護理指南|血液系統疾病之出血臨床表現

2020-11-25 騰訊網

臨床表現

出血主要是由血小板數目減少及其功能異常,毛細血管脆性增加或通透性增加,血漿中凝血因子缺乏以及循環血液中抗凝血物質增加引起。常見於血液系統疾病,如特發性血小板減少性紫癲、急性白血病、再生障礙性貧血、過敏性紫癜與血友病等;非血液系統疾病或某些急性傳染病也可有出血情況。

患者多表現自發性出血或輕度受傷後出血不止。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膚、牙齦及鼻腔出血最為多見。此外,還可發生關節腔、肌肉和眼底出血。內臟出血多為重症,可表現為消化道出血(嘔血、便血)、泌尿道出血(血尿)及女性生殖道出血(月經過多)等,嚴重者可發生顱內出血而導致死亡。血管脆性增加及血小板異常所致的出血多表現為皮膚黏膜瘀點、瘀斑;凝血因子缺乏引起的出血常有關節腔出血或軟組織血腫。

居家護理

為了避免增加出血的危險或加重出血,根據出血部位的不同應做好預防及處理。

1. 皮膚出血的預防與護理避免人為的皮膚損傷而導致或加重出血。保持床單平整,被褥衣褲輕軟;注意避免肢體的碰撞或外傷。沐浴或清洗時避免水溫過高和過於用力擦洗皮膚;勤剪指甲,以免抓傷皮膚,減少細菌的傳播,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

2. 鼻出血的預防和護理防止鼻黏膜乾燥而出血,保持室內相對溼度在50%一-60%,秋冬季可局部使用液體石蠟或抗生素軟膏。避免人為誘發出血,勿用力擤鼻,以防止鼻腔內壓力增大導致毛細血管破裂出血或滲血;避免用手摳鼻痂和外力撞擊鼻部。少量出血時,可用棉球或明膠海綿填塞壓迫止血,無效者立即就醫緊急處理。

3.口腔、牙齦出血的預防與護理為防止牙齦和口腔黏膜損傷而導致或加重局部出血,平時應用軟毛牙刷刷牙,忌用牙籤剔牙;儘量避免食用煎炸、帶刺或含骨頭的食物、帶殼的堅果類食品以及質硬的水果(如甘蔗)等;進食時要細嚼慢咽,避免口腔黏膜損傷。牙齦滲血時,可用棉球或乾淨的紙巾局部壓迫止血,並及時用流動的冷水衝洗口腔內陳舊血塊,以免滋生細菌引起口臭而影響食慾和情緒。

4. 關節出血或深部組織血腫的預防與護理減少活動量,避免過度負重和易致創傷的運動。一且發生出血, 應立即停止活動,臥床休息;關節腔出血者宜拾高患肢並固定於功能位,深部組織出血者要注意測量血腫範圍,局部可用冰袋冷敷,以減少出血,同時可採用局部壓迫止血。

5. 內臟或消化道出血大量嘔血及便血時,患者表現出煩躁不安、頭暈、口渴、出冷汗、脈搏細弱、血壓下降,應緊急就醫,並保持每15—30 分鐘測脈搏、呼吸、血壓一次,觀察記錄嘔血和便血的量及性質。少量出血可進食溫涼飲食,大量出血時應禁食,同時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

6. 眼底及顱內出血的預防及護理保證充足的睡眠、避免情緒激動、劇烈咳嗽和過度用力排便等;伴有高血壓者需監測血壓。若突發視野缺損或視力下降,常提示眼底出血。應儘量臥床休息,減少活動,避免揉擦眼睛,以免加重出血。若突然出現頭痛、視力模糊、呼吸急促、噴射性嘔吐甚至昏迷,雙側瞳孔變形不等大、對光反應遲鈍,則提示有顱內出血,應及時送往醫院救治。

相關焦點

  • 護理指南|血液系統疾病常見症狀護理之貧血
    一、臨床表現 貧血是一種症狀,指在單位體積血液中,紅細胞數、血紅蛋白含量及紅細胞比體積低於正常值,其中以血紅蛋白含量低於正常值最重要。主要是由急性及慢性失血、紅細胞生成不足或減少、紅細胞破壞過多等原因引起。
  • 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獲批蘇州
    人民網北京1月15日電 近日,科技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央軍委後勤保障部和國家藥監局聯合印發了《關於認定第四批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的通知》,蘇州大學附屬第一醫院正式獲批成為國家血液系統疾病臨床醫學研究中心,突顯其在血液病領域的國家一流水平和雄厚實力。這是我國首次在血液病領域設立國家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 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護理專業知識:常見血液疾病的輔助檢查
    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護理專業知識:常見血液疾病的輔助檢查 醫療衛生招聘QQ交流群:點擊加入首先明確:血液系統的輔助檢查主要包括血常規以及骨髓象。
  • 醫學臨床護理中51個為什麼—幫助理解護理基礎知識
    原標題:醫學臨床護理中51個為什麼—幫助理解護理基礎知識 新東方在線醫學微信(ID:yixue_koolearn) 無論是你參加護士考試還是護師、主管護師考試,只要你需要從事臨床護理工作,就一定要掌握以下臨床護理中常見的知識內容哦
  • 大中專院校指南-如何區分護理和臨床1
    如心肌梗塞病人可表現為:生理的——疼痛、胸悶、氣急;心理的——害怕、恐懼;思想文化的——對疾病知識的自我認識和理解程度;精神的——是否被護士和醫生重視與尊重。護理的內容:1、病人衛生護理對失去生活自理能力的病人提供的個人衛生方面的照顧和幫助。病人衛生護理的目的為:①清除壞死組織、微生物、分泌物和其他汙垢。
  • 血液系統疾病診斷思路圖解病例之類似Burkitt淋巴瘤的ALL
    血液系統疾病診斷思路圖解病例之類似Burkitt淋巴瘤的ALL 2020-07-12 08: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慢性粒細胞白血病如何護理?
    簡稱慢粒,是一種發生在多能造血幹細胞的惡性克隆性疾病,表現為髓系各個階段細胞的過度增殖,外周血中粒細胞顯著增多並伴有不成熟,在受累細胞系中,可找到Ph染色體和BCR-ABL融合基因。慢性粒細胞白血病的臨床表現有哪些?
  • 討論┃血液系統疾病累及腎臟和腎周的影像表現
    定稿:多種血液系統疾病可以累及腎臟和腎周組織,這通常發生於多系統受累的情況下。討論:「in the setting of」在本文中反覆出現,直譯為「在…的背景下」,進一步理解,可知血液系統疾病多表現為多系統受累,腎臟受累是多系統受累的一部分,故翻譯為「在多系統受累的情況下」。
  • 綿陽市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 護理公共基礎筆試和複習大綱
    (十三)病情觀察及危重患者的管理  (十四)醫療與護理文件  三、內科護理學  (一)心血管系統及護理要點  1.常見疾病基本知識:高血壓病、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肌病等的病因、臨床症狀、體徵、處理原則。
  • CA:腫瘤指南中康復和鍛鍊建議的系統回顧
    原創 梅斯醫學 MedSci梅斯一般情況下,癌症指南中都提倡高質量的癌症護理。然而,目前腫瘤學指南中的康復建議還沒有被定性。2017年,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發起了《2030年康復》行動呼籲,推動全球獲得高質量的康復服務,將其作為非傳染性疾病患者的一項基本衛生保健服務。
  • 【標準・方案・指南】兒童血漿置換臨床應用專家共識
    隨著疾病發生機制的不斷闡明,生物材料、技術的革新及臨床實踐,PE治療疾病的適應證逐漸擴大,1986年美國血漿置換協會(American Society for Apheresis,ASFA)第1版特刊對疾病進行了分類,提出PE可用於治療的疾病;隨著研究逐漸增多,證據等級的提高,在2016年ASFA的PE指南中,PE已被應用於87種疾病,適應證179個,如系統性紅斑狼瘡(systemic lupus
  • 摸摸這處竟可遠離血液疾病
    血管的堵塞,是長年累月的結果,也是一個逐步進展的疾病,那麼最初我們的動脈發生阻塞缺血,是什麼表現?最開始,人的感覺就是缺血的腿有點怕冷。  如果走路路程比較長,一邊的腿容易疲勞酸痛。這些還只是「感覺」,有一個比較明確的信號可以驗證:大家都知道人的手腕上能摸到脈搏,其實,人的足部也有一個明顯的能摸到的脈搏。
  • 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合集
    文章來源於神經科學通報 ,作者Neuroscience Bulletin最近,Neuroscience Bulletin(NB)的官方訂閱號(神經小靈通)陸續發布了對2018年至今發表在NB的神經系統疾病的治療與預防臨床指南和專家共識的解讀,
  • 白血病有哪些臨床表現?出現這3種情況就得警惕,請儘快就醫
    說起白血病,相信很多人並不陌生,也就是血液系統的惡性腫瘤,俗稱血癌,和實體腫瘤一樣,而且惡性程度比許多實體腫瘤更高,是嚴重影響壽命的惡性腫瘤性疾病之一。白血病也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急性的發展較為迅速,慢性的發展較為緩慢,一經診斷應該儘快進行積極的治療。
  • 血液系統疾病的檢查項目有哪些?這6個檢查缺一不可
    血液系統疾病的檢查項目有哪些?由於造血細胞在骨髓中生成,大部分血液病早期通過做血液檢查根本不能反映出疾病。多數血液病診斷都需骨髓檢查來完成,同時也能評估治療效果和預後。  5、出血和血栓疾病檢查  部分血液病病人可出現自發性出血,或受到外傷後血根本止不住。
  • 兒科護理常用數據表|新生兒|嬰幼兒|早產兒|兒科|護理|數據|檢查|...
    新生兒重症監護室:是治療新生兒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為了對高危新生兒進行病情的連續監護和及時有效的搶救治療及護理而建立的,其目的是減少新生兒病死率,促進新生兒的生長發育。新生兒顱內出血:主要因缺氧或產傷引起,早產兒發病率較高,是新生兒早期的重要疾病與死亡原因。新生兒呼吸窘迫症候群:又稱新生兒肺透明膜病,是指新生兒出生後不久即出現進行性呼吸困難和呼吸衰竭等症狀,以早產兒多見。
  • 開顱手術 開顱手術後如何護理
    有很多的疾病患上了就要做一個手術,就是開顱手術,一聽到這個詞很多人都會毛骨悚然的,因為聽著真的非常恐怖,那您知道開顱手術全過程是什麼樣的嗎?您知道做了開顱手術後遺症哪些嗎?做完手術的護理肯定是少不了的,那就來看看開顱手術後吃什麼好,趕快來學習一下吧。開顱手術全過程一提到開顱手術,第一個反應就是把頭骨打開的,真的就是感覺打開了還能合的上嗎?
  • WHO最新指南:2019-nCoV相關重症感染臨床指南(中文首譯版)
    備註:2019-nCoV感染可引起輕度、中度或重度疾病(包括重症肺炎,ARDS,膿毒血症和感染性休克)。儘早識別疑似患者能為及時啟動感染預防和控制(IPC)節約時間【詳見表2】。對具有嚴重臨床表現的患者【表2】進行早期診斷有利於立即指定和優化支持治療方案,並根據相關機構或國家規定安全、快速地轉入ICU。
  • 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感染的肺炎診療快速建議指南(標準版)│...
    本指南的制定希望能夠從疾病流行病學、病因學、診斷、治療、護理、醫院感染控制等方面給臨床醫生、社區居民等提供醫療護理及居家照護的相關指導。 5.指南結構的確定  本指南屬於應對突發傳染性疾病的快速指南,由於時間所限,並未進行指南PICOS(Patient,Intervention,Control,Outcomes,Study)問題的調研,而是由本院多位一線臨床醫師進行討論確定指南結構及涵蓋的範圍與主題。
  • 又出血,別慌!常用的19種止血藥都在這裡了
    促凝血藥,又稱止血藥,通過激活凝血過程的某些凝血因子而防治某些凝血功能低下所致的出血性疾病。   根據作用機制的不同,促凝血藥可分為促進凝血因子活性的促凝血藥、凝血因子製劑、抑制纖溶系統的促凝血藥及其他促凝血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