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人基因組複製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構象

2020-12-05 BioArt生物藝術

撰文 | 十一月

責編 | 兮

3D基因組結構支持基因表達調控、重組、DNA修復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可以用以分析細胞中染色體中複雜的基因組景觀,但是目前姐妹染色單體由於其序列相同還很難確定它們如何在複製的染色體中相互作用。

近日,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Daniel W. Gerlich研究組與Michael Mitter(共通和一作)在Nature期刊上發表了文章Conformation of sister chromatids in the replicated human genome建立了能夠捕獲姐妹染色單體的Hi-C技術scsHi-C並揭開了姐妹染色單體的拓撲結構圖譜。

基因信息的表達、維持和遺傳依賴於染色體DNA分子內部和之間高度調控的拓撲相互作用。這包括分子內的相互作用比如啟動子與遠距離的增強子調控基因表達【1】,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包括姐妹染色單體的同源DNA序列之間的相互作用促進DNA損傷修復【2】。為了區分複製染色體中的相同DNA序列分子內和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作者們建立了scsHi-C測序技術。為了對順式和反式姐妹染色單體內DNA相互作用進行解析,首先需要引入一個姐妹染色單體特異性標記物,通過在DNA核苷酸類似物存在的情況下培養細胞進行一輪DNA複製來實現在兩條姐妹染色單體中分別標記沃森鏈(Watson strand)和克裡克鏈(Crick strand)。如果核苷酸類似物可以通過DNA測序檢測到,那麼標準的Hi-C實驗步驟就可以用以將染色單體相互作用進行分類,將同一條鏈上相互作用稱為cis順式作用

或不同鏈上的trans反式相互作用(圖1)。為了建立姐妹染色單體特異性DNA標記,作者們考慮使用4sT(4-thio-thymidine),因為4sT的RNA同源物4sU可以在不影響細胞生存能力的情況下對新生的RNA進行標記【3】。另外,TUC-seq(Thio-uridine-to-cytidine sequencing)技術【4】使用4sT標記與提取後的OsO4/NH4Cl轉化化學相結合產生明顯的點突變。作者們考慮如果能在基因組DNA純化後將4sT轉化成為5mC(圖1),那麼就可以對4sT標記的DNA產生特徵突變進行高通量測序。通過對4sT標記的DNA被OsO4/NH4Cl處理後的轉化效率以及4sT本身對細胞的毒性進行檢測後,作者們發現4sT標記的DNA能夠被高效率轉化同時對細胞幾乎沒有毒性,完全符合活細胞中進行姐妹染色單體基因組DNA標記的全部要求。

圖1 scsHi-C測序技術原理

進一步地,作者們對4sT標記基因組DNA的效率進行評估。在4sT處理組與非處理組中分別進行基因組純化以及OsO4/NH4Cl處理後擴增和高通量測序。通過測序以及質譜檢測,作者們發現全基因組特徵性突變的總頻率達到2.5%。為了進一步完善scsHi-C的步驟,作者們對HeLa細胞進行同步化並將進入S期細胞釋放到包含4sT的培養基中,隨後使用CDK1的抑制劑將細胞滯留在G2時期。然後作者們將染色質進行交聯、消化、生物素標記、連接以及純化,隨後進行標準的Hi-C實驗方案【5】。作者們發現與未進行處理的細胞相比,Hi-C的圖譜中所有的相互作用非常相似的,說明4sT處理並不會破壞基因組結構。另外,作者們也發現scsHi-C能夠準確地區分順式與反式的相互作用。

為了確定姐妹染色單體在間期相互作用的位置以及測量姐妹染色單體在有絲分裂期間的分解程度,作者們構建了與G2或有絲分裂前中期同步的細胞全基因組scsHi-C圖譜。scsHi-C揭示了姐妹染色單體在細胞間期的整體配對以及在有絲分裂時幾乎完全分離。另外,作者們通過全基因組scsHi-C圖譜分析以及遺傳學實驗發現cohesin蛋白中的一部分會介導複製後的DNA分子之間的連接,用以維持DNA複製後姐妹染色單體;另外一部分的cohesin蛋白在G2期的TADs結構域中負責動態地形成DNA環分離姐妹染色單體(圖2)。除此之外,作者們還發現CTCF為環擠出的cohesin蛋白以及負責凝聚作用的cohesin蛋白提供邊界。姐妹染色單體在H3K27me3富集區域仍然高度成對出現,這可能是通過局部動態環擠出頻率出現降低或由獨立於cohesin的polycomb抑制性染色質的結合(圖2)。

圖2 姐妹染色單體分子間與分子內的相互作用模型圖

總的來說,作者們建立了能夠對姐妹染色單體進行構象解析的Hi-C技術:scsHi-C,通過建立姐妹染色體單體全基因組圖譜豐富了大家對於姐妹染色單體拓撲結構的認識,使得對相同DNA分子之間的物理相互作用如何促進DNA修復、基因表達、染色體分離以及其他潛在的生物過程的研究成為可能。

相關焦點

  • Nature | 人基因組複製過程中姐妹染色單體的構象
    、重組、DNA修復以及有絲分裂過程中的染色體分離。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可以用以分析細胞中染色體中複雜的基因組景觀,但是目前姐妹染色單體由於其序列相同還很難確定它們如何在複製的染色體中相互作用。近日,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Daniel W.
  •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新技術揭示人類基因組複製時的姐妹染色單體構象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1:27:39 奧地利科學院Daniel W.
  • Nature:首次在3D空間中繪製出姐妹染色單體的構象圖譜
    2020年10月6日 訊 /生物谷BIOON/ --長鏈染色體DNA分子的正確摺疊對於細胞功能的正常發揮非常重要,近日,一篇發表在國際雜誌Na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奧地利科學院分子生物技術研究所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開發了一種開創性的方法來繪製複製DNA分子之間的接觸點,相關研究結果闡明了基因組在人類細胞核中進行摺疊的分子機制。
  • 我國學者在酵母DNA複製與姐妹染色單體黏連取得新進展—新聞—科學網
  • 姐妹染色單體分化染色方法
    姐妹染色單體分化染色方法 來源:來源網絡 2007-03-10 20:35 姐妹染色單體差別染色可使中期染色體顯示深淺不同的兩條單體,能藉以觀察姐妹染色單體互換(SCE)現象
  • 微課: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姐妹染色單體的理解
    ①染色體:以著絲點數目為準,常染色體:在雌雄個體中沒有差異的染色體,性染色體:在雌雄個體中有顯著差異的染色體;②染色單體:一個染色體複製後內含兩個
  • Current Biology:使姐妹染色單體呈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
    生物谷:日本研究人員27日報告說,他們發現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使一對姐妹染色單體形成十字形的關鍵蛋白質。       細胞的有絲分裂被劃分為間期、前期等多個階段,在分裂間期,細胞中的每個染色體都會複製出一對姐妹染色單體。分裂前期,這一對姐妹染色單體在著絲點處相互連接,呈十字形。
  • SisterC可檢測姐妹染色體相互作用
    SisterC可檢測姐妹染色體相互作用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9/24 14:55:52 美國麻薩諸塞大學醫學院Job Dekker研究組取得最新進展。
  • Molecular Cell導讀:基因組穩定性、基因編輯等
    撰文 | 鹹姐責編 | 十一月北京時間2020年9月4日,Molecular Cell在第79卷第5期共發表11篇研究性文章,內容涉及基因編輯、蛋白質應激、轉錄調控、細胞信號、基因組穩定性以及姐妹染色單體聚合。
  • Nature:基因組複製起點的激發
    專題:Nature報導在哺乳動物細胞中,基因組每個細胞周期經歷一輪複製。複製的很多起點從未被激發,但它們是隨時準備被激發的——如果基因組的一部分有不能被複製的危險時,比如說如果一個複製叉(replication fork)的進展停滯時。
  • 高中生物 | 染色體、染色單體、同源染色體、非同源染色體和四分體辨析
    在細胞分裂間期,主要完成染色體的複製,複製的結果是每條染色體都含有兩條完全一樣的姐妹染色單體。
  • 地錢中TCP家族轉錄因子活性與染色質三維構象變化相關
  • 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新特徵成功解析
    原標題:重要作物染色質三維構象新特徵成功解析   山東農業大學李平華課題組和香港中文大學鍾思林課題組的合作研究團隊,日前在重要作物大基因組染色質研究領域獲得重大突破。近日,國際學術期刊《分子植物》發表了該項研究成果論文。
  • 為什麼同一生物的體細胞中都有相同的基因組?
    2001年10月12日,水稻基因組研究獲重大進展。說起基因組,你可知道為什麼同一生物體的體細胞中都有相同的基因組?一個人,一頭象,甚至一棵草,都包含著許許多多的細胞,因此它們也被稱為多細胞生物。不過,在任何多細胞生物的眾多細胞中,不管在形狀、功能或生理特徵等方面有多麼大的不同,在它們的細胞核中,基因組都是相同的。
  • 「珍藏版」綜述|染色質複製與細胞的表觀遺傳記憶
    並且通過實驗破壞特定的染色質恢復事件,我們就可以檢測染色質狀態的長期存在與其在表觀遺傳細胞記憶中的所發揮的作用。DNA複製複合體是一個大的蛋白質-核酸複合體,除了DNA複製相關的因子之外還包括染色質複製相關的必需蛋白【9】。關於染色質複製過程中的細胞表觀遺傳記憶部分,主要包括新、舊組蛋白的核小體組裝途徑以及組蛋白的回收利用對於組蛋白翻譯後修飾的作用。
  • 基因組規模的染色質3D組織成像首次實現
    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美國哈佛大學教授莊小威等研究人員,合作開發了一種在基因組規模對染色質的3D組織和轉錄活性進行成像的技術。相關論文近日在線發表於《細胞》。研究人員表示,染色質的3D組織可調節許多基因組功能,包括從基因表達到DNA複製。儘管高通量測序的方法豐富了人們對3D基因組結構的了解,但它們只能提供成對染色質基因座的關聯信息,而不能提供單個基因座的直接空間位置信息。
  •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5:16:34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oseph R. Ecker和Jesse R.
  • ...合作揭示小鼠體細胞核移植胚胎發育過程中染色質高級結構重編程...
    147bp的DNA纏繞在組蛋白八聚體後形成核小體念珠結構是染色質的一級結構,之後經過不斷地摺疊堆積,最終形成了複雜的染色質三維結構。在哺乳動物中,染色質三維結構對基因的調控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高通量染色體構象捕獲技術(Hi-C)和高通量測序技術的快速發展,近年來,科學家們已經揭示了多種重要生物學事件發生過程中的染色體三維結構信息。
  • 最新發現地錢TCP家族轉錄因子活性與染色質三維構象變化相關
    Nature Plants | 劉昶團隊發現地錢TCP家族轉錄因子活性與染色質三維構象變化相關來源 | 小柯生命染色質摺疊對於了解基因組功能同樣至關重要。動物的TADs內部為低活性的染色質區域,其邊界往往被CTCF等絕緣蛋白錨定,TADs參與了包括DNA複製和基因表達在內的多個生物學過程。前期研究在水稻基因組中發現大量TADs,並且水稻中bZIP及TCP(TEOSINTE BRANCHED 1, CYCLOIDEA, AND PCF1)轉錄因子家族識別的核心序列在TADs邊界處高度富集。
  • Nature:第三個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完成
    「國際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聯合項目組」是為繪製一個人類基因組單體型圖、以描述DNA序列變化的共同模式而成立的。現在,該機構已繪製出了其第三個單體型圖。第一個單體型圖(HapMap1)是2005年發表的,含有超過100萬個SNP(單核苷酸多態性)基因型,是由來自4個不同地域的人群的269個個體產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