龜還要大。

雄性成龜可辨識第二性徵的最小尺寸是背甲 26 公分,

而進行交配的最小雄性成龜背甲為 29.6 公分。

能夠受孕的最小雌龜背甲則為 28 公分。

此外雄性成龜和雌龜的性別比例為 1:0.98。


輻射龜的繁殖季節主要是從十二月至隔年的五月,

高峰期從十二月逐漸的降低至最低的三月份。

學者們總共觀察到了 31 對輻射龜進行了 54 的交配行為,

發生交配行為的雄龜平均背甲長度為 33.85 ± 2.33 公分(介於 29.6 至 38.3 公分之間);

發生交配行為的雌龜平均背甲長度為 29.97 ± 3.71 公分(介於 20.0 至 36.0 公分之間)。

同樣的,

發生交配的雄龜不論是體型和體重,

都明顯的比雌龜大很多。


研究中還發現了很有趣的交配行為。

在輻射龜的交配過程中,

大都是雄龜霸王硬上弓得逞的,

只有 25% 的交配行為是雌龜自己抬起屁股來。

另外也有些輻射龜有重複交配的行為,

只不過伴侶絕對不會是同一個。

而雖然全天都有交配行為發生,

但有 70% 的交配行為是發生在下午三點至傍晚六點的這段期間內。

輻射龜的交配和產卵行動,

是在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進行的,

剛好是在當地的雨季,

而產卵的行動則約略發生在交配行為的一個月之後。


母龜的產卵行動主要發生在上午的七點至十點之間,

佔了 92% 的產卵行為。

產卵地點的選擇主要是在透水性良好的沙質土壤上,

坑洞挖掘的平均深度為 11.6 ± 1.1 公分,

而平均的坑洞直徑為 9.0 ± 1.7 公分。

輻射龜的產卵地點喜歡選在緊鄰灌木叢的空地上,

其中有 77% 的巢穴是緊鄰人行路徑上,

並且是位於南方的位置上。

孵卵坑洞的溫度介於 14.6-42.9°C 之間,

孵育溫度平均變動則從 22.2 ± 4.6 至 26.1 ±4.5°C。


學者的進一步研究分析發現,

雄性輻射龜越大越能促成交配行為的成功,

因為雌龜對於交配行為的配合度通常很差,

所以雄龜越是魁武就越能促成交尾。

輻射龜的產卵行動是在一年當中最熱的季節,

但輻射龜不會笨到在豔陽下產卵,

而是選擇在上午的時候就將產卵行為完成。

至於學者所記錄到的產卵洞穴於地下 11.6 公分達 42.9°C 的高溫,

顯然也沒影響到輻射龜的孵化,

此一窩卵全數成功的孵化出來。


野生輻射龜的孵化率,

也是個很令人好奇的議題。

根據統計顯示,

野生輻射龜的孵育速度很慢,

從 263 至 340 日之間,

雖然孵育的速度相較於人工環境慢很多,

但孵育成功率平均達約 66%,

卻遠比人工環境的孵育成功率 <30% 高出甚多!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

野生輻射龜每一窩所產下的卵,

平均數量為 2.53 ± 1.11 顆,

比起一些人工輻射龜繁殖每窩所產下的五顆來得少。

當然了,

這很可能和人工環境飼養的輻射龜營養較佳有關。


雄龜的體型越大,越能促成交配行為的順利進行和成功;雌龜的體型越大,所產下的卵也越大,也影響到了仔龜的存活率。

學者的研究還發現,

體型較大的母輻射龜,

所產下的卵也比較大顆,

但每窩的卵數量則沒比較多。

大的卵所孵育出來的仔龜體型也比較大,

對於野生的陸龜而言,

孵化時的體型較大,

同時也意味著日後的存活機率較高,

畢竟野外的環境多變,

較大的體型也比較能承受惡劣的環境。

因此我們不難理解,

體型較大的母輻射龜,

寧可將更多的資源投入於卵的大小上,

而非每窩卵的數量上。


綜觀美國學者的這篇研究,

可說提供了輻射龜繁殖者相當多的參考資訊。

尤其對於人工環境的孵育成功率偏低而言,

野生輻射龜的觀察記錄,

是值得我們參考和思考的。

而我也從此研究當中,

更了解了自己心愛的陸龜。


不過較為遺憾的是,

誠如作者自己所述,

馬達加斯加的那個輻射龜保留區,

並未設立氣象站,

在沒有任何氣候資料的情況下,

因此只能自己做溫度和雨量的紀錄。

而作者所提供的雨量和溫度曲線圖,

顯然不能滿足很多陸龜飼主的渴望,

而且也未交代清楚平均溫度是如何測定的。

況且對於許多陸龜飼主而言,

輻射龜到底要幾歲時才有繁殖能力,

這也是研究學者沒有表述的。

畢竟在人工環境下飼養的輻射龜,

很快就能達到相當大的體型和重量,

但這並不意味著已經具備繁殖的能力。


無論如何,

這是第一篇詳細探討野生輻射龜繁殖和產卵行為的研究,

學者所提供的資料已經是非常的可貴了。

我們衷心的期盼有更多的學者投入輻射龜繁殖的研究,

那麼不論是對陸龜愛好者或陸龜的保育工作而言,

都將有非常正面的影響。


相關焦點

  • 野生輻射龜的食材研究
    野生輻射龜並非全以草本植物為食物,也經常會吃到木本植物如此徹底顛覆傳統觀點的文章和圖片,我們當然不可等閒視之或輕易採信,尋找資料來求證成了不可或缺的步驟。很湊巧的,美國的學者 Leuteritz 在 2003 年針對輻射龜發表了一篇飲食的研究,或許就可以給我們當作輻射龜食材的進一步參考。嚴格說起來,這篇輻射龜的飲食研究並非 Leuteritz 的主打論文,這應說是他在進行野生輻射龜的繁殖和產卵研究時,順便記錄自己所觀察到的輻射龜飲食研究。
  • 野生輻射龜巨集喝水的行為
    、「紅腿象龜的空間概念」和「紅腿象龜追隨凝視的能力」等文章中,提到了紅腿象龜其實具備著彼此學習的能力。也提到了德國的兩位輻射龜繁殖專家,都曾提過了輻射龜想要繁殖成功,年輕的公龜若能「見過」前輩的求偶和交配過程,那麼小公龜的求偶和交配成功機率會高很多。也就是說小夥子先在一旁「觀摩」長輩們的技巧,改天親自上陣時成功的機率才會增加。
  • 輻射龜~一顆嚴重受到威脅的星星
    這可就好玩了,從前的歐洲陸龜飼主由於無知,讓輻射龜與歐系陸龜一起進入冬眠,發生了輻射龜生病甚至死亡的案例,這也就算了。反倒是馬達加斯加當地的飼主,或許就只是因為位於同一個島嶼,誤以為就不需要再特別注意環境的差異,竟然能記錄到輻射龜冬眠的行為。
  • 每天認識一種龜:輻射龜
    金氏世界紀錄中,英國庫克船長在西元1777年送給東加王國國王的一隻輻射龜,它活到1965年才壽終正寢,足足活了188歲。繁殖方式:卵生。雌性一窩產下3至12枚近乎球狀的蛋。孵化期一般是145天到231天。草食性,喜歡吃水果和多汁植物,尤其是仙人掌。也會吃很多種水果和蔬菜,包括甘薯,紅薯葉,胡蘿蔔,蘋果,香蕉,苜蓿芽,紫甘藍,油麥菜,各種瓜。
  • 輻射龜被當成野味宰殺導致瀕危
    ,也正因為受到許多陸龜愛好者的歡迎,從經濟學的角度來看,有需求就有市場,從馬達加斯加走私至世界各地的案例,就未曾間斷過。況且發展出更多變異品系的物種比比皆是,甚至有許多物種因數量太多而遭到人類遺棄的下場。此外在馬達加斯加的陸龜保育白費工夫一文中,也以緬甸星龜為例指出,僅存的原棲地也無法阻止其繼續破壞,況且人類不論是為了食用或走私,都不會停止對野生陸龜的盜獵。換言之,陸龜愛好者其實並非陸龜生存的影響,是絕對不可與原棲地破壞和當地人食用相提並論的。
  • 輻射龜怕冷嗎?
    而輻射龜至今在野外不但沒絕種,數量還龐大的很。這不禁令人懷疑,輻射龜真的有那麼怕冷嗎?/wif/heinle01.htm提到了輻射龜的繁殖,文章中提到了五到九月的戶外放養時,夜間只有當氣溫低於 12 度時才加溫。
  • 輻射龜是什麼?多少錢一隻?輻射龜為什麼那麼貴?
    輻射龜是一種極其稀少的烏龜,在近幾年的寵物市場中成為最熱門的寵物,輻射龜有漂亮的花紋,適應環境能力又十分強,據悉輻射龜的售價均在5000元以上,而輻射龜之所以如此貴也是有原因的,本來就數量就少再加上商家的不斷炒作,價格自然也就居高不下了。
  • 史上最嚴重輻射龜走私案
    機場警察和海關在一名計劃搭乘肯亞航空前往奈洛比轉機到喀什穆的埃及旅客的兩大件行李裡查出總共有453隻包括輻射龜、蛛網龜在內的馬達加斯加保護陸龜,目前該埃及旅客已經被扣押,相關調查正在進行中。近年來,有關馬達加斯加保護動物的走私活動一直甚為猖獗,屢禁不止,而其中尤以馬達獨有陸龜和變色龍等最受走私分子「青睞」,政府為此專門成立了緝私特別行動小組,但是因為利益的驅使和「內外勾結」比較嚴重,所以還是有不法分子鋌而走險。
  • 中華鱘首次未發生自然繁殖 野生種群存滅絕風險
    為了對中華鱘2013年自然繁殖以及幼魚資源補充等情況進行核實,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學科組進行了為期近一個月的專項調查。  專項調查工作自今年8月10日正式啟動,調查分為水路和陸路同步進行,調查範圍為宜昌至上海之間的長江江段。水路調查中,主要採用聲波探測的方式;陸路則是通過走訪漁政部門及漁民等,了解中華鱘幼魚的觀測以及誤捕情況。水路和陸路調查均顯示,未發現野生中華鱘幼魚蹤跡。
  • 野生動物中,除了杜鵑,還有哪些是「借鳥繁殖」的?
    我們對於杜鵑的這種行為也是很難理解,但是大自然中的野生動物當中除了杜鵑,還是有其它動物具有這樣的行為。比如家燕,家燕大家可能很熟悉,經常在居民的房子裡或者房簷下打窩。其實它們也會有在其它家燕中產卵的情況。其實家燕和杜鵑的情況還是有區別的。家燕是屬於種內巢寄生,杜鵑卻是屬於種間巢寄生。
  • 墾丁珊瑚產卵
    一、珊瑚產卵的過程—有性繁殖很久以前珊瑚產卵繁殖一直是個未解之謎,直到1981年才被科學家們親眼見到的哦。珊瑚產卵的過程中,珊瑚會釋放大量的精子和卵細胞在海裡面。然後數以萬計的精子和卵細胞在水中形成了一波又一波的海浪,場面極其震撼。
  • 蜜蜂繁殖有人採用兩脾蜜蜂兩個蜂王產卵這樣可行嗎?
    同樣養蜂也是這個道理,兩脾蜂為了儘快達到蜂多,採用兩個蜂王產卵,你這種想法只是一廂情願,拔苗助長。違背了蜜蜂繁殖的規律。蜂群發展壯大蜂王只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工蜂必須數量多才是關鍵的關鍵。兩個蜂王產卵,沒有足夠的工蜂哺育,就像年輕人擔核桃走山路一樣,快了掉在山溝裡了,慢慢走,走一步,看一步,一步一個腳印,穩紮穩打,不用天黑就住進了旅店休息,急速火燎,腳底一滑連人帶核桃滾落山坡,一顆一顆拾核桃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算蜂王產的卵多,沒有工蜂採集哺育,增加飼餵量,加大開支不說,工蜂還會把超過哺育能力的卵子拖拉出巢外,或者減少飼餵蜂王次數,降低蜂王的產卵能力。
  • 慈鯛科觀賞魚產卵通用2種處理辦法,做到位,盡情體驗繁殖樂趣
    最近春天來了,萬物開始復甦,發覺各位魚友家裡的觀賞魚也開始紛紛繁殖,產卵了。因為最近咱們和各位魚友討論的比較多的話題,還是關於家裡觀賞魚繁殖的話題。那這篇文章我們就首先針對,像迷你鸚鵡魚,神仙魚和七彩神仙魚這類慈鯛科的觀賞魚產卵之後,怎麼樣處理來進行討論吧!首先這些慈鯛科的觀賞魚,它們大部分都是屬於熱帶魚,只要水溫適宜,並且是環境適宜,飼養得比較好的情況下都會自行配對,然後找一個適合的地方去產卵。如果魚缸裡面配有產卵罐或者是產卵片的話,它們就會在上面產卵。
  • 進入蜜蜂繁殖期,如何布局巢脾有利蜂王產卵?養蜂人講了實話
    對於蜜蜂的繁殖來說,一般我們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大致就是春繁、夏繁和秋繁三個階段,其中夏季繁殖有的地方由於溫度過高而只是進行越夏,如今正是春繁的關鍵時間,很多地方都已經正式進入春季繁殖期。我們都知道,對於蜜蜂的繁殖來說,蜂巢的布局對我們的蜜蜂繁殖有著較大的影響,因為這個時間蜂王不間斷的產卵,工蜂不斷的哺育幼蟲,如果我們能夠根據蜜蜂的習性來布局蜂巢,則對蜜蜂的春季繁殖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麼究竟在蜜蜂春繁的時候,我們應該如何布局蜂巢才更加有利於蜜蜂的繁殖呢?具體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1.什麼是蜜蜂繁殖期?
  • 《旅順黃金山海域聚集大量螻蛄蝦》後續:螻蛄蝦夜間集中產卵繁殖
    旅順口區區農業農村局委託大連海洋大學水產與生命學院、遼寧省北方魚類應用生物學與增養殖重點實驗室、大連市海珍品疾病防控重點實驗室檢測,反饋這是大潮期間螻蛄蝦夜間集中產卵繁殖的正常現象,今年冬季水溫高,所以產卵期提前。 在此提醒市民不要大量捕撈螻蛄蝦,影響螻蛄蝦的產卵繁殖。螻蛄蝦是生態系統的一個重要組成類群,大量捕撈會破壞生態平衡。
  • 中國瀕危物種中華鱘全人工繁殖獲重大技術突破
    「子一代中華鱘再次成熟並產卵出苗了!」從成功實現培育子一代中華鱘,到通過子一代中華鱘連續多年成功繁育子二代中華鱘,標誌著中國中華鱘全人工繁殖體系趨於全面完備。  連續多年實現子一代中華鱘成功繁育子二代之後,同一尾子一代中華鱘能否實現多次成熟並產卵出苗,成為中華鱘研究所科技攻關的又一著力點。  今年10月14日,中華鱘研究啟動了此次全人工繁殖工作,歷時9天。
  • 雌魚產卵時間的辨別方法和注意事項
    有魚友的地方丨就有亞峰水族一般來說,雌性鬥魚只要發育到一定時候,健康沒問題,能正常地同雄性來往,卵巢中有一定數量的魚卵,都會正常地進行繁殖。鬥魚的生命周期相對較短,雌魚大部早熟。有的到了第七周就開始產卵,一般的則需要兩至三個月的時間。不過有一些也許要晚些,到了八、九個月才發育成熟。我懷疑這些晚熟的能不能正常繁殖。但要是三幾個月就成熟的,一般不會出現類似的問題了。
  • 水產養殖知識,甲魚的人工繁殖方法,甲魚的飼養和管理方法
    甲魚的人工繁殖:野生甲魚的自然繁殖受到溫度、氣候、敵害等諸多因素的制約,孵化率低,稚甲魚數量少,不能滿足養殖生產的需要。只有積極開展甲魚的人工繁殖,大量生產稚甲魚,才能為發展甲魚的生產提供豐富的資源。下面分享甲魚種魚的選擇和飼養管理方法。
  • 為什麼說"日本鰻"無法實現人工繁殖?
    可還是無法做到人工繁殖日本鰻,你可能有看到有人養殖鰻魚,不過那種是把從海中捕撈到鰻魚苗進行人工養殖。所以,你現在想吃到日本鰻,還是得靠撈野生魚苗,在塘裡養大。那是因為在之前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人們找不到日本鰻的產卵地,甚至從來也沒有見到過野生日本鰻產卵的過程。連產卵地都無法發現,說明對日本鰻的習性還是知之甚少,無法人工繁殖就不難理解了。
  • 野生中華鱘瀕危調查:水體汙染致魚畸形(圖)
    今年9月,長江水產研究等多家研究單位確認,2013年,在葛洲壩下唯一的自然產卵場,中華鱘沒有繁殖產卵。葛洲壩建成後的32年裡,中華鱘野生種群不斷衰減。   「這意味著野生中華鱘在2013年沒有自然繁殖活動。」長江水產研究所瀕危魚類保護組組長危起偉說。「沒有自然產卵,野生中華鱘種群的數量就無法得到補充,如果不及時加強保護,野生中華鱘將面臨滅絕危險。」   自從葛洲壩建成後截斷中華鱘產卵路徑,32年來頭一次,這群從海洋溯遊回來的大魚沒有產下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