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空氣品質好轉,加重了全球變暖?| 一周科技

2020-10-03 知識分子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尤 嘉 楊 梟 黃 華

責編 | Yuki醬


1、利用嗅探犬,可準確識別新冠病毒攜帶者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前的研究發現,新冠感染者能釋放出特殊的氣體。近期,芬蘭赫爾辛基機場開始試驗使用嗅探犬檢測旅客是否攜帶新冠病毒,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負責監督試驗。研究人員稱,嗅探犬可以在10秒鐘內分辨旅客是否攜帶新冠病毒,整個檢測流程不到一分鐘。如果嗅探犬識別出了攜帶病毒的旅客,則該旅客會將接受免費的PCR測試以進一步驗證。在初步測試中,嗅探犬能夠以接近100%的準確率識別出新冠肺炎患者,甚至可以識別出無症狀感染者。

文章連結: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sep/24/close-to-100-accuracy-airport-enlists-sniffer-dogs-to-test-for-covid-19


2、嫦娥四號新發現:月球輻射強度對人類安全

圖片來源:Pixabay


2019年在月球著落的嫦娥四號,攜帶了能測量每小時輻射量的儀器,是全世界首個進行月面輻射測量的探測器。2020年9月,中國和德國的科研人員在分析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數據後指出,月球表面輻射強度對人類而言是安全的。測量數據指出,太空人在月面受到的太空輻射是地面的兩百倍。雖然以地球標準而言這一輻射量很高,但研究人員認為其仍然處於安全水平。研究人員還計算出,如果以後要建設月球基地,建築外面覆蓋50釐米的月球土壤就足以防護日常的輻射。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9/moon-safe-long-term-human-exploration-first-surface-radiation-measurements-show


3、中國空氣品質好轉,加重了全球變暖?

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近年來在整治空氣汙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而近期一項中美多機構聯合研究指出,汙染物的減少反而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負面影響。工業排放的最主要空氣汙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和黑碳等物質。二氧化硫在空氣中形成的硫酸鹽氣溶膠可以散射和吸收太陽輻射以降低地面溫度。而黑碳會吸收熱量升高地面溫度。中國近年來的環境整治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另一方面,雖然處理了工業廢氣中的碳類汙染物,但是最終產生的二氧化碳依然在加劇全球變暖。據估計,中國的空氣汙染整治使得北半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12℃。文章作者之一,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院的卡爾德拉教授(Caldeira)表示,整治汙染、改善人們健康才是當務之急,儘管它會造成全球變暖。

文章連結: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b9e21


4、微型機器人操控神經元連接

圖片來源:Pixabay

體外構建神經元網絡是當前腦科學領域的一大熱點。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可以在體外搭建神經元網絡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長300微米,寬95微米,可以搭載少量神經細胞並通過磁場作用精確運動到兩塊獨立神經網絡之間的特定位置。在此之後機器人表面的神經細胞可以和原有網絡中的細胞建立連接並成為在兩塊神經網絡之間傳遞神經衝動的橋梁。由於可以使用磁場遠距離操控機器人,這種技術得以減少外界因素對神經網絡的影響。接下來,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相同的技術完成單個細胞的運送,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精確地搭建所需要的神經網絡。

文章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9/eabb5696


5、期末總掛科?多來一些隨堂測驗吧

圖片來源:Pixabay

頻繁的測驗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搞清這個問題,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學系考察了52個班級近8000名大學生。結果表明,頻繁測驗和學業成功之間有很強的聯繫:與不參加測驗的學生相比,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課堂測驗學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試中的表現往往更好;那些經常參加測驗的學生不太可能掛科,尤其當課程很難時,測驗幫助效果更加顯著;此外,小測驗還能降低課程的不及格率。但是,與選擇題相比,用書面回答的測驗,更有利於學生對課堂材料的理解。除了測驗頻率,教師的即時反饋也會給學生帶來積極影響。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教育心理學評論》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上。

文章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48-020-09563-9


6、免疫系統如何記住病原?轉錄因子BATF3或起關鍵作用

圖片來源:Pixabay

人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後,免疫系統通常會及時響應,殺死病原並對其 「備案」。9月28日,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於《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發表研究,解釋了免疫細胞在局部網絡內的相互作用,以及與其他器官系統的相互作用,還發現轉錄因子BATF3。這種轉錄因子可以調控免疫細胞的存活和記憶反應:如果某個人已經成功地戰勝了一種病原體,那麼最近增殖的大部分T細胞就下崗了,但其中約5%-10%的細胞存活下來,並發展成一個持久的 「記憶群體」,保護身體免受未來的感染。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改善對腫瘤疾病的免疫治療。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786-2

相關焦點

  • 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原標題:中國對全球變暖影響到底有多大? ■最新發現與創新   近日,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李本綱教授及其研究團隊依據觀測數據和模型研究結果,估算出我國從前工業時代至今對全球變暖的貢獻大約佔到10%,遠低於中國排放的全球佔比。
  • 全球要變暖,空氣更汙染
    (文/Hannah Hoag)根據近日發表在《自然-氣候變化》上的研究論文,氣候變化和全球變暖將導致世界多地空氣品質持續惡化。到本世紀末,全球超過一半人口將生活在日益滯緩、靜穩的大氣環境中。由於大氣靜穩現象,熱帶以及亞熱帶地區將承受更多空氣汙染的苦果。在史丹福大學,丹尼爾·霍頓(Daniel Horton)領導了一個氣候建模小組進行此項研究。
  • 地學系張強教授研究組發文揭示中國汙染減排可抵消全球變暖對空氣...
    on Chinese air quality)的研究長文,指出我國未來汙染減排將導致氣溶膠輻射效應減弱和大氣汙染擴散條件改善,進而抵消全球變暖對我國空氣品質與人群健康的負面影響。全球氣候變暖將導致未來極端高溫事件和靜穩事件日趨頻繁,從而加劇區域空氣汙染,威脅人類健康。已有研究表明氣候變暖可能對全球空氣品質產生不利影響。然而,以往的研究通常沒有單獨評估短壽命氣溶膠變化帶來的輻射效應及其影響。實際上,氣溶膠可通過改變大氣輻射收支影響氣候系統,進而影響空氣品質。
  • 全球變暖對人類的危害 全球變暖我們能做什麼
    什麼是全球變暖?為什麼全世界都在說要防止全球變暖?全球變暖有什麼影響?  什麼是全球變暖?  全球氣候變暖是一種和自然有關的現象,是由於溫室效應不斷積累,導致地氣系統吸收與發射的能量不平衡,能量不斷在地氣系統累積,從而導致溫度上升,造成全球氣候變暖。簡單說就是全球的溫度都在變高。  為什麼會發生全球變暖?  主要由溫室效應、氣溶膠顆粒和煙塵,以及太陽活動的波動造成。
  • "逆溫"致霧霾 10月4日空氣品質將好轉
    國慶黃金周第二天,空氣品質十分不給力,全市陷入重度汙染之中。昨天(2日)上午8時,市空氣重汙染應急指揮部辦公室發布重汙染黃色預警,這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本市首次啟動重汙染預警。業內專家認為,北方預計會出現南風多、逆溫時間長、靜穩天氣多等特點,非常不利於汙染物擴散。
  • 全球變暖日益加重,人類經歷了「最熱10年」,未來可能還會更熱
    人均我們可以說全球變暖日益加重,人類經歷了「最熱10年」,未來可能還會更熱。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呢?首先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發電廠、化肥廠等工廠不停的排放二氧化碳,而這樣一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氣溫自然就上升了。
  • 全球變暖日益加重,人類經歷了「最熱10年」,未來可能還會更熱
    人均我們可以說全球變暖日益加重,人類經歷了「最熱10年」,未來可能還會更熱。那麼問題來了,到底是因為什麼才導致全球氣溫上升呢?首先是溫室氣體的大量排放,發電廠、化肥廠等工廠不停的排放二氧化碳,而這樣一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增加,全球氣溫自然就上升了。
  • 中國氣象局:全球變暖加大中國防禦氣象災害壓力
    新華網北京9月18日電(記者於文靜 董峻)中國氣象局局長鄭國光18日表示,全球氣候持續變暖使中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增多增強,今年以來中國天氣氣候明顯異常,在降水、颱風、強對流天氣方面均出現異常,防禦氣象災害的壓力不斷加大。
  • 合肥空氣品質近4年逐步好轉 PM10和PM2.5都在降
    中安在線3月3日訊 據安徽商報消息 從2013年開始,合肥市空氣品質在逐年穩步好轉。 3月1日,合肥市環保局發布該市空氣品質狀況解析,解析顯示,顆粒物(PM10)和細顆粒物(PM2.5)的含量也在逐步下降,而隨著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機動車保有量的增加,氮氧化物的含量在上升。
  • 合肥空氣品質呈好轉趨勢 PM10和PM2.5來源解析報告首公布
    原標題:數據顯示:合肥空氣品質呈好轉趨勢 近日,合肥市環保局發布合肥市環境空氣中顆粒物(PM10和PM2.5)來源解析研究工作匯報,歷時3年多的研究數據顯示,合肥空氣品質呈好轉趨勢:PM10和PM2.5年均濃度逐年下降,重汙染天數逐年減少,達標天數比例呈上升趨勢,各季節空氣品質總體好轉。
  • 全球空氣品質指數最新排名:比什凱克成「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
    【環球時報記者 柳玉鵬】根據全球空氣品質指數(AQI)的最新排名結果顯示,吉爾吉斯斯坦首都比什凱克排在「全球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之首。《俄羅斯報》4日報導稱,比什凱克當天空氣中的細顆粒物濃度,也就是我們常說的PM2.5達到547微克/立方米,超過排在第二位的加德滿都的一倍。在過去一周的時間裡,比什凱克已經兩次「榮登」世界空氣汙染最嚴重城市排行榜榜首。
  • 全球變暖減緩空氣流動 或是極端天氣成因
    科學家說, 類似2011年美國的乾旱和2003年歐洲的熱浪在內的一些極端事件可能是由全球變暖導致北半球巨大的波狀天氣流移動速度減緩引發的。該結論來自一項針對環繞地球的迂迴空氣系統的研究。據路透社報導,這一結論有助加深人們對這些極端事件的理解。
  • 全球變暖、空氣汙染……氣候變化,對癌症有哪些影響?
    2015年-2019年,是有記錄以來氣溫比較高的5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上升了約1℃。氣候變暖也造成了一系列相關的氣候變化,包括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空氣汙染、風暴和洪水強度增加、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以及乾旱和野火的發生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等。
  • 關於全球變暖的十大令人驚訝的後果!
    關於全球變暖的十大令人驚訝的後果!全球變暖加劇你可能聽說過全球變暖的速度和示例:氣溫上升,冰帽融化以及不久的將來海平面上升。但是,地球不斷變化的氣候已經以一些非常奇怪的方式肆虐。因此,你可以看到野蠻的野火,25英裡長的冰山,消失的湖泊,怪異的過敏症以及長期疾病重新出現的威脅等奇怪的影響。
  • 全球變暖或成霧霾天背後推手?專家有話要說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會加重霧霾天氣的發生嗎?小編請來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霧、霾都從哪裡來?張小曳解釋稱,氣溶膠本身會影響能見度,世界氣象組織用能見度來定義霧和霾,空氣中的小水滴過多也會使能見度下降,由小水滴引起的能見度小於1公裡時,稱作霧;由氣溶膠粒子和吸溼性氣溶膠引起的能見度小於10公裡時,稱作霾。
  • 研究表明:氣候變暖正在加重黃土高原土壤乾旱
    新華網蘭州12月25日電(記者朱國亮)甘肅省氣象部門的最新研究表明,隨著氣候變暖,中國黃土高原雨養旱作農業區的土壤乾旱狀況趨於嚴重。  甘肅省氣象局研究員張強說,氣象部門的監測數據顯示,上世紀50年代以來,氣候變暖使黃土高原0-200釐米土壤總貯水量呈減少趨勢,土壤乾旱趨於加重。其中,0-100釐米土壤貯水量減少更為明顯,這部分土壤貯水量佔0-200釐米土壤總貯水量的比例減少了6-8個百分點。
  • 全球變暖是真的嗎?
    亞馬孫雨林的大火、南極冰川的斷裂、歐洲的致命熱浪、中國雲南的大旱,這些相隔萬裡、似乎毫無關聯的事件,並非表面上看起來那樣孤立——氣候變化是所有這些事件背後共同的推手。的論文,「全球變暖」這個詞首次在科學文獻中出現(Broecker等,1975)。44年過去了,全球變暖的事實逐漸被發現,原因慢慢被揭露,其對人類、生態系統、地球各圈層的以負面為主的影響也不斷顯現。科學家們逐漸建立起了以 「人類活動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造成了百餘年來的全球變暖」 為核心的全球變暖理論。
  • 【科普】全球變暖或成霧霾天背後推手?專家有話要說!
    在全球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會加重霧霾天氣的發生嗎?、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張小曳就大家關心的問題,一一解答。全球變暖會加重霧、霾?那麼,全球變暖是否對我國霾汙染的長期變化起到了決定性影響?「高溫、高溼、地表風速減弱、對流層中低層的異常南風、水平風垂直梯度減小等這些氣象要素都和汙染的形成有關。」
  • 瀝青也會加重空氣汙染;糞便膠囊有助於減肥?| 一周科技
    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文章連結:https://phys.org/news/2020-09-leather-like-materials-fungi.html2、城市空氣汙染,瀝青也有 「功勞」
  • 全球變暖的罪魁禍首是誰?
    (1)冰川消退,海平面上升氣候變暖,使極地及高山冰川融化,從而使海平面上升。氣溫升高導致海水受熱膨脹,也會使海平面上升。觀測表明,近100餘年來海平面上升了14~15cm;據預測,未來海平面將繼續上升。海平面上升會直接導致低地被淹、海岸侵蝕加重、排洪不暢、土地鹽漬化和海水倒灌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