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俗稱田鱉,酷似蟑螂卻兇猛,不少農村娃被咬過,國外卻是風味美食
南方的水資源比較豐富,因此種植水稻的比較多。而農民就需要經常去水稻田裡幹活。除草、打藥、施肥、曬田等,對於70後80後的年輕人來說,小時候也應該常去農田裡面玩耍。其中就會見到不少的水生生物,像小魚小蝦這些就很常見,也喜歡去抓。
但是也有一些是他們所害怕的,比如螞蟥、水蛇等。其實還有一種蟲子,也讓很多農村娃十分害怕,它就是長得酷似蟑螂的田鱉,相信不少人都有被它咬過,真的是終身難忘,但是在國外它卻是一種風味美食,如今因為數量少了一隻能賣10元。
田鱉就是今天筆者要給大家介紹的主角,有些地方也叫它水鱉蟲、河伯蟲、大田鱉等,是一種在水稻田裡很常見到的水生昆蟲,長得很像蟑螂,不過卻是生活在水中,也常被人當成是負子蝽、蠍蝽等。
這種蟲子的個頭不大,一般也就長到7-9釐米,有些個頭大的可能長到12釐米左右。它的頭部較小,三角形,有兩根短短的觸角,身體是扁扁的。前足粗大且強壯,呈鐮刀狀,通常為橫向擺放的。並且它還有一對翅膀,雖然一般都是在水中生存,但是也能飛翔,且能長途飛行。
別看這種小昆蟲長得很一般,但是卻性格兇猛,並且還是一種肉食性的昆蟲。它主要是以水中的小魚和小蟲等水生動物為食。不過田鱉並不是直接把獵物咬死,它的行動非常的敏捷,遇到有昆蟲經過眼前了,就會快速地用它的那一對像鐮刀的前足獵物抓住,然後就快速地向獵物體內注入一種可以溶解組織的酶,也就是一種消化液,之獵物就會很快癱軟,在消化液的作用下,田鱉就會盡情的吸食其「肉汁」。
也是因為田鱉具有這個特性,它們還能獵食比自己體積大數倍的生物,就連一些龜鱉、小蛇等也會成為田鱉獵食的對象。在它們遇到危險的時候,還會主動發起攻擊。在過去水田裡面這種小蟲子特別多,很多的農民去水田裡幹活了,就有被它咬到,這種疼痛感真的是終身難忘。說它是水中一霸,也一點不誇張。
不過田鱉也不是一無是處,在有些吃貨的眼中它卻是一種難得的美食。像東南亞的泰國、越南和印度等國家,就常常把它油炸來吃。尤其是在泰國,田鱉的吃法多樣,不只是油炸,還可以烤著吃,甚至還有人用它來做糯米飯來吃。應該很多去到泰國旅遊的朋友們見到過,在泰國油炸田鱉、蟋蟀、螞蚱都是十分常見的。
其實不只是東南亞國家喜歡吃田鱉,在我國的廣東、廣西和福建等地區也食用它,並且歷史相當悠久,還給它取了一個高大上的名字——桂花蟬,說它吃起來有一股桂花的香氣,這是因為田鱉體內有香腺,會散發一股桂花香氣。
如今田鱉的數量也在不斷減少了,在一些夜宵攤上偶爾能看到,但是價格卻不低,小小一隻田鱉能賣到10塊左右。各位網友朋友們,你們吃過田鱉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