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筆者已經為大家詳細得介紹了最新一代RAV4的詳細技術解析,威蘭達與RAV4是姊妹車型,這款車有什麼特點呢?這篇文章都是乾貨,主要向讀者介紹一下廣汽豐田首款緊湊型SUV威蘭達的情況。
1.外觀方面
首先是前臉區別於RAV4的硬朗,威蘭達採用了硬朗的另一面,RAV4看起來是一個肌肉猛男,威蘭達則是一位手持摺扇的儒士,大燈修長,分體式格柵,上格柵狹長,下格柵是類似於雷克薩斯的紡錘體,上方小下方大的造型使得車身看起來低趴。燈組方面比較遺憾的是,轉向燈使用了滷素燈。
車身側面光影效果很特別,尤其是車尾部分,線條起伏、轉折很多,鈑金工藝複雜,後期撞車剮蹭的維護難度比較大。按照廣汽豐田產品講師的說法,威蘭達採用了Cross Octagon的線條設計,車身的俯視和側視都呈現八角形,整車的設計都有大量的多邊形設計理念。
車身側面還有一個設計亮點,輪拱的黑色包圍並沒有像傳統的設計那樣一包到底,而是在下方留出了空隙,看起來就像一個卡鉗卡在輪胎上。
威蘭達的車尾有兩個亮點,一是C字型尾燈,整體線條修長,如此長的尾燈線條非常罕見,另外一點是非常突出的側擾流板和後擾流板,空氣動力學性能有效提升。
威蘭達輪轂提供三種選擇,分別是羚羊角、拼色風火輪和W型,其中W型尺寸比其他兩者大,採用電鍍銀塗裝技術,視角效果上塗層工藝很像雷克薩斯的輪轂,視覺豪華程度提升。
2. 內飾方面
中控最大的亮點是空調面板區域非常突出而且巨大的旋鈕,整體的中控臺設計非常簡潔,但其中不乏設計的亮點,比如凸起的副駕駛位置,在手套箱的上方有一個開放式儲物槽,可以放手機等小物品,空間的利用度很高。
威蘭達全景天窗的開口率達到51%(開口率是指從車內看到的可見範圍佔整塊玻璃的比值)這一項也優於同級別對手的43%到45%的開口率。威蘭達的天窗還採用齒條傳動,優於競品車型採用的螺杆傳動,其最大的優勢就是靜音,開合靜音。
後備箱底板的設計別出心裁,分為兩段兩面,兩個面分別時傳統的毛絨面和防水防化面。
威蘭達另外還有一些亮點,比如流媒體後視鏡、副駕駛更大比例的化妝鏡、大面積的軟性材質包裹、腳踢式感應尾門。
3. 動力方面
威蘭達一共會有兩種動力:2.0L汽油版和2.5L雙擎,汽油版是熱效率達到40%的2.0L Dynamic Force 發動機匹配模擬10速Direct Shift-CVT變速箱,採用低擋位齒輪傳動和鋼帶傳動組合,兼顧CVT與AT變速箱的優勢,雙擎則是熱效率達到41%的TNGA 2.5L Dynamic Force發動機,匹配新一代E-CVT電子無級變速箱。
4. 驅動方面
威蘭達一共有三種四驅形式,與RAV4相同。分別是DTC動態扭矩控制、DTV動態扭矩矢量控制和NEW E-Four。DTC就是傳統的四驅結構,比如漢蘭達就採用的是DTC結構,缺點是後輪的動力匹配只能是50:50的分配。DTV則是改變了這一點,兩個後輪可以在0到100之間任意切換,這項技術超過了謳歌的那套四驅系統的範圍。 E-Four其實就是雷克薩斯的那套四驅的下方,並不是為了脫困或者越野而生,而是為了提升操控駕駛性能,這套也僅在混動車型中搭載。
具體來分析一下:
DTC動態扭矩控制四驅系統:前後輪扭矩可進行100:0-50:50無級分配,後輪最多是50%扭矩,但兩個後輪永遠是50:50,沒有辦法再進行左右後輪分配,在同級別的車型當中基本都採用這種四驅結構。
DTV動態扭矩矢量控制:DTV跟以往的DTC最大的區別是在後橋上導入兩個連軸裝置,利用後橋左右兩側的連軸裝置,可以實現後輪左右動力的無級分配。傳統的DTC只能前後分配,前面最大是100%,後面是0,或者是前後50:50,所以後輪最多就是50%的比例,兩個後輪的比例是均衡左右分配,這樣無法實現左右獨立分配。但是,DTV除了前後可以100:0和50:50兩個分配之外,兩個後輪還可以0:100-100:0進行分配。
DTV四驅
系統還在前後橋都裝了兩個離合器,當它處於兩驅模式時,前後兩個離合器斷開,中間的傳動軸是不轉的,同級別的四驅車型切換成兩驅模式時,中間的傳動軸仍然跟隨著車輪在打轉,更耗油;而威蘭達的DTV動態扭矩矢量控制四驅系統是帶分離裝置,可以把傳動軸斷開,這是DTV跟以往的DTC不同的地方。這除了能夠實現車輛起步更穩,又可以實現因為中央傳動軸分離而帶來的更好燃油經濟性。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New E-Four電子四驅系統:採用獨立後驅電機,能夠實現前後輪的動力分配20:80,後輪的動力超越了前輪,相當於在這款前驅為主的車型上,獲得後驅車的駕駛感受,動力比例大約提高了1.3倍,達到了80%。
前後電機的輸出扭矩分別為:前電機最大功率88kW,最大扭矩202N·m,特點是體積大,在兩驅模式下確保動力輸出,燃油經濟性高;後電機最大功率:40kW;最大扭矩:121Nm,特點是體積小,布局緊湊,響應速度快。
5. 底盤結構
威蘭達採用了與第八代凱美瑞相同的「齒條輔助EPS」,把傳統的轉向助力電機從轉向柱上移到齒條上,採用齒條直接驅動方式,使電動助力更快的傳遞到兩側的方向輪,轉向更靈敏更精準。
首先是TNGA-K平臺的使用,車身剛性方面:前懸掛著力點剛性提升40%,車身抗扭剛性提升60%。
空氣動力性能方面:零件布局更符合空氣動力學設計,底部使用全蓋板實現平整布局,前後輪罩優化設計,帶來更優異的空氣動力性能。威蘭達的油箱改變了過去傳統的側置結構,橫置油箱使得車身配重左右均衡。
威蘭達車身採用全新TNGA高剛性GOA車身,大面積使用超高強度鋼、多個零部件鋁材化,使用與雷克薩斯相同工藝的高剛性結構膠,全車長達14.79m的覆蓋量,讓車身更堅固的同時提升輕量化。
威蘭達採用「低重心、低高寬比、高離地間隙」設計,車身高度儘量壓低,實現更出色的操控穩定性;提高離地間隙,實現更出色的通過性,將發動機和變速箱總成,鎳氫混合動力蓄電池做到小型化,做到小型化之後可以放在車輛更低的位置上,實現低重心又不犧牲離地間隙。
6. 科技方面
威蘭達將會搭載Toyota Safety Sense智行安全系統,實現準L2級自動駕駛,主要包括四項內容:PCS預碰撞安全系統、DRCC動態雷達巡航控制系統、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AHB自動調節遠光燈系統。
PCS預碰撞安全系統,跟以往的PCS最大的區別是,增加了行人識別和自行車識別。在白天識別前方行人和自行車,夜間識別前方行人。
LTA車道循跡輔助系統:當車輛偏離行駛車道時,提供維持車道的轉向操作支持。與DRCC聯動,使車輛保持在車道中央,低速時跟隨前車軌跡行駛,降低駕駛員操作負荷
另外威蘭達實現了「三屏互聯」智能設計,能將儀表屏、中央顯示屏和HUD抬頭顯示三屏信息關聯顯示。
水滴觀點:
毫無疑問,威蘭達和RAV4除了外觀的差異外,是完全相同的兩臺車,也正是因為外觀的差異讓這兩臺車顯示了完全不同的風格,RAV4硬朗,開著它適合去越野去探索未知,所以要選擇DTV的車型,能夠脫困、越野能力強勁。而威蘭達是「君子如蘭」,適合在山野、城市間穿行,最適合的車型是混動雙擎,四驅形式要選擇E-Four,充分體驗操控的樂趣。
文/崔建偉