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蹤前沿進展,掌握最新動態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聞
撰文 | 尤 嘉 楊 梟 黃 華
責編 | Yuki醬
1、利用嗅探犬,可準確識別新冠病毒攜帶者
圖片來源:Pixabay
此前的研究發現,新冠感染者能釋放出特殊的氣體。近期,芬蘭赫爾辛基機場開始試驗使用嗅探犬檢測旅客是否攜帶新冠病毒,赫爾辛基大學的研究人員負責監督試驗。研究人員稱,嗅探犬可以在10秒鐘內分辨旅客是否攜帶新冠病毒,整個檢測流程不到一分鐘。如果嗅探犬識別出了攜帶病毒的旅客,則該旅客會將接受免費的PCR測試以進一步驗證。在初步測試中,嗅探犬能夠以接近100%的準確率識別出新冠肺炎患者,甚至可以識別出無症狀感染者。
文章連結:
https://www.theguardian.com/world/2020/sep/24/close-to-100-accuracy-airport-enlists-sniffer-dogs-to-test-for-covid-19
2、嫦娥四號新發現:月球輻射強度對人類安全
圖片來源:Pixabay
2019年在月球著落的嫦娥四號,攜帶了能測量每小時輻射量的儀器,是全世界首個進行月面輻射測量的探測器。2020年9月,中國和德國的科研人員在分析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的數據後指出,月球表面輻射強度對人類而言是安全的。測量數據指出,太空人在月面受到的太空輻射是地面的兩百倍。雖然以地球標準而言這一輻射量很高,但研究人員認為其仍然處於安全水平。研究人員還計算出,如果以後要建設月球基地,建築外面覆蓋50釐米的月球土壤就足以防護日常的輻射。
文章連結:
https://www.sciencemag.org/news/2020/09/moon-safe-long-term-human-exploration-first-surface-radiation-measurements-show
3、中國空氣品質好轉,加重了全球變暖?
圖片來源:Pixabay
中國近年來在整治空氣汙染方面取得重大進展。而近期一項中美多機構聯合研究指出,汙染物的減少反而可能對氣候變化產生負面影響。工業排放的最主要空氣汙染物包括二氧化硫和黑碳等物質。二氧化硫在空氣中形成的硫酸鹽氣溶膠可以散射和吸收太陽輻射以降低地面溫度。而黑碳會吸收熱量升高地面溫度。中國近年來的環境整治大幅降低了二氧化硫的排放。另一方面,雖然處理了工業廢氣中的碳類汙染物,但是最終產生的二氧化碳依然在加劇全球變暖。據估計,中國的空氣汙染整治使得北半球平均氣溫上升了0.12℃。文章作者之一,美國卡耐基科學研究院的卡爾德拉教授(Caldeira)表示,整治汙染、改善人們健康才是當務之急,儘管它會造成全球變暖。
文章連結:
https://iopscience.iop.org/article/10.1088/1748-9326/ab9e21
4、微型機器人操控神經元連接
圖片來源:Pixabay
體外構建神經元網絡是當前腦科學領域的一大熱點。韓國大邱慶北科學技術院的研究團隊設計了一種可以在體外搭建神經元網絡的微型機器人。這種機器人長300微米,寬95微米,可以搭載少量神經細胞並通過磁場作用精確運動到兩塊獨立神經網絡之間的特定位置。在此之後機器人表面的神經細胞可以和原有網絡中的細胞建立連接並成為在兩塊神經網絡之間傳遞神經衝動的橋梁。由於可以使用磁場遠距離操控機器人,這種技術得以減少外界因素對神經網絡的影響。接下來,研究人員希望通過相同的技術完成單個細胞的運送,這樣科學家們就可以精確地搭建所需要的神經網絡。
文章連結:
https://advances.sciencemag.org/content/6/39/eabb5696
5、期末總掛科?多來一些隨堂測驗吧
圖片來源:Pixabay
頻繁的測驗是否能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為搞清這個問題,美國愛荷華州立大學心理學系考察了52個班級近8000名大學生。結果表明,頻繁測驗和學業成功之間有很強的聯繫:與不參加測驗的學生相比,每周至少進行一次課堂測驗學生在期中和期末考試中的表現往往更好;那些經常參加測驗的學生不太可能掛科,尤其當課程很難時,測驗幫助效果更加顯著;此外,小測驗還能降低課程的不及格率。但是,與選擇題相比,用書面回答的測驗,更有利於學生對課堂材料的理解。除了測驗頻率,教師的即時反饋也會給學生帶來積極影響。該研究結果發表在《教育心理學評論》(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上。
文章連結:
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0648-020-09563-9
6、免疫系統如何記住病原?轉錄因子BATF3或起關鍵作用
圖片來源:Pixabay
人體受到病原體感染後,免疫系統通常會及時響應,殺死病原並對其 「備案」。9月28日,德國維爾茨堡大學的研究團隊於《自然·免疫學》(Nature Immunology)發表研究,解釋了免疫細胞在局部網絡內的相互作用,以及與其他器官系統的相互作用,還發現轉錄因子BATF3。這種轉錄因子可以調控免疫細胞的存活和記憶反應:如果某個人已經成功地戰勝了一種病原體,那麼最近增殖的大部分T細胞就下崗了,但其中約5%-10%的細胞存活下來,並發展成一個持久的 「記憶群體」,保護身體免受未來的感染。這項發現可能有助於改善對腫瘤疾病的免疫治療。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90-020-078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