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2020-12-01 科學網

單細胞中3D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的同步分析

作者:

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19/9/10 15:16:34

美國索爾克生物研究所的Joseph R. Ecker和Jesse R. Dixon等研究人員合作,對單個人類細胞中的三維基因組結構和DNA甲基化進行了同時描繪。這一研究成果2019年9月9日在線發表在《自然—方法學》上。

研究人員表示,動態三維染色質構象是發育和疾病過程中基因調控的關鍵機制。儘管如此,從具有細胞類型特異性解析度的複雜組織中,分析三維基因組結構仍然具有挑戰性。最近的努力已經證明,使用單細胞測定,可以在複雜組織中解析細胞類型特異性表觀基因組特徵。然而,尚不清楚單細胞染色質構象捕獲(3C)或Hi-C譜是否能夠有效地鑑定細胞類型,並重建細胞類型特異性染色質構象圖。

為了應對這些挑戰,研究人員開發了單核甲基-3C測序,以捕獲染色質組織和DNA甲基化信息,並穩定地分離異質細胞類型。將該方法應用於4200多個人類腦前額葉皮質細胞,研究人員用14種皮質細胞類型重建出細胞類型特異性染色質構象圖。這些數據揭示了細胞類型特異性染色質構象,與差異DNA甲基化之間的全基因組關聯,表明調節基因表達的表觀遺傳過程之間的普遍相互作用。

附:英文原文

Title: Simultaneous profiling of 3D genome structure and DNA methylation in single human cells

Author: Dong-Sung Lee, Chongyuan Luo, Jingtian Zhou, Sahaana Chandran, Angeline Rivkin, Anna Bartlett, Joseph R. Nery, Conor Fitzpatrick, Carolyn OConnor, Jesse R. Dixon, Joseph R. Ecker

Issue&Volume: 2019-09-09

Abstract: Dynamic three-dimensional chromatin conformation is a critical mechanism for gene regulation during development and disease. Despite this, profiling of three-dimensional genome structure from complex tissues with cell-type specific resolution remains challenging. Recent efforts have demonstrated that cell-type specific epigenomic features can be resolved in complex tissues using single-cell assays. However, it remains unclear whether single-cell chromatin conformation capture (3C) or Hi-C profiles can effectively identify cell types and reconstruct cell-type specific chromatin conformation map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we have developed single-nucleus methyl-3C sequencing to capture chromatin organization and DNA methylation information and robustly separate heterogeneous cell types. Applying this method to >4,200 single human brain prefrontal cortex cells, we reconstruct cell-type specific chromatin conformation maps from 14 cortical cell types. These datasets reveal the genome-wide association between cell-type specific chromatin conformation and differential DNA methylation, suggesting pervasive interactions between epigenetic processes regulating gene expression. Single-nucleus methyl-3C sequencing jointly interrogates 3D chromatin organization and DNA methylation in human cells, and these joint measurements more accurately distinguish different cell types than either unimodal method.

DOI: 10.1038/s41592-019-0547-z

Source: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2-019-0547-z

相關焦點

  • 北大團隊首次單細胞水平上剖析早期胚胎甲基化動態
    ,在前期研究的基礎上,對人類植入前胚胎發育的分子機制進行深入分析,揭示了人類早期胚胎DNA去甲基化和從頭加甲基化的動態變化、父母本基因組差異甲基化等關鍵特徵,研究成果「Single-cell DNA Methylome Sequencing of Human Preimplantation Embryos」2017年12月19日發表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遺傳學》上。
  • 超短DNA低甲基化區域和染色質3D結構的關係
    全基因組亞硫酸鹽測序(WGBS)作為繪製DNA甲基化譜的金標準,有著單鹼基高解析度和全基因組高通量的優勢,因此,全面解析DNA甲基化譜並挖掘其調控功能,是表觀遺傳學研究的前沿課題。該論文通過創新的計算方法發現了一種新的與染色質3D結構相關的表觀調控元件 --稀疏保守低甲基化CpG(scUMC: Sparse conserved under-methylated CpGs),為表觀遺傳調控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DNA甲基化在正常發育和疾病發生等多種生物學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調控作用。
  • 科學網—新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技術可應用於不同物種
    本報訊 華中農業大學玉米研究團隊開發了一種能廣泛應用於不同物種組織、不依賴於DNA甲基化狀態的單細胞DNA甲基化測序技術
  • 納米孔全長cDNA測序和直接DNA甲基化分析解決大麻基因組拷貝數的爭論
    2015年,索爾克生物研究所(Salk Institute for Biological Studies)的Todd教授及團隊進行了一項研究:將高THC植株與低THC植株進行雜交,進行QTL(數量性狀基因座)分析有以下關鍵發現:效力基因座位於1號和3 號染色體,基因組進行測序發現合酶基因座位於9號染色體,解析染色體結構發現合酶基因連在一起在9號染色體上形成串聯重複嵌套簇
  • Nat Methods:科學家首次實現在單細胞中對基因表達和DNA甲基化同時...
    來自英國和比利時的研究人員在單一細胞中實現了同時對細胞表觀基因組和轉錄組的研究,而這或可幫助科學家們闡明DNA甲基化改變和基因表達之間的關聯。單細胞測序技術近年來進展非常迅速,而且其也已經被廣泛用於研究不同細胞中基因表達特性的改變;最新的單細胞測序技術可以幫助科學家們深入剖析DNA的化學性修飾(表觀遺傳組特性),比如DNA甲基化,其是基因表達改變背後的驅動力;截止到目前為止研究者們才有可能同時對單細胞轉錄組和表觀遺傳組進行研究;研究者Oliver Stegle教授說道,這種新型的實驗步驟可以讓我們同時在單細胞中進行DNA甲基化和
  • DNA甲基化——甲基化DNA PCR & NGS 分析試劑盒
    大量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質結構、DNA構象、DNA穩定性及DNA與蛋白質相互作用方式的改變,從而控制基因表達。一、DNA甲基化修飾相關產品DNA甲基化修飾研究手段——DNA亞硫酸鹽轉化,使用亞硫酸氫鈉將胞嘧啶轉化為尿嘧啶,而5-甲基胞嘧啶(5-mC)保持完整。
  • 文路研究員:肝癌異質性的單細胞三重組學及ccfDNA甲基化組分析
    DNA甲基化組分析》的報告。文路研究員建立了一種名為單細胞三重組學的測序技術(scTrio-Seq),實現單細胞層面對腫瘤細胞進行拷貝數變異、甲基化水平和轉錄組水平的三重組學分析。利用這一技術,文路研究團隊發現DNA拷貝數較多的區域中,基因表達量也隨之增高,反之亦然,從單細胞水平證實了基因表達的劑量效應。文路研究員還對一例肝細胞癌組織進行三重組學測序分析,將該組織在三個組學層面分為兩個不同的細胞亞群。
  • DNA甲基化 |「雙面間諜」或將為癌症治療帶來新思路!
    毫無疑問,胞嘧啶甲基化的缺陷與發育異常、遺傳疾病以及癌症有關。最新的一項研究中,La Jolla免疫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揭示了DNA的甲基化和去甲基化之間的平衡是如何阻止基因組不穩定性,進而阻止癌症發展的。
  • 基因研究新突破:科學家揭開DNA甲基化之謎
    這樣做是為了調節基因表達,區分本地DNA和外來DNA,或者在複製過程中標記舊的DNA鏈。甲基化是由一種叫做甲基轉移酶的酶來完成的,這種酶以特定的模式用甲基修飾DNA,在DNA上形成表觀遺傳層。 到目前為止,科學家們還沒有努力分辨出哪種酶負責哪種模式。
  • 水稻全基因組DNA腺嘌呤甲基化圖譜被繪製
    「在決定水稻綜合性狀的因素中,表觀遺傳修飾在其中起著關鍵作用,鑑定全基因組表觀修飾位點和調控網絡是培育優良品種的基礎。」谷曉峰向《中國科學報》介紹。近年來,谷曉峰課題組和合作者經過持續深入的研究,建立了系統的表觀遺傳技術體系和平臺,揭示了DNA 腺嘌呤甲基化重要位點和調控基因等多個創新性成果。
  • DNA甲基化破壞改變造血分化
    DNA甲基化破壞改變造血分化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3/29 23:37:40 美國紐約基因組中心Dan A. Landau研究組近日取得一項新成果,他們的最新工作表明,DNA甲基化的破壞改變了造血分化。
  • 甲基化DNA IP(MeDIP)抗體大比拼
    TET家族蛋白可進一步將5-hmC氧化為5-甲醯基胞嘧啶(5-fC)和5-羧基胞嘧啶(5-cac)兩種修飾,並促進TDG糖苷酶和鹼基切除修復(BER)通路介導的胞嘧啶主動去甲基化過程。(克隆號33d3;右圖)顯示與含有其他類型修飾胞嘧啶的寡核苷酸有交叉反應。
  •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線蟲基因組存在DNA甲基化現象
    中國科學家首次發現線蟲基因組存在DNA甲基化現象   中新社深圳10月18日電(記者 鄭小紅)中國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首次證實線蟲基因組中存在DNA甲基化現象,從而改寫了傳統觀念中線蟲中沒有該表觀遺傳修飾的歷史,同時也使以DNA甲基化序列做靶標進行抗寄生蟲藥物研發成為可能,為抗旋毛形線蟲病的藥物開發提供了全新思路。
  • 上海生科院合作揭示受精卵DNA去甲基化重要機制
    DNA in the Mammalian Zygote,該研究發現小鼠早期胚胎中母源和父源基因組在單細胞的受精卵階段均會發生大規模的DNA主動和被動去甲基化,並且DNA雙加氧酶Tet3介導了主動去甲基化的發生,而糖苷酶TDG並不參與該過程。
  • Nature Biotechnology最新文章:最新DNA甲基化測序技術比較研究...
    DNA甲基化的具體模式通常與諸如疾病亞型、疾病預後以及藥物反應等臨床信息具有一一對應的聯繫。在多種癌症的治療過程中,DNA甲基化生物標誌物可以幫助臨床醫生選擇恰當的治療方式。  對於擁有成千上萬個樣本的大量病人來說,全基因組映射與DNA甲基化分析是非常合適的。同樣,DNA甲基化分析對於表觀基因組學關聯性研究中大量生物醫學相關表型的準確分析來說也具有極強的實用性。
  • 中國人全基因組甲基化圖譜發布
    DNA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在維持染色體結構、X染色體失活、基因印記和腫瘤的發生中起著重要的作用。
  • 昆明植物所雙子葉胚乳型種子基因組DNA甲基化研究獲進展
    在植物中,DNA甲基化主要發生在CG、CHG和CHH序列上(其中H代表非G的鹼基類型),分別由MET1、CMT3和RNA指導的DRM2甲基轉移酶來維持;同時,開花植物中還存在DNA的主動去甲基化過程,由DNA糖基化酶通過剪切修復機制實現。目前在植物中主要發現三類DNA糖基化酶即:DME,ROS1,DML2和3。因此,基因組最終的甲基化水平是由DNA甲基轉移酶和去甲基化酶的活動共同決定。
  • 基因組印記是DNA甲基化影響基因表達的重要例證
    細胞中的DNA中腦化酶又分為兩類:化的CpG位點進行甲基中國化修飾,這一過程可能涉及特異性DNA序列的識別,對發育早期甲基化位點的確定具有重要作用。維持性甲基化酶可以在甲基化的DNA模板鏈的指導下,使其互補鏈中對應位置上的CpG發生甲基化,從而在子代細胞中恢復豪代的甲基化狀態。
  • 關於DNA甲基化檢測和CpG島的小常識
    DNA甲基化是最早發現的基因表觀修飾方式之一,可能存在於所有高等生物中。DNA甲基化能關閉某些基因的活性,去甲基化則誘導了基因的重新活化和表達。甲基化的主要形式有5-甲基胞嘧啶,N6-甲基腺嘌呤和7-甲基鳥嘌呤。原核生物中CCA/TGG和GATC常被甲基化,而真核生物中甲基化僅發生於胞嘧啶。
  • /喬傑/高歌等繪製人類中期妊娠胎兒組織細胞的基因組結構圖譜
    與普通測序不同,單細胞測序規避了細胞異質性帶來問題,科學家們可以通過該技術表徵單個細胞的基因組概況(例如基因組、轉錄組、甲基化組、染色質結構等),從而對生物組織中的細胞進行分型。該項研究中,在兩種新開發的單細胞技術(MALBAC-DT和METATAC)的加持下,研究者分析了人類中期妊娠(19-21周)胎兒消化、免疫、循環、呼吸、生殖和泌尿系統中多個代表器官和組織的轉錄組和染色質可及性。將基因表達譜與潛在的染色質狀態聯繫起來,研究者發現了具有代表性的相關基因模塊 (Corrected Gene Modules,CGMs) 的關鍵轉錄因子,從而加深了我們對於胎兒發育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