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同一生物的體細胞中都有相同的基因組?

2021-02-08 騰訊網

2001年10月12日,水稻基因組研究獲重大進展。說起基因組,你可知道為什麼同一生物體的體細胞中都有相同的基因組?

一個人,一頭象,甚至一棵草,都包含著許許多多的細胞,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多細胞生物。不過,在任何多細胞生物的眾多細胞中,不管在形狀、功能或生理特徵等方面有多麼大的不同,在它們的細胞核中,基因組都是相同的。如我們人體由1012~1014個細胞組成,所有人體細胞中都有2個基因組,每個基因組都有23條染色體。

為什麼同一個生物體的眾多細胞中,基因組會相同呢?答案很簡單,那就是一個生物體的所有細胞都是由同一個受精卵通過不斷地有絲分裂產生的。有絲分裂,顧名思義就是細胞在分裂過程中會出現絲狀圖形。在顯微鏡下觀察可以看到,受精卵在分裂的特定階段會出現紡錘狀的圖形,這些絲狀體就稱為紡錘絲。

在受精卵或其他細胞進行有絲分裂時,染色體先要複製,每條染色體都要一條變兩條。染色體複製後,各條染色體都在細胞中央集中,這裡被稱為赤道面。這時候,在顯微鏡下就可清楚地看到由紡錘絲構成的紡錘體。接下來就是著絲粒打開,或者說著絲粒一分為二,使原來連在一起的姐妹染色單體成為獨立的染色體,然後由姐妹染色單體演變成的染色體,會各自分向細胞的兩極。當所有的染色體分向兩極後,如果在動物細胞中,細胞中間會出現凹陷,將1個細胞分隔成2個細胞;如果在植物細胞中,則會在中間形成細胞板,將1個細胞分隔成2個細胞。

從受精卵開始,所有細胞的有絲分裂大致都是按照這些步驟完成的。有絲分裂以後得到的細胞和分裂前的細胞,都含有相同的基因組,其根本原因就在於染色體複製一次和細胞一分為二。

那麼,為什麼基因組相同的細胞,又會在形態、功能、生理特性上出現不同呢?這是由於基因組相同的細胞逐漸向不同方向演變的結果,擁有相同基因組的細胞演變成不同類型細胞的過程,在生命科學中稱為細胞分化。人體中的神經細胞、平滑肌細胞、胰島細胞、網織紅細胞等都是細胞分化的產物。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廣州中醫藥大學發現質體基因組與細胞核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
    . | 廣州中醫藥大學王宏斌/靳紅磊揭示核質基因組穩定性的協調機制質體(或稱葉綠體)是光合作用發生的場所,具有一套獨特的自身基因組,是植物特有的半自主性細胞器。質體基因組大約包含100個基因,編碼了光合作用反應中的必需蛋白,而大量的調控蛋白由細胞核基因編碼,協同維持質體光合作用功能。因此,質體和細胞核基因組之間的功能協調對於植物細胞正常的功能維持至關重要。
  • 從單細胞到生命體:生物發育過程中的基因組「路線圖」
    這些研究結果詳細描述了多種細胞產生過程中的基因「配方」,並且為發育生物學和疾病的研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寶貴資源。   多細胞生物,小如線蟲,大如藍鯨,智慧如人類,是否都始於單個卵細胞?  「一花一世界」,單個細胞孕育出構成生物體的成百上千萬細胞,繁若星辰。這些細胞只有在正確的時間和正確的位置發育,方能和臨近細胞共同發揮它們的功能。
  •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遺傳發育所在細胞凋亡及基因組穩定性研究中取得新進展   基因組穩定性對於真核生物的正常生長發育以及增殖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條件。
  • 基因重合90%,香蕉也有50%相同基因
    我們都知道人類的祖先和黑猩猩的祖先最早是同一物種,但後來各自選擇了不同的進化路徑。因此,經過數百萬年的進化,我們才與黑猩猩完全不同。 可以理解,其他動物和人類也有相似的基因,那麼為什麼香蕉等植物也與人類有重疊的基因? 要理解這一點,我們必須從地球的初始生命開始。實際上,地球上所有生物都有一個共同的「母親」,科學家稱其為LUCA。
  • 為什麼明明是同一種癌症,治療效果卻大不相同?|異質性|基因組|癌症...
    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疑問。  為什麼都是非小細胞肺癌,有些患者對於某類藥物敏感有些患者卻不。  為什麼都是乳腺癌轉移了,原發病灶和轉移病灶的治療效果卻差異明顯。  為什麼有些癌症患者最初使用藥物敏感,之後卻會耐藥。
  • 為什麼胚胎時期人類就形成生殖細胞?
    胚胎時期,生殖細胞就已經開始形成,它們將發育成精子或者卵細胞。其中,女性卵巢在其出生時就已經保存有未成熟的卵細胞(數量固定),成年後在性激素的影響下,每月只有一個卵細胞會發育成熟。而男性有所不同的是青春期後其生殖組織會不斷產生精子。   但是,珊瑚、海綿動物以及植物卻沒有這樣的計劃:最初它們僅僅規劃軀體(營養器官)的生長,每個細胞都含有完整的染色體。
  •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華大組裝完成人類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5月26日,華大基因研究人員首次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策略和方法組裝出迄今最完整的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為從頭組裝雜合度高的基因組奠定了基礎。該最新研究成果發表於《自然生物技術》。  人類基因組是二倍體,完整了解每個染色單體的變異對基因組信息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
  • YPD培養基在分離基因組DNA時究竟有什麼作用?
    在進行DNA基因組分離之前,為什麼推薦使用豐富的YPD 培養基?探討這個話題之前,首先我們來了解一下DNA基因組的分離方法主要有哪些。關於基因的化學合成法主要有磷酸二酯法、磷酸三酯法、亞磷酸三酯法、亞磷酸醯胺法及固相亞磷酸醯胺法。基因文庫法基因文庫法是指將目的基因直接從基因組中分離出來的方法。基因組文庫也就是指匯集某一基因組所有DNA 序列的重組DNA 群體。
  • JCB:細胞中心體的擴增效應或能開啟癌症
    2018年5月11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Journal of Cell Biology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葡萄牙的科學家們通過對巴雷特食管患者進行研究發現,當細胞開始轉化成為癌細胞之前,細胞或許就開始已經積累中心體了,中心體是一種在細胞分裂過程中扮演關鍵角色的細胞器,巴雷特食管是一種與食管癌相關的疾病,研究者指出
  • Nature|人基因組複製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構象
    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可以用以分析細胞中染色體中複雜的基因組景觀,但是目前姐妹染色單體由於其序列相同還很難確定它們如何在複製的染色體中相互作用。近日,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Daniel W.
  • 為什麼說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只是認識生命的起點?
    為什麼說人類基因組序列圖的繪製只是認識生命的起點?今天,我們就來說一說,基因組序列圖對人類來說,到底有多重要! 2000年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發布以後,全世界為之震撼,有人當即宣稱「基因序列將使大部分人類疾病診斷、預防和治療難題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很多人仿佛覺得,人類在認識生命過程中所遭遇的一切困難和挫敗瞬間就能迎刃而解。
  • ...在哺乳動物胚胎的首次細胞分裂期間,兩個紡錘體讓親本染色體...
    2018年7月17日/生物谷BIOON/---人們長期以來認為,在胚胎的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一個紡錘體負責將胚胎內的染色體分離到兩個細胞中。如今,來自歐洲分子生物學實驗室(EMBL)的研究人員證實實際上存在兩個紡錘體:一個紡錘體分離一組父本染色體,另一個紡錘體分離一組母本染色體,這意味著來自親本的遺傳信息在第一次細胞分裂過程中一直都是分開的。這些研究結果註定要改變生物教科書。
  • 美科學家公開海拉細胞基因組引爭議—新聞—科學網
    他們認為,海拉細胞基因組有助於檢驗基因變異如何對基本的生物功能產生影響,並且他們願意將研究成果與眾多其他致力於研究海拉細胞系的科學家分享。 但是Henrietta Lacks的後代(海拉細胞源自她的子宮頸癌細胞),以及其他科學家和生物倫理學家卻不這樣認為。
  • 迄今最完整的人類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
    2015年5月26日,華大基因研究人員首次基於新一代測序技術,開發策略和方法組裝出迄今最完整的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序列,為從頭組裝雜合度高的基因組奠定了基礎。人類基因組是二倍體,完整了解每個染色單體的變異對基因組信息的解讀具有重要意義。在本研究中,研究人員在不使用參考基因組序列的前提下,僅憑藉新一代測序(NGS),通過全基因組鳥槍測序法(WGS)結合Fosmid-pooling策略的分級組裝方法,組裝出人類單倍體水平的二倍體基因組。
  • Nature | 人基因組複製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構象
    、重組、DNA修復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可以用以分析細胞中染色體中複雜的基因組景觀,但是目前姐妹染色單體由於其序列相同還很難確定它們如何在複製的染色體中相互作用。近日,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Daniel W.
  • 盤點|生物中那些重要的細胞結構.
    葉綠體是綠色植物能進行光合作用的細胞含有的細胞器,是植物細胞的「養料製造車間」和「能量轉換站」。線粒體和葉綠體的生命活動受到細胞核以及它們自身基因組的雙重調控。所以線粒體與葉綠體都是半自主性細胞器。1、按細胞器的分布分類原核生物有的細胞器:核糖體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共有的細胞器:核糖體動物和低等植物特有的細胞器:中心體動植物都有但是功能不同的細胞器:高爾基體2、按細胞器的結構分類:  雙層膜的細胞器:葉綠體、線粒體
  • 高考生物必刷題:細胞的結構與功能
    11.下列有關細胞中「一定」的說法正確的是A.DNA中不同的核苷酸的連接方式一定不同B.溶酶體對自身機體的細胞結構一定無分解作用C.以RNA為遺傳物質的生物一定是原核生物D.有中心體的生物一定不是草莓【答案】D【解析】試題分析:DNA中不同的核苷酸的連接方式都是脫水縮合,A錯。
  • 人和香蕉真的有50%的相同基因嗎?
    自從人類基因組在2003年首次測序以來,比較基因組學領域就揭示了我們與許多其他生物體擁有相同的DNA——是的,包括我們最喜歡的黃色削皮水果。都由蛋白質組成幾乎所有的生物都有一本指令手冊,它的基因組,告訴它如何生長、構建自己和運作。這些指令由DNA組成,告訴生物體如何製造蛋白質分子。蛋白質造就了我們。
  • Nature:噬病毒體mavirus讓單細胞生物對巨病毒產生適應性免疫
    2016年12月13日/生物谷BIOON/---所有的有機體---不論大的還是小的---都處於眾多病毒的持續攻擊之中。因此,多種先天性和適應性免疫防禦系統進化出來讓寄生物(如病毒)處於控制之中。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醫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在單細胞真核生物中發現一種新類型的抗病毒防禦機制:一種病毒讓宿主對另一種病毒產生適應性免疫。
  • 基因組與新興生物技術整合研究思路拓展
    隨著分子生物學的興起和向各方面的滲透,生物科學的各分支學科也經歷著興衰更替的變化。從目前的發展狀況來看,在基因組研究中,利用常規研究技術及單一組學研究方法在衝擊頂級文章的過程中,對於技術的新穎性及物種生物學問題挖掘的深入性還是有所欠缺的,因此在組學整合的前提下,可嘗試引用最新分子生物學研究技術,以為衝擊高分文章「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